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井地电法供电点位置与地表电位分布关系密切。为研究点电源供电时供电点位于电性异常层上、下不同位置时地表电位的分布特征,通过物理模型研究的方法,采用铜圆柱体作为固定的点电源供电,利用有机玻璃模拟高阻体,通过三维电位观测系统,获得高阻体位于供电源上、下不同深度时水面测得的电位值,计算该值与无异常体存在所测得的背景场电位值的差值作为异常电场,进一步分析异常电场的特征,推断异常体的空间展布情况。模拟实验表明,点源供电时供电点与异常体越近,其地表异常电位值越高,并且供电点源位于异常体下方时其在地表的异常形态越接近其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2.
杨磊  周启友 《水科学进展》2012,23(5):673-679
为了获取非饱和带水流过程的信息,借助流动电位正演模型,通过数值实验探讨非降雨和降雨两种条件下非饱和带流动电位和水流过程的关系,然后用南京中山植物园试验场地野外观测的流动电位和张力数据加以对比和验证。野外试验表明:流动电位可以有效地反映非饱和带水流过程。在夏季无降雨入渗的条件下,日周期变化的地表地下温度差导致水分的运动,流动电位准确地指示了非饱和带含水量和毛细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指示出了水分运移的方向;在夏季有降雨入渗的条件下,降雨锋面推进之处,含水量和流动电位同时有明显的响应,进而根据不同位置的流动电位对降雨入渗响应的时刻差,直接求出入渗锋面的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3.
直流电法正演计算中的有限单元法(第三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在复杂地电条件下电法勘探中场的计算,近十年来,国内外发展了电法勘探正演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或者称为计算机模拟,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就是有限单元法。电法勘探中场的正演计算就是给定地电条件和供电电源的位置,计算地下和地面的电位分布。例如对电阻率法就是给定地下的电阻率(或导电率)的分布和地形形状,计算电位的分布,进而对于具体的供电和测量电极装置计算视电阻率值,这种正演计算是反演计算的基础。但遗憾的是直流电法正演的解析计算往往很困难,对许多地电剖面情况甚至不可能求解  相似文献   

4.
煤层中含有硫化物(特别是硫铁矿),代表一种强的还原环境.测井中自然电位参数对氧化和还原环境的反映比较明显.根据这种关系,本文将自然电位测井数据和实验室分析原煤全硫含量进行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当由于不能得到或得不到满意的实验室分析原煤全硫含量时,由测井资料中的自然电位计算出的数值便可起到很好的补充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常用于解决各种地质、工程和环境问题。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开展电法测量勘查冲积含水层。研究区位于土耳其伊兹密尔市南部Cubukludag地堑的西南部区域。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电阻率成像和自然电位(SP)法。通过温纳-施兰贝尔(Wenner—Schlumberger)电极排列方式,沿研究区北部的8个剖面采集电阻率数据,并利用层析成像反演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利用梯度法沿16个剖面采集自然电位数据。通过对连续梯度值的求和,计算每个剖面的总自然电位值,随后绘制出总自然电位实测图。通过开展电阻率成像和自然电位勘查清楚地揭示研究区北部地下水饱和带,从而得出有关地下流体运动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导线环垂直激发场高精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线环垂直激发场是导线环在地下产生的激发场中垂直于地磁场的分量,在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中,垂直激发场在地下的分布直接决定地面核磁共振响应,探讨影响垂直激发场地下分布的诸因素进而研究这些因素对地面核磁共振响应的作用,对核磁共振找水正确野外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采集更高质量的野外数据.利用经典Chave算法对含有贝塞尔函数的强振荡积分核进行了数值积分试验,将其计算结果和对应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用于强震荡函数无穷积分的计算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计算速度,采用Chave算法对含有贝塞尔函数的强振荡函数进行积分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并数值模拟了导线环垂直激发场及其相位,分别从地磁倾角、磁偏角、地下介质导电性、深度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垂直激发场及其相位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前言在用中间梯度装置作激发极化测量时,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相比是很大的.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激发矿体的电场保持不变,用移动的供电电极装置时所存在的电位变化影响可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与地磁场中磁性体的情况类似,可以用基本的位场理论来研究.因两测量电极相距很近,所测电位近于水平面内的电位梯度.用中梯装置测得的  相似文献   

8.
由瞬变电磁测深数据快速估算大地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经研究出一种自动反演方法,它将地面上观测到的随时间变化的瞬变电磁测深数据转换成随深度变化的电阻率。这种方法是基于地面上测到的响应等效于发射线圈的镜象产生的磁场,然后由这个镜象的垂直扩散速度来估算待求的电阻率。测深数据必须由阶跃响应组成,这种响应是发射电流为理想阶跃函数所激发的磁场。我们首先由这个数据估算阶跃响应,然后来解释斜坡响应数据,这个数据是发射电流末端呈线性斜坡的阶跃函数所激发的电压。中心或线圈中的响应仅能用于估算线圈下方的电阻率剖面。此外,在线圈内外测得的响应也可使用。随深度连续变化的电阻率剖面可由对沿剖面的镜象解取平均来获得。这种算法还提供了电阻率的相关置信度,并指明电阻率沿深度剖面的横向变化。使用这种算法能很快地解释层状大地(一维)响应,并且当这些响应被随机噪声和地质噪声(三维影响)干扰时,可获得有用信息。我们相信,这种方法不久将成为解释瞬变电磁法数据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地下全空间感应涡流的传播规律,以及瞬变响应与围岩电阻率和时间的函数关系,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地下全空间响应。将相同时间九种围岩的响应曲线进行拟和,得到了响应与围岩电阻率的关系;在晚期条件下,将围岩响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进行拟和,得到了响应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全空间与半空间响应的幅值大小,得到二者的比值关系。结果表明:①全空间下涡流环极大值半径小于半空间下涡流环极大值在地面的投影半径;②全空间瞬变电磁响应按围岩电阻率的1.5次幂进行衰减,以及按时间的2.5次幂进行衰减;③全空间响应幅值为半空间响应幅值的1.93倍。  相似文献   

