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基准价降低11.66%节省整治项目资金5256.43万元11月2日至5日,内蒙古国土资源储备交易登记中心完成通辽市6个旗县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二期工程87个标段比价公开招标。近200家企业参加比价竞标,76个标段分别被报价最低、方案最优的企业获得。11个标段因投标单位资质等原因转入下期进行。76个中标标段基准工程价为45082.86万元,  相似文献   

2.
康敏 《西部资源》2013,(1):30-30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新通知,落实2012年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扣减和调剂追加,奖励我区土地利用计划指标2000公顷,用于支持我区重点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3.
第三表     
VM玉W9. h巾 水游 河区第九区 10 々 水 -上 M 区第十区 11第三表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土地荒漠化每年以 15 60km2 的速度扩展 ,80年代每年扩展 2 10 0km2 ,到 90年代每年扩展 2 4 60km2 ,近年扩展速度还在加快。记者 8月 15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目前已获批准 ,以三北地区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大战即将全面展开。据介绍 ,“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整体思路是以防沙治沙为重点 ,力争在 10年内基本遏制三北地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趋势。“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3个省、区的 5 90个县 ,工程区沙化面积 130万km2 。四期工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5.
丁建军 《地理科学》2014,(12):1418-1427
综合比较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对于更好地实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十分重要。基于"发展"与"贫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24项指标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结果表明:1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中,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经济贫困相对更为突出,社会服务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落后,生态条件较好、生态负荷较小,但生态脆弱性不容忽视;2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东部-北部-西南部"走向依次递增的特征,西南腹地是中国贫困的"重灾区";3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万人科技人员数等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上较为相似,但在建制村硬化公路通达率、人口密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村卫生室普及率和青壮年文盲率等表征社会公共服务的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大陆160个地面站和寒潮关键区9个站点气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可分5个大区,共11个亚区(基本区域单元),各区分界线多与大地貌单元的界线相一致;除川黔桂区外,其余10个亚区均表现出显著升温趋势,升温率0.15~0.54℃/10 a;自北向南,升温速率逐渐减小,开始升温时间推迟。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空间差异与各区域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程度的不同密切相关,是冬季风环流与大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评价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前我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来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11市(区)为评价单元,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陕西省11个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算法计算各评价单元2003、2005和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各市(区)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分析研究后,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1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洪涝灾害区、 8个洪涝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洪涝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 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作为中国北方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因其独特地形和气候条件,极端降雨事件对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突出。选取水蚀风蚀交错区28个气象站点,结合RClimDex模型计算11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交叉法,分析了1970—2020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70—2020年水蚀风蚀交错区持续干燥日数(CDD)呈下降趋势,其余10个指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近50 a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量级和强度不断增加。交错区年降水量增加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具有密切关系,且极端降水事件增加主要是由中雨日数(R10)和大雨日数(R20)引起。(2)1970—2020年极端降水事件在全区整体为增加趋势,交错区中部和西南部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发生,陕西段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极端化程度更显著。(3)湿日总降水量(PRCPTOT)、暴雨日数(R25)、5 d最大降水量(R5d)3个极端降水指数,与影响因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东亚夏季风(EASM)和太阳黑子...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8门10纲46科106种,其中软体动物49种,甲壳类36种,多毛类10种,其它类11种。生物量优势种和密度优势种都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是103.09g/m2,平均密度是196个/m2。与历史调查数据比较,本次调查发现了69种本地新种;对比国内6个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其生物量及栖息密度属于中等偏下,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红树林区。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的关系,物种多样性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防治沙漠化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胜邦  陈俊明 《中国沙漠》1998,18(3):283-288
按照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将青海省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区10个亚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区划分为冷湖风蚀区、格尔木流沙区、都兰流沙区、德令哈戈壁区和乌兰固沙区5个亚区;共和盆地半荒漠区划分为共和流沙区和贵南流沙区2个亚区,青海湖盆地环湖区只划分1个亚区;青南高寒区划分为可可西里风蚀区和黄河上游阶地风蚀风积区2个亚区。针对各亚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方向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全国及三类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 按沈阳农学院朱道华对我国农村经济综合区域的划分结果,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共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共11个省(市、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8个省(区)。用市镇人口比重(市  相似文献   

13.
地域分异的灰色聚类方法研究 --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接采用灰色关联聚类进行地域分异,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对灰色关联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则可取得满意的结果。结合温州市实际情况,提出地域分异指标的确定原则,采用改进后的灰色关联算法,得出温州市所辖11个区、县、市的聚类谱系图,并将温州市所辖11个区、县、市分为沿海平原城镇-工业发达区,沿海平原农耕区、西部山地生态脆弱和东部沿海岛区,对每区的景观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刘彦随 《地理研究》2008,27(2):479-4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40635029)”项目组,按照预先设计的项目研究样带、样区和样点方案,采取与政府相关部门座谈,深入典型村镇实地考察和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在集中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考察与调查,以及结合实地调研举办两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和完成前期若干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战略定位、重点领域、建设理念、科学命题、主导模式与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产出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野外231个样方数据统计得出,组成漓江湿地植被的植物种类有157种,隶属57科12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2科119属152种;乔木9种,灌木25种,藤本植物4种,草本植物119种。除水生和湿生植物之外,还有一些半湿生和中生植物。漓江湿地植被区系组成中,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有5个类型和2个亚型,世界分布科30科,占总科数的60%;属的分布区有11个类型和10个亚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共51属,占总属数的47.22%。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干旱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金沙江流域干旱灾害较为严重。选取11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该流域干旱灾害区划,将该 流域划分为4个干旱灾害区、9个干旱灾害亚区,揭示了干旱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干旱灾害防治规 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东南海岸带景观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南岛东南海岸带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根据海南岛东南海岸带的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运行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生态区:近岸热带海洋旅游区;海水养殖区;海岸平原粮牧生态区;生态林业区。各区的生态与社会经济特征不同,在利用与管理各生态区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即加强宣传教育与宏观管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生态经济建设,优化生态经济结构。建立生物多样性管护区。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苏州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分析了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湿地公园样地共记录到鸟类10目33科114种,总数量11 200只,湿地水鸟种类占31.6%。种群以鹭科Ardeidae、麻雀科Passeridae、莺科Sylviidae和鸭科Anatidae为优势种群,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广布种,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差异较大。湿地公园可达面积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水域面积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日均游客密度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保育区管理的局限性导致湿地公园保育区占比与鸟类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于11个市(州),62个县(市、区),流行区人口3171万。四川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环境复杂,防治难度大,血防综合治理工作任务重。按照全国血防工作的总体部署,我省到2008年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5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晋西与晋西北土地类型与综合自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其明 《地理研究》1989,8(1):102-102
本文从自然地理特征入手,在分析土地类型形成、分异与演替基础上,结合编制1:5万,1:10万和1:20万土地类型系列图的实践,探讨了上地分级与分类的理论,将该区域分为11个土地型(一黄级),82个土地类(二级),它们分别属于土石山地、土台地和倾斜平地、黄土沟间地和沟谷地等土地演替系列,具有不同的演替过程、演替方向和演替速率。上地类型在空间有规律地组合成土地类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土地生产潜力和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土地评价。文章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将晋西与晋西北土地类型组合成12个自然小区,5个自然亚区,2个自然区。然后,从资源、环境和区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然亚区的国土整治方向和治理措施。论文8万余字,附图21幅,表格31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