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于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间,在湄洲湾海域设置50个浅海测站,16条软相潮间带断面,进行底栖生物调查,根据调查采获的多毛类动物样品进行整理,研究湄洲湾多毛类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特点.湄洲湾海域共鉴定有多毛类环节动物177种,隶属4l科112属.湄洲湾多毛类的动物区系特点与台湾海峡具有相似的热带、亚热带特征.讨论多毛类环节动物在调查区域底栖生物种类及数量组成中的地位,分析调查区域多毛类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为湄洲湾的生态环境监控、环境保护提供多毛类生态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给湄洲湾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福建发展海洋港口经济,正阔步向湄洲湾挺进。大型港口码头和福炼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和项目相继在湄洲湾南北两岸兴建和投产,使湄洲湾两岸发生了巨变。随着大型石化基地和石化港口城的崛起,南岸的肖盾日渐成为海峡西岸的繁荣地带和璀璨明珠。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本世纪初著的《建国方略》中,就把湄洲湾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和“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并设想在这里建立南方大港。循洲湾的开发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生前的夙愿。1994年12月,国务院在《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中…  相似文献   

3.
利用湄洲湾及近海3个气象站1974~2003年和1个气象站1985~2003年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湄洲湾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湄洲湾海雾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季节差异显著,其中2~5月是海雾的盛季.初步分析了湄洲湾海雾的成因,归纳得出2~5月该海湾海雾生成前的3种环流天气形势:锋面型、入海高压后部型、高压底部型.在对海雾生成的水文气象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2~5月海雾发生的一般规律,为海洋预报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汪立宜  田春雨  王宪 《台湾海峡》2010,29(3):320-324
于2006~2008年间2次对湄洲湾中部海域水体中石油类含量进行了调查,发现2006年该海域水体石油类含量为9.27~78.91μg/dm^3,平均含量为28.12μg/dm^3;2008年湄洲湾中部海水石油类含量为8.36~23.34μg/dm^3,平均含量为15.10μg/dm^3.在垂直方向上,其石油类含量的分布较为复杂,不过大体呈现出表层低、底层高的特征.结合前人的调查结果,得出1992~2008年湄洲湾中部海域水体中石油类含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虽时有波动,但总体较为平稳.1997年湄洲湾水体中石油类的平均含量为23.70μg/dm^3,而近几年对该湾的调查结果与10a前的比无太大增高.这可能是湄洲湾良好的水体交换条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湄洲湾潮流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一个含动边界的二维河口海岸动力模型模拟了湄洲湾潮汐潮流的基本特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湄洲湾大、小潮过程的纳潮量,并根据湾内保守示踪物的质量(浓度)随涨、落潮流周期性的变化,进一步估算了湄洲湾的水交换周期,其半交换和80%的交换周期分别为5d和15d.同时可以看出,主航道深水区的水交换特性明显强于湾顶浅水区.  相似文献   

6.
海洋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优势和希望,全市国土"七海二山一分田",海岸线曲折绵延,拥有湄洲湾北岸、平海湾、兴化湾南岸三大港湾和湄洲岛、南日岛两大宝岛以及"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  相似文献   

7.
福建湄洲湾海域营养状态趋势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湄洲湾远期海水水质,同时采用营养指数和模糊数学两种方法对福建湄洲湾远期营养状态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得出:湄洲湾在沿岸排海污水均处理达标及按规则排放口排放情况下,春营养状态基本上能维持在贫营养-中营养水平,但湾顶局部水域存在着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福建湄洲湾为优良的天然港湾,其地处N24°19'~25°45'、E118°27'~119°05',位于闽中沿海,介于本省福州、厦门两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中间。近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沿海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全省开发实施“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湄洲湾地处闽中沿海,“中间开花”,就是以湄洲湾为中心,逐步建成新的重要工业基地,以推进闽中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控围填海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依据相关技术导则,以生境、生物和生态系统压力为指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结果,评估围填海工程对湄洲湾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累积影响,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填海活动强度持续增强,2010-2013年湄洲湾的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2年起达到严重受损的程度;应严控湄洲湾海域的大规模围填海活动,重点关注渔业资源和底栖生物的生境恢复,同时优化技术导则中的初级生产力赋值。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优势和希望, 全市国土"七海二山一分田",海岸线曲折绵延,拥有湄洲湾北岸、平海湾、兴化湾南岸三大港湾和湄洲岛、南Et岛两大宝岛以及“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全市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336千米,海岛157个,湄洲岛、南日海岛岸线分别为36千米和71千米;  相似文献   

