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环刺螠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俗称“海肠子”,为环节动物螠纲的低等动物,体呈圆筒形,长约100~300mm,宽约25~27mm,在山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等地沿海的泥滩或岩石缝中,分布较广。是一种极有增养殖前景的海洋动物资源。但尚未见对其营养成分研究的报道,本文对烟台沿海采到的单环刺螠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旨在为开发此类海洋资源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单环刺螠于1997年采自烟台沿海。蛋白质测定采用凯氏微量定氮法;脂肪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用重量法测定水分含量和…  相似文献   

2.
刘峰  孙涛  纪元  王力勇  于海瑞 《海洋科学》2017,41(10):125-131
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是中国沿海分布的唯一无管螠目(Xenopneusta)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单环刺螠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亟待开展人工养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综述了单环刺螠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单环刺螠的研究方向,并分析了其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3.
于士翔  纪元  李新  刘峰  刘芳华 《海洋科学》2019,43(7):112-121
对患病的单环刺螠幼体3 000~4 000只/kg肠道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生长特性研究及药敏分析,为人工养殖单环刺螠幼体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提供治疗依据。对患病幼体肠道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生长曲线测定、最适生长温度、pH、盐度的探究;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林、四环素中度敏感,对阿奇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进行药敏试验;并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品进行安全性检测。分离纯化后经生理生化鉴定获得一种弧菌命名为菌株SX-1,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极有可能为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ibrioneocaledonicus),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表明SX-1是单环刺螠幼体从沙底钻出,活动能力减弱,体表变红症状的致病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pH、盐度分别为30℃, 6.0, 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SX-1对氯霉素、羧苄西林、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安全性检测实验表明,氧氟沙星抑菌治疗效果明显,并对单环刺螠无伤害。从单环刺螠肠道内分离获得了一种极有可能为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ibrio neocaledonicus)的致病菌SX-1。对于感染该种弧菌的单环刺螠,氧氟沙星抑菌治疗效果明显,并对单环刺螠无伤害。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于预防并治疗人工养殖过程中单环刺螠患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模式,因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JNK通路是MAPK信号通路的子通路之一,参与生物体的多种应激反应。本研究分析了单环刺螠JNK分子的特征,并对50和150μmol/L硫化物应激下单环刺螠呼吸肠中JNK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单环刺螠JNKcDNA全长2 102bp,编码403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JNK家族的典型特征。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单环刺螠呼吸肠中JNK总蛋白数量在硫化物暴露期间未见明显的变化;当单环刺螠暴露于硫化物环境中时,其呼吸肠细胞中磷酸化JNK的含量呈现显著性地持续升高趋势,其起始显著升高发生在单环刺螠暴露0.5h,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磷酸化JNK的含量持续升高,并在150μmol/L硫化物暴露48h时其含量增至最高,为对照组的10.2倍;此外,暴露于50μmol/L硫化物中的单环刺螠呼吸肠磷酸化JNK含量普遍低于150μmol/L硫化物相同暴露时间的磷酸化JNK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单环刺螠JNK基因拥有进化保守性,且JNK信号通路在单环刺螠呼吸肠应对硫化物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基础,为了补充螠虫动物的核型资料,为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tus)的遗传育种和进化分类研究提供基础,以单环刺螠胚胎、幼体及成体体腔细胞、呼吸肠等为材料,经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处理后,采用低渗和滴片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单环刺螠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体经0.4 g/L秋水仙素浸泡12 h后,取体腔细胞,经0.075 mol/L KCl低渗45 min,采用热滴片法制片效果最佳。单环刺螠染色体数目为2N=146,核型公式为2N=58M+26SM+20ST+42T,染色体臂数NF=250,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和随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从单环刺螠基因组中开发微卫星标记,并通过一个秦皇岛单环刺螠野生群体对其进行多态性评价,利用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对秦皇岛、烟台、潍坊、青岛、大连5个不同海区的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的50个微卫星标记能稳定扩增的有38个,其中22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介于24—44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921—0.967之间。5个群体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范围为6.629—8.850,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分别为0.790—0.912、0.851—0.896,大连群体的杂合度最大(H_e=0.8962),潍坊群体的最小(H_e=0.8510),其中有12个微卫星位点在不同群体中出现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现象。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群体分化水平处于中等分化水平(FST值为0.0880—0.1136);聚类分析显示烟台群体先与青岛群体聚为一支,再与秦皇岛群体聚类,然后跟潍坊群体聚为一支,大连群体单独聚为一支;遗传距离模式(IBD)显示单环刺螠群体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本研究开发的22对微卫星标记可以用于单环刺螠遗传结构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单环刺螠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新观念审视建设"海上山东"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资源大省,其资源丰富程度和种类多样性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基础条件。“海上山东”建设作为山东跨世纪发展新战略,是山东省根据省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决策中蕴含的超前观念,将给山东经济发展战略拓展新境界带来重大启示。 1 树立“大”局观念,着眼创新思维 “海上山东”建设是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1991年作为全省发展战略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并在以后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突破了传统海洋发展观念,放眼于世界与未来,与大山东的发展目标——经济强省相结合,是长远  相似文献   

