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志韵  吴旭 《地下水》2013,(6):144-145
河北省武安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节水工作、开发雨洪资源等可持续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良 《地下水》2018,(5):179-180,191
甘肃省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农村水资源现状、农业用水比例、开发利用程度和农村用水供需矛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甘肃省农村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对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书君  张学真  何建民 《地下水》2001,23(2):60-62,87
本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主要是自然变迁造成的 ;水资源先天性不足是造成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 ;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酷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短缺 ;并指出实事求是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是正确和解决西北地区水问题的理论法宝。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见  初曰邦等 《水文》2001,21(6):54-56,37
青岛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42m^3,属严重缺水地区。从青岛市的水资源现状、地区分布规律以及开发潜力等方面,结合起来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水分析预测,对如何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供需矛盾、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汉 《中国地质》2001,28(3):29-31
内陆河流域是我国西北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屈鉴  肖叶 《地下水》1990,12(1):8-13
京津唐地区由于城市集中,用不量日益巨增,致使本区成为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70年代以来多次发生供水危机。这个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引起国家的重视,本文拟在分析地区水资源量、水资源供需现状、2000年水资源供需预测的基础上,对解决城市供水的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水文》2006,26(3):I0005-I000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防洪减灾任务更加艰巨,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更加复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切实解决好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这四大问题,是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破解这些难题,水文是基础,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廊坊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廊坊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对廊坊市的微咸水、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对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提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对缓解廊坊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洪水资源利用是解决潍坊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闸述了潍坊市降水及洪水特征,进行了洪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提出了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原则、前提条件、合理配置及利用模式,为该地区洪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颖  王伯铎  张秋菊  崔晨  邓鑫 《地下水》2011,(4):107-110
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推进西北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西安为研究案例,提出西北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叶中国需水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利用基于宏观经济的分行业需水预测模型,对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需水形势进行展望。进入21世纪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资源紧缺仍然将困扰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30年前后预计将会出现缺水的高峰,2030年后供需缺口有望减缓,到21世纪中叶实现水资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宝华  郭纯一  高世斌  王健 《地下水》2008,30(1):109-111
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程度,探讨了辽宁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总结出辽宁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桂英  刘光  马冰  叶强 《地下水》2009,31(3):32-3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逐步加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深层承压水的开发力度逐步加大,易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而压力水位和开采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水均衡原理,结合地下水的渗流公式建立计算模型.以建设项目区实例为依据,对区域深层承压水源地论证模型、安全取水和水位预测趋势做了详尽的分析,对承压水的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区域深层承压水的论证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该模型对平原地区承压水论证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是国家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随着国产气气源的增加以及进口天然气的引进,国内天然气气源供应呈多样化发展。但是,不断增长的用气需求与城市气源总量和调峰能力不足的矛盾,还是给城市天然气战略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建设应急气源、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强化政府对燃气战略安全的规制等方面,提出建立天然气稳定安全的供应体系、政府监管体系和城市天然气战略安全运作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变化环境下缺水流域水资源演变与科学调控是国际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面临的重大难题。针对剧烈环境变化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显著减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以提升流域水资源安全的调控能力为目标,识别了流域水资源供需演变认知—适应性评价—高效输沙—分水方案优化—协同调度的5大关键科学问题,从水资源供需演变机制分析、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适应性综合评价、河库联动高效输沙水动力条件塑造技术、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理论、复杂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多维协同调度等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研究的总体架构和理论方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调度技术体系,为提升缺水流域水资源管理能力与调度水平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岚  王树谦 《地下水》2014,(5):82-8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过度的开发利用,邯郸市地下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通过分析邯郸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地下水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采用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邯郸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表明2010年地下水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供需矛盾突出;2020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及通水,可利用水资源量增加,地下水开采得到限制,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李启森  赵文智 《冰川冻土》2004,26(3):333-343
黑河分水计划及用水商品化的实施,对绿洲种植业结构调整、节水降耗和退耕,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也相应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在调水方式及适宜时段的合理选择、供需水之间矛盾的有效处置以及流域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模式的建立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追逐短期利益行为有所加重,进而导致地下水位波动性变化幅度加大和低效的公益性生态建设与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尤其是荒漠绿洲交错地带的生态环境及生产条件在分水后显现诸多不适宜或退化迹象,并有恶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滇中地区缺水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立群 《水文》2004,24(2):40-44
近年来,滇中地区总需水量日益增加,而供水水源始终不能满足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多角度分析了滇中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及其缺水成因,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研究了缺水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莱芜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对莱芜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供需分析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莱芜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缺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全国36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需水、供水和缺水分析,并按照六大分区统计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按1999年水平年研究城市总需水量为663.4亿m3,总供水量为599.9亿m3,缺水量达63.5亿m3,如果除去超采的32.2亿m3地下水,缺水量达到95.7亿m3。进一步分析认为全国667座城市缺水达到105亿m3。分析制定了缺水标准,据此,研究城市中有275座城市缺水,其中重度缺水城市达93座,并进行了缺水城市的缺水性质、缺水分布和缺水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