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研究枯草、生尘芽孢杆菌代谢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两种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过量摄磷、溶磷行为。进行了高磷贫碳酸锰矿石微生物脱磷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尘芽孢杆菌较枯草芽孢杆菌有更强的摄磷、溶磷作用;以生尘芽孢杆菌为菌种进行高磷贫碳酸锰矿石的脱磷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矿石之微生物脱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尘芽孢杆菌进行了微生物脱磷机理与应用的探索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尘芽孢杆菌脱磷必须经过两个步骤:(1)通过产生有机酸降低溶液pH值使磷矿石中的磷溶出;(2)当溶液中的磷达到一定浓度后微生物形成胞内聚磷酸盐。  相似文献   

3.
苏州花岗岩铪质锆石和铌钽矿物的化学演化证据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贫磷花岗岩,锆石,铌钽矿物,化学演化Taylor[1]将富氟稀有花岗岩分为富磷(P2O3>0.40%)和贫磷(P2O3<0.40%)两类。贫磷花岗岩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4.
矿物的界面形状与单体解离周乐光(东北大学,沈阳110006)关键词矿物界面形状单体解离矿物,特别是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是选厂粉碎作业的一项基本目标,是确定最佳磨矿细度的重要依据。用于该项作业的能耗,占选厂全部作业的50%~85%。物料在可选粒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的造矿及深加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粉煤灰的造矿及深加工王文生郑龙熙魏德洲(东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沈阳110006)关键词粉煤灰造矿深加工1粉煤灰的组成与性质粉煤灰是一种白色或灰色粉状物料,表观密度为0.55~0.80g/cm3,孔隙率为60%~75%,比表面积为2900~4000...  相似文献   

6.
刘夕才 《岩土力学》1994,15(2):95-97
对“塑性力学的一种新方法及在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中的应用”的进一步讨论刘夕才(东北大学采矿系,沈阳110006)贵刊1992年第2~3期发表了"塑性力学的一种新方法及在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中的应用"的文章[1]。我们非常欣赏原文作者对求解塑性力学问题所做的新...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岩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概述了微生物岩的定义、研究范围和实用意义;划分了早期启蒙阶段、古生物学派与现实主义(沉积)学派对立阶段、比较现实主义(沉积学)阶段和微生物沉积学阶段等4个研究发展阶段(涉及微生物岩的岩石、微生物、生态系、环境、分类和演化);介绍了微生物礁丘、热泉沉积和磷铁锰微生物岩等研究热点;指出在构造类型、沉积环境、组成岩石和成因标志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当前任务是要分析鉴定微生物岩的细菌化石,微生物成因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标志元素、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以及微生物生态系统和成岩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8.
滇池是世界上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是研究磷的现代沉积和微生物对磷循环作用及微生物成矿的天然场所。研究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这两类微生物与滇池磷的含量之间有一系列规律的相关性: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聚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在底泥磷低含量区域,上述相关性则相反。滇池中这种活着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磷的溶解、转化、迁移、聚集和沉积的作用,对古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对以磷为限制性因子的湖、海、江河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方式对湖泊沉积物磷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池5个典型区域表层沉积物为例,研究了自然风干、低温烘干和真空冻干等3种干燥方式对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风干过程促进了沉积物有机磷的降解转化和微生物磷的释放,导致有机磷的含量偏低,总磷含量却比冻干高。