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长6 300 km的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海拔6 621 m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峰西南侧.沱沱河与当曲(近年来亦有当曲为源说)汇流后至青海玉树直门达段称为通天河.直门达至四川宜宾段称为金沙江.宜宾以下直至东海,始称长江.河源至宜宾亦通金沙江.本文所指金沙江系狭义的直门达至宜宾段.金沙江全长2 317 km,约占长江总长的36.8%,在长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流经藏东、滇西北和川西南,构成大西南广袤腹地.因此,金沙江地区对开发大西南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阳县蒋集镇地处汶河南岸,黄淮分水岭北侧,最大海拔高程361 m。全镇区域面积12.7万km2,其中山区、丘陵占2/3,岩石类型以花岗片麻岩为主。20世纪50—60年代兴建了117座水库塘坝,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5座,塘坝100座,总库容1700余万m3,坝体以土坝为主。由于当时施工机械落后,技术有限,经费不足,造成工程质量较低,因而不少土坝产生渗流、流土、管涌、滑坡等现象。将会导致大坝塌坍、决口,威胁下游居民生命安全,造成房屋、牲畜、良田毁灭性灾害,其经济损失不可估计。因此,结合各土坝的类型、现状,探求水库土坝溃塌的原因,有利于采…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4年MOD10A2积雪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以积雪覆盖率为指标,在分析西藏高原积雪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要素对高原积雪时空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有:① 西藏高原积雪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具有中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和周边高山积雪丰富,覆盖率高,而南部河谷和羌塘高原中西部积雪少,覆盖率低的特点。② 海拔越高积雪覆盖率越高,积雪持续时间越长,年内变化越稳定。海拔2 km以下积雪覆盖率不足4%,海拔6 km以上覆盖率达75%。海拔4 km以下年内积雪覆盖呈单峰型分布特点,海拔越高,单峰型越明显;而海拔4 km以上则为双峰型,海拔越高,双峰型越明显。海拔6 km以下积雪覆盖率最低值出现在夏季,而6 km以上则出现在冬季。③ 总体上,高原地形坡度越高积雪覆盖率越高。不同坡向中,北坡积雪覆盖率最高,南坡最低,年内分布呈双峰型,而无坡向的平地积雪覆盖率要小于有坡向的山地,其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黑河源区自然环境条件黑河源区系指祁连县央隆乡全境及野牛沟乡的大部,总面积达2600km2,区域上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褶皱带。地貌上可分为中部河谷平原区及南北中高山区,境内山区最高海拔5287m,河谷最低海拔3200m。该区属半干旱高寒山区,多年平均气温为-3.2℃,多年绝对最高气温23.7℃(出现在7月份),多年绝对最低气温-33.6℃(出现在元月份)。根据区域资料,气温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地势大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约0.64℃。多年平均降雨量382.6mm,多集中在5 ̄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以上,10月至翌年4月干旱少雨。年蒸发量136…  相似文献   

5.
宁阳县蒋集镇地处汶河南岸,黄淮分水岭北侧,最大海拔高程361m.全镇区域面积12.7万km2,其中山区、丘陵占2/3,岩石类型以花岗片麻岩为主.20世纪50-60年代兴建了117座水库塘坝,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5座,塘坝100座,总库容1700余万m3,坝体以土坝为主.由于当时施工机械落后,技术有限,经费不足,造成工程质量较低,因而不少土坝产生渗流、流土、管涌、滑坡等现象.将会导致大坝塌坍、决口,威胁下游居民生命安全,造成房屋、牲畜、良田毁灭性灾害,其经济损失不可估计.因此,结合各土坝的类型、现状,探求水库土坝溃塌的原因,有利于采取不同的除险加固措施,对提高汛期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川与气候之间关系和冰湖溃决灾害评估
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a来的冰湖分布及其变化,并结合DEM 研究冰湖垂直分布的变化,探
讨影响冰湖分布和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近年来都呈迅速增加趋势,冰湖增加150个,冰湖
面积增加4.384km2。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是冰湖增多和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2)冰湖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新增冰湖个数峰
值位于海拔5500~5700m,占新增冰湖总数的61%;新增冰湖面积峰值在海拔5400~5700m,占新增湖总面积的44%;冰湖面
积在大部分海拔高度上均呈扩张态势;(3)海拔高于5400m的区域,1991-2009年新增的冰湖数量远多于1972-1991年。冰湖
在高海拔区分布的变化对念青唐古拉山区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国土面积71.75万km2,位居全国第四位,省内50%的地区海拔均在3000m以上,北有祁连山脉与甘肃省相隔,西有阿尔金山脉与新疆自治区相望,南有唐古拉山脉与西藏自治区接壤。我省属大陆高原性气候,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省内平均气温0.7℃ ̄7.7℃,年平均降水量196.  相似文献   

