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
多年来,作为主动式遥感的雷达和应用于被动式遥感的微波辐射计早已成为气象微波遥感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用雷达与微波辐射计组成主被动微波遥感联合探测系统的科研与应用价值,已受到国内外气象科技人员的足够重视,并进行了各种试验。例如:常规的气象雷达虽然可以探测云体的距离、角度等方面的数据,并且具有良好的距离分辨率和可以得到直观的图像显示等优点,但是它在定量测量云体中的含水量时误差相当大。各种类型(零平衡式、非零平衡式、比较式、脉冲注入式等)的微波  相似文献   

3.
分析雷电对广播电视微波(MMDS)主发射台的影响因素,对苍梧县(MMDS)主发射台防雷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爆发气象条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文章对1970-1989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市流行感冒爆发期间温度、湿度、降水量等9个旬平均气象条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的81.94%。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表明,利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传播流行的气象条件依次是:①旬平均湿度低、降水和蒸发量小(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的37.8%),②旬平均风速和蒸发量小、辐射较弱(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的25.37%);③气压和地表温度升高(第三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的18.77%)。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主汛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CAR/NCEP再分析日资料计算了影响山西省区域的季风强度指数,并以山西省1960~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46年来山西省主汛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考虑到季风在山西建立和撤退的多年平均日期,山西省的主汛期定为7月上旬到8月中旬更为恰当;山西省大部分地区主汛期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日降水大于30mm和50mm降水量却有所增加,尤以中部地区增多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山西省主汛期小雨日数明显减少;进入21世纪后,山西省主汛期降水虽然在减少,但极端强降水的次数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中部地区大于30mm、大于50mm降水的日数和强度均有增加或增强的趋势。在多暴雨年份,500hPa位势高度异常场上在乌拉尔山附近地区易产生稳定的、强大的高压形势或阻塞形势,贝加尔湖至巴尔咯什湖一带有强低压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且北抬西伸,山西处于强低压槽的东南侧与副高西北侧的交汇带,且850hPa风场异常显示华北地区被一致的偏南气流控制,且与蒙古异常气旋南部的异常西风相遇,极有利于山西产生极端强降水。  相似文献   

6.
谷新波  司瑶冰  杨武杰 《气象》2007,33(S1):127-130
对呼和浩特2000年11月至2001年2月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期间的大气稳定度、温度、风速、气压、湿度等气象条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3.48%。经分析知,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相关的重要气象因子为: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和相对湿度(即第一主成分,其贡献率为44.74%)、日最高与最低温差和地面风速(即第二主成分,其贡献率为25.69%)、24小时变压(即第三主成分,其贡献率13.3%)。  相似文献   

7.
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是从上一年夏季开始的,共经历3个阶段①上一年5~9月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孕育期;②10~3月西风急流发展期;③西风急流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替代期(本年5~9月)--主雨带形成.在3个阶段中,北半球大气加热场上制约西风急流变化的最活跃的因子,是高、中纬地区由波状低云和冰雪盖交替进行的冷却大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在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个站、p个气候要素的气候场,可由主成分分析用前m个主成分表征气候场的气候特征;并由因子载荷量判断各主成分表示的气候意义。对陕西省100个站、17个气候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8.8%。并由前三个主成分的分布将陕西省划分为5个气候亚带、11个气候区、26个气候小区的三级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主汛期降水量的分析 ,初步确定了异常偏多和异常偏少年 ,分析广西主汛期平均降水量与太平洋海温场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筛选影响广西降水量的海温和 5 0 0 h Pa位势高度场因子 ;建立降水异常的统计诊断模型及概念诊断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是从上一年夏季开始的,共经历3个阶段,(1)上一年5-9月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孕育期,(2)10-3月西风急流发展期,(3)西风急流为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替代期(本年5-9月)-主雨带形成,在3个阶段中,北半球大气加热场上制约西风急流变化的最活跃的因子,是高,中纬地区由流状低云和冰雪盖交替进行的冷却大气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渤海地区6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L矩参数估计方法对各站超临界值日极端降水拟合广义帕雷托分布。结果表明,广义帕雷托分布能够很好地拟合环渤海地区日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其尺度参数、形状参数与极端降水重现期的地理空间分布密切相关,重现期50、100年一遇的日极端降水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山东南部、河北西南部、辽宁西部与河北东北部等区域具有较高极端降水值。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主汛期降水量异常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广西主汛期降水量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异常偏多和异常偏少年,分析了广西主汛期平均降水量与太平海洋温场和大气环流的关系,筛选影广西降水量的海温和500hPa位势高度场因子,建立降水异常的统计诊断模型及概念诊断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变率大,土壤水分常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尤其是春季,作物需水和土壤水分供应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及早作出农田土壤水分预报,随时掌握其动态,为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出合理的生产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延安 1 3个测站 1 971— 2 0 0 0年共 30 a汛期 ( 5— 9月 )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进行了 EOF展开和特征向量及主分量分析。发现该地区 5— 9月各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均反映南北变化一致的特点 ,其月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跳跃规律相吻合 ,是形成汛期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的主要贡献者 ;汛期总降水量主要存在“一致分布”、“南、北振荡”和“东、西振荡”三种分布类型 ,前 3个特征向量对其具有较好的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江是我国华南的最大水系,年流量与年货运量为几亿吨的欧洲的多瑙河相近,但西江目前的年货运量仅为一千多万吨。它尚有极大的潜力可挖,和潜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事实表明,大风(尤其是突然性大风)是造成西江海难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搞好西江航运安全的气象保障工作,根据梧州地区气象局与梧州航运公司签署的专业服务合同,邀请了广西航运总公司,柳州地区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肇庆地区气象局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有经验的船长共24人组成考察组,以大风为重点,从1983年11月25日开始,上起贵县港,下至珠江的珠海、深圳的西江主航道气象情况,作了历时19天的实地考察。现将大风考察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旱涝趋势的主分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凤英  曹鸿兴 《气象》1990,16(8):20-24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1—2010年30 a贵州省8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月降水量和月暴雨日数资料,采用合成、方差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着重讨论贵州省主汛期6-7月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进而对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作小波分析、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短期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一致,并对降水量有主要贡献。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存在3个暴雨多发区和2条暴雨少发带,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暴雨多发区位于省之西南部,大值中心在六枝、晴隆和镇宁附近。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是偏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至今是偏少时期。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显著的3~5 a年际震荡,在1981—2010年间总体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段: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呈"降—升—降"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8.
19.
陆,岛气候的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敖大  谭晓军 《气象科学》1997,17(4):375-383
本文选取了代表连云港市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新浦(站2)和西连岛(站1)两站,应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表征两站气候特征的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不汽压年气温最高值1年气温最低值、年总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共7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表征西连岛气候特征的7个要素中,年气温最低值对西岛气候起主要作用;在表征新浦气候特征的7个要素中,年平均气温对新浦气候起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作两站各气候要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甘肃省17个气候要素83个台站组成的气候要素场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是前两个主成分可反映该气候场的主要特征;由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可分析各地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气候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