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天琴座β星是1784年英国青年人約翰古德力克(John Goodricke)所发見的食变星.它是由于两顆很接近的B型巨星互相环繞运行而构成的系統.其中两子星有貭量轉移的現象.1958年的测光和光譜观測,显示出相連續两周光曲綫极小处的寬窄,曾有显著的变化.同时星的外壳光譜线的強度,也有相应的改变. 为着进一步研究这个問題,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天文台提議世界各国天文台于1959年8月8日至9月11日从事天琴座β星的测光观測和光譜观测.从此可以获得将  相似文献   

2.
一、古代的新星纪录当新星爆发时,它的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到几万倍,超新星爆发时,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万到几亿倍,可惜这些現象都很少見。在我們銀河系里,超新星自1604年在蛇夫座出現过以来,至今360年間就再沒有发現过;新星每年平均約有50顆出現,但亮到肉眼能看見的不多,十九世紀里有5个,二十世紀头五十年里有16个。在这种情况下,天文学家为了研究新星和超新星,就需要寻求历史上的新星紀录。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小行星在短时間的光度变化是一个普遍的現象。有时也往往观測到某个小行星几乎没有明显的光度变化(变幅很小),这可能只是那时观測者恰好处于它的极向位置。例如(9)Metis,在1962年3月26日—30日,它的光变幅只有0.~m06,而現在所发表的观測(1964年11月19日),变幅增大到0.~m31。因此,对小行星經常地进行光电测光,得到尽可能多的优貭光变曲綫,能为了解小行星的自轉、形状以及其他物理特性等提供資料。  相似文献   

4.
太陽黑子面積的消長,是顯示太陽活動程度的重要象徵之一。测定黑子面積是一項需要耐心和細緻的工作。在同一條件下,不同觀測者所得到的數據往往相差很大。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及所屬佘山、昆明、青島諸台站,近年來陸續開始了黑子面積的試測工作,但所得數據究竟精確到若何程度,迄今心中無數。我們最近在龔樹模先生指導下,對黑子面積的誤差問題進行了探討,初步訂出了各項誤差的數值。雖因收集的資料太少,所得結果不免粗疏,但對所用方法中黑子面積的誤差問題,有了初步認識。今將進行方法及其結果敍述於下。  相似文献   

5.
一、工作目的和方法由緯度观測以考究地球极点移动是緯度工作最終目的之一.国际緯度中央局近年研究用什么方法来导出地极移动,因缺少文件,我們不十分清楚.用其他方法是否能和中央局异途同归,結果相差多少,还是一个疑問. 我們在苏联学习时,在博士指导下,和苏联等同志一道,作了极点座标之計算.但由此所得极移曲綫与中央局所公布的比較,虽然大致符  相似文献   

6.
1959年7月10日在太阳日面經度λ=327.5°日面緯度φ=18°处爆发了一个特級大耀斑,这个耀斑从发生起到消失几乎延續了四个小时之多,我們对这个大耀斑作了光譜的观測,本文就是介紹对在耀斑极強期間获得的光譜資料所作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論輪廓的比較确定在耀斑中可能存在的物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民 《天文学报》2003,44(4):416-430
在中国古籍中关于流星“大如X”的纪录,是古人对星像视面大小的估测,此视面是人裸眼观星时由于光线的衍射、漫射以及视觉中的光渗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感知现象.视面“大如X”的实质是亮度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按古人目视观测天象的天球模型进行视大小(角直径)的量化,进而可以用一些已知亮度的流星记录为“标准点”,将其归算为亮度.并将古籍中流星“大如X”的4420次纪录的131种比体均作了亮度的归算.  相似文献   

