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蛋白质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分析了不同大小斑节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肌肉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虾体肌肉中有各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但数量很少,而且比例与肌肉中结合氨基酸不一致。不同大小斑节对虾,其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小虾的半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比中虾、成虾的低;成虾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小虾、中虾的低,而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较高。随着虾体的长大,甘氨酸、丙氨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等动物消化酶对食物组成的适应,很多学者己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如Ben Abdeljlil等对哺乳动物,川合真一郎等对鱼类的研究。但在甲壳动物方面,以往研究得较少。对虾具有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酶类,因此可在对虾饵料中加进含蛋白质和淀粉丰富的物质。如果饵料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增加,对虾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分泌量也随着增加,即谓有适应,饵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便可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相反,如果没有适应或适应程度低,在饵料中加进过多的蛋白质或淀粉将造成浪费。本文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蛋白酶和淀粉酶对饵料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适应及其适应程度和速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胃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需要投喂饵料,常常因投饵数量不恰当导致养虾失败:投少了不能满足对虾需要;投多了不仅浪费饵料,还会败坏水质。为了寻找合理的投饵标准,不少学者通过称剩饵或胃内含物的重量来推导出各种计算摄饵量的公式。但其准确性因受回收量不全、饵料种类不同和胃饱满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公式所计算的日摄饵量不尽一致。因此,探索对虾的胃容量,关系到阐明投饵量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对中国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90年7-9月用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饵料饲喂中国对虾,研究饵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量及对对虾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每百克饵料中添加6000U维生素D,其体长增长率和增重率最大,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最好,饵料系数最低;VD对对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投喂适量的维生素D时,有助于钙,磷在虾体中的吸收,虾壳中的沉积,虾壳的硬化。  相似文献   

5.
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对饵料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51Cr2O3作指标物,测定了几种实验饵料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并研究了一些加工方法对消化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花生饼、大豆饼、秘鲁鱼粉和小杂鱼虾被认为是对虾配合饵料的优质蛋白源。蛋白质消化率随蛋白源种类、状态的不同而变化(70.8—97.1%)。鲜贻贝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此于品的高得多。鱼粉消化率的高低根据其质量好坏而定。在一定程度上,氨基酸的消化率随着它的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和蛋白质氨基酸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过18目筛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较低,过40至100目筛的各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60℃烘干、晒干和远红外烘干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而103℃烘干者,不易被消化。远红外烘干时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的褐藻胶对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不大,但赖氨酸和缬氨酸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51)Cr_2O_3作指标物,测定了几种实验饵料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并研究了一些加工方法对消化率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花生饼、大豆饼、秘鲁鱼粉和小杂鱼虾被认为是对虾配合饵料的优质蛋白源。蛋白质消化率随蛋白源种类、状态的不同而变化(70.8—97.1%)。鲜贻贝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比干品的高得多。鱼粉消化率的高低根据其质量好坏而定。 在一定程度上,氨基酸的消化率随着它的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和蛋白质氨基酸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 过18目筛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较低,过40至100目筛的各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60℃烘干、晒干和远红外供干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而105℃烘干者,不易被消化。远红外烘干时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的褐藻胶对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不大,但赖氨酸和缬氨酸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虾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虾幼体的长大 ,其体内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 ,许多环境因子也对虾体内氨基酸的种类和组成有重要影响。因此 ,分析探讨虾类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氨基酸的组成及环境中某些因素对虾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可以更好地了解虾类生长的促进和限制因子 ,从而在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免疫力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虾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内氨基酸含量虾类在不同发育阶段其体内氨基酸的组成不同。1990年 ,Marangos等研究表明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  相似文献   

8.
1993年分析了不同大小斑节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肌肉蛋白质 的氨基酸组成。虾体肌肉中有各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但数量很少,而且比例与肌肉 中结合氨基酸不一致。不同大小斑节对虾,其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样,不同的 是小虾的半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比中虾、成虾的低;成虾的缬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 小虾、中虾的低,而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较高。随着虾体的长大,甘氨酸、 丙氨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雌雄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只 是雄虾的甘氨酸含量偏低,精氨酸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饵料利用率并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作者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投喂方式、体质量、充气量、光照强度、水温及盐度对其相对摄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对虾的相对摄食量显著高于冰鲜虾肉组;连续单颗投喂时对虾的相对摄食量较高;相对摄食量随对对虾体重升高而显著(P0.01)下降,而且不同规格的对虾在竞争条件下平均相对摄食量会降低;充气量6 L/min组对虾的相对摄食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弱光环境下对虾的相对摄食量较高;水温和盐度对相对摄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32℃时对虾获得最大相对摄食量,在盐度为5时相对摄食量最小,高盐度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投饵策略,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合理的调整投饵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正交设计法试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lis)配饵中蛋白质、糖、纤维素、脂肪的适宜含量及其日需量。体重为2.87—3.44g的幼虾,其配合饵料中各营养素的适宜含量为:粗蛋白44%、粗脂肪4%、糖26%、粗纤维4.5%。粗脂肪含量对蛋白质的利用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每kg对虾日需蛋白质25.9强、糖15.34g、粗纤维2.66g、粗脂肪2.36g。日投饵率为虾体重的5.9%,配饵总能为13.23×10~6J/Kg,c/p为71.8。  相似文献   

