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志勇  陈瑛 《地下水》2011,(6):160-162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西安市服务业FDI的投资意向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西安市服务业FDI的投资意向与假设的各变量均呈现出正相关.在第一主成分上,对西安市服务业FDI投资意向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其次是“基础设施、地区人员文化素质、城市化水平”;第三个影响层次上的因素是“市场规模、生产成本、城镇居民人均...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1,(3):43-46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国内生产值位居中西部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之首的经济实力、宜人的气候与环境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等优势,吸引了一些国内外资金进入我市的房地产业,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热点地区之一.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及时制定了"积极引导居民购房,鼓励住房消费,发展住宅产业"的产业政策,引导房地产投资重点放在住宅建设上,并积极推动住房消费,使住宅产业逐渐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以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业的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高,逐步成为了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国内生产值位居中西部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之首的经济实力、宜人的气候与环境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等优势,吸引了一些国内外资金进入我市的房地产业,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热点地区之一.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及时制定了“积极引导居民购房,鼓励住房消费,发展住宅产业“的产业政策,引导房地产投资重点放在住宅建设上,并积极推动住房消费,使住宅产业逐渐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以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业的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高,逐步成为了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物元的城市化生态预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了城市化的生态预警模型,将警报级别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5级,并从资源预警、生态预警和环境预警3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设立了预警参照标准与预警界限、警灯、警度,对河西走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西走廊及五大地市按照预警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河西走廊、嘉峪关市和酒泉市。其中,河西走廊的生态用水比重、植被覆盖率、人均环境保护费用和万元产值工业SO2排放量的景气指数最高,处于重警状态;城市工业用地定额、城市居住用地定额、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万元产值工业粉尘排放量的景气指数最低,均处于轻警状态;其它指标均处于中警状态。可见,相对于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因素而言,水资源和生态条件已经对河西走廊的城市化产生了较强的束缚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09,(1):21-23
近年来,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03.89亿元,人均GDP达8063美元,地方财政收入39162亿元。2008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58.54亿元;2008年1—10月,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  相似文献   

6.
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对立而又统一的2个方面,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又给生态和环境带来了污染与破坏。对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更为突出的石羊河流域,此问题更加严峻。选择生态足迹作为表征环境压力的指标,计算了1978—2012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情况,利用STIRPAT模型拟合人均生态足迹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用岭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别计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①1978—2012年民勤县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足迹均呈上升趋势,生态赤字逐渐严重,35年间增加了719.62%;②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的因素中人均GDP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次之,人口数和放牧量增加影响较小,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增加对生态环境恶化具有减缓作用;③耦合度在0.2759~0.4987之间,协调度在0.1263~0.3090之间,经济增长为粗放型,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负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琰  薛欢 《地下水》2022,(1):210-213,232
为了分析现有水资源利用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应用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黄河古贤水利枢纽陕西受水区人均用水量与人均GDP的匹配度、工业用水量与工业GDP的匹配度、及农业用水量与农业GDP的匹配度.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当地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而水资...  相似文献   

8.
北京和深圳城市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得出北京经历了一个稳定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人口(以户籍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成正比关系,城市以"摊大饼"的模式向外扩张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为大气污染和水资源匮乏;深圳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口以外来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三次关系,城市沿交通干线向外扩张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两个城市化过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个城市的政策和经济相互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为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及其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社会财富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是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动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或资源性产品消费将陆续进入准近饱和状态,消费结构的改变,致使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在工业化中期开始陆续到达人均消费极限值,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变迁;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使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到达极限值;强调国家集团或大国资源消费增长极限的到来是导致全球性矿产资源消费增长周期结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解决以行政单元为单位的经济数据空间表示与实际空间分布不符的问题,根据分县控制、分产业建模的思路,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1 km栅格GDP空间化模型对统计型经济数据进行空间分布仿真模拟.对第一产业产值采用面积权重的方法进行拟合,对第二产业建立基于道路的反距离加权模型,第三产业产值则基于城镇规模,建立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通过对新疆2000年GDP数据的空间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疆GDP的模拟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对误差为-1.13%,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的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分别为0.45%和0.11%.研究区GDP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和南坡的经济、石化产业带上,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较真实地反映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满足对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化需求,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左 《地下水》2011,33(5):181-182
