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 ,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 ,系统地探讨了不同比例尺地图上海岸线长度与分维的变化及其规律。指出海岸线长度与地图比例尺之间存在有 lg L =algk b的基本关系 ;其次 ,对于同一条海岸线来说 ,使用量规法和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结果是不同的 ,使用量规法的计算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的计算结果 ;再者 ,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 ,同一海岸线的分维是不同的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逐渐变小 ,海岸线分维相应地逐渐变小 ,且在不同比例尺间使用量规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  相似文献   

2.
海岸线分维数计算方法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岸线是分形领域最传统的研究课题,但是在目前的海岸线研究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且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海岸线分维数不同计算方法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不同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分维数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在概述海岸线分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使用量规法、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数结果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文中利用量规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  相似文献   

3.
海岸线是分形领域最传统的研究课题 ,但是在目前的海岸线研究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且根本性的问题 ,那就是海岸线分维数不同计算方法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分维数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在概述海岸线分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 :使用量规法、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数结果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异 ,文中利用量规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的海岸线分维数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岸线分维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分形理论,系统研究了中国海岸线分维及其性质。得出了基本结论:(1)中国海岸线的分形结构客观存在,在1:2500000地图上标定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的分形关系式为lgL=-3.9929-O.1597lgr(式中,L为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度;r为测量标度);(2)使用量规法与网格法计算出中国大陆海岸线分维分别为1.1597和1.0707,台湾岛海岸线分维分别为1.0381和1.0025,等等;(3)进行海岸线分维横纵向比较,应遵循相同的分维计算方法。对于同一条海岸线而言,用量规法所得分维大干用网格法所得分维,且用量规法所得分维相对较大,则根据网格法所得分维亦相对较大;(4)在中国海岸线量规法与网格法分维计算结果之间可以建立关系式Dd=2.5932Db-1.5363(式中,Db为根据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Dd为根据量规法计算所得分维);(5)随着从渤海到南海(由北至南)的空间变化,中国各大海域海岸线分维显现出一个由北至南逐渐变大的趋势,而海岸带物质组成、生物、气候等因素的南北变化或差异是导致中国海岸线分维南北空间变化的内在原因;(6)整个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分维并不等于其组成部分分维的算术平均值;(7)台湾岛海岸线受到了断层系的强烈影响,这可能是台湾岛(东部)海岸线分维较小的内在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5.
用分形方法研究海岸线的长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霞  王建  朱晓华 《海洋科学》2002,26(12):32-35
