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通信技术(ICTs)正切实地影响着人类和社会状况:网络空间的出现和电信压缩空间使距离屏障失去意义.通过对西方学者过去十余年的主要探索成就进行综合.将评价电信在地区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观点划分为三类,并分别予以评述.我们认为当前地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织在一起,处于一种融合过程,可把它叫做"地理网络空间".电信在地区发展和行为区位方面的作用及特殊优势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与通信技术已经重构了时空关系,其中网络空间对传统时空观的颠覆最为典型。网络空间的地理研究包括外部、内部与相互作用三个层面。在界定网络空间的空间归属前提下,提出了其物质性构建的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外部物质层面所蕴含的地理内涵。研究表明:网络空间的本质是一个由信息组成的虚拟空间,其既属于社会空间,也在地理空间研究范畴内;信息基础设施、网民、建设与管理实体是构建网络空间的三大物质性组分,也是进行网络空间外部层面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网络空间构建的物质基础在地点与地理位置、距离与尺度、障碍与边界、区域与区域分异等传统地理关注领域仍具有重要地理意义;城市本身演变为了信息城市甚至是智慧城市,且其与信息基础设施一起成为城市网络分析的新要素;网络空间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认知网络空间地理涵义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流空间基本性质的地理学透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的发展,使空间形态发生了或正在发生隐性变化,表现为由地理空间向地理网络空间转换。地理网络空间的外在表现即是流空间,它是信息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空间形态,为地理学研究提供新视角。该文基于流空间的形成机制,流空间与地理网络空间、位空间的关系和流空间的发展对地理科学的影响,对流空间的基本性质予以地理学透视。  相似文献   

4.
地理空间大数据存储管理的地理网络地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大数据分布式网络存储管理的地理网络位置搜索问题,从地理网络地址的域名角度,基于2n一维整型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格网(GeoSOT)框架提出一种具有地理涵义的空间信息存储网络空间域名地址,即Geonet域名,以统一标识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区域位置与计算机存储网络的电子方位,实现用户访问的区域范围、地理空间数据所属地域范围与空间信息存储主机之间的一致性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有关理论地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地理空间决策范畴中,讨论有限的资源以及产生的效益,如何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分配,是地理学家一直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以空间行为理论为出发点,在马尔可夫原则下,结合地理空间的特点,阐述了“转移概率过程”的局限,发展了更加接近于实际状况的理论范式,并且以“斜截形式”、“得失形式”、“固点形式”作出了解析,从而完成了“地理时空耦合”的深刻表达。下一步,将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验证和订正。  相似文献   

6.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地理空间尺度复杂,有些超大空间超越了人类的直接感知,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由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地理空间思维在国内外地理教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理空间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地理科学的交叉主题,其定义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本文提出的相关概念界定,是基于多年关注空间知识的教学实践和近两年直指空间思维培育的课题研究,以及对国内外诸多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总结而成,旨在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视角出发,阐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空间思维及相关术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  相似文献   

8.
地理空间中的空间关系表达和推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地理空间中的应用,归纳了在空间关系的表达与推理中不同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一些特点:在人工智能领域,更注重建立形式化的推理系统;而在地理信息科学中,则需更关注地理空间的特点以及地物的地理语义。该文基于地理空间和地理现象的本质且顾及地理空间认知,总结了地理空间中空间关系表达和推理的特点,具体包括空间的有限性、地球的球面特征、地物的地理语义、地物形状的复杂性、面状地物、特殊的空间关系、空间关系的层次性与尺度相应原则、不确定性、三维与时态特性九方面;进而介绍了地理空间关系表达的两个应用,即地理信息检索和基于对象的图像分析。该文的探讨可为地理信息科学中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9.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地理空间研究进展与文献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服务业地理空间相关的研究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愈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现实经济也迫切需要探讨经济各部门的地理空间发展规律以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廓清服务业地理空间研究理论与背景的基础上,对其研究进展及趋势给予了分析并做出相关述评。从区位论的探讨到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趋势,特别是空间经济学的兴起以及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介入,为该领域的研究注入了动力。目前对服务业地理空间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服务业、特定服务业部门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上。而学科交叉融合及相关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将奠定服务业地理空间研究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及创新势必加强对服务业地理空间研究的深度;研究视角的多维化与综合将拓展服务业地理空间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空间概念的地理元数据组织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数据共享一直是大型GIS应用的瓶颈问题。为了能给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的概念和地理数据访问方式,该文从地理元数据在共享平台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地理空间的时空特性、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多尺度特征,探讨了共享平台设计的关键技术:空间数学基础,多级格网的Morton编码,元数据的多维数据模型组织,地理数据评价模型。在技术实现上采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并分析了地理数据注册、更新和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12.
空间尺度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和意义。文章主要探讨地理空间尺度的内涵、分类,以及地理空间尺度特性,分析地理空间尺度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价值,并提出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背景 首先,地理空间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要素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前任校长俞立中教授曾经讲过: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空间分析能力都会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空间分析能力就是地理空间素养的一部分。其次,地理信息技术的时空性、多维陛对地理空间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到勒皮雄“板块构造学说”,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地理空间认知是了解和表达地理环境的过程,涉及认知内容、认知过程、认知工具等多维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空间认知的学习要求,剖析新课标中地理空间认知内涵,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精准地把握地理空间的认知要素、认知过程和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5.
李奕 《地理教学》1998,(1):13-15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即,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传输地理数据,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和图形产品,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16.
赵昕 《地理教学》2001,(2):32-3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利用地理模拟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作为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综合发展的产物,GIS凭借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决策能力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诸多领域。GIS作为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信息技术将会对地理多媒体教学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域一体化政策和信息、交通等设施的推进,乡村地区被纳入更为广泛的要素流通与经济过程中,乡村地区被内、外经济社会多重联系重新定义。论文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乡村地理关系范式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乡村地区能否通过加强外向联系来削弱其地理区位边缘性这一核心问题,同时探讨了关系研究范式在中国乡村地理研究中的适用性,并试图构建起适应中国国情的乡村关系地理研究框架。西方乡村地理学者提出了关系的研究范式以适应乡村地区新的发展背景,在关系视角的研究语境中,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主体被当作真正的研究对象,关注参与主体间各类“流”要素及其关系;同时,距离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地理空间呈现虚、实交互的特征,关系距离是对基于位空间的乡村研究的补充;此外,关系资本、弱关系和嵌入性等“关系”概念重新定义了乡村社会经济的作用过程。研究发现,地理区位与地方性特征仍然是乡村产业发展及参与外部竞争最重要的资本,但以通信、交通等设施为代表的“硬”环境的改善对弥补乡村区位劣势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因而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从制度空间、学习空间、“非正式”社交网络等“软”环境的建设着手,促进信息、技术和资本等“流”要素的移动,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和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理要素的空间属性是区域地理要素的本质表现,有着切实的地理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区域地理要素“位置”的地理意义,而忽略了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地理意义。本文从区域地理要素的空间形态的分类及空间形态的表现出发,结合例证论述了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地理意义,提出了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地理知识有两条主线:一是时间,二是空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围绕着“时间主线”,而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则围绕着“空间主线”,“时”“空”结合,构成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的空间特性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相反,地理学科的时间特性却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过程教学,就是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时间”发展过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