各形态磷受不同干燥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风干样品中BD-P较高,冻干样品中NaOH-rP含量最高,NH4Cl-P、HCl-P、残渣磷(Residual-P)由于含量较低或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差异不大。冻干样品中生物可利用磷分别比风干、烘干高26.7%、20.2%,表明冻干处理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沉积物中磷的组成特征,是比较理想的样品干燥方式。各形态含量顺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可提取磷(Olsen-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沉积物中Olsen-P与NH4Cl-P、BD-P、NaOH-rP、活性磷及上覆水体总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价滇池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于际民  蒋少涌 《地球化学》2001,30(2):140-146
对葡萄牙Neves Corvo Cu.Sn多金属矿床锡矿石,富铜硫化物矿石和贫铜硫化物矿石中锡石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的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存在高温(>300度),富W的早期锡矿化阶段,钞晚的贫W,富Cu,温度略低(245-295度)的Cu,Sn主矿化阶段,以旬晚的贫W,贫Cu温度更低(约200度)的Cu,Sn矿化阶段,结合Pb同位素研究可以推测矿床中Sn可能来源于矿体下部深处未出露的,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富Sn古老地壳岩石,与其他类型锡矿床的微量元素对比表明,Neves Corvo矿床属于处于火山岩容矿(VHMS)型和沉积岩容矿(SH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伊比利亚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通过湿式碳酸化法对磷石膏固定CO2的反应温度、时间、液固比和氮硫比对固碳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XRD和SEM-EDS对磷石膏原料和碳酸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等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 磷石膏中的石膏在碳酸化过程中全部转化为方解石,而硬石膏由于溶解度小仅有部分转化为方解石,石英对于碳酸化反应是惰性的。优化的碳酸化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65℃,碳酸化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为3.0,氮硫比为2.25,固碳率达到95.24%。实验结果对固碳减排和磷石膏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岩溶石山地区土壤退化与恢复的成因和机理一直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贵州西南部贞丰—关岭岩溶石山区为对象,选择了区内退化地、农用地、恢复地等生态样块以及与未退化地为对照,采集了其中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分别进行了土壤的养分库量、微生物活性与功能和土壤酶活性等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库是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基础,微生物量碳随土壤养分库容的退化或恢复而相应变化,退化岩溶地植被恢复3~6年后,主要养分总库容得到明显恢复(恢复程度55%~65%),因而带动了微生物量碳的恢复(平均恢复程度60%以上),但养分的活性(有效磷)、微生物的功能(呼吸熵及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恢复(平均恢复程度仅在25%~40%)。这些结果提示,限制性养分活性和微生物功能的恢复是植被恢复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示。因此,在分析岩溶土壤和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本质以及评价生态恢复的效应时,不仅应将微生物量碳和总养分库指标作为岩溶土壤退化恢复的指标,更应将微生物区系的质量和功能指标纳入关键评价内容。   相似文献   