通过改变粗视化求维数的脚规法,以1:50000省地形图为基础,求取了海岸线的分维数。在此研究基础上,不仅用分形理论描述了整个江苏省海岸线的自然弯曲复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江苏省海岸线整体分维与局部分维,局部分维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海岸线分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珠江口区域海岸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分别对珠江口及深圳段大陆海岸线2005-2019年的变迁趋势采用网格法进行分形分析,得出14年间,珠江口及深圳段海岸线分维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近年间珠江口海岸线整体因开发强度大,人工岸线居多,分维数值变化较小;而深圳段海岸线分维数较整个珠江口有较大幅度增加。深圳段海岸线曲折度提高的原因主要为修复类工程的实施。海岸线分形维数与海岸线曲折程度的正相关系,与海岸带开发利用规划管理要求相符,提出分维数可作为规划用海的重要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的海岸类型分形判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际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支持下,以中国典型海岸类型为例,探讨了应用分形理论对不同海岸类型进行分形判定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分维来进行不同海岸类型的分形判定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对中国而言,在同比例尺地图上,存在着基岩海岸线分维大于平原海岸海岸线分维等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8.
理论分析、计算模拟以及实例验证表明,断裂体系对于海岸线的发育及其分形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海岸线发育受到两组或者多组不同方向断裂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相当或者比较接近,那么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大;如果海岸线倾向于由单一方向的一组断裂控制,那么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小。福建海岸主要受到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的控制,因此海岸线的分维值较大;台湾东海岸受单一方向(NNE向)大断裂的控制,海岸线分维值接近于1.0。该项研究对加深海岸线分形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爽  詹文欢  姚衍桃 《海洋通报》2019,38(2):210-216
分维数是反映海岸线复杂程度的客观依据。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本文以漠阳江入海口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对研究区域提取瞬时水边线,并利用潮汐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海岸线;利用Fractal Fox2.0计算获得该海岸线的分维数为1.071;通过对研究区的分形机制分析,认为漠阳江附近的断裂构造对海岸起宏观控制作用,从而对海岸线的分维值也起了决定作用。根据断裂体系模型计算得到西侧海岸线的理论分维值为1.089,而对数螺线模型计算得到东侧海岸线的分维值为1.171;实际分维值相对理论值偏小,说明海岸带的沉积与侵蚀影响了分维值。此外,根据本区海岸侵蚀原因的分析,对分维机制进行了探究,初步论证的分维值大小可为海岸的冲淤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维数的环渤海地区海岸线变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环渤海地区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期海岸线信息,采用网格法计算每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海岸线及其分形维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海岸开发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1980—2010年间,研究区海岸线长度持续增加,变化强度逐渐增大,海岸线共增加了1 074.35 km;从时间过程看,2000年以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从区域范围看,以天津市和河北省所在的渤海湾地区海岸线的变迁最显著。研究期间,环渤海地区海岸线整体向海推进,海岸线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岸线形状趋于复杂。人为的海岸开发活动是海岸线变迁的主导因素,2000年之前海岸开发以围垦养殖、盐田为主;之后,港口码头建设和城镇建设型的海岸工程逐渐增多。海岸线的分形维数与海岸带的物质组成与演变过程有直接关系,大量规模不等的海岸工程的建设是海岸线分形维数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形理论对于海岸线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形插值方法作为处理此类问题的全新手段,可以根据少量数据刻划景物特征,产生预期的景物图像.扼要介绍了分形插值函数,据此可得到景物曲线的分形模拟图像、分维和长度.在此基础上,结合Visual Basic环境和国产全组件式GIS软件SuperMap Objects组件开发平台,开发相应的分形插值计算系统,然后以天津市海岸线为实例,实现海岸线的分形模拟图像,计算出海岸线分维,并归算得到海岸线的实际分形长度.结果表明,应用分形插值系统可以一举获得海岸线的分形模拟图像、分维和长度.  相似文献   

