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潮汐汊道的现代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全琴  王颖 《地理研究》1996,15(2):84-91
海南岛存在着大量港湾溺谷型和砂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本文以两类潮汐汊道的典型──三亚砂坝泻湖型潮汐汊道和洋浦港湾溺谷型潮汐汊道为例,分析了两类潮汐汊道的成因和地貌发育体系;研究了两类潮汐汊道的现代沉积特征(粒度、重矿、地球化学、有孔虫);对比了两类潮汐汊道的发育模式和沉积模式;探讨了两类潮汐汊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的发育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忍顺 《地理学报》1995,50(6):506-513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沿岸为例,论述淤泥质海岸上潮汐汊道的发育过程。研究表明,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与废弃河口深化化有密切关系。它的外侧海岸是在高海面时形成并被现代动力过程所切割的贝壳砂堤或砂堤。  相似文献   

3.
广州城下的珠江(广州至虎门)下属河成水道,而是潮道-潮成水道。论述了这一水道的成因和动力地貌特点,强调指出了这一潮道体系中潮滩和潮汐汊道存在的重要性。认为洙江的保护必须首次注意保护好潮滩(潮道中的近岸浅滩),即不要再缩窄江面;其次是不能随意将潮道四周平原上的潮汐汊道堵塞或消灭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的采沙情况、采沙对河床演变和潮汐动力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采沙量巨大,1980~2002年22年间采沙总量达到了3.32亿m3。大量采沙对河床演变的主要影响是:大幅度扩大了河槽容积、河床平均高程显著降低、水深明显增加、纵比降减小。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潮汐动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网河区上段及东江下游潮水位明显降低,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延长,主要分潮振幅加大;潮汐传播速度加快;潮区界、潮流界、咸潮界上移;网河区上段及东江下游潮汐动力得到明显增强,潮汐动力作用范围向上延伸,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挖沙所导致的河床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鸭绿江口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鸭绿江口西汊道连续性较好、时间分辨率较高、以海湾性质为主的2 处现代沉积物为样本,对其沉积速率、粒度特征、碎屑矿物、重金属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柱状样记录了1920 年以来西汊道上游的沉积过程,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98 cm/a,粒度参数、指示性碎屑矿物、重金属的垂向分布显示出这里的沉积是以海相河口湾沉积为主,但交替存在河流沉积。通过与前期研究成果的比较,揭示了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鸭绿江口河床演变的影响。其中,兴修水利对河床演变的影响集中在早期,并带来了河床地貌的重大改变,西汊道失去了河流主汊道的地位;围垦带来的河床演变出现在中期,对河床地貌的影响也很深刻,表现为陆域面积不断扩大,水域面积不断缩小;航道治理等人类活动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出现在中后期,河床地貌没有明显的改变;最近的人类活动影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珊瑚岛的动态演变及其稳定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岛是指发育在珊瑚礁的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珊瑚岛在珊瑚礁区广泛分布,可划分为无植被沙岛、无植被砾岛、有植被沙岛、有植被砾岛、有植被的沙砾岛、红树林岛和成熟的低林岛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珊瑚岛的地貌特征存在差异。珊瑚岛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处在动态变化中,珊瑚礁健康状况、珊瑚岛沉积特征、台风和海平面变化是影响珊瑚岛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全球变化引起海水表面温度升高、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及台风活动增强,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珊瑚岛的沉积物供给、运移、堆积等动力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珊瑚岛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加强对珊瑚礁动态演变及其稳定性研究,建议从珊瑚岛的生物地貌动力学过程及全球变化对珊瑚岛动态演变的影响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石英砂粒表面微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戴枫年 《中国沙漠》1986,6(3):20-28
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石英砂粒在冰川、水流(包括河流及潮汐)、风蚀等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特有微结构颗粒表面的形态。据此,探索沙质沉积物的演变历史,沙物质形态结构与成因的关系,为沙漠沙物质来源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8.