西安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 700m3的临界值。本文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西安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其它水资源紧缺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质量及可持续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与TLEL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定量评价的科学依据,选择了城市化水平增长率,耕地面积减少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率,平均粮食亩产增长率,化肥投入量增长率和农村投入量增长率7项易于获得数据的参数,构置了土地利用集约化系数(Ki),土地消耗回报系数(Kr),土地产出效益系数(Kp)和土地污染替代性系数(Kc)等4项宏观评价,建立了一种简单的相关分析模式--趋势势统一平衡线(TLEL)模式,并试用这些指标和模式对广东省东部梅州市作了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指标所反映的规律不仅与该区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而且还定量地预示了动态变化趋势并揭示了一些从原始数据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国际通用数据库中关于社会经济指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权威数据,同时分析世界各主要经济集团、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过程.采用近40年来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指标,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划分成6种不同的国家型: 低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A)、低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A)、低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A)、高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B)、高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B)和高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B).研究时段上,ⅠB类国家极少出现,前5类分别对应于世界最贫困地区、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转型国家、富裕岛屿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富裕国家.数据分析表明,各国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有密切联系,各国家型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组合关系长期比较稳定.1970~2005年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不太明显,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国家,排放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人均低排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不明显; 国家型的主要变化过程是ⅠA转向ⅡA和ⅡB转向ⅢB,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了解这一变化过程,对认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及其历史过程,对理解各方的减排目标和策略,对我国在以后气候外交谈判的立场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美  朱翔  李静芝 《冰川冻土》2012,34(5):1265-1272
基于DPSIR模型, 从驱动力、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五方面构建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基于熵权的改进的TOPSIS法对2001-2010年湖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人均GDP、 GDP增长率、 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 单位耕地面积地膜使用量、 土地利用率、 耕地旱涝保收率、 单位耕地粮食产量、 单位建设用地, 二三产业增加值、 农民人均纯收入、 经济密度、 环保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等指标是影响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 由不安全状态提升到较不安全状态, 但距安全状态仍有较大差距; 从各子系统看, 湖南土地生态安全的驱动力、 影响和响应系统的安全状况均呈逐步上升趋势, 状态系统也逐步波动上升, 但压力系统的安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宋晓媚  周忠学  王明 《冰川冻土》2015,37(3):835-844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都市农业景观变化及其生态安全研究是城市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构建都市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西安市为例,应用GIS和RS技术方法,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都市农业景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提取1999、2006和2013年的农业景观类型信息,定量分析了都市农业景观变化特征、动态评价了都市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过程.结果表明:1999-2013年西安市农业景观结构变化剧烈,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聚集度变差,景观趋于复杂化、破碎化,耕地、林地面积显著减少,园地面积增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压力指数由0.43上升为0.59,生态安全状态指数由0.73降至0.28,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则由0.26上升为0.77,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城市化过程带来的景观压力指数上升以及景观状态指数下降,使得都市农业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0.56先下降为0.4,后上升到0.48.城市化过程中的都市农业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可以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极海冰涛动及其对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林根  林学椿 《冰川冻土》2008,30(2):196-203
利用NCEP 1973-2002年逐月南极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定义了具有跷跷板式变化规律的南极海冰涛动指数,分析了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及东亚季风爆发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与同期南极海冰密集度相关系数超过5%信度的格点数占南极海冰格点数的1/3,表明定义南极海冰涛动指数能够代表南极地区1/3海冰的变化区域.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和我国汛期(6-8月)降水距平百分比相关显著,正相关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5%的信度.当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为负值时,南海季风爆发早,概率为11/14=79%;为正值时南海季风爆发晚,概率为12/15=80%.通过讨论冬季南极海冰涛动指数影响我国季风降水的可能过程,给出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汪大明 《地质通报》2023,(8):1239-1240
<正>非洲矿产资源丰富,与中国互补性强,中非地学合作前景必将行稳致远。全球最重要的50种矿产在非洲均有分布,约17种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一。非洲54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约为2.4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2.89%。其中,矿业产值占其国家GDP比例超过6%的国家有24个,刚果(布)占比最高(50.00%);近10年矿业产值占其GDP的平均比例超过6%的国家有22个,其中利比亚占比最高(44.93%),矿业合作已成为众多非洲国家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地下水开发率、地下水供水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下水排泄模数、人均地下水占有量、单位GDP用水量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7项评价指标,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有一定的承载力,但整体上地下水开发率过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甚小。其中城六区综合评价值为70.816,地下水承载力趋于饱和且继续开发潜力最小,周至县综合评价值为-240.998,地下水开发潜力最大。评价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美国100年来SO2排放趋势分析, 对比日本、英国的相关数据资料, 发现SO2的排放与能源消费、经济发展、环境政策以及环保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经济结构的转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是SO2减排的关键因素, 环保政策和技术进步是SO2减排的主要驱动力。典型国家SO2排放强度曲线均呈倒“U”型, 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SO2排放的拐点美国在人均GDP15000美元, 日本和英国在人均GDP9000~10000美元; 三个国家人均SO2排放强度的拐点在人均GDP5000~7000美元, 目前中国已经越过人均SO2排放的顶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减排SO2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流域水安全预警评价的智能集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和各子系统的权重,用BP神经网络模型滚动预测评价指标,用集对分析方法构造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水安全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流域水安全预警评价的智能集成模型(IMI-FEM)。IMI-FEM对巢湖流域水安全系统未来5年的预警评价结果说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安全子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分别处于2.73~2.74级、3.30~3.32级和2.54~3.43级,社会经济安全子系统的安全状况将维持在3.33级,流域水安全系统的总体安全状况将处于2.98~3.20级,处于临界安全;主要限制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万元农业产值用水量、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生态环境用水率、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单位面积蓄水工程总库容、水利工程投资占GDP比例、区域开发指数、人口密度和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