8.
Ⅰ.引言人造卫星在离地面不远处繞地球运行,它不断从地球背日区域的上空穿进穿出,这就和月食的情况一样产生了“卫星食”. 我們知道,由于椭球形地球对卫星軌道的摄动,卫星軌道面繞地軸緩緩向西轉动.同时随着地球公轉,日地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卫星軌道的被食部分和日照情况也就随着变动.这就使我們在某一时期能够看到卫星,而在另一时期又不能看到它;也就是說卫星的可見期是間歇出現的。  相似文献   

9.
銀河星雲的偏振曾經被人透過阿黑曼(Ohman)或李約(Lyot)的偏振計去做攝影觀測。在分析器(analyseur)的位置相差π/4所拍的兩張照片,就足以决定星雲各區偏振光的百分數和偏振面的方向。我們對於蟹狀星雲作了29個區域的偏振觀測,每個區域的直徑是8″。在那些“無定形”物質的纖維結構不太混淆的區域里,偏振面的方向和巴德(Baade)所發見的纖維的方向是相合的(圖4)。據4000—5000埃和5200—5800埃兩光譜區所得的相同的結果,表現偏振度很强(>40%),這是和席克洛夫斯基(ShMovsky)与奧特(Oort)的理論相合的。瀰漫星雲,因其光輝微弱並有夜天光陪襯,觀測是困難的;雖然這樣,我們在10個星雲的117區里,做了偏振的觀測。偏振化最强的區域,按所研究過的星雲,偏振度可由20%變至40%。如果NGC 7023的徑向偏振真是這團星雲物質的主要特徵,那么觀测到的偏振面的方向和可見的發光細絲相重合,更像是確定的事實了。有些星雲的偏振,不能說是徑向的;但仍能證实偏振面的方向跟隨比較顯著的星雲亮絲。由色餘的测定,基本上表明:瀰漫星雲比較照耀它的星,更藍一點,這和星的距離的函数有系統的變化。觀测的結果和与可見光波長相近的固體質點對於光所生的漫射的情况,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10.
在經常的觀測工作中,子午儀和中星儀的方位差不斷改變。方位差的大小不但每年不同,每月不同;甚至在連續觀測的夜與夜之間,也有變化。現在根據徐家匯观象台所用的帕蘭(Prin)中星儀(物鏡口徑80毫米,焦距86厘米,接觸测微器用馬達带動,並由人手操縱)自1940年1月到1954年10月間的觀测資枓,分析它的方位差的變化情况,並分为長期的(年與年,月與月之間的變化)和短期的(夜與夜之間的變化)兩方面來討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卡林顿自转周1591 - 1592 中冕流偏振亮度的变化。冕流带偏振亮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度为10 % - 50 % 。无日冕物质抛射影响存在时,沿冕流带冕流的分布可持续稳定存在近两个太阳自转周。当一个日冕物质抛射伴随冕流产生时,冕流的经向角大小若大于27°,可导致冕流尖角区顶部上升速度大于2km/s。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我們在以前的兩篇文章中,已經討論了恆星大氣中譜綫形成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恆星大氣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的恆星光譜學的基本推導方法(即生長曲线法)。我們將在本文中討論前兩篇文章中所未論到的恆星大氣物理性質的一個特殊形式(即恆星大氣中的氣體運動)。在從前,恆星光譜學的發展是從研究恆星的视綫速度開始的。可是,到了恆星的高色散光譜的大型望遠鏡建成之後,才有可能探討個别恆星的相對運動,例如恆星自轉、热運  相似文献   