8.
申欣  吴志刚 《海洋科学》2010,34(12):26-29
由于具有单基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线粒体基因组现已成为后生动物种群遗传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本研究选取螠虫动物的代表物种——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详细阐述了利用长PCR方法扩增其线粒体DNA,获得约15 kb的扩增产物,进而构建shotgun文库,最终成功获得单环刺螠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流程。本实验流程样品需求量少、设备要求低、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黄栋  秦松  蒲洋  焦绪栋 《海洋科学》2020,44(12):123-131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是我国北方沿海常见的一种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也是具有较好市场开发前景的新型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本文概述了单环刺螠的基础生物学、人工育苗和养殖现状,以及高附值开发潜力,并提出了构建单环刺螠新型海水养殖产业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山东海洋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海洋开发潜力。2004年山东海洋经济总产值2130.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718.2万t,对山东国民经济,尤其是沿海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但海洋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岸带环境质量下降,近海海域污染时有发生,已对“海上山东”建设的深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螠虫动物体壁发生和体节形成,可为阐释其早期发育机制以及体节在螠虫动物进化中的意义提供科学数据。本文以生活于沿海底质U形洞穴中的单环刺螠为材料,研究了单环刺螠幼虫的体壁发生和体节形成过程。研究显示,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担轮幼虫的体壁由单层上皮组织构成;至体节幼虫时,体壁变为单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纵向分布的肌纤维组成的多层结构,且体壁表面出现明显的分节;蠕虫状幼虫体节消失,体壁单层上皮细胞聚集形成不规则的乳突状结构,上皮中黏液细胞增多、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增多;至幼螠时,体壁的组织结构与成体基本一致,由复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外环肌-中纵肌-内环肌)构成;单环刺螠体壁结构的不断分化,体现了其由浮游生活方式向爬行和穴居生活方式转变的适应过程。TUNEL检测发现,在单环刺螠幼虫体节发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使用细胞增殖标记分子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检测单环刺螠体节发生区域增殖细胞的分布时发现:在担轮幼虫中期,其后体部首先出现增殖细胞带,并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形成体节细胞增厚区;担轮幼虫晚期...  相似文献   

12.
该书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谭启新、孙岩、韩春瑞、刘启荣等编著,全书约23万字,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 山东胶东地区具有丰富的原生金矿资源,目前其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各省之冠。区内砂金成矿条件良好,砂金开发历史悠久。该书是在“山东省胶东地区砂金找矿方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六章。  相似文献   

