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地理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发国家。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丘陵山区,使得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自然诱发因素则主要是降雨.因此在确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下,研究气象和地质灾害发生的耦合关系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应用降雨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造成的对人类生命,生产活动.财产、资源环境危害的地质事件。其成灾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人类活动)两方面。本文拟从自然条件的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易损性两方面研究北京地区的成灾风险,提出了地质灾害工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的工程一经济活动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的后果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的危害,便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前者由自然地质作用所造成,后者由人类活动诱发产生.近20年来,我国和其它国家一样,随着工程建设和经济开发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的加剧,引起了自然科学界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在确定的地质背景条件下,研究气象和地质灾害的关系,对今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总结过去十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建筑密集,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强烈,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也相应较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依据,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城市功能不同,其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严重程度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平原城市、山区城市、沿海城市、矿业城市四种基本类型分别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步骤为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分别对各单一灾种进行危险性评价;将单一灾种评价的结果叠加,得出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成果,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一般划分为4个等级).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建立灾害预测预报和监测系统,进而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地质灾害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7.
富山乡发育有滑坡、崩塌和坡面泥石流灾害.在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成果,总结全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从地质环境条件、可变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方面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穆冬林 《陕西地质》2010,28(1):86-91
分析了包西铁路大保当至延安段增建二线在自然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与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处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其所辖8县1市1特区,总面积18032 km2,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上百万元,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复杂的、从缓变到突变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并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差异性,采取不规则网格法,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对内江市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也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与灾变区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中国崩塌一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活动程度和形成条件,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模型,据此,以县(市、区、旗)为单元,逐个计算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分析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特征,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将中国大陆划分七大地质灾害灾变区和若干亚区,论述了各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水平和主要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人类各类工程地质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地质灾害预防与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价的前提,也是地质灾害区划和防治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相关研究,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和易发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阜新地区是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煤炭工业区,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正常生产和人民安全生活的影响十分严重,在我国煤炭工业城市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对矿区内的地面沉陷、露天矿滑坡、煤矸石堆放、瓦斯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灾害规模和造成后果等进行了论述,确定矿区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已近100km2,煤矸石堆放已占地32.1km2,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露天矿滑坡则主要分布在海州和新邱露天矿;瓦斯灾害主要出现在井工矿中.这些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生产和市区生存环境影响严重.通过对这些灾害的地质背景、形成机理、发育条件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各种矿山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地质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地质灾害不仅类型较多,而且动力成因也较复杂,有自然作用形成的,也有人为的和复合型(自然、人为作用兼而有之)的。本文主要反映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包括灾害类型、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对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福伟 《矿产与地质》2003,17(3):251-253
阐述了武山县曾发生过的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现今仍存在的与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有关的县城规划安全的环境地质问题。指出这些安全隐患问题的不断累积将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提出除了对环境地质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外,还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尊重自然地质作用的基本规律,籍以指导防止地质灾害的工作,并探讨了开展此项工作的两个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地质灾害不仅类型较多,而且动力成因也较复杂。有自然作用形成的,也有人为的和复合型(自然,人为作用兼而有之)的。本文较全面地反映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包括灾害类型、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其成果可为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日益剧增的资源需求及先进开采技术条件的运用导致了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尾矿的产生。大量尾矿的产生给堆放场地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的有毒有害元素的迁移则进一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尾矿的堆积还会引发地质灾害,这些都给人类带来了敲响了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近年达州市的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数据的综合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达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多,点多面广,发生最多的是滑坡,灾情规模主要为小型,除在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外,在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点。通过对该市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阐明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因素等自然条件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中道  李俊英 《河南地质》2000,18(4):314-318
南阳市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由人类活动引物的环境地质问题,而且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该文在论述南阳市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南阳市地质灾害发生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危害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发育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以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受喜马拉雅山进入强烈抬升阶段,"三江"及其各级支流强烈下切,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几大山脉地形地貌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改造和演化。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产生"崩"、"滑"、"流"危害。根据动力因素与抗力因素的组合特征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全区地质灾害发育可归为4个类区:现代冰雪剥蚀区(Ⅰ)、植被覆盖构造剥蚀地貌区(Ⅱ)、河谷峡谷荒漠区(Ⅲ)、河谷峡谷植被覆盖区(Ⅳ)。其中Ⅲ、Ⅳ两区是地质灾害强发区和集中区。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取决于2方面:①形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作用强度;②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关联度。"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对策是,对影响人类活动、生存环境、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分区(类)研究,系统防治。对人类活动频度高的地质灾害重发区-河谷峡谷区,要建立地质灾害预防预报系统,保障人类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