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及其形成的松弛带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对建基岩体的岩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建基岩体在开挖后必然产生新的爆破裂隙,同时伴随开挖卸荷、应力的释放,尽管岩体并未发生进一步风化,但因岩体发生松弛、卸荷,在浅表部形成松弛带,因此,确定松弛带厚度及其分布,更有效地对松弛、卸荷岩体进行处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在现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原位声波测试及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对一重力坝层状建基岩体的松弛带厚度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建基岩体产生深部松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建基岩体工程特性的影响,其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坝基开挖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爆破开挖会产生一定范围的爆破松弛带,其岩体工程特性会降低.确定爆破松弛带的厚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在此主要介绍用纵波速等方法确定爆破松弛带厚度.  相似文献   

3.
坝基岩体稳定性是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坝基岩体卸荷松弛现象对其稳定性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坝基卸荷松弛特征及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以某水电站左岸坝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勘探,在查明了坝基卸荷松弛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坝基松弛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电站左岸坝基卸荷松弛现象是由爆破作用所产生的瞬时调整以及开挖之后出现的时效性应力调整两者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为该坝基的稳定性预测及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伯峡电站开挖边坡古风化岩松弛与工程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公伯峡电站泄水洞左岸边坡开挖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料,分析、研究边坡在开挖后岩体松弛程度和工程特性的变化。分析表明,边坡开挖后,一定深度范围内边坡岩体将松弛,松弛带的厚度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地震波速、声波速度来划分。岩体发生松弛后,松弛带岩体力学参数明显降低。开挖后尽快支护是防止边坡岩体松弛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岩石高边坡开挖卸荷松弛准则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学敏  陈胜宏  李文纲 《岩土力学》2009,30(Z2):452-456
基于对卸荷松弛过程和机制的定性分析,提出了以岩石极限拉应变作为卸荷松弛的判别准则。通过对岩石极限拉应变室内试验资料与其抗拉强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并结合小湾工程卸荷松弛分析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出了极限拉应变值的取值原则,并明确了岩石边坡开挖后实际拉应变的计算方法。运用三维弹黏塑性加锚节理岩体流变模型,将该准则和计算方法应用于锦屏一级拱坝建基面开挖卸荷松弛的数值分析中,通过与实际开挖揭示和声波测试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分析结果较为合理,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雅砻江谷底卸荷松弛现象与深厚覆盖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雅砻江河床覆盖层厚度多在30m以上,最厚可达51.6m。覆盖层横向上厚度变化较大,纵向上可明显分为3层,上、下部以正常河流相为主,厚度较薄;中部以洪积、崩积、坡积、湖泊沉积堆积与冲积混合堆积为主的加积序列,厚度相对较大。在谷底基岩面以下,岩体通常存在20m厚左右的卸荷松弛带,弱风化,具有透水性好,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力学性状差等特征,其潜在的工程效应是坝基渗漏。覆盖层深厚是第二层加积序列所致,谷底形成时间长,以致谷底有足够的时间卸荷松弛和风化。  相似文献   

7.
