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应力区砂岩加卸载条件下能量变化规律及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应力区砂岩三轴压缩试验和峰前卸围压试验的结果,分析了砂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峰前卸围压试验的各能量指标(总吸收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均小于三轴压缩试验,能量变化特征与其初始应力路径密切相关,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峰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比耗散能多,耗散能只在临近峰值点处才迅速增加。能量的耗散会导致岩石产生损伤,并且使岩性劣化、丧失强度,从能量角度定义的损伤变量,可以得出结论:开始卸荷低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高围压下,临近破坏时高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低围压下;卸围压使岩样束缚减小,加速了损伤的发展,岩样所受的应力状态愈趋不平衡。因此,基于能量的角度来表征岩石的损伤演化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近几的,黄河的洪灾和断流严重地影响着下游地区,本文分析了其灾情及防御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防御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沂沭古裂谷与里奥格兰德裂谷处于近似的纬度,具有某些类似的特点。但它们形成的时代不同,沂沭裂谷已经消亡,里奥格兰德裂谷是现代裂谷,因此它们在现代构造、地壳结构、地震活动等方面不同。仔细研究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有助于深化对沂沐古裂谷构造、演化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对于认识地震与大裂谷构造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区域植被覆盖率(EGE-RVC)最高为目标函数,并提出了一种耦合约束法、逐次逼近法和非线性规划的三层嵌套算法进行求解。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洛阳市可利用水量增加了4 463万m3,GDP提高了12.5%,EGE-RVC增加了2.6%,各用地类型缺水率不同程度下降。研究成果能够为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应力区砂岩三轴压缩试验和峰前卸围压试验的结果,分析了砂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峰前卸围压试验的各能量指标(总吸收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均小于三轴压缩试验,能量变化特征与其初始应力路径密切相关,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峰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比耗散能多,耗散能只在临近峰值点处才迅速增加。能量的耗散会导致岩石产生损伤,并且使岩性劣化、丧失强度,从能量角度定义的损伤变量,可以得出结论:开始卸荷低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高围压下,临近破坏时高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低围压下;卸围压使岩样束缚减小,加速了损伤的发展,岩样所受的应力状态愈趋不平衡。因此,基于能量的角度来表征岩石的损伤演化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结构面性状对锦屏大奔流料场边坡岩体性质的影响,在对该边坡砂岩进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含4组不同结构面性状岩体的力学模拟测试,最后对该边坡岩体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岩样破坏过程可以分为4个典型的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残余强度阶段及塑性流动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破坏所需偏应力逐渐增大,且岩石逐渐表现出延性特征。结构面性状模拟结果表明,含软弱充填结构面比不含者对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弱化)大,有倾角结构面比无倾角结构面对岩体性质影响较大,大倾角结构面总体上比小倾角的影响大,软弱充填厚度对岩体内摩擦角影响较大。实例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卸荷使得边坡后缘岩体产生卸荷回弹变形,产生X向拉伸位移,煌斑岩脉的存在使得塑性区域沿此软弱带发展,开挖第8步时,塑性区贯通,边坡发生失稳。研究结果对陡高边坡岩体开挖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关于两位美国地震学者访问山东省的学术活动以及他们对郯庐断裂带的现场考查活动及对其研究方法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海上浅层地震勘探剖面分析了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的上更新统、全新统和活动构造的某些特征。晚更新世末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使上更新统产生断裂与褶皱,沿郯庐断裂带东主干断裂发育了狭长的背斜构造,在西主干断裂两侧次级横向(东西向)断裂十分发育,这些横向断裂是一些高角度的张性正断层。  相似文献   
9.
渤海地震震中附近地区浅层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政  丁东 《地震学刊》1990,(3):26-32
  相似文献   
10.
山东朱崖黄土裂缝的成因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朱崖一带Q_22—Q_32黄土中发育了许多构造裂缝。有封闭的张性裂缝、快速张裂的裂缝、缓慢持续张裂的裂缝及有摩擦面的压扭性裂缝,后两种裂缝形成时间晚。裂缝的的产状、力学特征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较好的相关性。 朱崖黄土裂缝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朱崖位于NW向的无棣—青州(益都)活动构造带内,历史上NW向断裂与NE向断裂的交叉点上发生了六次中、强地震,朱崖位于NE向淄河断裂与活动的NW向淄博—朱崖断裂交叉点上,是应力易于集中、构造活动明显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