12.
海岸线分形模拟方法及其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娟  王建 《黄渤海海洋》2002,20(2):47-52
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采用“中点细分内插”的方法,探讨了海岸线的模拟生成方法,同时计算了相应分维值,在此基础上还设计了一个分形模拟实用程序,并对程序的模拟过程,功能做了分析,通过该程序不仅可对现有海岸线的栅格或矢量图形进行模拟,分维计算,还可对其进行存取,缩放等。  相似文献   

13.
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实现陆海统筹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岸线是研究海陆关系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深圳市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的处理与提取,获得深圳市1988、1993、1998、2003、2008、2013、2018、2021年共8期海岸线数据。基于岸线提取结果对8期深圳岸线进行量化处理,从长度、形态、类型、开发4个角度分析深圳市大陆海岸线演变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深圳大陆海岸线在长度与形态上总体趋势为不断变长、变曲折;在岸线类型与开发强度上,自然岸线不断减少,人工岸线逐年增加,城镇建设岸线逐渐成为深圳市海岸线的主体。东西海岸由于地理环境要素差异而空间分异突显,西海岸的人工化指数与开发强度要明显高于东海岸。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相结合获取福建省1995、2001、2010、2017年共4期海岸线的时空分布情况,并结合网格法计算各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结合获取数据分析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5—2017年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呈持续增加趋势,共增加388.99 km。从时间方面来看,2010年之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2010—2017年是海岸线长度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从区域上来看,以宁德和莆田岸线变化最强烈,其他地市相对较稳定。1995—2017年研究区海岸线分形维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宁德、福州、泉州分形维数变化比其他地市要复杂。研究区历史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各地市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统计分析表明,总体来看局部海岸线长度的增加或减小会导致整体海岸线分形维数增大或减小,且呈正比例变化。对1995—2017年研究区各时段海岸线变化对应的面积汇总情况来看,人类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相比,自然变化如河口淤积与侵蚀等对海岸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朱晓华 《海洋通报》2004,23(5):46-50
在跟踪国际、国内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中国基岩海岸为例,对宏观尺度下构造对基岩海岸岸线走向、形状与分维大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本结论为:在宏观尺度下,构造在总体上控制着福建与台湾基岩海岸岸线的基本走向与分维大小,构造分维相对较大则其对该区域海岸线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强,而区域海岸线分维相对较小;当构造分维相对较小则其对该区域海岸线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而区域海岸线分维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海岸线分维的地质意义浅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自曼德布罗特1967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这一著名论文以来,分形几何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分形几何做为一个新学科或新理论,对其自身及其应用等问题也不乏争论。本文在对渤海西北岸线分形几何特征的研究过程中,不仅用分形几何理论描述了岸线的自然特征,更重要的是着重探讨了岸线分维数所隐含的物理及地质意义,其一是岸线分维与侵蚀及淤积的关系;其二为岸线分维与控岸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变维分形确定海岸线长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昱华 《海洋通报》1996,15(5):86-90
应用变维分形来确定海岸线的长度。根据r-0时D-1的条件,及不同r值时的测定结果,确定了海南岛北部一般海岸线是有限长的,而非无限长的。本文还引入长度比尺来确定海岩线的复杂程度,R值越大的海岸线越复杂。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海岸线长度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海岸线长度不确定性问题的提出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与思考,法裔美国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于1967年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英国海岸线有多长?”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得出了令人惊诧的结论:英国海岸线的长度是不确...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带。本文主要依托谷歌地球平台提供的时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 2010-2017 年珠江河口地区海岸线信息,对不同时期的海岸线长度、类型及围海造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引起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 2010-2017 年珠江河口海岸线呈现先减少、后缓慢增长趋势。2010-2011 年由于海面整治工程,海岸线长度略微缩减,2011-2013 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13 年后海岸线长度变化不大,略微呈现增长; (2) 在基岩海岸线、砂砾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人工海岸线、生物海岸线五种海岸线类型中,人工海岸线最长,占总长度的比例始终在 85 %以上,年均正向变化强度最大,达到 0.28 %,呈现稳定扩展趋势;淤泥质海岸线的负向变化强度最大,为-0.28 %,呈现稳定萎缩趋势; (3) 围海造地面积呈增加态势,年均变化面积为 0.25 km2;引起围海造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港口和码头建设。  相似文献   

20.
海岸线变化速率计算方法及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历史时期海岸线变化率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端点法、平均速率法、线性回归法和折剪法。对于线性均变海岸,这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之间差异很小,反映的岸线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对于振荡性或过渡性海岸,计算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端点法和平均速率法能较好地反映长期岸线变化的总趋势;线性回归法有助于反映海岸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性;折剪法则可以发现并删除数据序列中的不稳定因素,减小这些异常值的影响。平均速率法在引入最小临界时间概念后,可以平滑突发事件对总计算结果的影响。若引入最小临界时间前后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变化,则应引起对海岸变化过程中的短期事件的关注。对线性均变海岸,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从简有效的原则选择计算方法,而振荡性和过渡性海岸则应综合使用各种计算方法,尽量以多元回归法取代线性回归法来反映岸线变化规律。计算中使用的数据总量和取样频度、总采样时间长度及数据的精度均会影响到计算结果的精度。以山东日照的2个岸段为例,分析了过去20a间岸线的长期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影响2个岸段演化的因素和2个海滩的发育过程明显不同。第一岸段为典型的线性均变海岸,各数学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过去20a的资料计算得到的岸线变化率,可以作为未来岸线变化预测的依据。而第二岸段则明显受到人为海岸活动的控制,不同方法计算的岸线变化率明显不同,岸线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振荡性显著,根据历史观测资料计算的海岸线变化速率,仅可作为未来岸线变化趋势预测的背景资料,进一步的监测是科学预测未来岸线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