多断层作为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一类典型的地质缺陷,对高拱坝坝基变形、抗滑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坝区断层的发育情况及基本特征,提出了多断层的概念,并从动力运动学角度分析建基岩体多断层之间的地质力学形成机制及其空间展布特征,得出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多断层的3种基本组合模式:平行雁列型、共轭剪切型、主次共生型,将建基岩体复杂的断层情况化繁为简,并结合现场勘察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组合模式下断层对建基岩体质量的劣化程度,其中:共轭剪切型、主次共生型断层组合模式对岩体的劣化程度强烈,使岩体质量下降一级;平行雁列型断层组合模式对岩体的劣化程度一般,使岩体质量下降半级。同时,讨论了不同模式下断层影响途径与劣化程度的关系。研究成果为叶巴滩水电站建基岩体的开挖处理和风险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为双曲拱坝,设计坝高305m,拱坝建基岩体以Ⅱ、Ⅲ1级岩体为主,开挖过程中岩体质量受爆破开挖影响发生程度不等的损伤。为定量评价岩体质量损伤等级,利用开挖爆破检测成果,采用开挖后岩体松弛深度、松弛岩体开挖前后单孔声波衰减率作为岩体质量损伤分级评价的指标,探索一种快速检测、评价岩体质量损伤等级的划分标准,完成坝基开挖后岩体质量损伤的分级分区评价,提出不同损伤等级处理的建议,并评价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柱状节理玄武岩在开挖卸荷条件下容易松弛与开裂,是白鹤滩水电站坝基稳定的主要挑战。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试验区为工程背景,采用单孔声波、钻孔摄像等原位测试技术,研究了分梯段开挖及时间效应条件下Ⅲ1类和Ⅲ2类柱状节理玄武岩松弛深度、松弛程度的时空演化规律,探讨了坝基柱状节理岩体松弛特征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柱状节理玄武岩的松弛深度主要由开挖引起,临近开挖面岩体的松弛程度随时间呈负指数增长,其时效期不超过半年。柱状节理岩体松弛特征与岩体质量关系密切,两类岩体的松弛深度、松弛程度的时效性及松弛程度随孔深的分布规律差异较大。坝基柱状节理岩体时效松弛是由内部节理张开导致的岩体强度参数的时效劣化引起。该研究对认识柱状节理岩体卸荷力学行为及优化坝基柱状节理岩体开挖保护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高型拱坝坝拱座岩体承受的荷载巨大,坝基岩体质量是拱座稳定的关键,在施工期如何准确评价坝基岩体质量,是拱坝建基岩体工程地质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为基础,从岩性、岩体结构分布着手,研究建基岩体工程地质特征;以现场、室内试验、声波测试为依据,建立坝基岩体质量评价标准。对乌东德拱坝施工期揭露的建基面岩体进行质量划分,研究发现:乌东德拱坝建基岩体质量优良,以Ⅱ级岩体占绝大多数,少量Ⅲ1级岩体,极少量Ⅲ2级岩体,与可研成果高度吻合;建基岩体满足岩体质量与声波验收要求,岩体质量空间分布较连续,且相对均匀,有利于承受拱坝推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瓦屋山水电站大坝趾板地基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重点对趾板地基岩体的结构、风化卸荷及物理力学特征等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对趾板建基面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对趾板地基进行固结灌浆等工程处理,减少了工程开挖量,直接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深切河谷谷底卸荷松弛带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深切河谷中大量钻孔等资料分析表明,西部深切河谷谷底浅表层普遍存在卸荷松弛现象。谷底卸荷松弛带一般厚10~20m,具有弱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强度较低、完整性差、透水性较高等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谷底形成后岩体经历了谷底应力集中→谷底岩体变形破坏→表层岩体卸荷松弛→次生裂隙发育→长期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现今谷底弱风化、弱卸荷带。室内物理模拟研究直观地再现了谷底岩体应力集中、变形破坏,形成卸荷松弛现象。  相似文献   

13.
永久船闸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边坡是在花岗岩山体中开挖而成的,最大开挖深度达170m。由于开挖卸载,在岩体中形成卸荷应力场,这种新的应力场往往成为岩体持续变形的主要因素,而岩体的持续变形可对工程建筑物(特别是高边坡)的稳定性产生致命的影响。另外,岩体内的地应力释放,使岩体产生回弹变形,岩体结构松弛破裂,岩体力学性质恶化。因此,在永久船闸的开挖过程中,对其进行地应力测量和监测,不仅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和安全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为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对边坡的加固处理提供依据。按设计技术要求,地应力测量及其变化监测在永久船闸北坡第四层排水洞内进行,地应力测量和监测的布置如图1所示。按照要求,首先在NB4—7测孔中进行5个测段的绝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明显,采用地质调查、钻孔声波测试、内外部变形监测、现场变形试验、钻孔芯样力学试验、压水试验、孔壁录像、钻孔弹模测试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可划分为强、弱、微三个卸荷带,强、弱卸荷带岩体力学性质有明显弱化,微卸荷岩体力学性质无明显变化。在卸荷带内未产生新的结构面,但卸荷引起了结构面的进一步扩展和张开。岩体变形是结构面张开和岩块变形的综合反映,主要受开挖卸荷影响,锚索对于限制结构面张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小湾拱坝变形承载力及整体安全度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小湾拱坝在多种工况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以及蚀变带、卸荷松弛岩体对拱坝安全度的影响。坝体建基面的抗剪验算表明小湾拱坝建基面的面安全度偏低,其主要原因除了小湾拱坝所受水推力超大外,建基面上由于开挖引起的岩体松弛效应也是重要原因。分析表明坝踵部位的受拉屈服范围已经接近于帷幕位置,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区必要的防范措施。坝体分别按线弹性和非线性弹塑性进行超载分析,上游水压力超载引起小湾拱坝丧失承载力的安全度,前者约为6.5,后者约为3.5,因此小湾拱坝的整体安全度为3.5,应受坝体强度控制,右岸坝基安全度小于左岸。根据屈服破坏区的分布指出在右岸高程1 160~1 190 m之间由于坝肩下游深沟和蚀变带的存在,在超载系数大于5.0时,该将出现贯通性屈服。  相似文献   

16.
