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施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迫切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改进.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仅是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要求,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干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首先回顾了陕西省地质灾害灾情,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介绍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具体防治对策上,提出“构建综合体系,形成防治合力”,即构建防御管理、治理、资金保障和应急救援4体系构成的防治综合体系,深入探讨了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小华 《城市地质》2021,16(3):248-25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陆续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首都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满足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要求,成为当前地灾防治面临的首要任务.回顾40年来北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分析了当前极端气候条件下人类对地质灾害隐蔽性规律认识不清,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新时代具体要求的差距,结合北京具体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地质灾害综合防控工作思路,包括强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巩固综合治理体系、建强应急防治体系和深化科技创新体系5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该文概述了黄山市近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黄山市地质工作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现状,在分析黄山市地质灾害发生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重点突出了山区城市、旅游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造成近10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高达几十亿元。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每年国务院领导就此给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批示达20余件。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四川省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不合理开发资源所导致产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现状: 全省近年来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民作的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根据我省地质灾害日益频敏少地质环境恶化日益加剧的现实,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发现数量较多的首都城市之一,虽然历史上北京地区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精细模式的深入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地质灾害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是基于小崩小塌引发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的持续增加,大量并持续增加中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对北京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形成威胁并造成影响。北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在防,而防控的基本原则在于防患于未然,防治工作的主体目标是隐患,所以北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是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和管控。本文首先在概念上理清了灾害与隐患的区别,分析了北京地质灾害隐患的特点;论述了目前北京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分析防治策略存在的传统调查手段对于高位隐蔽性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不足问题,监测预警体系中的滑而未测、测而未滑问题等不足;提出研究隐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建议对地质灾害开展由孕灾、发展、灭失的全周期管控;旨在为北京突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4月下旬,随着我省梅雨、台风季节即将来,临,省厅防患于未然,及时组织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本刊特编辑这组稿件,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华蓥市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较快。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及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致使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地质灾害活动频繁,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地质灾害已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工矿企业安全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省份。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式,提升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家和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本省实际工作需求为依据,按照"统分结合、统一管理,集中服务"的模式,设计了包括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四层的总体框架,开发建设了由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应急会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APP系统、地质灾害管理APP系统和地质灾害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的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履职效能,推动了浙江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其他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宗科 《西北地质》2006,39(4):105-109
宝鸡市地质环境复杂,加之近年来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已成为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高发区之一。目前全市有各类地质灾害点784处,已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详细分析了宝鸡市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宝鸡市今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宝鸡市地质灾害的正确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川藏公路林芝至八宿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严重影响了川藏公路的安全运行。为有效防灾与减灾,本文立足于野外考察和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在分布上,灾害发育密集、类型多、分段性显著;成因复杂的松散堆积体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强烈的水岩作用和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为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镇江市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镇江市是江苏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已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镇江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理。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原则和对策,以便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南京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对策,以便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力争将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抚顺市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抚顺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对策,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力争将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治 《福建地质》2001,20(1):37-40
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安溪县地质灾害区域分布特点和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其地质灾害的前兆特征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闻绍毅  李洋 《地质与资源》2014,23(3):296-300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学者和机构对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研究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总结为4类: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国内外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眉山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通过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考察和最新地质灾害信息分析,阐述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归纳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识了眉山市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董艳艳  宿星  王国亚 《冰川冻土》2015,37(6):1697-1707
兰州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山区城市之一, 区内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 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伴共生,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运用灾害统计学、经济学中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脱钩模型等多种理论方法对2006-2012年兰州市地质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兰州市地质灾害总体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 正面影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近年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果明显, 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区内地质灾害高发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共生的条件下, 必须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负增长"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最终达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更好的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服务,采用OLE A u tom ation技术与M ap in fo集成的开发环境开发了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此文章详细论述了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总体构成,以及建立系统的工作流程,将用户提供的A u to CAD图形转换导入到M ap in fo后根据用户要求归类建立图形库,并将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建立了地质灾害属性数据库。文章同时介绍了系统的图形文件管理模块、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块、查询统计模块、信息输出模块的建立,实现了图形浏览、图形的导入、图形的可视化、查询、输出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黄石市板岩山危岩体成因机理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康 《工程地质学报》2000,8(2):202-205
本文论述了黄石板岩山危岩体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讨论了其成因机理 ,得出危岩体已处于蠕变后期 ,位移变形趋于稳定。不会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整体倾倒破坏 ,提出了活石清理、裂缝顶部加盖排水指导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