刘本城  房艳刚 《地理科学》2020,40(10):1720-1730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群农业地域多功能演变特征和地域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 2006—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种功能演变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康平、辽中和宽甸的“L型”连接线上;经济发展功能增强,增幅明显县域分布在本溪的市辖区;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增强明显县域包括大连、本溪的部分县域;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减幅明显县域主要是金州、双台子、兴隆台、昌图等区县;休闲与文化功能增强,增幅较大县域集中在辽中南城市群南部沿海区县。② 农业多功能演变受到稳定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共同影响,不同因素的作用方向与强度不同。③ 辽中南城市群农业多功能演变可划分为5种地域模式,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曹妃甸深槽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渤海湾湾口曹妃甸岬角地貌特征明显,紧贴甸头前沿发育有渤海湾最深的巨型潮汐深槽。该深槽的发育有着一定的地质构造基础,曹妃甸沙岛形成的岬角地貌构成了深槽的边界条件,由此引起的局部潮流增大成为深槽形成与维持的主要动力条件。曹妃甸深槽长期以来边界条件与动力条件已基本适应,周边滩槽形势基本稳定,海床以轻微冲刷态势为主。近年来随着曹妃甸港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种工程建设对深槽冲淤演变的影响日益增强,但由于并没有改变曹妃甸深槽的边界条件及动力形成机制,深槽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地理学报》2019,74(8):1508-1524
通过分析和整理从战国中晚期(约300 BC)至清末(约1900 AD)无定河流域历代县级及以上城址的位置、兴废年代数据,结合行政区划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政权更迭等资料,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 受气候周期性波动影响,无定河流域城镇的兴起与衰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城镇几何中心的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西北—东南”向潮汐性运动特征;② 城址存续年限普遍较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流域内曾存在过4个阶段性中心城镇,中心城镇移动的方向和过程与城镇几何中心的潮汐性移动过程趋势一致;③ 流域城镇空间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秦汉与隋唐时期的沿河流谷地分布,宋、明两代的沿边境线与长城分布,以及元、清两代集中于流域下游分布。流域城镇未来的发展布局应重视气候变化对城镇分布的长期影响,关注区域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安排城镇体系发展规模与布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大米草(Spanina anglica)在中国海岸带衰退过程中对潮汐淹没时间的生态适应性,通过人工模拟潮汐控制试验,对不同潮汐淹水时间处理(淹水时间分别为每天2 h,4 h,6 h,8 h和10 h)条件下大米草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及总生物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大米草叶片可溶性糖、光合速率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淹水6 h后又呈下降趋势,各指标均在6 h淹水时间处理条件下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叶片脯氨酸含量从淹水4 h后,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淹水10h时达到最高;淹水处理对叶片叶绿素b及叶绿素c含量影响显著,分别以淹水时间4 h叶绿素b含量和10 h时叶片叶绿素c含量最低,而对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大米草的生理指标对模拟潮汐淹水时间处理的适应性,推断大米草种群较适宜的潮汐淹水时间为6 h/d左右,而由于大米草在中国沉积型海岸带分布区高程的变化使大米草种群长期不能达到最适淹水时间,是大米草种群自然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滑坡变形监测系统深部与地表变形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的孕育、演变、发生是一个累进性变形破坏过程,开展滑坡变形的长期监测工作对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的预测预报及治理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滑坡变形监测多集中于坡体表部,很难系统获得反映滑坡稳定性的深部变形资料。本文以某溃屈型滑坡为例,初步分析了滑坡深表部变形的关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破坏趋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新村潟湖形成、地质地貌与水文潮汐特征及区域红树林演变状况,明确了红树林修复边界确定,从水系网络建设、种植作业面平整、红树林品种选择、密度配置、种植施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提出关键技术措施,针对3年后的实施成效进行了合理评价,表明在沿海港湾及滩涂进行红树林修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潮汐盐沼环境特点及高分辨率海面变化有孔虫标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汐盐沼是海洋边缘海环境的最边缘部分,是海陆过渡的真正边界。盐沼环境因素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各环境参数变化是典型的海洋或陆地不可相比的,盐沼坡度平缓,由海向陆的环境变化在这里分异清楚;沉积中垂向变化平面上得到极大的放大等。