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河南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1988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93亿元,超过农业总产值28.1%,乡镇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3.1%,当前乡镇企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1.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单一经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产值方面来看,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仍然是我省乡镇企业的主体。1988年,乡镇工业产值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6%。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建筑业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的28.1%,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34.17%,198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相当于1980年的11.65倍,去年乡镇企业年利润达51.87亿元,向国家交纳税金9亿元。 这种高速度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首先是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对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其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农业对乡镇  相似文献   

3.
一、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位置重要。农村兴办乡镇企业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了财富。198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1158亿元的36%。为农业总产值370亿元的107.4%;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780亿元的27.2%。其中乡、村办工业产值达105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13.5%;增加了财政收入。仅税收就为农业税收的3.7倍,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2.5%;出口商品的交售额占全国外贸收购36.4亿元的14.3%;乡镇企业产值达到农民人均573元;从业人数占全国从业人数9000万人的10%。  相似文献   

4.
一、我县乡镇企业在治理整顿中稳步发展 经过十年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体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78.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7%,占全县税收的50%以上。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乡镇企业的收入,成了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农业、文化、教育、科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开封市的情况看,乡镇企业在巩固农村改革成果,振兴开封经济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乡镇企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8.12万个,总产值达19.68亿元,相当于1978年全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其中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5.3%,我市乡镇企业中的骨干行业的产品产量在全市工业生产中也占较大的比重。二是安排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至1988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务工人员达36.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6.2%。  相似文献   

6.
我省乡镇企业的现实结构特征为:1.发展迅速较快。全省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已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3%,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2.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大工业同构现象明显。4.企业组织结构焕散,大多是小而全的分散经营的低水平重复生产,社会化协作生产缺乏。5.乡村工业企业职工素质差。6.经营效益低于国营企业。面对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对策应是“逐步调整,打好基础,稳步发展”。1.加强领导,保持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在治理整顿过程中,在没有中央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原政策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乡镇建材业是整个乡镇企业的三大支柱工业之一,水泥又是建材业中的拳头产品,它以市场为导向,在竞争中生存、进取。五年来,我省乡镇企业水泥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量增加了3.77倍,合格率提高63.7%,废品率下降60.88%,在全国乡镇水泥企业质量评比中,名次提升20个台阶。到今年底,已有两个部优产品,7个省优产品,35个省乡镇系统名优产品,有8个企业获全国乡镇系统优胜企业证书。在产量质量、技术装备上都已成为我省水泥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乡镇水泥行业遇到了前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封市的乡镇企业经过十年发展,已成为开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截止1988年未开封市乡镇企业全年总产值接近18亿元。从业人员达35万人,已在开封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前通货膨胀条件下,乡镇企业面对的形势比较严峻,但这种局面也给乡镇企业的调整、提高、发展创造了机遇。乡镇企业应变压力为动力,利用机遇,调整结构,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建立起我市独特的以资源为优势的创汇型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是全省自西向东由黄河、陇海铁路、焦(作)石(臼所)铁路等扭结在一起组成的带状地域,西起三门峡市,东至濮阳市和商丘地区,包括42个县市,土地面积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73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3.3%和28.6%。全省7个大中城市中,有5个位于该区,1987年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3.7%,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占全省的72.1%。因此,黄河两岸是全省初步形成的骨干经济带,是省域经济的重心所在,在全省乃至更大区域工业的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首先,该区是我国从“一五”就开始进行重点建设的区域,已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一、河南乡镇企业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河南省乡镇企业有30多年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萌芽、探索、调整、大发展四个阶段。 (一)乡镇企业起源于自然零星的小手工业。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一些高度分散的、零星的小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都系萌芽状态,没有形成气候,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甚微。 (二)探索阶段。1958年,全省在“乡社要办工业”的号召下,一些企业得到壮大和发展。1959年毛泽东同志给社队企业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江溧高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荣林 《地理研究》1987,6(2):92-93
江(宁)溧(水)高(淳)地区是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出现了城镇群体的雏形,明清形成了城镇群体,奠定了小城镇的发展基础。近现代虽有兴哀,但仍有很大发展。本区的粮油商品率已达较高水平,工业起步虽迟,但发展较快。经济处于江苏省中等水平。目前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占总劳动力的40~60%,有多达十几万的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发展工副 业生产和小城镇经济是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措施。作为南京市的郊县,本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总产,发展多种经营,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生产和外贸出口服务的农副产品基地。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农副食品加工和建材工业,为城市大工业配套加工(以机械工业为主)和拾遗补缺的工业。以此为基础,确定各城镇的工业发展方向。据此,本区的城镇化水平将由1983年的21%上升到2000年的34%。本区的城镇体系分为县城、片中心镇、乡镇二个层次。预计到2000年,3个县城将由现在3万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6万多人;11个片中心镇将由现在5100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9100人,并全部成为建制镇;51个乡镇和工矿镇将由现在2800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5000人,其中20个有条件成为建制镇。建制镇都可以逐步实行一镇带一乡或一镇带几乡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科技振兴乡镇企业”这一对策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 河南不少乡镇企业目前存在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据资料,全省现有乡镇企业中80%以上的设备均系城市企业退役或淘汰的旧设备,经维修又用于生产。有些乡镇企业的生产工艺基本上处于手工作坊水平。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乡镇企业呈现效率低、物耗高、效益差、产品缺乏竞争能力。从长远看,这种状况更阻碍着乡镇企  相似文献   

