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5,(1):41-42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布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气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正>当梦想照进现实张巍从小喜欢水,少年时代在北京什刹海体校打球的时候,天天需要围着什刹海跑圈儿。小孩子谁也不爱跑圈,他就找个地方把衣服给同学,然后自己一猛子扎进什刹海,游到对面去,这样可以少跑半圈。张巍的老师是他父亲的朋友,是这位老师让张巍接触到水下摄影这个概念。张巍的老师从小就喜欢他,因为他身体素质比较好,老师送给张巍一个潜水的面镜。当张巍第一次带上面镜,潜入八一湖时,他立刻就被水下的世界吸引住了。以至于,张巍对八一湖水下的每一块水域都了如指掌,从此,他与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尚野 《海洋世界》2004,(10):37-37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了海底打捞。数千年前人们漫步海底的愿望,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已经成为现实。人们穿上潜水服,背上呼吸器,漫步海底,探索神秘多彩的海底世界。那种新奇、  相似文献   

4.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10,(3):F0003-F0003
1.第一套潜水装备是怎么发明的? 答:法国海洋学家库斯托是第一套潜水装备的发明者。古斯托曾在布雷斯特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到土伦海军基地的“康多杈”号战舰上工作。古斯托对潜水有浓厚的兴勰。他与好友杜马就地取材。制作橡胶潜水衣,在做水下调查时。拍摄了一部名为《在水下18米的地方邀游》的短片。  相似文献   

5.
那颜 《海洋世界》2012,(6):60-63
当潜水者在珊瑚礁里徜徉时,不期然就能与躄鱼狭路相逢。只是大多时候,潜水者不会发现它们的存在。因为躄鱼是最本色的伪装大师,伪装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4,(2):20-23
<正>关于这座群岛的形成,有一个贪吃的传说。传说描述,群岛是由一个很贪吃的男孩尤伯的身体变来的。他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弄得镇上闹起了饥荒,因此大家决定除掉尤伯。大家在尤伯四周点上火,火势蔓延到尤伯身上时,他躺倒在地上拼命挣扎起来。于是他的脚变成了贝里琉岛和安佳岛,他的双腿变成了科罗岛,而他硕大的身躯就成了大岛。这个怪异的传说,不知最初是不是当地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以告诫他们不要太贪吃。岛上的物产只有椰子、甘蔗、菠萝、番薯之类,粮食和生活用品都靠进口。如此看来,岛民对饥饿的恐惧倒也不无道理。这里是著名的潜水圣地。这里的潜水环境是世界上许多专业潜水者梦寐以求的所在,占了7个世界第一。如果你向往真正纯净的海水,那么这里便是你寻找的世外桃源。这里是帕劳群岛。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22日,日本出动海上保安厅多条巡视船,将一艘不明国籍船只击沉于我国象山以东约300千米的我国专属经济区内,事后日方巡视船和飞机昼夜不间断地在沉船附近海域部署,分别对以沉船为中心的5海里和3海里半径范围的海域实施警戒和实际控制,派出潜水作业船进行水下探摸作业,并于2002年9月11日将其打捞出水.  相似文献   

8.
在天之涯、海之角的三亚,近年来搞了海底漫步潜水项目,这里是国家潜水基地,是中国水下运动协会三亚分会和中国国际潜水俱乐部三亚分部所在地,世界跳水冠军高敏就曾在此训练,由这里走向世界体坛,从而拿到70万元的冠军奖金。到三亚旅游的我们,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大东海潜水。当时,散客价是320元一位,团队为280元,我们花的是特价260元。我们到更衣室换上松紧弹力很强的紧身潜水衣,拉链在背后,由同伴相互拉上;然后是选择鞋,裤管要放在鞋子外边。全身武装后,最明显的是我的大肚子凸现出来,看来减肥是势在必行。接下来是在人工游泳池里接受潜水培训。每人戴上自己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电视台日前播放了几条大鲨鱼自由自在游水的情景。拍摄者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两名业余潜水爱好者,地点在位于圣劳伦斯河口的科莫湾水下。这两名业余潜水爱好者经常在水深有十几米到三十米的科莫湾附近潜水,而在五月底的一次潜水却有了一个让他们极为惊讶的发现。潜水者之-希罗瓦说,当时他们在水下远远看到前面有几条大鱼,就赶了过去,游近了才看清,这是几条非常大的格陵兰鲨鱼。  相似文献   

