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直接开采、采灌结合和单井循环;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水力压裂或化学刺激等储层改造技术,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结合报道实际案例,评述了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可能导致冷热堆积、水热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热岩水力压裂可能诱发微地震事件,以及压裂液泄露可能造成化学污染等。针对地热开发对地下水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助于地热资源绿色开发的相应措施,包括提高回灌能力、采灌过程中保持水量平衡、保持换热效率与地下热量新平衡,及采用新型材料等。  相似文献   

2.
宇洁  朱卫民  王现国 《地下水》2011,33(5):35-36,88
地热是一种新型能源与资源,属于环保能源、保健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全球变暖的冰冻圈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10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变化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全球不同地区的冰芯记录,证明了20世纪全球气候是在变暖,指出开展冰冻圈(尤其是冰盖、积雪、冻土和海冰)与大气/海洋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和响应)过程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岳高凡  王贵玲  马峰  朱喜  张汉雄 《中国地质》2021,48(5):1382-1391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前景,对于实现"绿色雄安"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地质结构探测、地热资源量评价、地壳稳定性等方面,关于深部岩溶热储规模化开发可能引起的断层滑动研究薄弱。本文在地热地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地质力学理论,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评价雄安新区主要断层特征(走向、倾角、滑动摩擦系数等)、地应力分布(孔隙压力、最大/最小/垂直主应力大小及方向等),量化雄安新区天然断层在规模化开发利用情况下的激活可能性,结果显示已探明断层在天然、规模化回灌和水力压裂条件下的最大滑动趋势分别为0.26、0.27和0.40,地热开发不会引起断层激活。本研究树立了地热规模化开发的信心,可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安全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热能     
地表下约100米的区域最适于提供和蓄集地热能最。地表下10-20米区域内的土壤温度一年四季几乎保持稳定(见图1)。基于地热梯度(平均3℃/100米).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丰要方法如下:(1)地源热泵(也称为地热泵);(2)地热蓄能(UTES)。本文对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应用以及一些成功的地源热泵利用实例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地勘     
正市长王安顺调研地源热泵典型示范项目2016年4月29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到用友软件园地源热泵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开展调研。该项目为北京市地勘局华清地热集团设计施工,总面积46.95万平方米。在考察现场,王安顺认真听取了局长刘辉、市发改委副主任蒋力歌、市国土局副巡视员周旭峰对北京市地热资源和热泵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的汇报,对市地勘局推广浅层地温能、深层地热能研究开发地源热泵应用技术取得的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充分发挥首都潜在的创新与发展环境,进一步利用地热资源的节能环保优势,不断创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分区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的导热性等因素控制。 依据长春市地层岩性特征、含水层分布及富水性和岩石导热性,将长春市区划分为3个地层结构区:贾家洼子-八里铺-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以西区(1区),贾家洼子-八里铺-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及其以东到伊通河西岸阶地陡坎区(2区)和伊通河谷地区(3区)。各区的综合导热系数实测值分别是1.168、1.401和1.612。对影响适宜性分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地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划分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个地层结构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是1区适宜采用地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资源,2区和3区均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位于Ⅳ级构造单元北塘凹陷的中部,有明化镇组、馆陶组和东营组三个中深部热储层,地温梯度2.4~2.9 ℃/100 m,具有较好的中深部地热资源赋存条件,通过勘查初步估计深部中低温地热资源可开采量8.3×105 m3/a.根据中新生态城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区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比较适合利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经过调查评价中新生态城可循环利用的浅层地热能可达1.69×105 kW.  相似文献   

9.
孙艺伟 《探矿工程》2010,37(10):44-47
地热资源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前景和潜力的清洁替代再生资源,在当前我国乃至全球面临能源短缺"瓶颈"时期,研究其分布、形成、储藏、运移机理、开采模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地热资源的分布、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初步探讨了中国地热资源开发与研究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前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27~29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咸阳地热协会在陕西省咸阳市联合举办了“科学开发中国地热资源高层研讨会”。在技术研讨会上,到会的院士、专家围绕当前我国地热开发进展及发展战略、地热勘查、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地源热泵、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地热尾水回灌等专题进行了阐述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务宗伟 《地下水》2008,30(2):51-53
地热是一种新型能源与资源,属于环保能源、保健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河南部分,下同)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地源热泵(Geothermal Source Heat Pump—GSHP)在当今世界地热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发展得最为迅速,也是我国直接利用地热资源最有前景的一个领域。讨论了地源热泵的经济性、环保性和技术可行性,介绍了其钻井、完井及地下换热器的安装等施工方法及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远景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应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地源热泵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海洋地学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当今海洋地球科学中对全球环境变化有影响的气候变暖、板块构造运动、环境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反映全球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厄尔尼诺现象将对沿海国家近岸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80年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及其驱动力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沿岸国家海岸带海陆交互地区的开发活动和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文章亦分析了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景和海洋地球科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出21世纪我国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2)
在充分分析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湖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规律,调查、分析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提出建议,对开展全面系统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推进湖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合理开发和保护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情况、赋存特征和形成模式,并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总结了盆地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岩性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特征,计算了区域恒温带深度和浅层大地热流值。关中盆地地热能的形成模式主要为热传导型和热对流型: 热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等完整地质块体内; 热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直接沟通地表的区域以及断裂带周边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进行适宜性分区,认为关中盆地整体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或较适宜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漫滩区和阶地区。利用热储法,计算关中盆地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为1.38×1016 kJ/℃,浅层地热能储量巨大,开发利用前景优良。  相似文献   

16.
大气变暖对黑龙江上中游地区水文气象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变暖对黑龙江上中游地区水文气象效应分析肖迪芳王长虹孙树森王春雷(黑龙江省黑河水文勘测大队)近十余年来,世界工业的迅速发展,地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出现了增温变暖趋势[1],并影响到水文水资源状况[2]。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热资源调查是皖江经济带地质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基于皖江经济带以往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阐述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机理、种类及资源总量,分析总结研究区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虽然丰富,但仅有部分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水热型地热资源以温热水、温水为主,总体品位不高; 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技术成熟,适宜大力开发利用,但大部分未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建议采取梯级或循环利用措施提高利用效率,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突破现有模式,寻找高品位地热资源; 开展县级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 建设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未来利用地热能发电的开发策略[意]高·凯佩堤弗·露西奥尼阿·帕拉玛意大利未来(2000年)地热能生产的总体规划如下:(1)继续进行有关地热开发利用各主要方面的研究以及开发活动。诸如:地热调查方法、勘查技术、地热资源评估、钻探技术、设备的缓蚀阻垢...  相似文献   

19.
济南北部地热田开发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热资源调查、热流试验、地热地质勘探等方法,对济南市北部古生界奥陶系热储地热田进行了地热开采技术条件分区、地热资源区划、地热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地热田内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是热源和水源的通道,且影响带内岩溶裂隙发育。该地段储水空间较大,施工地热井的成功率高,单井出水量大。地热开发必须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遵循科学的开采方案,设计合理的开采井深和布井间距,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资源并延长地热田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化——海洋地学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杰  刘守全 《地学前缘》1997,4(2):227-234
文章对当今海洋地球科学中对全球环境变化有影响的气候变暖、板块构造运动、环境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反映全球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上升和厄尔尼诺现象将对沿海国家近岸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80年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及其驱动力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沿岸国家海岸带海陆交互地区的开发活动和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