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总结碎石桩复合地基静荷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基础上,首先建议根据静载试验总结出的两种P-S曲线确定Pu的方法,然后由静、动试验成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按动探复合及重击数据 确定复合基承载力标准值和变形模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钙质砂通常是指碳酸钙含量大于50%的沉积物,与普通石英砂相比,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土工原位测试方法,目前有关动力触探贯入指标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黏土和普通石英砂,针对钙质砂的相关成果较少。有鉴于钙质砂的特殊性质,现有的评价方法是否适用于钙质砂存在较大的争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其贯入指标与钙质砂平均粒径、各类密度和密实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动力触探贯入指标与相应物理指标之间的表达式。残差分析显示,这些公式具有一定的精度,相应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以及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120kg动力触探试验作为成都热电厂工程勘察重点手段使用,通过动力触探击数(N120值)与颗粒分析数据对比关系,结合动探贯入曲线形态建立标准,依据N120值大小对场区碎石土进行密度度划分,评价碎石土地基力学特征,查清砂夹层分布,解决了地基设计的一些关键问题,提高了勘察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动刚度和动力触探在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平板静力载荷试验与动力触探、地基动刚度测试的对比,提出了应用动力触探、地基动刚度测试两种手段对碎石土强夯地基进行联合检测的新思路,建立了相关经验公式,工程实践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应用表明,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进行承载力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田卿燕  刘仰韶  吕建兵 《岩土力学》2009,30(9):2747-2752
大量的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轻型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都可用于公路桥涵台背回填中粗砂的密实度检测,而且锤击数N10和锥尖阻力Qc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为了从理论上揭示两者的相关性的根源,采用拉德模型模拟了两种方法的试验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得知,两种触探方法在砂土中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有较大的相似性,验证了轻型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在中粗砂中试验结果相关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静力触探估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现行规范,在利用高应变动力测试获得单桩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基础上,提出静力触探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修正公式,并对其中的修正系数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了修正系数的统计结果。为减少高应变动力测试可能带来的误差,利用静载荷结果对所得的修正公式进行再次修正,并最终获得由静力触探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用所得公式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结果精度更高,从而为研究静力触探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层建筑桩基础的承载能力问题,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力测试确定预制桩极限承载力.比较由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力测试获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可以利用高应变动力测试结果计算出单桩的分层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将实测结果同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规定的由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估算的预制桩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在利用静载荷试验成果对高应变动力测试结果进行校核的基础上,根据高应变动力测试结果,找出"规范"估算值同实测值的差异.并对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估算预制桩极限承载力的公式提出了相应的修正项,为今后上海地区预制桩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动力触探杆长修正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永振  程展林  丁红顺 《岩土力学》2014,35(5):1284-1288
动力触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原位测试技术,其动探杆长最大可达到上百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杆长修正,目前规范中关于动力触探杆长修正问题,给出了以牛顿弹性碰撞理论和弹性杆波动理论为基础的两种修正方法,依据两种理论得出的修正系数是截然不同的。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应该如何进行杆长修正,是限制该方法应用的重大问题。针对动力触探杆长修正问题,提出了室内模型试验,并依据砂砾石和均质砂两种地基土进行不同杆长的重型动力触探模型试验,杆长分别为2.0、8.9、16.4、23.4、30.0、36.0 m。通过试验,得到重型动力触探杆长修正系数。分析认为,重型动力触探杆长修正规律符合牛顿弹性碰撞理论,且与地基土材料特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林澜  李飒  孙立强  刘小龙  陈文炜 《岩土力学》2020,41(8):2730-2738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CPT)是一种用来预测地基土相对密实度的方法。然而,现有的预测公式主要针对石英土。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现场以及室内模型试验,得到了轻型动力触探贯入指标与钙质土相对密实度之间的关系。可知相比于石英土,粒径对钙质土贯入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若采用现有公式计算钙质土的相对密实度,得到的数值偏大,结果偏于危险。为了便于工程应用,基于Butterfield改进的量纲分析理论,建立了一种可将不同形式DCPT的贯入指标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实现了轻型与重型动力触探指标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而得到了重型动力触探贯入指标与钙质土相对密实度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知,上述关系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北京某工程实例,对《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应用轻便动力触探试验评价新近沉积土地基承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结合雅江流域上数个大中型工程实践,较系统地研究了雅江流域上碎石层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该区域碎石层可采用动力触探进行原位测试,并可按相关的规定和规范进行修正击数、查取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1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一项实验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方便,适应土类较广,并且可以连续贯入的原位试验方法.它对地基土的力学分层,以及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笔者以贵州某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为例,通过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验记录锤击数,通过杆长与地下水位校正,确定土层的承载力,并根据确定的地基土力学分层,绘制勘...  相似文献   

13.