13.
崔晨  王伯铎  张秋菊  郭娜 《地下水》2011,33(2):59-62
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效率低下,导致氮、磷去除率不迭标,是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概述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分析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不足,并介绍了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几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原理与典型工艺.最后对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  相似文献   

14.
分级式除磷脱氮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合考虑生物除磷与脱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分级式除磷脱氮的工艺模式,旨在将聚磷菌与硝化菌分别控制在两级反应器中优势生长,以解决硝化菌与其他细菌混合生长系统在除磷与脱氮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关系,达到优化除磷脱氮目的.探讨了分级式除磷脱氮的工艺流程、优化除磷脱氮的可行性及研究要点.  相似文献   

15.
黑鹰山富矿脱磷试验研究刘金长(酒泉钢铁厂,甘肃酒泉735000)关键词富铁矿脱磷可选性研究酒泉钢铁厂黑鹰山铁矿是酒钢的富矿基地。矿石铁品位在55%以上,但含磷偏高,从而限制了矿石在高炉中的使用量。目前,矿石仅在高炉中不定期少量配入使用,致使矿山发展受...  相似文献   

16.
采用7步连续浸提法对库布齐沙漠响沙湾沙粒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粒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库布齐沙漠响沙湾沙粒中总磷(TP)的含量为137.21~362.09μg/g,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平均占TP的比例为94.60%;而有机磷(Or—P)的含量为7.88~19.12μg/g,平均占TP的5.40%。在所有不同粒度的沙样中,自生钙结合磷(Ca—P)含量最高,占TP的58.95%~80.05%,其次是原生碎屑磷(De—P)。占TP的8.13%~30.22%,二者占IP的绝大部分;其他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有机磷(Or—P)〉吸附态磷(Ads—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bs—P)〉铝结合态磷(AI—P)。在所取沙漠颗粒物样中TP、Ca—P、De—P、Or—P、AI—P各自的含量都是随颗粒物粒度的减小而增大,而Ads—P含量则相反;Fe—P、Obs—P的含量受颗粒物粒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大箐含铜岩石等第一代白云石是火成矿物,具高温具体包裹体构成的嵌晶结构,含碳酸质和硅酸质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可分为原生型的多相含子晶(〉450℃)及二相含子晶(400℃ ̄250℃)和次生型的气液两相三组,主矿物与熔融包裹体化学成分相近。结合其他地质证据证明含铜岩石是火成碳酸岩,包括碳酸质熔岩和碳酸质火山碎屑岩。这套岩石还遭受后期变质改造和热液蚀变,因而复杂化。  相似文献   

18.
周玮  严敏  苏春花  李玲  雷章琴 《中国岩溶》2018,37(2):168-174
碳酸盐岩发育土壤的厚度变幅大,通过野外挖掘调查,在贵阳市花溪区分薄土、中土及厚土3种土层类型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层厚度下微生物数量及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逐渐增加;细菌在土壤微生物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在石灰岩及白云岩发育土壤的各土层中分别占88.13%、85.71%、87.36%、85.00%及77.78%;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从薄土到厚土微生物量碳(C)、氮(N)、磷(P)的含量逐渐增加,分别增加15.15 mg·kg-1、2.82 mg·kg-1、0.18 mg·kg-1,白云岩从薄土到中土微生物量C、N、P的含量分别增加5.13 mg·kg-1、0.39 mg·kg-1、0.10 mg·kg-1;在同等厚度下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微生物量N、P含量明显低于白云岩发育的土壤,中土中差异最大,分别相差0.90 mg·kg-1和0.21 mg·kg-1,而石灰岩发育土壤的中土中微生物量C的含量则高于白云岩发育的土壤,高17.31 mg·kg-1;探讨相关性,pH值对微生物量C、P有显著影响(p<0.05),全P含量对微生物量P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9.
马建华 Fili.  GM 《世界地质》1994,13(4):90-94,111
长期以来,海洋中的磷处于限制生长状态,因此,研究自古以来海洋中磷的集聚变化对于确定海洋古生产率模式是很重要的。我们测定了加利福尼亚谢尔海滩的磷含量和集聚速率,即富磷海相沉积岩的一个岩段,其中含有蒙特雷组普遍存在的磷质和硅质岩相。磷含量在这些岩相的主要岩性中分布很广。在磷质页岩中,重量已达到0.36wt%~3.9wt%,与此相比,白云岩和硅质岩中只有0.02wt%~0.42wt%。磷集聚速率(此处记录的所有数值的单位为umo1Pcm ̄(-2)a ̄(-1))随样品岩性和岩段位置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两种岩相中的磷质页岩的磷集聚速率(1.5~29)都大大高于白云岩和硅质岩(0.1~3.1)。此外,上部硅质岩相的磷质页岩与下部磷质岩相的磷质页岩相比,前者的磷集聚速率(3.1~29)通常高于后者(1,5~14)。根据各岩相的线性沉积速率模式以及观察磷质页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的相对磷含量而计算出的磷平均集聚速率,在磷质和硅质岩相之间是相差不大的。这表明这两种岩相(其动物群和沉积学特征被认为反映了中中新世期间的主要海洋和气候变化)具有相似的磷埋藏量。磷的总集聚速率与其它中新世和现代成磷环境也差不多相同。我们设计了多种沉  相似文献   

20.
太湖人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03提取磷(0L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其中AAP是重要的生物利用磷,AAP的比例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AAP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区域河道有所不同,北部河道与总氮(TN)、总磷(TP)相关性较好,中部和南部河道与沉积物有机质总量(TOM)相关性较好。沉积物的生物利用磷受不同污染源影响较大。对比河道沉积物与湖泊沉积物的特征,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BAP)/总磷(TP)、藻类可利用磷(AAP)/总磷(TP)都高于河道沉积物,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