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防城那勤滑坡体勘察中,利用多道瞬态瑞利面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准确地确定滑坡体的几何形态、滑坡体滑动的规模以及岩体的风化深度,为滑坡体的治理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表明该方法在滑坡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综合工程物探技术在川藏公路102大型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反射波法、拆射波法、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法、直流对称四极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测深法六种物探方法在川藏公路102大型滑坡勘察中应用,充分表明综合工程物探方法这门新兴技术所具有的良好探查效果。  相似文献   

3.
综合物探法在工程地质领域获得了广泛地应用。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法从不同的物理属性入手揭露滑坡体的地质构造,综合两种方法的特点互相验证减少资料的多解性,从而准确查明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并且预测潜在的不稳定边坡,为边坡体监测和防治提供借鉴。以白云鄂博矿山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磁波在滑体中传播的特征和边坡体中地层电阻率的反映,并结合参数换算结果,给出地球物理解释。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法清晰划分出了边坡结构,准确刻画出了滑动面空间位置和滑床形态,查明了灾害诱因,进一步预测了潜在的不稳定区域,充分证实了综合物探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以往开展的“成都市城市物探”项目电测深原始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同时结合“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Ⅳ标段”在中心城区开展的地震工作成果,为构建成都市中心城区300m以浅地层分层结构模型提供依据。首先对收集的钻孔资料及对应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系以及基岩共划分为5个电性层、7个波速层;然后利用K剖面法,对测深点的视电阻率曲线和K值曲线与对应的钻孔岩性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不同形态电测深曲线与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AGI1D反演软件,将反演解释的不同电性标志层位与钻探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电测深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可靠,能准确的识别富水砂砾卵石层厚度和膏盐(石膏)层的顶界面。在对电测深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钻孔、测井资料、二维浅震解译成果,综合解译地质层位。从而实现以电测深成果作为存量物探数据建立概略地质模型,以二维浅震勘探成果和钻孔资料作为增量物探数据,在部分地段对地质模型进行精细化分层,从而弥补二维浅震和钻探空白区地质模型精度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综合物探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多道瞬态瑞利面波勘探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体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19,(3):503-507
灰岩区公路滑坡工程地质问题复杂,传统的物探解译往往没有结合工程地质分析进行,使解译的成果与实际工程差别较大。在实践中,以江西省某灰岩区公路滑坡为例,开展了灰岩区滑坡高密度电法纵横向探测,并通过在地质分析、物探解译、钻探验证、力学反演,利用电阻色谱对滑面进行分析,并以滑坡钻探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等间距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色谱图可初步划分出地层岩性和灰岩区的分布区域;钻探法可修改调整地层的分布特性及滑面位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确定的滑面位置和滑坡参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3):503-507
灰岩区公路滑坡工程地质问题复杂,传统的物探解译往往没有结合工程地质分析进行,使解译的成果与实际工程差别较大。在实践中,以江西省某灰岩区公路滑坡为例,开展了灰岩区滑坡高密度电法纵横向探测,并通过在地质分析、物探解译、钻探验证、力学反演,利用电阻色谱对滑面进行分析,并以滑坡钻探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等间距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色谱图可初步划分出地层岩性和灰岩区的分布区域;钻探法可修改调整地层的分布特性及滑面位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确定的滑面位置和滑坡参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林松  王薇  邓小虎  查雁鸿  周红伟  程邈 《地球科学》2019,44(9):3135-3146
滑坡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查明滑坡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机制对于滑坡体稳定性分析、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和政府治理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滑坡形态及其形成机制较少结合地球物理实测方法,其工程地质剖面绘制多局限于点信息的获取方式,而结合地球物理实测方法有利于从线、面同时获取更丰富的滑坡体地质信息,更加准确量化滑移面埋深和透视滑床形态.鉴于此,以灾害频发的三峡库区万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高密度电法实测区内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值,并以此生成二维电阻率剖面和构建滑床三维形态;同时,将剖面电性分布特征与钻孔资料及地质调查资料相结合,对滑坡区地层结构、滑移面埋深以及滑床形态等多个影响滑坡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开展网格高密度电法实测工作,可获取地层电性结构特征以及构建滑坡体三维形态;实测剖面显示四方碑滑坡属于古滑坡,且存在拉裂槽现象.将实测剖面获取的滑移面埋深和构建的三维滑床形态进行钻孔标定,可对滑坡体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进行“透视”,从而为滑坡形成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给其他类似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通过高密度电法揭示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体三维形态特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成功引入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可为研究滑坡形成机制和理论提供新思路,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灰岩区公路滑坡工程地质问题复杂,传统的物探解译往往没有结合工程地质分析进行,使解译的成果与实际工程差别较大。在实践中,以江西省某灰岩区公路滑坡为例,开展了灰岩区滑坡高密度电法纵横向探测,并通过在地质分析、物探解译、钻探验证、力学反演,利用电阻色谱对滑面进行分析,并以滑坡钻探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等间距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色谱图可初步划分出地层岩性和灰岩区的分布区域;钻探法可修改调整地层的分布特性及滑面位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确定的滑面位置和滑坡参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钻孔深部位移监测法,结合工程地质调绘、地表变形监测和室内土工试验,研究了某金矿堆渣体引起潜在滑坡的形成机制,对该潜在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潜在滑坡体存在浅层和深层两个潜在滑动面,潜在滑动面呈弧状,埋深从坡体后缘到前沿逐渐减小;厂区岩土体条件较差,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以及厂房后缘大量堆渣体是发生潜在滑坡体的主要原因;监测结果揭示潜在滑坡体后部变形明显,累计变形量较大,处于加速变形阶段,中部虽未表现出加速变形状态,但变形速率比较大,前部变形速率较小,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与稳定性定量计算结果相符。