8.
魏勇  徐祥勇  王艳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36-37,40
1莱芜市耕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莱芜市位于鲁中地区,土地总面积2246km2。莱芜市地形南缓北陡,山地多,平原少。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状。整个地表中山地占56.3%,丘陵占22.3%,平原占21.4%。从耕地面积来看,截止2005年底,全市耕地面积6.8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其中莱城区6.03万hm2,占88%;钢城区0.84万hm2,占12%。耕地中,基本农田6.27万hm2,占全部耕地的91.3%。从耕地构成来看,莱芜市耕地现有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4种类型,其中灌溉水田1.93hm2,水浇地3.54万hm2,旱地3.14万hm2,菜地0.19万hm2,水浇地和旱地是耕地的主…  相似文献   

9.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与地形要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条件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 km×1 km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定量分析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基本特征及其与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西藏高原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对于今后宜居地选址、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内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 一江两河地区90%的区域人口密度不足10人/km2,80%的人口分布在不足5%的土地上,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当前一江两河地区有2个主要的人口集中区,分别是拉萨市城关区和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拉萨市城关区尤其显著。② 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沿河分布,80.46%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河流10 km以内区域,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距离河流2 km以内的区域人口密度高于50人/km2;③ 近99%的人口分布在海拔4500 m以下,当高程超过3800 m时,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④ 近70%的人口分布在坡度小于15°的区域,而且随着坡度越大,人口密度越小,人口分布受坡向的影响不明显;⑤ 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显著,近85%的人口分布在地形起伏度小于800 m的区域,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为倒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香港既是典型的地少人多城市,也是全球可香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市。几十年来,香港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在土地集约利用、公共交通高效、生活环保低碳、社会均衡发展等方面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香港人口713.63万人(2012年年中统计),地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位于海拔50米以下的部分仅占17.8%,建成区面积占24%,郊野、林地面积占76%。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生态问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岩溶地区由于特殊的环境背景,在自然状态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常遇到(或产生)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生态问题。我国岩溶地区面积广、类型多,这些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岩溶石山地区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1.1 面积广阔 我国岩溶面积3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裸露岩溶面积90.7万km2。其中广西8.21万km2,广东1.03万km2,贵州11.61万km2,湖北5.18万km2,湖南6.36万km2,四川7.03万km2,云南10.83万km2,重庆3.01万km2,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珠江流域上游及黄河中游地区。 1.2 南方石山地区的…  相似文献   

12.
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区总面积1616km2,总人口112万,辖17个镇(街),892个行政村(居)。该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57km2,占境域面积的22%,地下煤炭储量达41亿t,是全国8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有兖矿集团所属国有及地方矿井9对,年产原煤近2500万t,占山东省年产总量的17%以上。多年来,煤炭开采在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采煤区塌陷等毁坏耕地、破坏生态等人为地质灾害方面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市采煤塌陷区达0.54万hm2,其中绝产面积0.29万hm2;先后造成7所学校、17家工厂、23个村庄搬迁;10多个村人均耕地不足…  相似文献   

13.
莱芜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节约集约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莱芜市土地利用现状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大汶河上游,辖两个区,土地总面积2246km2,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4%。该市地形南缓北陡,山地多,平原少。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状。境内山地众多,共有大小山头近3000个。整个地表中山地占56.3%,丘陵占22.3%,平原占21.4%。(1)莱芜市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截至2005年底,全市耕地6.87万hm2,人均耕地只有0.06hm2(0.83亩),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9%,占全省人均水平的67%,已经低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均1亩的警戒线,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是全省人…  相似文献   

14.
以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测年及孢粉化石组合特征为依据,参考区域地层发育状况,对高力板断陷高D1井钻遇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结果表明:高D1井钻遇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晚二叠世林西组(2.911 5~2.749 0km)、早三叠世老龙头组(2.749 0~2.461 0km)、中侏罗世万宝组(2.461 0~2.191 0km)、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满克头鄂博组(2.191 0~1.206 0km)、早白垩世玛尼吐组(1.206 0km~330.0m)、早白垩世白音高老组(330.0~198.0m),以及第四系松散砂砾层(198.0~0m)。发育晚二叠世林西组和中侏罗世万宝组两套重要的生烃层系,为松辽盆地侏罗系及二叠系油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0区域概况日照市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部及东北部与潍坊市、青岛市接壤。土地总面积5 310 km2,其中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0.9%,50.1%,29.0%①。2004年,日照市农业人口204.60万,农村居民点用地36 057.6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  相似文献   