13.
“六五”计划以来,经过调整:河南省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我省产业结构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条短、规模经济水平低的状况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到1988年底,全省乡及乡以上19466个工业企业中,98%的属于小型企业。因此,正确分析我省小企业的现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寻求有效的途径,促使我省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全省经济的振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研讨会于1989年12月19日在巩县召开。会议期间,组织了巩县部分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与专家、学者的座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乡镇企业的不少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次会议对解决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促进我省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几年来,我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成果颇丰。到1988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已达192万个,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10日,从湖北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上传出喜讯,该省25%的乡镇已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乡镇设标任务,2000个行政村设置了村牌,武汉市、恩施州已通过设标验收检查;全省30%的县市开展了地名规划,其中已有30个县市完成了地名规划编制任务;全省地名数据信息总量达700万字,开通地名网站12个。地名信息在社会交往中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新疆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它分布的5个指向性特点,并以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和主体经济成份——乡村工业为对象,集中分析了乡村纺织、煤炭、建材、食品、化工五大工业的地区分布、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以及全疆109个乡镇骨干企业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新疆乡镇企业存在的同题,对今后的发展布局划分了新疆北部、中部、南部3个乡镇企业经济区,提出了各区的资源优势、薄弱环节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变革及其地方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晓光  樊杰 《地理学报》2008,63(12):1268-1276
以1993 年和2000 年对中国七个不同乡镇的近百家乡镇企业和近4000 名企业职工两次 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探讨了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乡镇企业改制过 程中乡镇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职工工资和福利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 乡镇 企业改制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由于乡镇工业发展缓慢和集体工业的改制, 私营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 其与乡镇政府的直接经济联系有所减弱, 乡镇企业税收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乡镇企业职工工资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增长幅度不大, 乡镇企业职工的福利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仍然十分突出; 私营企业 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加大劳动强度和增加劳动时间来增加企业效益, 这也导致90 年代后期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引能力的减弱。乡镇企业劳动力市场基本还局限在镇区范围, 只有当镇区劳动力资源短缺时, 跨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才会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一、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1989年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带领县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十八个乡镇进行调查,了解分析。针对各乡镇的资源、地理、技术和传统优势,每个乡确立了一个或两个具有各自特色的骨干行业和龙头企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发展。 二、把扶贫与发展乡镇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由过去扶贫资金撒胡椒面转为重点扶持,由扶持单户转为扶持乡村集体企业。对那些生产经营形势好、有发展前途的乡村集体企业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围场距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较近,历史上风积形成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十几米的潜在沙漠化土地600多万亩。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已沙化土地面积达91万亩。塞罕坝高原上的御道口乡,过去曾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牧场,现在沙漠化相当严重。据调查,那里1980年100m~2以上的沙坑和沙包只有500个,到1983年达950个,平均每年增加150个,沙坑深度达2m以上。当地年平均大风日数69天,瞬时最大风速达40m/S。1984年县有关部门在那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乡改革的逐步深化,河南乡镇企业发展也很迅速,1984年达70多万个,总收入为857549万元。乡镇企业的发展无疑为中原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它改变了陈旧的产业结构,加速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河南省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地环境经济观念和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及环境工程建设,导致全省乡镇企业结构欠合理,管理不善。人们的生产方式正在超越环境的耐受能力,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