10.
潜水三宝     
《海洋世界》2005,(2):42-43
要潜水就会需要用到潜水装备,简单来说,潜水装备可以分为轻装备和重装备两类。轻装备指的是面镜、呼吸管和脚蹼--潜水三宝,在浮潜时有这几件装备就可以了。而水肺潜水则还需要有重装备,指的是浮力调节装置(BCD)、呼吸调节器、潜水仪表、气瓶等。潜水装备有无数的款式  相似文献   

11.
在孩提时,海洋生物学家约翰·布鲁诺就开始对珊瑚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他常常嘴里叼着一根潜水通气管,潜入佛罗里达州青绿色的海水中。在他的身下,有像足球场那么大片的金色珊瑚。布鲁诺回忆说,在他身体下方的海水中,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珊瑚,到处都是鱼。他曾在潜水的过程中遇见过锤头鲨和大个儿的陌生生物在珊瑚礁上游弋。不过,这些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孤独地漂泊在汪洋大海里,没有通常吃的食物和淡水,没有人救助,相伴左右的只是海上的狂风巨浪和海里的鱼虾蟹蚌……你觉得他能活下去吗?他能够活多久?倘若换了是你,情形又如何?  相似文献   

13.
在游泳时,若有人间:“您在水中能潜多少时间?”也许不能准确的回答吧。据说,职业海女(潜水采贝的女子)是30秒。可是,体重只有人类十分之一的阿德利企鹅的潜水时间是惊人的,是2分钟。但是,这也不是用肺呼吸的动物的最长潜水时间。据研究,南极威德尔海豹能潜水9~16分钟,其深度可达300米!这真谓是“潜水冠军”了。人的闭住气潜水,是从医学的立场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海绵的自述     
人们通常所用的海绵与海里生活的我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有人惊奇地问道:“海里还有海绵吗?”其实,生活在海里的我才是真正的海绵,人造“海绵”只是仿造了我的结构而已。我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2亿年前就已经生活在海洋里,至今已发展到1万多种,占海洋动物种类的1/15,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海洋各处,均有我的身影,从潮间带到  相似文献   

15.
鲨口余生     
迈克·弗雷瑟拉下潜水面罩罩住脸,潜入冰冷的南极海水中。他是坎贝尔岛上的测候站主管,工作之余最喜欢潜水消闲。坎贝尔这个蕞尔小岛位于新西兰与南极洲之间,是地球上离人类最偏远的地方之一,经常刮着强劲的西风。不过在1993年4月24日这一天,风势和缓,碧波粼粼。弗雷瑟的四个同伴都在浅水处潜游,他则踢动蛙鞋,潜游到离岸约40米处。他喜欢那种跟大自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潜水技术专著,作者哈乌克斯是西德著名的潜水专家,他主持了潜水装备、加压舱、水下居住舱、深潜器和水下开发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为海洋开发作出了贡献。书中详细介绍了现代潜水技术的各种技术装备,内容新颖、丰富,大量的插图更有助于读者对现代潜水技  相似文献   

17.
52岁的雷·希普韦在码头上缓步前行,一面焦急地看了看手表。他是美国加州贝塞尔岛的潜水打捞员,当时是2001年5月10日母亲节上午11点钟,他希望能及时完成任务,让他可以带着妻子安娜出去吃晚饭。他检查了面罩和呼吸调  相似文献   

18.
大约在五六千年以前,生活在我国沿海的贝丘人就已与神秘的大海打交道了。当时一些贝丘人已具有相当的潜水本领,能下潜至水下几米甚至更深处采集岩礁缝隙中的鲍鱼。在我国古代,潜水就已成为一种职业,干这一行的人被称为“没人”。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潜水动物在肺部储氧量有限的条件下,能在深水中呆很长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生理学家们已寻求了100多年。1870年,法国生理学家鲍尔·贝尔发现,潜水的鸭子心跳的频率骤然减慢。70年后,到本世纪40年代,R·伊尔温克和 P·斯考兰德尔两位美国人,创立了现代经典的潜水论,指出潜水动物心脏工作缓慢,只对特别需要氧气的  相似文献   

20.
正渤海黄海最近表示很轻松,因为岸边的海冰终于消散了!每年冬天,海冰灾害都肆虐我国北方海域。这些冰都是哪里来的?海冰就是海里的冰么?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是对的。狭义来讲,海冰单指海水冻结而成的冰。从这一狭义的定义出发,就将海冰与其他出现在海里的冰区分开来。我们知道,海里的冰除了最常见的海冰,还有从大陆冰川、湖泊及河流中滑入海中的淡水冰。陆地冰川延伸入海,浮在海面上,形成冰架。陆地冰川和冰架的前端断裂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