13.
pH值对单环刺螠呼吸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pH值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呼吸排泄的影响,采用静水密封法,研究了不同pH值(5、6、7、8、9)对体质量5.65±1.06g单环刺螠耗氧率、排氨率、能量代谢率、O/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单环刺螠耗氧率、排氨率、能量代谢率、O/N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单环刺螠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单环刺螠耗氧率与pH值之间的拟合方程为:OR=-2.977X2+55.188X-176.380,R2=0.937.单环刺螠排氨率的变化与耗氧率相似,在pH值为7时排氨率达到最大值;pH值为9时排氨率最小,与pH值为8的组差异不显著(p0.05).排氨率与pH值之间的拟合方程为:NR=-0.350X2+4.442X-6.822,R2=0.724.单环刺螠能量代谢率、O/N值均随pH值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拟合方程分别为:M=-0.040X2+0.424X-0.044,R2=0.937;A=0.053X2+1.879X-7.470,R2=0.901.pH值为8的环境中,单环刺螠体内蛋白质代谢水平最低,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研究表明,单环刺螠在一定pH值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水体pH值,其适宜生活在弱碱性水中,生存最适pH值为8.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莱州湾单环刺螠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系统地了解莱州湾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遗传多样性,作者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利用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莱州湾3个单环刺螠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结果显示,84个莱州湾单环刺螠样本有变异位点数125个,其中包括43个单一变异位点,82个简约信息位点;4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0.97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0.0104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量13.725;莱州湾单环刺螠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个体聚类并没有体现出和地理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再度成为人类开发的主要目标。山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这三大制约因素,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山东是个海洋大省,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随着陆地资源日益减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开辟半壁江山”,变海洋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并不断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这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资源索取过度,海洋环境恶化……,如此循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趋加剧,成为海洋事务中的新问题。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促进“建设海上山东”战略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东针对滨洲沿海滩涂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效益低的问题,研究了文蛤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本文主要从池塘选择、地质、水质指标、苗种培育、养成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入手,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滩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文蛤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山东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开辟一条行走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久效磷对单环刺螠体内几种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冰冻切片技术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长期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久效磷(0,50,100,150ng/L)下的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实验表明,AChE在单环刺螠的体壁上呈现出较强的酶活性,活性位点处为红棕色的颗粒沉淀、并随久效磷胁迫浓度的提高显色越来越深;消化道切片上基本上没有AChE的活性。CCO在单环刺螠的体壁及肠道上都呈现出较强的酶活性,活性位点显示为棕色;肠道上,不同质量浓度组由低到高其CCO活性位点依次增多、显色也依次加深。低质量浓度久效磷(<150ng/L)胁迫对单环刺螠体内的AKP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重点是解决苦卤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山东北部莱州湾沿岸地下浓缩海水储量丰富,其中含有大量有用的化学资源,是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液体矿床。有鉴于此,我们在多年从事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莱州湾沿岸地下浓缩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苦卤的综合利用研究是  相似文献   

19.
单环刺螠生殖腺的发生及雌体的生殖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生殖腺的发生、卵巢的结构及其年周期变化.结果显示:3.5cm幼螠中,原始生殖细胞迁至后肠管壁外的结缔组织膜处,并数个集群与该处的体细胞共同构成性腺原基;至4 cm幼螠,性腺初具雏形;随着个体的生长和成熟,构成卵巢的细胞不断增殖,于虫体尾部后肠腹侧形成长条形膜状的卵巢,外周为卵原细胞,中央为结缔组织,其两端分别与后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根据卵巢的组织学和体腔液中雌性生殖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单环刺螠的卵巢发育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单环刺螠生殖腺为低等的定型类型,其卵巢成熟期较生殖期早半个月.  相似文献   

20.
外源性硫化物可通过抑制或阻断线粒体电子传递经典途径而对生物体产生损伤甚至致死,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是线粒体硫化物氧化电子传递分支途径中的1个关键酶。为了研究硫化物环境中单环刺螠的生存对策,本文利用间接竞争性ELISA和酶活性分析等技术检测了单环刺螠在硫化物应激前后中肠和后肠中AOX的蛋白含量以及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未处理的单环刺螠中,后肠的AOX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均高于中肠。当单环刺螠暴露在硫化物(50和150μmol·L-1)环境中时,2个器官的AOX含量和酶活性水平均随着硫化物浓度的提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且150μmol·L-1硫化物处理组的单环刺螠2个器官AOX蛋白含量和酶活性普遍高于相同处理时间下的50μmol·L-1组。结合已报道的单环刺螠硫化物应激下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提出单环刺螠体内存在线粒体电子传递分支途径;提高组织线粒体中AOX活性是其应对环境硫化物毒性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