小湾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地质条件及开挖坡型复杂,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并相互切割,坝顶平台至进水口底板平台平均开挖坡度88,最大高差106m,其中垂直开挖段81m,最大水平退坡深度170余米。伴随边坡开挖过程中,边坡上部岩体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形破裂现象,主要表现为沿混凝土坡面分布的张开宽度和延伸长度不一的裂缝及起壳现象。本文结合边坡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和监测结果数据,对变形破裂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处高地应力区岩体在边坡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卸荷回弹表现,是正常的卸荷松弛变形。在此基础上,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表明,该边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岩质高边坡岩体变形参数及松弛带厚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预测岩质高边坡开挖后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及松弛带厚度,是分析岩质高边坡在开挖后变形(位移)和作好防护设计的重要资料,运用波动力学关于平均应力与体积模量、岩体纵波速度与弹性模量、变形模量间的关系,通过部分实测资料及边坡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资料,分别建立了纵波速度与岩体变形模、岩体应力间的关系,研究了开挖边坡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预测了岩体松弛带的厚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结构面性状对锦屏大奔流料场边坡岩体性质的影响,在对该边坡砂岩进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含4组不同结构面性状岩体的力学模拟测试,最后对该边坡岩体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岩样破坏过程可以分为4个典型的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残余强度阶段及塑性流动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破坏所需偏应力逐渐增大,且岩石逐渐表现出延性特征。结构面性状模拟结果表明,含软弱充填结构面比不含者对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弱化)大,有倾角结构面比无倾角结构面对岩体性质影响较大,大倾角结构面总体上比小倾角的影响大,软弱充填厚度对岩体内摩擦角影响较大。实例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卸荷使得边坡后缘岩体产生卸荷回弹变形,产生X向拉伸位移,煌斑岩脉的存在使得塑性区域沿此软弱带发展,开挖第8步时,塑性区贯通,边坡发生失稳。研究结果对陡高边坡岩体开挖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岩石高边坡应力场特征及其卸荷破裂机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由于所处青藏高原东侧的特殊地域地质环境条件,这一地区的岩石工程普遍受到地应力,尤其是高地应力及伴随的卸荷效应的影响;卸荷及卸荷带的问题构成了这一地区地表岩石工程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卸荷带的形成通过对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作为建(构)筑物地基和环境的工程岩体的结构基础,弱化了其承载能力,而且,也构成了其他工程地质作用和诸如地下水活动等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边界,影响了工程岩体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区域高地应力环境的形成和集中模式,讨论了岩石高边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驼峰应力分布"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河谷高边坡应力释放及其伴随的浅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机理与基本规律,阐述了这套破裂体系的工程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虑岩体开挖卸荷边坡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开挖后岩体质量并对其进行分类,对研究岩石边坡开挖卸荷后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某水电站坝肩高边坡开挖工程为背景,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坝肩边坡开挖岩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根据边坡岩体开挖后应力应变场的动态变化情况,确定岩体开挖卸荷后质量损伤劣化程度,并根据岩体开挖卸荷后的力学参数,采用RMR法对开挖后的边坡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岩体RMR值随开挖后卸荷量的增大基本呈线性递减趋势,进而考虑开挖卸荷影响因素,修正了RMR法中的评价参数,为以后用该法评价开挖后的岩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