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异变     
“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一些动物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新近一期《读者》刊列出另一份“新德勒名单”:巴厘虎灭绝了,爪哇虎灭绝了,袋狼灭绝了,犀牛灭绝了,野牛灭绝了,野马灭绝了……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探讨,提出了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概念定义,确立了规划的时间、空间尺度范围,明确了规划的任务,分析了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并探讨了规划编制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了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为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编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祖祥 《海洋科学》1989,13(3):70-70
螠蛏(见图)原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一般需养殖一年零三个月才能收捕上市。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池内进行对虾、螠蛏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试验证明,虾、蛏混养,不仅缩短了螠蛏的养殖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由于螠蛏摄食消耗了池中大量底栖硅藻和浮游动、植物,所以改善了虾池水质,保持了生态平衡,促进了对虾生长,提高了虾池的综合效益。 1.实验场地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了现有系统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数据服务平台,对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梳理,实现了全省教据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开发了若干面向业务应用的子系统,实现了对海洋渔业管理的全方位支持;建设了数据交换共享标准与服务接口,为日后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原位测量深海地热探针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描述了探针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思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合理安排了控制任务,优化了控制系统设计;介绍了测温部件的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系统控制电路与软件的设计方法和系统控制流程;介绍了操作软件的设计要点,对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给出较详细说明;最后进行了系统整体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靳军  王沫  王东 《海洋测绘》2006,26(6):28-30,61
首先介绍了网络分析的概念,接着介绍了交通网络的基本要素,然后建立了交通网络的模型,通过确定影响交通体系中网络流的因素,实现了最优路径的选择,最后用具体的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对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化海上试验是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针对仪器设备研发项目管理的一项创新举措,近年来,通过推行规范化海上试验,海洋技术领域构建并完善了仪器设备研发与技术评价体系,提高了海上试验整体效率,降低了海试风险和成本,大大加快了仪器设备的实用化进程。介绍了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推行规范化海上试验的基本概念、需求背景,详细阐述了规范化海上试验主要程序做法,重点论述了规范化海上试验对于海洋仪器设备研发的重要意义、取得进展和成果,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陆源污染物对连云港海域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沿深平均二维模型模拟了连云港海域的潮流场,分析了该海域的潮波特性,在此基础上,应用扩散方程对连云港海域的水污染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港域水体的半交换期;比较分析了西大堤对该水域水交换的影响;计算了港域水体的Lagrange余流场,并分析了其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得到了港域几个典型位置的Lagrange轨迹;计算了港域的纳潮量,综合分析了港域水体的物理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底管线上的波浪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德庭  任佐皋 《海洋学报》1991,13(3):393-400
本文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同步测试了近水底管线在波浪作用下的水平力和外力,并应用莫里逊公式、二阶斯托克斯波理论,按最小二乘原理统计了水平力系数CD和CM,分析了它们与KC数间的关系,提出了经验式。本文重点探讨了升力过程线的计算模式,采用傅氏级数法分析了实测升力过程线,提出了五阶升力系数及其相应的初相位值与KC数的经验关系式,从而,首次提出了计算升力和合力过程线的方法。文中还通过实例,比较了力过程线的实测值和计算值,讨论了最大合力值及其相位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海洋气象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我院建院二十五年来,海洋气象专业的教师们在积极作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海洋气象学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和理论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发现了一些有科学价值的现象,解决了一些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了理论水乎,也补充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口南汇东滩与南滩沉积物空间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VD分解技术,对南汇边滩两大地貌单元-南滩和东滩的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和物质组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SVD可以用来诊断两个具有空间相互作用的沉积场遥相关特征;(2)南汇东滩没冒沙上端的沉积环境及相应的物质组成对南滩的沉积环境及物质组成有显著的影响,南滩的沉积物特别是粒级较粗的组分主要来源东滩;(3)南汇东滩铜沙咀区的沉积环境及物质组成与南汇咀区的沉积环境及物质组成具有正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2.
徐清明  穆旭 《海岸工程》1997,16(3):47-54
本文介绍的基岩水下爆破属临近重要建筑物的水下控制爆破。当岩石裂隙发育,且岩面有较厚的石碴覆盖层,其技术难度大,采取的诸如搭钢平台钻孔。塑料套管护孔,以及孔间、排间塑料导爆管雷管接力式微差起爆网路等措施,都是成功之经验,值得今后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南沙群岛海区沉积物中铀含量与冰期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研制国家铀系年龄一级标准物质的分析测试系统,精确的测定南沙群岛海区诸多柱样的铀含量、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合相关科学资料综合整理,对比亚南极海等的岩心资料后认为,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中自生铀含量(以下简称铀含量)高的层位为冰期,铀含量低的层位为间冰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啸灾害及预警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叶琳  于福江  吴玮 《海洋预报》2005,22(Z1):147-157
本文给出了海啸定义及其它有关概念与术语,简要给出了我国及全球的海啸灾害.全面介绍了我国海啸监测能力、预警现状、研究成果以及有关国际合作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海啸数值模式,利用该模式我们模拟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大海啸以及假想的发生在我国南海的海啸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对海啸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急需开展的工作,作者也将一一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地球物理和地质钻综合调查,业已查明该海区地质的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并发现区内砂金分布较普遍,本文从砂金分布的地貌单元,沉积物类型,砂金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古气候,构造作用,砂金成因等诸方面,研究了该海域内砂金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论证了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实现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各种设计方案。它对我国的海水制盐工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海洋表层水温资料(COADS资料),分析研究了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的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海洋表层水温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性,探讨了与ENSO和南极冰面积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这种结果是两大洋的水温振荡周期不同有较大关系。热带印度洋表层水温的年际变化与E1 Ni ̄/no和La Ni ̄/na的发生年份存在较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崇明东滩现代地貌过程实地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对崇明东滩进行的实地观测,结合遥感影像等资料,可以看出崇明东滩夏季淤积大于冲刷,冬季冲刷大于淤积,季节性冲淤变化北部比中、南部更为显著。由于潮流等作用,潮沟系统由南向北呈现减少趋势,东滩中部发育最快,也是整个崇明岛向海延伸的方向。人类高强度的活动改变了潮滩的自然属性,使潮滩自然分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伦敦公约》(下简称公约)是1972年在伦敦召开的政府间关于海上倾倒废物公约会议上通过的。该公约的问世,是鉴于到本世纪70年代初期,已认识到海洋环境净化人类工业活动废物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海上倾倒作为处置废物的一种手段所带来的弊端,已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召开的特别国际会议,终于通过一项防止海上倾倒造成海洋污染的多边公约。公约自1975年生效以来,已成功地对海上倾倒实施了管理,完善了控制海上倾倒体系,交流处置废物科学方法的信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