延吉—珲春地区的圆砾层是该区域工程建设经常利用的土层.为了获取圆砾层可靠的地基承载力数据,探讨确定地基承载力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以及检验以前地基承载力数据的可靠度,采用载荷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方法对圆砾层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取了十二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了圆砾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范围,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与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线性相关的结论.据此,提出了适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的根据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计算圆砾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的经验公式.为延吉—珲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准确可靠、便捷、经济地确定圆砾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并为吉林省其他地区圆砾层地基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杜长学 《湖南地质》2003,22(1):73-77
压实碎石填土主要由碎石构成,不能取得原状土试样,难以准确测定压实系数.其工后检测方法宜以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为主,进行综合检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浙赣一带山前冲(洪)积地层中,普遍分布一层稍密状砾砂层,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评价中,较难取原状土作土工试验、野外静力触探试验,多采用N63.5动力触探,确定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状态。但作为基桩持力层时的桩基参数的确定,缺乏可靠依据,以致于忽视其利用价值,该层在桩基方面的应用值得研究。本文通过稍密状砾砂层作为沉管灌注桩持力层的桩静荷载资料,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采用反演法进行推算桩基参数,并通过对应地层的N63.5动力触探数据及经验数值,进行复核,获得相应桩基参数,并对N63.5与桩基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获得Q-N63.5相关式,直接可应用于桩基参数的确定。该成果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延边和龙地区地质特征及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研究较少,通过土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方法,分别对和龙地区常在工程中用作持力层的圆砾层和全风化泥岩层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测试研究,得到了圆砾层颗粒级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的数据,全风化泥岩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和龙地区圆砾层地基承载力范围,得出圆砾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与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线性相关的结论,以此建立适合当地地质条件的相关经验公式。为延边和龙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确保获得可靠、适用的岩土参数提供经验与依据,为周边相似地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宝发 《吉林地质》2013,(4):134-136
为了了解隧道工程地质概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及浅层折射法,进行了标准贯入、动力触探试验、声波测试、工程地质钻探、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手段。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8.
宋玲  刘奉银  李宁 《岩土力学》2011,32(Z1):787-0792
由于现有静力触探机械设备提供的动力有限,使得静力触探技术无法应用于较硬土层或较深土层中(应力较高)。保证探头顺利平稳地探入较硬土层,是触探技术应用于硬土层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旋压式触探时探头上的受力进行分析,推导了不考虑侧壁摩擦力的旋压式触探的总锥尖阻力和扭矩的理论模型,同时也推导了用旋压式触探测试成果计算锥土间摩擦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在室内旋压式触探仪上进行相应的试验,试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而且试验结果表明:对同一土体制成不同含水率、干重度的试样进行相同的探入速度和旋转速度下的旋压式触探,所得的扭矩与总锥尖阻力呈线性关系。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的锥土间摩擦系数要比土体的内摩擦系数大得多,但两者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结合土层的各向异性的特点、锥土间的摩阻力的存在等因素分析了旋压式触探方式能够降低总锥尖阻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动力触探击数的滤波统计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法既简化丁利用动力触探原位测试对土层的划分,提高了分层的准确性,又为合理利用动力触探击数确定土层力学性质指标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和评判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会中  郭飞  傅少君  郝文忠  李志 《地球科学》2016,41(7):1249-1258
西部地区河床深厚覆盖层勘探取样及工程特性是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遇技术难题,动力触探(dynamic penetration test,DPT)因操作简单、适用土类多而成为西部地区河床覆盖层原位测试首选方法.现行规范仅给出了20 m杆长范围的修正方法,但对超此范围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杆长适用性及修正问题,长期以来业内则颇多争议却少有研究.鉴于此,利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通过对动力触探试验杆上各测点应变现场实测并得到各测点应力分布,再利用LS-DYNA软件进行反演分析并确定相关计算参数,而后进行杆长25 m、40 m、60 m、80 m、120 m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杆长适用范围及修正系数.试验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供类似问题研究与深厚覆盖层地区工程勘察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