13.
月球激光测距是国内外所瞩目的宏伟目标 ,代表着单光子探测技术的高峰。本论文的目的是探索提高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新方法 ,进而增加激光测月成功的几率。其思路是源于一个新的想法 :在激光测月过程中引入大气波前倾斜量实时补偿的技术。首先介绍激光测月的现状和其难度所在 :回波光子数太少 ,基本上属于亚光子探测范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本文对影响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应该把激光束截面能量分布和大气湍流效应包括进去。为此分析讨论了大气湍流和大气中光场的基本统计性质、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时所受大气湍流的影响以及大气湍流对激光测距的影响 ,得出大气湍流特别对激光测月有着明显影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激光测距方程进行了修正 ,使其应用到激光测月时更符合真实的情况 ,从而指导补偿的进行。涉及到在激光测月中对受大气湍流而畸变的激光束进行补偿 ,本文抓住重点 ,通过分析看出对大气倾斜量的实时补偿是提高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重要因素。结合激光测月以及云南天文台现有测距系统的实际情况 ,本文独创性地提出利用激光测月目标近旁一定大小区域的扩展面源探测与计算大气倾斜量 ,然后对激光测月中的激光束进行大气倾斜量实时补偿的新技术方法。在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偏振辐射转移方程组就形成于有磁场的恒星大气中的Stokes轮廓的一些特征量与磁场强度大小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强场情形下,L,Q,U,V的绝对值在非常靠近Zeeman分裂量±Δλ_H处达到极大;Hale的测量方法给出了总的场强的很好量度。最后用合成轮廓作出了相应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天文爱好者》2014,(2):18-23
夏季农村的夜晚,天空中南北走向的茫茫天河,是童年抹不去的记忆。长者说,天河里有水,把牛郎和织女分隔在东西两岸。长大后,上了小学、中学,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许多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和彗星组成,天上的那条河是银河系,太阳系就在银河系内。后来加入了天文学的队伍,了解了更多字窗的奥秘。对子人类的活动空间来说,尽管银河系已是非常巨太,但它只是字窗的微小部分,在我们可观测的字宙中,有吒000亿个银河系这样大小的星系。认识星系的结构和演化是了解整个宇宙的基础。银河系真实的兰维结构是怎样的?它是搬何形成的,叉将如何演化下去?等等,关于银河系仍然有许多待解之谜。北京大学关文学系及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刘晓为正带领国内一批天文学家探索有关银河系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用 198 4~ 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 ,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分析Chandler摆动的观测激发与地球物理激发的关系时 ,不能仅以观测激发与某个地球物理激发序列 (如大气激发 )的更好逼近来选择Chandler摆动的最佳周期 ,因为Chandler摆动是多种地球物理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太阳黑子活动和太阳爆发的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太阳黑子的形成及其磁场的演化和太阳爆发的关系存在很多秘密.太阳活动区中的磁流浮现、磁流对消和黑子运动都会对太阳高层大气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日珥(暗条)、日浪等爆发,特别是对地的大的太阳爆发会给日地空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国际上,对太阳的观测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波段的地面观测研究发展到地面和空间相结合的多波段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当提到原子时,在我们头脑中就有一个清晰的图象:一个中心核和一群环绕着它的电子。我们将原子设想为,其大小由埃(10~(-8)厘米)来量度的小物体;我们也知道存在一百多种不同的原子。当然这种图象需要定量化,在现代量子理论中才被精确化。这整个理论的成功可追溯到两个基本事实。首先,氢原子基态的玻尔半径,即  相似文献   

19.
模拟研究卫-卫跟踪中星间隔的选择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两要从两个方面讨论了低轨卫星在做卫-卫跟踪(SST)观测时,星间隔的选择问题.1)用地球重力位系数作为扰动量,比较该扰动引起的不同间隔的SST星间距离和速度变化大小.2)用随机误差为1μm/s的星间速度变化作为模拟观测量,恢复不同间隔的地球重力位系数,并做精度评估.两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SST间隔对求解重力场有利,但无限制增大无实际意义,对于选定高度为420km卫星,在作SST观测时,星间隔不宜超过690km,此模拟方法及结果对我国确定重力卫星指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专门讨论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激波形成点、激波波阵面的位置、激波速度和激波能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外星核区除存在首级激波外 ,还存在次级激波 ;激波波阵面的准确位置应在熵变化的最大点和外星核区中人为粘性压的最大点之间 ;并给出激波能量的不同定义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