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列举国内外超高层建筑遭受气象灾害的案例,结合广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资料,分析大风、台风、龙卷风、暴雨、雷电(雷击)、强降温等灾害与沿海超高层建筑的关系,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潜在的风险,论述了超高层建筑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可实现最大安全与最小投资的统一.以期为广西沿海开展“超高层建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沿海地区1991~2003年的热带气旋灾情资料,应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对广西沿海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进行研究,得到不同灾害等级的风险水平,比较表明,概率风险理论估算值与实际灾害情况比较吻合,该方法为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重大水旱灾害回顾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特大暴雨洪涝发生在1996、1998、2001年和2005年;特大干旱损失最严重的是2003年;出现热带气旋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2001年的灾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特大暴雨洪涝发生在1996、1998、2001年和2005年;特大干旱损失最严重的是2003年;出现热带气旋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2001年的灾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2006年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2006年6-8月共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71%)。该文对热带气旋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对主要的灾害现象及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6年6~8月共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71%)。该文对热带气旋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对主要的灾害现象及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柳岳清  周国华  陈曙 《气象科技》2010,38(4):526-531
利用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影响浙江丽水热带气旋的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历年丽水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资料,对1984~2007年影响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改进后的气象灾害分级标准,对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是各类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24年中致灾热带气旋年发生频数为1.2个;5、7、8、9、10月均有致灾热带气旋,其中8月气旋个数最多、影响最严重;热带气旋灾害在空间上呈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减轻的特点,但各月之间略有差异;热带气旋灾害风险青田最大,松阳最小,且两者之间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8.
综述生态气象灾害定义、类型和特点,分析广西4种主要生态气象灾害的气候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气象灾害现状与危害。气象因子是生态气象灾害产生、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强降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是导致广西生态气象灾害的主要气象因素。近年来,广西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气象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入侵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常规气象资料和主要气象灾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0a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冻害和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雷暴、龙卷风、飑线等),广西气象灾害具有灾种多,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的特点;近50a来广西气候存在明显变暖趋势,升温速率为0.145℃/10a,在这种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气象灾害的变化表现为降水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干旱和洪涝频率同时增加,高温事件增加,低温事件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增加,气象灾害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象灾害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联寿 《气象》2010,36(7):101-110
地球上的热带(Tropics)地区位于赤道两侧低纬度的环球带内,该区域海洋占有远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向大气输送大量能量,海、陆、气相互作用制造出很强的天气系统。例如季风(Monsoon)和台风、飓风、气旋性风暴等旋转风速很强的大气涡旋,统称为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热带地区的急性(Acute)灾害性天气主要就是热带气旋和季风。热带地区的另一种严重灾害是干旱(Drought)和沙漠化(Desertification),它会引起粮食减产和饥荒,但这是慢性(Chronic)灾害。热带灾害性天气系统一般发源于热带而灾害不限于热带。当灾害系统移到中高纬度,灾害便会延伸到温带甚至寒带。有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发源于寒带,南侵成灾,也会受到热带气象领域的关注和研究,例如冬季风(Winter Boreal Monsoon)爆发和灾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热带气象灾害事件以及热带气象领域发现的一些新事实,这些奇异现象很受关注。同时还介绍了国际热带气象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其进展以及近8年来国际热带气象领域所开展的外场科学试验、科学目标以及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广西气象灾害资料分析,研究了广西气象灾害特点,并用调和权重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客观定量分析广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程度,找出影响全区和各地区种植业和主要作物产值(量)的主要灾害的排序,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防御各种气象灾害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介绍了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主要内容、功能及应用。对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工作,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效率,评估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授奖单位 获奖等级 完成单位 项目负责人 1995 桂西北汛期暴雨客观分析和预报方法 广西区政府 三等 河池气象局 黄玉俊 1995 钦州沿海台风路径预报研究 广西区政府 三等 钦州气象局 卢保祥 1995 广西原料蔗产量蔗糖份及最佳榨期预报研究 广西区政府 三等 区气象台 吴全衍 1996 中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中国气象局 二等 区气象局 (主要完成单位) 庞庭颐 (主要完成人) 1997 广西减灾防灾天气预警系统 广西区政府 二等 区气象局 林少雄 1997 广西重大旱涝冷害等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及防御对策研究 中国气象局 三等 区气科所 王根富 1998 广西冬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及气候区划研究 广西区政府 三等 区气象台 陈靖 1999 广西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广西区政府 三等 区气象局 庞庭颐 (科教处供稿)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气候变化事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广西气温、降水及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得到广西气候变化的事实为:气温明显升高,城市升温更显著;高温热浪明显增多,低温冷害减少,但极端冷害影响严重;降水两极分化,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旱涝灾害加剧;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强台风的影响严重;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一种适合于沿海区域的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方案,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例,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历史灾情资料以及地理数据,从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出发,基于GIS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合理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完成河口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布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16.