据国外研究,盐沼环境控制着有孔虫的特征和分布,利于盐沼有孔虫的垂直分带恢复古海平面变化,精确到±20cm,甚至±5cm,这在海面变化、环境演变、全球变化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V882.12007031939黄河口海岸演变规律=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Yellow RiverEstuary coast/王万战,张华兴∥人民黄河.—2007,29(2).—27~28,32总结了在黄河水沙、波浪、海岸工程等因素作用下黄河口海岸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不仅受黄河水沙、潮汐、潮流的影响;2.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的趋势是朝着垂直于东北强浪的方向发展;3.刁口河停止行河后河口海岸蚀退的原因不仅是河流泥沙减少,而且还有海堤在波浪作用下引起的侵蚀.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规划意见.图4表2参2(宋金叶)HNP3332007031940黄河水文特征对河口海岸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潮汐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受周期性变化的潮汐水位和盐分等特殊因子的影响,其土壤碳矿化过程亦具独特性,综述了潮汐湿地土壤碳矿化及其对电子受体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潮汐湿地土壤碳矿化除有氧碳矿化外,三价铁和硫酸盐还原过程主导的厌氧碳矿化也是土壤碳矿化的重要途径;潮汐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土壤碳矿化速率高于盐沼土壤碳矿化速率,并均以二氧化碳为土壤碳矿化的主要产物;生境的差异使不同电子受体在土壤碳矿化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并受到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数量的调节;潮汐、盐分、生物干扰等是影响潮汐湿地土壤碳矿化过程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格罗威(Galloway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将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划分为河流作用为主、波浪作用为主和潮流作用为主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种根据主要动力沉积过程的分类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河口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的实际情况。因而近年来为国际同行广泛采用,并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按照现有的研究,世界主要河口三角  相似文献   

18.
南极区域潮汐是计算南极物质平衡和南极冰架表面冰流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研究冰架崩解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南极潮汐测量的方法从最初的实时测量,发展到了卫星测高和遥感监测以及建立数值模型预测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潮汐周期与冰架表面流速间存在一定关联,例如Filchner-Ronne冰架和Ross冰架的潮汐变化与冰流速度的联系为:在大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快,小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慢。研究还对南极典型冰架区域潮汐特征及对冰架表面冰流速、高程变化等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今后的研究不仅需要继续关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的潮汐变化,更加需要对东南极稀疏的区域进行潮汐观测,这对于构建整个南极潮汐数据库和提高数值模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述有史以来人为因素对白洋淀形成、发展、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盼盼  余青 《热带地理》2020,40(6):1136-1149
政策是保障和推动风景道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措施、手段、依据和基本准则。文章围绕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这一主线,从演进背景、政策类型、政策主体、政策主题、政策手段等5个方面,深入剖析其百年演进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刻画和识别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历经“萌芽酝酿”“起步探索”“成长发展”“转型变革”4个时期,是一个动态演变的历史过程,标志性政策的出台促进与推动政策变迁迈入新的进程;2)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受社会文明与思潮、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交通建设和旅游需求、风景道自身发展等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3)法案、技术指南和研究报告“三位一体”,共同促进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4)历经百年变迁,美国已形成由交通部门主导、多部门跨部门联合、注重公众参与的政策制定主体格局;5)美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风景道政策体系,涉及“建管养运”各方面。最后,基于美国经验,结合中国风景道政策现状和问题,提出未来中国应遵循风景道政策演进规律,考虑内、外影响因素,进一步丰富政策类型、设立风景道主管或牵头部门、关注“建管养运”全过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