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鱼锅贴     
我早就听说苏北洪泽湖畔的洪泽县,有一特色风味小吃,叫“活鱼锅贴”。当时,我曾想,活鱼怎能和锅贴联系起来呢?是不是锅贴中的活鱼,也像活吃的鲤鱼那样,鲤鱼烹熟了,头、尾还在动呢?因此,这种活鱼锅贴,对我有一种神秘感,很想有机会看一看它的加工方法,尝一尝它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活鱼运输船应用闭式循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的活鱼运输船均采用开式循环系统,即用水泵连续抽取航道水补充到活鱼舱中,使舱内水体不断溢出舱外,以此来维持活鱼所需的水质环境.若在冬春季,航道水温低于10℃时,便无法进行活鱼运输.应用闭式循环技术,可以不受季节性气温、水温的限制,不受航道水质污染的影响,并且可以在淡水航区运载海水活鱼,全年运输时间长达12个月.改装后的“闽狮渔F259”温控活鱼运输船经过1.5a的运输试验考核,其保活运输时间超过200h;鱼水比达1∶15;存活率达98%以上;平均净载量30t/航次;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黄姑鱼     
黄姑鱼,温州人称,山头黄鱼。此鱼外形颇似小黄鱼,但不如大黄鱼和小黄鱼的肉味鲜美;此鱼又长期生活在近岸海域,不像大、小黄鱼作季节性长途洄游,故冠之“山头”,以示与正宗黄鱼的区别。北方人称罗鱼(北京)、铜罗鱼、铜鱼;江浙一带叫黄娑鸡,系该鱼有集群起叫的习性,其叫声酷似老母鸡“咯咯”之音,故称之。黄姑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古人对海水鱼的分类不详,故在历代方志上未见其名。而今黄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览馆坐落于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塔下。由新加坡、中国合资兴建,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以展示大海生物为主的,集科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览馆,该博览馆具有世界先进的设备,采用国际先进水族管理技术,将娱乐、休闲业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览馆还是中国海洋协会授予的北京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来到这里您可以获取无限乐趣和丰富的海洋知识。博物馆船舱式设计源于加勒比海盗船的畅想,让您有置身于传奇、神秘的"海盗船"中。在辽阔的大海上与自然、与海盗搏击,?考验你驾驭大海的能力。船舱通道光线若明若暗,墙壁上悬挂宝剑和兽面装饰物。您在不经意中还会与海盗相遇,来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5.
正市场上出售的鱼可分为鲜鱼和冷冻鱼两大类。鲜鱼又可分为活的鲜鱼(也称鲜活鱼)和死的鲜鱼两类。活的鲜鱼常在水中养着出售,死的鲜鱼有时用冰冰起来出售,用冰冰的鲜鱼只是为了保持鱼的鲜度,不会使鱼冻结。何为冷冻过的新鲜鱼?冷冻的鱼是指经过冷冻设备加工过的鱼,有的是一个冻坨,有的是一条条的单个鱼。市场上出售的冷冻鱼有的就是冷冻状态,有的是解冻以后才出售的。解冻以  相似文献   

