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主持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国际讨论会”于1985年9月3—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模糊数学用于地震研究方面的首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来自中、美、日、民主德国和新西兰等国的52个单位9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会议交流了大约70篇论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了52篇,宣读的论文包括以下五个专题:1.综述报告;2.模糊数学在地震工程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模糊数学在地震危险性估计和地震预报中的应用;4.应用模糊数学;5.相关研究。本文除对这次讨论会概况和各专题分别扼要介绍外,并述及在讨论会的闭幕式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会议程序委员会包括三项建议的倡议书。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前编印了会议的部分论文的论文集,现正在编辑续集,不日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模式识别交流讨论会”于1984年12月4日—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系统及其他有关方面共15个单位41人参加。其中13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有关模式识别、模糊数学等方面的论文共23篇,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颙到会并讲了话,还向会议赠送了礼品。宣读的模式识别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地震危险区划、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标志、中强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的触发因子和地震前兆的综合判别等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模式识  相似文献   

3.
1985年9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由我国主办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法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东道国外,还有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代表共60多名。这次会议,为从事地震学、地震工程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科委批准,将于今年9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国际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学术讨论会”,以交流模糊数学在地震预报、地震危险性估计、抗震工程、土木建筑等方面应用的最新成果。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波兰、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约100多位专家。  相似文献   

5.
“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地质》1986,8(1):50
由国家地震局主持,于1985年11月19—24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来自全国36个单位的6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论文摘要42篇,内容涉及历史地震资料考证、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学分析,历史地震参数的标度及其应用、历史地震工作回顾与展望以及国内外动态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报道了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9月5日至21日在成都市联合召开的“鲜水河地震带地震学术讨论会”情况。全国各地50个科研单位的16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第一阶段围绕鲜水河地震带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形变测量,地震预报与预防等方面,对70余篇论文分四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古地震、地震大形势、活断层与遥感遥测等问题进行了大会交流与讨论;会议第二阶段组织60名代表沿康定一炉霍路线进行了为期9天的野外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质》1992,14(2):120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8~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0人,除来自地震系统外,还有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8篇,包括:1.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特征54篇;2.活动断裂分段性19篇;3.工程建设中的活动断裂11篇;4.活动断裂与地震危险性和地质灾害10篇;5.隐伏活动断裂15篇;6.活动断裂研究方向和问题讨论3篇,以及综述性论文6篇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中日两国地震工作者在把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地震预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重点介绍了近两年来取得的某些最新成果,其中包括两国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有: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前兆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根据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方面的应用和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综合预报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了五类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方向与当前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9.
1989年4月4—5日,第三届新疆青年地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21篇,主要涉及地震预报、形变测量及计算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会议以青年代表相互交流,专家指导小组评点的方式进行。经过专家指导小组的认真评选,推荐白超英、王海涛、桑晓勇、李尚伟、周仕勇、郭新平等人的6篇论文参加今年5月8—13日在西安召开的第三届西北青年地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地震勘探学术交流会于1981年12月4日至8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有关的科研、生产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事地震勘探工作的近11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中心的内容是交流地震勘探在我国各个不同领域内的使用经验、效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设想。会议共收到论文92篇,内容广泛。其中,大会宣读23篇,专题报告会宣读36篇。会议期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5日至 1 6日在台湾召开。会议由台湾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大陆方面由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为团长 ,代表团由中国地震局系统、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 2 2人组成。台湾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气象局、中研院地球科学所、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地震工程中心等单位约 5 0余人参加了会议。旅美著名学者邓大量、吴大铭、邱哲明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共交流论文 49篇。其中 ,大会演讲四篇 ,陈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于1992年1月4日—7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联合召开了“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研讨会”.来自地震、有关院校及中国科学院系统的22个单位,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33篇论文报告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这次讨论会的特点是:(1)会议所涉及的是当今国内、国外地球科学研究中的热点,报  相似文献   

13.
由 IASPEI、UNESCO 和 ICL 主办的区域性国际地震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2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亚、非、欧、美及大洋洲约5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会议上报告的100多篇论文涉及八个专题:第一专题:地震灾害估计和减灾问题有关学者介绍了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估计、减灾以及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有:研究不同区域的地震与地壳结构、构造条件关系以讨论地震活动性并估计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14.
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于1981年9月17日—23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首次地震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湖北、上海等七省市的代表91名.会议共收到105篇学术论文,会上宣读了67篇.这次会议较注重观测实践工作.从会议交流的论文情况看,多数论文注意搜集了地震观测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会上,地震工作专业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台站工作人员以及群测群防人员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确实起到了地震学术工作的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勘探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分会举办的“波动方程专题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所、石油和地质等部门共29个单位,代表共54人。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石油地震勘探中弹性波传播的正反演问题,讨论的重点是有限元方法在波动理论中的应用以及有关地震偏移和地震模拟问题。会上宣读了22篇论文,基本上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石油物探中波动理论的应用和研究水平,也展示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已逐步接近  相似文献   

16.
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于1988年7月28日—8月1日在唐山市召开,来自全国约50个单位的8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6位学者应邀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还有60余篇论文在分组会上作了交流,它们比较广泛深入地论述了地震社会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课题等问题。与会代表一致通过成立了“全国地震社会学研究会”(暂定名)筹备小组,并将以会议论文为基础,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选集。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11月19日至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首次召开了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个单位的代表以及国家地震局有关直属所、队、出版部门和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院地震历史资料总编室的特邀代表共6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摘要42篇,在大会上,有26名代表宣读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内容涉及历史地震参数的标度及应用、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学分析以及历史地震工作回顾与展望等,现就几个主要方面作一  相似文献   

18.
由云南省地震局和云南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的“龙陵地震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昆明举行,提交会议论文六十三篇,报告交流四十五篇,编辑“摘要汇编”一册。论文内容涉及地震预报、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地震波与地震机制、工程地震与地震地质、震害及大震对策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1985年1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有18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术年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在大会上宣读了42篇。论文涉及到地震活运性、震源物理理论与实验研究、地震观测技术、地壳应力场和构造物理、地震前兆及预报方法、地壳深部结构以及地震工程等方面的问题;第二阶段为代表大会,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由63名理事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推选出15位常务理事,陈运泰当选为理事长,丁国瑜、胡聿贤为副理事长,陈鑫连为秘书长;会议还授予顾功叙、傅承义等12位地震学界老前辈“名誉理事”称号。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和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首次在广州召开了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3个单位的10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9篇,其中23篇在会上宣读。 会议介绍了近十年来我国在大地电磁测深、频率测深、地磁测深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了进行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