10.
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地下全空间感应涡流的传播规律以及瞬变响应与围岩电阻率和时间的函数关系,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地下全空间响应.将相同时间9种围岩的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响应与围岩电阻率的关系;在晚期条件下,将围岩响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响应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全空间与半空间响应的幅值大小,得到二者的比值关系.结果表明:全空间下涡流环极大值半径小于半空间下涡流环极大值在地面的投影半径;全空间瞬变电磁响应按围岩电阻率的1.5次幂进行衰减;按时间的2.5次幂进行衰减;全空间响应幅值为半空间响应幅值的1.93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质雷达测量参数对数据采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是近年来适应快速、准确、无损的探测地下障碍物及对地下工程质量评价而迅速发展的方法技术。而这门方法的一个根本环节就是数据采集。本文通过结合工程实例来探讨不同的地质雷达测量参数对数据采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述来  叶明金 《湖南地质》1994,13(3):169-170
在红层分布区,应用常规电测深法找水,加密电测深点距与供电极距的技术措施以及电测深导数数据处理技术很有必要,并在长沙黄花机场红层区找水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台劳级数展开式,将窗口内网格结点位场数据在计算点展开,且对应点两两相减,由最小二乘法求得窗口内网格结点的水平导数算子,将此算子与观测的位场数据褶积,就可求得位场的水平导数。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及测井环境下自然电位形成的原因,对氧化还原电位、扩散吸附电位、过滤电位等自然电位异常曲线特征进行了剖析。并用二个实例介绍了重锤蚀变及工业游散电流对自然电位测井的影响,如重锤蚀变所测曲线等效于叠加一个"底部梯度电极系"所产生的电位差,导致自然电位曲线与视电阻率曲线具有相似性,而工业游散电流则会产生不规则的锯齿状干扰。针对上述二种干扰对实测曲线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在测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台劳级数展开式,将窗口内网格结点位场数据在计算点展开,且对应点两两相加,由最小二乘法求得窗口内网格结点的圆滑滤波算子和二次导数算子,将此算子与观测的位场数据褶积,就可得到位场圆滑后的数据及水平、垂直二次导数。  相似文献   

16.
湖南保靖县白岩洞地下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岩洞地下河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保靖县城供水水源问题。本文通过三个时段的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白岩洞地下河流域内岩溶泉、地表水体和地下河水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该流域内岩溶泉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与深循环有关、沿区域断层带分布,其水文、水化学动态相对稳定,水化学变化受深源CO2 浓度控制; 另一类为岩溶表层带泉,受地表环境、降雨量影响大,水化学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河及其支流水的水化学变化特征介于表层带岩溶泉和地表水之间,其三个时段的变化规律跟表层带泉相似,主要水化学指标枯季( 12月) > 雨季1(次年4月)> 雨季2(次年7月) ,说明明显受降雨的稀释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show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zard map for presumptive ground subsidence around abandoned underground coal mines (AUCMs) at Samcheok City in Korea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ith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governing ground subsidence, an image database was constructed from a topographical map, geological map, mining tunnel map,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land use map,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and borehole data. An attribute database was also constructed by employing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reinforcement working reports for the existing ground subsidence areas at the study site. Seven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ground subsidence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ground subsidence area. Depth of drift from the mining tunnel map, DEM and slope gradient obtained from the topographical map, groundwater level and permeability from borehole data, geology and land use. These factors were employed by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analyze ground subsidence hazard. Each factor’s weight was determined by the back-propagation training method. Then the ground subsidence hazard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trained back-propagation weights, and the ground subsidence hazard map was created by GIS. Ground subsidence locations were used to verify results of the ground subsidence hazard map and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96.06% accuracy.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exhibited suffici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sumptive hazard map and the existing data on ground subsidence area.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18.
地面磁梯度测量在勘查地下污水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辽宁某地区实测的垂直磁梯度数据,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地下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和解释。正演研究表明,理论计算获得的磁梯度比实测磁总场的灵敏度高,结合磁梯度数据和欧拉反演方法可以进行较为复杂地形的解释。通过将计算获得的磁梯度异常与实测磁梯度异常对比,后者对地质体的分辨率更高。对地面垂直磁梯度数据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确定地下污水管道的边界和埋深。  相似文献   

19.
井中激电地-井方式井旁球体正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激发极化法中的地-井方式中的体极化球形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法对地下半空间的电位场进行求解,利用提取出的井中二次场异常电位差进行反演,得出极化球体的球心离井的距离和球心的埋深。通过计算机进行正反演模拟,验证了进行正反演计算的解析式的正确性,并从物理意义上对正反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注意事项。研究对激发极化法地下勘探目标的定量分析具有明确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与无穷远电极向地下供电产生电场分布的特点,通过检测地表电位差的分布,可以确定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的埋深,从而达到检测混凝土管桩桩长的目的.结合工程项目,对预应力管桩的实际桩长进行了检测,电测井测试对比检验说明检测是成功的.用电法检验工程桩桩长,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难于有效、精确检测多节预应力管桩实际桩长的困难局面,可有效发现工程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