11.
为测定投饵水平对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虾体组成的影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长实验。实验虾平均体重为0.09g左右,投喂含蛋白质42.15%、能量为18.9kJ/g的饲料,日投饲量分别为虾体重量的4%,6%,7%,8%,10%。结果表明,随着投饵水平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却显著下降。对对虾虾体组成的分析表明,投饵水平对对虾虾体灰分、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根据对虾生长及饲料利用的指标,凡纳对虾幼虾的适宜投饵水平为9.87%。  相似文献   

12.
何海琪 《海洋科学》1988,12(3):72-72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对虾的生长过程主要是蛋白质在体内的累积过程,因而,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使对虾正常健康地生长。对虾饵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是目前对虾营养生理和人工配合饵料研究的重点,这主要是蛋白质不仅是饵料营养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与配合饵料的制造价格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宪君 《海洋科学》1992,16(4):33-36
研究了对虾产量和各种饵料投饵量的关系,采用联列方程求得各种饵料的投饵系数:花生饼及豆饼4.68,配合饵料4.34,虾糠6.00;鲜杂鱼虾10.27,卤虫15.50,蓝蛤27.55;肌蛤28.55,菲律宾蛤35.00,贻贝40.00,其它7.0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对虾产量和各种饵料投饵量的关系,采用联列方程求得各种饵料的投饵系数:花生饼及豆饼4.68,配合饵料4.34,虾糠6.00;鲜杂鱼虾10.27,卤虫15.50,蓝蛤27.55;肌蛤28.55,菲律宾蛤35.00,贻贝40.00,其它7.0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对维生素E,K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V_E,V_K对中国对虾的作用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不同含量的V_E,V_K饵料对对虾进行投喂实验,比较其生长指标、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来初步研究中国对虾对维生素E,K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因子与对虾生理活动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而有关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摄食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日摄食节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浮游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日投饵次数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中国对虾日摄食节律的观察在6个底面积为13m2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长为7.88cm的中国对虾539尾,池底铺有20cm厚的底泥。使用直径30cm的饵料盘投喂配合饵料,将饵料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的摄饵量、生长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养虾成本中,饵料费用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投饵不足势必影响对虾的生长,投饵过量则不但造成浪费,还会败坏水质。因此,寻找合理的投饵量是降低养虾成本的重要关键之一。我们于1977,1978年7—11月份在浙江省温岭县松门对虾养殖场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不同大小时的摄饵量、生长率的观察实验。现将1978年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探讨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饵料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生长的影响。通过60d度验得出:在各配合饵料组中,蛋白质含量为49.52%的试验的相对增重率(46.84%)体长相对增长率(15.96%)、蛋白质效率(60.35%)和饵料转化率(29.85%)等均为最佳。配合饵料组鱼体肌肉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也均优于对照组,而更接近野生鱼。经回归方程分析,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8.37%~49.24%。  相似文献   

19.
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零水交换养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零水交换养殖系统中应用技术。实验设置为2个处理组:生物絮团+100%投饵组、生物絮团+75%投饵组,每个处理组设置2个平行组。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碳源池塘生物絮团沉降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实验40~80d内生物絮团沉降量无显著差异(P0.05),并保持稳定的状态;各实验组池塘TAN和NO-2-N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30d、50d时达到最大值,而且所有水质指标均符合对虾健康生长的要求;异养菌和弧菌数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100%投饵和75%投饵2个实验组相近。各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血浆抗菌、溶菌活力和血浆、肝胰脏T-AOC、SOD、GSH活力和GSH/GSSG在养殖期间随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100%投饵组75%投饵组,抗菌、溶菌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浆T-AOC、SOD活力均为75%投饵组100%投饵组,GSH活力和GSH/GSSG则差异不显著,各实验组肝胰脏所有抗氧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减少投饵对凡纳滨对虾生物学体长、体质量和养殖产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75%投饵与100%投饵处理组饵料系数分别为1.1、1.4,亩利润分别为2789、3141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16、1:2.52。由此可见,添加有机碳源培育生物絮团,可以有效的调控水质,而且在减少投饵情况下生物絮团养殖凡纳滨对虾可基本保持正常的生理健康水平,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养殖效益,是一种清洁健康的对虾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罗日祥  王玉英 《海洋学报》1990,12(3):355-358
本文采用了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人工配合饵料中添加蜕皮激素混合物的方法,试验β-蜕皮激素和水龙骨素B(2:1)的混合物促进对虾蜕皮生长的作用.经实验证明:饵料中添加蜕皮激素1.33-30μg/g,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蜕皮生长,然而以每克饵料添加5.33-10.67μg较为显著.相反,若含量达到60μg/g就会抑制对虾蜕皮生长,乃至中毒.食用添加蜕皮激素混合物(10.67μg/g)的饵料促进蜕皮生长的虾,其水分、灰分及蛋白含量,经测定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