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射电动态频谱仪(1.0-2.0GHz和2.6-3.8GHz)在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伴生Ⅲ型爆发群和I型噪爆的分米波Ⅳ型爆发,着重讨论在Ⅳ型爆发衰减相产生的I型噪爆,这个噪爆由许多I型爆发组成,每个I型爆的寿命约为:100~300ms,总持续时间大于11min,噪爆辐射的圆偏振度大于Ⅳ型连续辐射爆发,平均偏振度约为64%。这个I型噪爆可能类似于高偏振的Ⅲ型噪爆,其辐射机制可能归因于基波等离子体辐射。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家天文台微波(1.0-2.0 GHz和2.6-3.8GHz)射电频谱仪于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了一个稀少事件,它是一个伴生多重周期脉动、Ⅲ型爆发和类I型噪暴的复杂射电Ⅳ型爆发,着重介绍该爆发所具有的多重长周期(约7.3、4.9、3.7、1.2和0.4分钟)脉动成分。这个长周期脉动可能是归因于在封闭环中的驻波模式,由于光球层速度场驱动的MHD的Alfven驻波横穿磁场,导致了对射电辐射的调制。此外,由于这些脉动存在向下的运动,也不排除在一个封闭环或开放场结构中传播的扰动引起振荡的可能性。因为Alfven波的共振与光球层5分钟振荡模式相联系,所以甚长周期的脉动可能来自光球层驱动源的假设,可以说明日冕磁环和光球层之间存在一个互相耦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新的时间分辨率短至8ms 的2 .6 ~3 .8GHz 微波动态频谱仪在1998 年4 月15 日爆发和1997 年11 月3 日爆发中发现了微U 型爆发。其顶部频率为3 .2 ~3 .4GHz( 相应的等离子体密度:基波:1 .2 ×1011 - 1 .4 ×1011/cm 3 ,二次谐波:3 .2 ×1010 - 3 .5 ×1010/cm 3) ;根部频率为3 .4 ~3 .6GHz;单个U 型爆发的频率范围为60 ~220 MHz ;上升段频漂率为7 ~28GHz/s;上升段持续时间为8 ~24ms;寿命为16 ~48ms;偏振度大于80 % 。在活动区为偶极子磁场的假设下,估计源区高度约为1 .3 ×104 公里,单一环的高度为250 ~800 公里。由此得出结论:1 .由于高频漂率和高偏振度,似乎发现的微U 型爆发不是Ⅲ型爆发形成,而是尖峰辐射(Spike) 形成。2 .我们发现的是小尺度的微磁环,其尺度与Spike 辐射的寿命相当。我们在1997 年11 月2 日的爆发中发现平均周期为数十ms 的准周期振荡群。在高密度流管的磁声波MHD 振荡条件下,可取得磁环半径约90 公里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到微磁环物理尺度的图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6~3.8GHz射电频谱仪观测数据的检索。挑选出73个孤立的特征寿命为20s的Ⅲ型爆发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太阳射电Ⅲ型爆发在2600—3800MHz间的辐射寿命的统计分布;并用相应的数据检验了在米波和分米波辐射存在的经验关系,结果显示在2.6-3.8GHz的射电波段上,Ⅲ型爆发的寿命和频率之间仍然成反比的关系,但是系数不同于米波和分米波对应的系数。  相似文献   

7.
微波Ⅲ型爆发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国家天文台5.2~7.6GHz频段高时间分辨率频谱仪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1999.8~2002.1)观测到的87个Ⅲ型爆发,对这些事件的频率漂移、半功率持续时间、带宽和偏振及相关事件作了详细分析。认为这些Ⅲ型爆发可能是由非热电子束引起的谐波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而产生。  相似文献   

8.