6.
因为它们很会钓鱼,所以得此“渔夫鱼”之美名。“渔夫鱼”钓鱼的方法和手段,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也离不开钓杆和诱铒,而且还要有不可缺少的耐性。在“渔夫鱼”的背部,长有一根长刺,这就是它的“钓杆”;长刺的末端长着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渔夫鱼”总是把身体匍伏在海床上,或者隐蔽在石缝和海草中,仅伸出背上的“钓杆”,微微晃动末端的“钓饵”,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一些馋嘴的鱼儿看见这块类似蚯蚓的诱铒。便不顾死活地你争我夺起来。而“渔夫鱼”则把“鱼杆”及“鱼饵”一收一放,逗得鱼儿在它嘴边扑来扑去。这时候,“渔夫鱼”便突然张开大口,闪电般地把猎物吞进肚里。其实,“渔夫鱼”名目繁多,有叫“鹅鱼”的,还有叫“和尚鱼”的,更有叫“青蛙鱼”、“蝙蝠鱼”的。它们皆因精于钓鱼之道,而被统称为“渔夫鱼”。有意思的是,生长在加勒比海的“蝙蝠鱼”,钓鱼可从不用“鱼杆”,因为它们的身上长满了象水草一样的细长小肉芽,随着身体的晃动而上下飘摆,吸引一些小鱼前来啄食。而“蝙蝠鱼”则以突然袭击的动作,将小鱼一条一条地吞食掉。□鱼也“钓鱼”@李津军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3):F0002-F0002
岱山以风味儿浓厚的渔乡文化和渔家自酿的杨梅酒吸引着远近游人。岱山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著名的“岱衢族”大黄鱼的故乡,被称为我国东海的一座“活鱼库”。  相似文献   

8.
莫健忘     
北京城又活了! 夕阳西下,大排挡的灯呼地亮了起来,18块钱20只的小龙虾可劲儿造!业主们个个摩拳擦掌,憋足了劲儿要力挽“非典”损失。“沸腾鱼乡”下午5点就要排号等座位,带着口罩的服务员小姐疏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9,(6):8-8
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德古拉鱼:它们个头不大,相貌平庸,但却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德古拉鱼长17毫米,周身透明,属鲤形目。与其他鲤形目鱼类不同的是,德古拉鱼上下鄂都长着“尖牙”,貌似吸血鬼。鲤形目鱼类在大约5000万年前就已经不再有牙齿,为什么德古拉鱼却将牙齿保留至今7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布里茨表示,德古拉鱼的“尖牙”并非真正的牙,而是从皮肤下面伸出的刺状骨。  相似文献   

10.
鱼趣种种     
鱼报天气一种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热带鱼,名叫“家鱼”。由于它发出的天气预报“准”过气象台,故而当地居民都将其养在鱼缸中来观察天气。家鱼要是沿着鱼缸四壁慢条斯理地游来游去,天气不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7,(3):4-5
2007年3月,“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将正式启动。“南海一号”为南宋早期商船,1987年8月在阳江海域意外发现,随之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该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以前的探摸显示“南海一号”长约23.8米,宽约9.6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估计超过5万件。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这艘船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价值非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亚欧之星”号是艘集装箱船,正在码头吊装集装箱。吊完最后一波集装箱时,太阳已经落山了。船上轮机长毕飞还在集装箱周围转悠。这是一只特殊的冷藏集装箱,专门运送蔬菜鲜果。他将最后固锁检查完毕,又测了箱中的温度,才走进船舱的餐厅。谁知刚坐在餐桌前,值班水手跑了进来,“毕云飞,冷藏集装箱的温度计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初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sis (Lacpde)是广东省的名贵食用鱼之一,也是活鱼出口贸易对象。栖息于半咸水水域,喜在滩涂钻洞生活和繁殖。在南海北起汕头,南至海南岛,西达北部湾均有分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1962),东海也有记录(朱元鼎等,1965)。常见的商品鱼每尾重50—150克,偶见200克。这种鱼个体虽小,但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广东省台山县曾捕捉天然鱼苗试养,由于种苗所限,未能发展。近年,湛江地区这种鱼的资源明显下降,进行人工养殖的要求日益增加,为此,我  相似文献   

14.
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有一种三棘棘鱼,它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鱼巢“建筑师”。这种鱼的雄鱼在向雌鱼求婚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施工、建造一座坚实漂亮的“新房”,以招来雌鱼。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泳资料探讨黄海中部秋季带鱼的种群和洄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玲  尹青 《海洋科学》1985,9(5):48-49
六十年代后期,黄渤海带鱼种群逐渐衰减,到七十年代中期已形不成渔业。但从七十年代末期,黄海中部秋季带鱼的产量又明显的回升,近几年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几个主要渔业公司秋季多来此捕捞。这股鱼从何而来?隶属于哪一个种群有不同的看法。这就给渔业生产和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研究鱼类洄游的传统方法是标志放流。但它需用活鱼,且因回收率很低,要求放流鱼的数量较多,尤其是象带鱼这样一些离水后容易  相似文献   