用广西1961—2013年9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灾害监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广西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广西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及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各方面损失最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概率桂东大于桂西。红水河、柳江、桂江、浔江、郁江、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大雨以上量级降水量相关最高,其次为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独流入海流域。河池和柳州是因强降水最容易造成人员死亡的地区,其次为贺州。三种大气环流形势易引发致洪强降雨,中高纬度的槽脊偏强,低纬度地区副高西伸至华南沿海;西伯利亚低槽偏强,广西受南支槽前控制,利于冷暖空气在广西上空交汇,发生暴雨;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伸脊线偏西,有利于热带气旋西移给广西带来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7.
福建沿海赤潮灾害气象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沿海2001~2008年赤潮灾害资料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数据,寻找与赤潮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赤潮灾害发生期间的地面及不同高度的天气形势,并探讨南方涛动指数与赤潮灾害发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期气温、风、云及海况进行福建沿海赤潮灾害气象预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沿海的风、气温、湿度、日照和气压等气象因子与赤潮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不同海区影响赤潮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尽相同,低层850 hPa和地面形势能较好地反映福建沿海赤潮发生的天气背景,南方涛动指数与第2年赤潮发生日数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二者相关系数为-0.745。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1-2014年广西90个气象站雷暴、结冰、雨凇、大风以及热带气旋资料,对影响广西风电开发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和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历年最大风速极值一般出现在3-9月,推算几个代表气象站70m高度50a一遇最大风速小于37.5m/s;广西雷暴活动频繁,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9月,各风能潜力区受雷暴影响均较大;积冰集中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积冰影响由桂北向桂南递减,主要影响区为桂北和部分高海拔山区;热带气旋4-12月影响广西,大部分可给风电场带来良好的效益,少数中心进入内陆的破坏型热带气旋可能会造成较大破坏。  相似文献   

19.
青岛地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大风、大雾、台风、雷暴和冰雹等。利用197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暴雨和大风的发生概率及重现期进行了计算。并通过1984—2007年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暴雨、台风所致的气象灾情进行了评估。据此对青岛气象灾害进行了区划和风险分析,得出青岛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莱西、胶南沿海两个区域;胶州湾前部沿海及市区是大风和大雾多发区;环胶州湾地区处在台风的影响范围内,尤以市区、胶南沿海和黄岛区出现频率较大;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区雷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付桂琴  张文宗 《干旱气象》2014,(3):460-464,474
利用1983~2008年河北省灾情直报数据,对造成河北电网安全事故的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大风、暴雨、雷电是造成河北省电网安全事故的主要气象灾害,占事故总数的98.5%。致电网安全事故的气象灾害主要出现在夏半年5~9月,且年变化显著。应用气象灾害风险指数方法,对与电网事故有关的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致电网事故的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在燕山南麓的唐山和太行山东麓北段的保定;中度风险区出现在太行山东麓中南段的邢台、邯郸,还有沿海的沧州地区。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受地形影响局地强对流天气较多的区域,还有沿海多大风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