16.
蒙古奥尤勒盖斑岩铜金矿田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北距蒙古国都乌兰巴托市550km,南距中蒙边境仅80km,该区海拔为1140m~1215m,地势起伏平缓,一般相对高差小于50m。年检雨量不足100mm,且集中在春夏之交季节,每年38°以上高温超过40天,为典型的荒漠戈壁气候。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铸体薄片与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基于高压压汞技术和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分类与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系统可划分为小孔(孔隙直径<0.1μm)、过渡孔(孔隙直径为0.1~1.0μm)、中孔(孔隙直径为1.0~3.0μm)和大孔(孔隙直径>3.0μm)。根据储层中不同类型的孔隙所占比例,可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4类,Ⅰ类(以大孔为主)、Ⅱ类(以中孔为主)、Ⅲ类(以过渡孔为主)和Ⅳ类(以小孔为主)。根据不同微观孔喉参数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可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4级,Ⅰ级储层孔隙度>10.0%,渗透率>1.000×10-3μm2;Ⅱ级储层孔隙度为5.0%~10.0%,渗透率为(0.200~1.000)×10-3μm2;Ⅲ级储层孔隙度为2.5%~5.0%,渗透率为(0.030~0.200)×10-3μm2;Ⅳ级储层的孔隙度<2.5%,渗透率<0.030×10-3μm2。利用储层分级评价标准选取最优质储层,为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豫、皖、苏、鲁4省交界处,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2193.8km2,人口为875万人,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76%。在全市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面积97.16万hm2,其中:耕地83.29万hm2,园地2.29万hm2,林地5.74万hm2,牧草地146.67hm2,其他农用地5.83万hm2。建设用地18.86万hm2,其中: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14.81万hm2,工矿用地1.61万hm2,交通运输用地1.10万hm2,水利设施用地1.34万hm2。未利用土地5.92万hm2。在全市总用地中,耕地占68.3%,比例较大。菏泽市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0.9%。全市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的4.85%,比例较小。1土…  相似文献   

19.
聊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土地总面积8715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6%。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和阳谷、莘县、茌平、东阿、冠县、高唐6县,有129个乡(街道办事处)、6486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63.76万,其中农业人口为427.97万。根据聊城市“十五”计划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到  相似文献   

20.
冰川变化监测对生态灾害预防、区域水资源调控、气候变化研究等意义重大。利用冰川在雷达干涉影像上表现出失相干这一特性,选用1998年ERS 1/2与2018年 Sentinel-1A重轨单视复数SAR数据,通过相干系数取阈值的方法获取东帕米尔高原两个时期的冰川边界,以Landsat TM/OLI影像和全球陆地冰川空间监测计划发布的数据验证本文冰川边界提取的精度,从而分析冰川变化。结果表明:① 拟合研究区相干系数图上相干系数γ与对应像元个数的曲线关系,冰川区像元个数会在低相干区域积累形成一个小的波峰。曲线一阶导数变缓的点(冰川区向非冰川区过渡的转折点)即为所选阈值点,利用SAR相干系数取阈值法提取的冰川边界与光学遥感影像结合RGI6.0数据提取的验证冰川边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AR干涉相干系数提取冰川边界的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ERS 1/2与Sentinel-1A提取的冰川总面积精度均在90%以上,而且SAR数据能够有效提取光学遥感影像难以识别的冰川表碛覆盖;② 1998年和2018年东帕米尔高原冰川总面积减少了318.59 km2,年平均变化速率为-15.93 km2/a,冰川退缩面积占冰川总面积的23%;③ 对大、中型规模冰川来说,表碛覆盖型冰川退缩较其他冰川明显;从坡向上来看,20年各个坡向冰川均有所退缩,其中东南坡冰川退缩最多,西坡冰川退缩最少;从海拔上来看,1998年冰川集中分布在4519~5421 m海拔区间内,2018年集中分布在4682~5320 m海拔区间内;在3325~5710 m海拔区间内冰川退缩明显,4915 m海拔附近达到退缩极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