该方法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潜在滑坡体的变形特征,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可为潜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滑坡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类似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中的重要灾种之一,查明滑坡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对分析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高密度电法引入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滑坡地质调查中,在区内四方碑滑坡、塘角1号滑坡和麻柳林滑坡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并结合钻孔资料对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工作,通过数据反演与分析,可获取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移面;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通过对比解译,可弥补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滑移面形态的不足;3个典型滑坡区地球物理实测资料揭露滑坡体和滑床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表现为,由崩坡积物、第四系粉质黏土以及含水碎石块组成的滑坡体电阻率低于40 Ω·m,而由砂岩与泥岩组成的滑床电阻率高于40 Ω·m,高密度电法对基岩滑坡和土质滑坡都能获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滑坡是影响路桥安全的重要隐伏地质灾害。地球物理方法作为一种无损高效的勘察方法,可有效查明滑坡体内部的地质构造及滑面等特征。本文以张榆线崇礼隧道出口段滑坡为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剪切波速测试,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滑坡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滑坡体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具有明显的垂向差异性,一定程度反映了该滑坡体岩土体性质、密实度、含水率的垂向差异性,综合分析认为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较高的强风化流纹岩顶面为潜在滑面。在此基础之上,基本确定了滑坡体由冲洪积体和坡积物组成,附着于流纹岩体之上,横向长度达300 m,纵向长度260 m,滑坡体厚度达20~30 m。同时,根据高密度电阻率三维剖面分析,认为滑坡体底部滑趾处为剪出口位置。最后,基于滑坡体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滑坡体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电阻率测深法,并结合钻探对川西岷江河谷发育的尕米寺滑坡、俄寨村滑坡、格机寨滑坡等典型大型—巨型古滑坡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勘探分析,有效确定了古滑坡的空间结构和滑带特征,并认为古滑坡的滑动面多具有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且滑坡前缘多位于不稳定电性层变薄收敛的地方。其中,俄寨村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0~45 m,为滑坡堆积层,古滑动面紧贴基岩面,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0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约5.6~61 m,强风化层厚约为3~12 m;尕米寺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2.5~43 m,为滑坡堆积层,沿剖面古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5 m,在滑坡中部存在一圈闭的低阻异常体,推测为古河道,并与钻探结果相吻合,其埋深约56~96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13.3~100 m,强风化及岩溶综合层厚一般约为5~20 m。基于古滑坡的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解译结果,统计分析了川西岷江河谷地区大型—巨型古滑坡空间岩土体的地球物理物性参数,对指导该区滑坡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四川高川茶园沟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四川省高川乡茶园沟滑坡地质勘察中,结合钻孔资料确定了滑坡体主滑动面的位置、基岩的埋深及含水程度,为滑坡治理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卢平 《探矿工程》2012,39(6):72-76
国道213线K193+060~190滑坡系由公路路堑开挖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由于滑坡已经滑动,用勘探提供的滑动面力学参数计算的滑坡推力与实际滑坡状态不符。为此,设计滑动面力学参数时应由滑动后清方减载前的坡体极限平衡法确定,即反算法。同时介绍了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古滑坡体地球物理调查方法技术的选择对勘探效果至关重要。以吉林省通化市拟建集安—通化高速公路滑坡体为例,采用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利用二维反演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地质信息,确定了滑坡体的形态及厚度变化,厚度最大约20 m,滑坡性质为堆积层滑坡。研究结果表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古滑坡勘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云南玄武岩滑坡滑动面力学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强  陈从新  汪稔 《岩土力学》2006,27(12):2309-2313
云南是中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滑坡的稳定性问题。分析滑坡稳定性的关键是获得较为准确的滑动面力学参数。首先提出了滑坡滑动面力学参数分析的内容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然后针对云南一高速公路玄武岩滑坡的滑体松散、取样困难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进行滑动面力学参数分析,并采用基于稳健回归分析的计算方法进行滑动面力学参数的计算,能有效地减少异常值的影响,从而获得更为可靠的滑动面力学参数。同时指出,古滑坡滑动面的抗剪强度的分析应考虑时间效应下残余强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电法集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于一体,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以及探测深度较大等特点,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中被广泛应用。这里将高密度电法应用于新疆某矿区的滑坡体调查中,通过该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验证了实施高密度电法调查滑坡体的可行性。采用温纳装置,对矿区内的地层结构、滑床位置及深部地层情况的分析解释,证实了高密度电法应用效果良好,为进一步认识滑坡及其勘察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摩岗岭滑坡勘查为例,通过高密电法二维剖面反演,能够清晰地反映滑坡体各层位及其相应的深度,有效地确定滑带的深度及厚度,确定基岩面埋深,指导钻探的位置及深度。通过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可对不同(二维)切片进行分析,有效了解整个滑坡体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低阻异常体的立体显示,更宏观地表达滑坡体的三维特征,可以对滑坡体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