11.
陈居成 《台湾海峡》1990,9(3):239-243
本文研究了湄洲湾潮滩的类型与分布、表层与浅层沉积、物质来源与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1983年、1993年、2001年和2010年湄洲湾四期海岸线。利用基线法和面积法对湄洲湾的海岸线变迁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反映岸线曲折度的岸线曲率。结果表明:近30a来湄洲湾海岸线整体一直处于向海增长态势,海岸线整体曲折度增大,海湾面积在减少,减少了70km2。海岸线长度整体处于增加态势,增加了2.99km,这主要由围填海养殖和港口建设引起。其中2001-2010年湄洲湾海岸线变迁最剧烈,向海增长最大距离为3 406m,陆地面积净增51.74km2,主要由外走马埭围垦、斗尾港区建设和养殖池塘的围填引起;1993-2001年变迁最缓和,向海增长最大距离为2 123m,陆地面积净增5.52km2,主要由养殖池塘围填引起;1983-2010年海岸线曲率分布中值在增大,得出整体曲折度在增大,主要原因是养殖池塘围填和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3.
探讨Elnino不同类型赤潮成因和对湄洲湾油污现象进行一些讨论 。  相似文献   

14.
湄洲湾海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福建湄洲湾1985-1992年海雾的气候特点,发现79%的海雾发生在2-5月。应用中国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出版的历史天气图,对本区海雾进行天气学分型,结果表明,有89%的海雾出现在锋面偏北,南高北低,东脊型中,利用850hPa天气型的消空条件,结合气象因子和单站资料,得出了湄洲湾海雾的短期预报指标,并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肖厝开发区地处湄洲湾南岸,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现代化的石化港口城市、福建实施闽东南发展战略建设石化基地及泉州市确定兴建的四大经济区域之首。  相似文献   

16.
王宪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3):265-269
本文根据1992年夏季对湄洲湾水质环境质量调查资料,对该海区海水中油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夏季表层海水油的含量为5-51μg/dm^3,平均值为19.8μg/dm^3。海水的混合系数较小,高潮和低潮时油含量分布的差异,除了与陆源污染源分布有关外,主要是由水文动力学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湄洲湾重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胄 《台湾海峡》1992,11(3):211-217
湄洲湾重矿物平均含量5.67%,高于台湾海峡中北部的(0.96%),>10%的高值区分布于湾内深槽的岛屿附近,<3%的低值区见于近岸海域。重矿物37种,以磁铁矿、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等为主。根据重矿物的含量可将其分为6个矿物区。湾内物质来源于河沙、岸边、岛屿和海底蚀沙及台湾海峡来沙。湾内与海峡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磁铁矿、锆石等颗粒状矿物由湾内向海峡方向扩散,而黑云母等片状矿物则由海峡向湾内扩散。湄洲湾处于较氧化的高能环境。  相似文献   

18.
湄洲湾波高和波周期的统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福建湄洲湾海区的波高和波周期的一元分布和二元联合分布,并给出了该海区波浪的各种统计特征值,提出了波高和波周期的经验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建立了湄洲湾海域二维变动边界潮流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最大潮流分布、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潮致欧拉余流分布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20.
湄洲湾海域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湄洲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9年2月(冬)采集湄洲湾海域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分析,共鉴定出甲藻孢囊6大类42种和2种未知种。异养型甲藻孢囊种类数和丰度均高于自养型甲藻孢囊,其中又以原多甲藻类孢囊的种类和丰度最高。季节间差异不明显:种类数介于34~38种之间,丰度则在397.8~569.5 cysts/g之间变化,全年平均丰度448.0 cysts/g。工业区附近的站位种类数和丰度均低于养殖区附近的站位和对照点。优势种高达16种,原多甲藻类占绝对优势,但全部优势种优势度均不大。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全年的平均值分别为3.45、1.55和0.92。与历史资料对比,新发现19种孢囊,但丰度相差不大。另需注意的是,在湄洲湾海域共发现6种有毒甲藻孢囊,虽然全年丰度均不高,但仍有暴发有毒赤潮的危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