1998年9月23 日复杂太阳爆发射电联合观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北京天文台1998.09.23日1-2GHz和2.6-3.8GHz频谱仪观测到的一个Ⅲ-Ⅳ型复杂大爆发,结合俄罗斯SSRT和德国分米-米波动态频谱仪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比对分析,拓展了关于日冕电子加速和日冕磁结构方面的一些研究内容,简单地注释了一些可研究的现象和运动Ⅳ型爆发及多重脉动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云南天文台(YNO)0.7~1.5GHz太阳射电频谱仪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取得的158个射电爆发,发现其中约有65%存在4类不同类型的快速精细结构(FFS):毫秒尖峰辐射、Ⅲ型爆发、准周期脉动、慢漂移结构。给出了其中6个典型精细结构的介绍和相关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在230~300MHz、625~1500MHz、1000~2000MHz和2600~3800MHz记录到的11对具有双向漂移结构的Ⅲ型爆发.对双向Ⅲ型爆发的半功率持续时间、频率漂移率、偏振度等观测特征与普通Ⅲ型爆发作了比较,与Hα耀斑的关系也作了详细分析.得到这些事件的显著特征,并对双向Ⅲ型爆发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云南天文台(YNO)0.7~1.5GHz太阳射电频谱仪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取得的158个射电爆发、发现其中约有65%存在4类不同类型的快速精细结构(FFS);毫秒类峰辐射、Ⅲ型爆发、准周期脉动,慢漂移结构。给出了其中6个典型精细结构的介绍和相关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北京天文台2.6-3.8GHz太阳射电频谱仪在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群微波Ⅲ型爆发。它们具有宽频带(>100MHz)、短时标(<100ms)、高偏振(100%)、短周期脉动(百毫秒)、内向快速频率漂移(高于1GHz/s)等显著特征。讨论了它的观测特征、时间轮廓和脉动现象,认为该群微波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阐述了在高频范围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释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的相干辐射机制提出一个理论模型.从耀斑中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被扩展上升的太阳磁流管俘获.在磁流管顶部,这些高能电子的速度分布形成为类束流速度分布,激发柬流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并且主要直接放大O模电磁波.不稳定性增长率敏锐地依赖了日冕等离子体参数fpe/fce和射束温度Tb,这能定性解释在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中观测到的高亮温度和高偏振度,以及宽频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统计分析了国家天文台2.6-3.8 GHz高时间分辨率射电动态频谱仪在23周峰年期间(1998.4—2003.1)观测到的266个III型爆发.对这些事件的频率漂移、持续时间、偏振、带宽、开始和结束频率做了详细分析.开始和结束频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开始频率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从小于2.6 GHz到大于3.8 GHz,而结束频率的截止区相对集中,从2.82-3.76 G.Hz.这些现象说明,电子加速的高度相当分散,在观测频率范围内具有正、负漂移率的III型爆发数基本相等,这可能意味着被加速的向上和向下传播的电子束在2.6—3.8 GHz范围有相同的比例.统计结果表明,微波III型爆发的辐射机制主要是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91 年6 月6 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 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 约1 - 4 秒) 脉动现象等) 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6.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9,40(4):419-427
通过1991年6月6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约1-4劝现象等)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7.
对国家天文台5.2~7.6GHz频谱仪在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1999.8~2003.10)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Ha耀斑及相关事件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与CME的关系没有Ⅱ型射电爆发与CME的关系密切;与CME对应的Ha耀斑91%的都是渐变耀斑,且90%的渐变耀斑发生在CME之前,平均在前29分钟,仅有10%的耀斑发生在CME之后,平均在后4分钟;从这些统计特征出发,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1987年2月到1989年12月三波段(1.42GHz、2.84GHz和4.0GHz)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的资料,介绍了各波段尖峰辐射出现的频次、持续时间以及与射电爆发、光学耀斑和X射线爆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1.10~2.06 GHz、2.6~3.8 GHz、5.2~7.6 GHz从2000年~2005年同时在3个频段上观测到复杂型频谱事件(45C爆发:双峰或多峰结构,单频辐射流量小于500 sfu)158个,有139个事件对应高能事件,其中对应X级耀斑3个,对应M级耀斑86个,对应C级耀斑44个。36个爆发对应发生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事件,29个事件对应有II型爆发,20个事件对应IV型爆发。在76个事件中显示了丰富的毫秒级精细结构,有尖峰辐射(Spike)、鱼群结构(Fish)、斑马纹结构(Zebra)、纤维结构(Fiber)、漂移脉动结构(DPS)、准周期振荡(QPPS)、M型结构以及II、III型爆发等。举两例说明复杂爆发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Ⅳ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开始,至09h4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场中被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的结果,为此作出了定量和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