16.
阿焕 《海洋世界》2007,(2):24-27
大闸蟹有“硝基喃代谢物”,福寿螺有“广州管圆线虫”,多宝鱼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及多种抗生素”,桂花鱼有“孔雀石绿”,2006年以来,百姓餐桌上常见的水产品屡屡出现“带虫”、“含药”、“致癌”等风波。面对层出不穷的水产品安全事件,人们开始谈“鱼”色变,水产品遭遇前所未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在历史上有过两艘名字都叫作“蝎鱼”的潜艇,在不同的时期却遭到了相同的命运。第一艘“蝎鱼”号是1942年7月20日下水,10月1日编入海军服役,代号为“SS278”,这艘“蝎鱼”号主要在太平洋海域担任打击日军舰船的作战任务。1943年7月,“蝎鱼”号攻击了由5艘驱逐舰护航的一个日军船队,击沉了其中的“阿山丸”号和“国友丸”号两艘货船,日军驱逐舰几次用深水炸弹攻击,都被“蝎鱼”号避开,“蝎鱼”号毫发无损地回到了中途岛基地,并因此战绩而获得了2颗星章。10月,“蝎鱼”号再次出战,又因显赫的战绩而获得3颗星章。12月29日,“蝎鱼”号最后一次离开珍珠港出航,5天后,“蝎鱼”号报告说艇上有一名船员骨折,要求与在附近海域的另一艘潜艇“鲱鱼”号会合并转移这名伤员,但“鲱鱼”号因海上风浪大,不安全而拒绝。在这之后,“蝎鱼”号就与人们失去了联系。美国军方认为“蝎鱼”号被日军击沉了,包括舰长施密特中校在内的5名军官和50名士兵全部阵亡。但战后在日军的档案里,却找不到任何记载。1958年,美国海军建成了一艘核潜艇,仍然命名为“蝎鱼”号,1959年12月19日,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军港举行了下水仪式,施密特中校的女儿玛格丽特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鱼的鱼鳞上有许多类似人的指纹,类似树的年轮的精密纹路,称为“鳞纹”。鱼身上的“鳞纹”,每年自然增长10圈至30圈。每圈“鳞纹”之间的间距,形状和宽度不但告诉我们鱼的年龄有多大,而且还能告诉我们鱼是在怎样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的。生长在寒冷水中或生长在缺少重要营养物质环境中的鱼,它们的“鳞纹”必然狭小,  相似文献   

19.
“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这是流传很广的古老治病方法,据认为不仅是经验,而且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那么是否可推想“以胃治胃”呢?实际上真有用鱼胃来治疗胃病的。民间现在流传用鱼胃治胃病,但并不是所有鱼胃都可用,所用的也不是整个鱼胃。所用的只是一些像海鳗、(鱼安)(鱼康)鱼等凶猛鱼类胃中的消化残渣。具体做法是,把凶猛鱼胃中的食物残渣或小鱼取出,原样晒干,研末冲服。即有很好疗效。仔细观察这些可取胃治病的鱼,可以发现它们  相似文献   

20.
鳀鱼,胶东渔民称之为“离水烂”,因其只有寸把大小,离开海水在短时间内便腐烂,即便及时加工也只能每市斤卖几分钱,因此渔民往往在起网时就将其弃之。 秋汛时节,当山东省长岛县海洋与水产局副局长王庆才告诉我们,鳀鱼等低质鱼类已成为海岛渔村又一增收门路时,我们产生了极大兴趣:“离水烂”是怎样变成“金疙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