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尹泽生 《地质论评》2007,53(B08):160-164
地文旅游资源本质上是一种地学类旅游资源,它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地文旅游资源的认定对区域旅游开发意义重大。地文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资源调查程序和方法的建立,均与地貌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地貌学的角度对这一关联展开的一些讨论,有益于更好地理解地文旅游资源存在的学科基础。主要内容涉及地文的性质及其与地貌学的关系、地文旅游资源类型划分的地貌学基础、地文旅游资源认定的地貌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我国陆地三级阶梯中的一、二级阶梯之间,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等自然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按2017年底发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方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四川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与亮点,为此,在充分研究国标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规范以及全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依据资源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主要分类原则将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划分为8亚类34基本类型,其中前者4亚类21基本类型、后者4亚类13基本类型,与国标相比,取消了四川没有的海面1个亚类及其相应的3个基本类型以及不便于识别的垂直自然带1个基本类型,划分的基本类型与国标一致的有16个、修改完善的有7个、新增加的有11个。对四川景观资源分类方案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曹俊  郭建强  宁志中  陈斌  彭东 《四川地质学报》2020,40(1):169-172,176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我国陆地三级阶梯中的一、二级阶梯之间,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等自然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按2017年底发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方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四川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与亮点,为此,在充分研究国标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规范以及全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依据资源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主要分类原则将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划分为8亚类34基本类型,其中前者4亚类21基本类型、后者4亚类13基本类型,与国标相比,取消了四川没有的海面1个亚类及其相应的3个基本类型以及不便于识别的垂直自然带1个基本类型,划分的基本类型与国标一致的有16个、修改完善的有7个、新增加的有11个。对四川景观资源分类方案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17),调查评价了平武县响岩地区的旅游资源。该区发育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等七大类型。对其特色、天然条件进行了评价,提出旅游资源详查和规划、打造该区旅游品牉,推进平武县旅游经济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伟  巩鑫  梁琼  袁睿  张世帆 《贵州地质》2019,36(3):274-279
荔波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且降雨量丰富,具有形成地质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地质及外部条件。荔波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特别丰富。通过贵州省荔波县旅游资源大普查,对荔波县下属8乡镇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全方面、全领域调查和研究,共新发现单体1 106个,其中入级单体856个,涵盖除康体养生旅游类的11个主类。优良级(三级及以上)资源单体共132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15. 42%,主要为地文景观、建筑设施、水域风光、乡村旅游及生物景观等大类。其中地文景观及水域风光入级资源单体共计381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44. 51%;优良级资源单体79个,占优良级单体总量的59. 85%。本文以大普查成果为基础,重点对荔波县地质景观资源单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后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实事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朱晓华  周年兴 《贵州地质》2002,19(3):196-200,155
基于对贵州省施秉县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首先对该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次指出了该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县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贵州铝土矿资源特征及矿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廖莉萍  练兵 《贵州地质》2004,21(1):67-70,29
贵州省铝土矿资源丰富,但不可盲目乐观。本文从贵州省铝土矿地质特征、资源分布等特点,分析贵州铝土矿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资源浪费、可利用度低、采矿加工成本高等方面问题,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贵州铝土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文  陈康  熊炜  王乔 《贵州地质》2018,35(3):240-246
基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项目,通过收集资料,实地普查和综合研究,掌握了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主要性质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等情况,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可分为12大主类、38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 742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5个,四级旅游资源29个,三级旅游资源203个;新发现旅游资源1 885个。结论认为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具有户外运动基地资源基础好,山地避暑休闲条件优越,人文社会环境好的开发条件。具有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开发空间大;优良级资源及新发现旅游资源多,潜在利用价值高;资源独特、品味上乘、稀缺;资源组合度高,全域性特征明显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2007,34(7):51-51
开发地下水资源是国家“十一五”计划战略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所以结合我国水井钻探技术特点,对钻探设备以及工艺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2007年贵州省为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地勘部门的力量,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来抓,在全国和西部大开发行动中树立了典范。借此机会,全国水井钻机情报网2007年年会在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召开具有积极的意义。本届年会主要将就大家关心的深层地下水资源、地热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并与此相配套的钻探设备、机具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苏超 《地下水》1989,(2):65-68
本文据水均衡原理,概括地分析了当今世界上的几仲主要地下水资源分类法的不足,提出其主要缺陷在于只孤立地考察地下水的各种形态,而未能揭示其相互问的转化关系。同时,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案。该分类将原分类法中的贮存、补给和消耗归为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两大部分,同时用图示法标出了各类天然资源项与相应补给项的关系。文中还对新分类法的优点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石棉地区旅游资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石棉地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地学景观、地史遗迹、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天象景观、民族风情、土特产品八类和草科、新民、西油房三个旅游资源区,并对该区的旅游资源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胡蔷 《贵州地质》2009,26(3):228-230,240
本文扼要地从岩溶地质景观、变质岩地质景观、古生物群遗迹、地热等方面论述了贵州旅游地质资源,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旅游地质资源,以期达到发展贵州旅游经济,服务于贵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13.
李兴中  王立亭  陈跃康 《贵州地质》2009,26(3):224-227,237
根据喀斯特石林的高度、形态、层次、结构及其石林景观周围环境、植被状况,人类活动影响等八项评价因子对省内的主要石林景区进行了定量评价和排序。针对贵州喀斯特石林特点及现有的实际情况,对省内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四点建议:(1)充分发掘和展示石林景区的科学和文化内涵;(2)打造石林景观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精品;(3)充分发挥石林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互补优势;(4)建立石林表生金矿矿山公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碳酸盐岩广布,地表岩溶干旱缺水十分严重,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隐藏型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野外调查、物探和钻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总结沙柳村采用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成功经验,为类似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水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贵州的多级剥夷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论述剥胰面的基本概念及工作方法。以图切地质地貌剖面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划分了贵州区域性多级剥夷面及地文期。认定贵州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是间歇性持续上升,总体西高东低的地势为历次溯源侵蚀夷平范围渐次缩小而成。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贵州省九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贵州省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而,结合贵州省特殊省情——喀斯特石漠化的发育,建立了喀斯特石漠化与景观指数之间相关关系。所得基本结论为:(1)贵州省北部和西部地区景观破碎严重;南部和西南部斑块形状相对规则;东部和北部的景观连接度高;九个地区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基本相等,景观多样性较低,景观分布较均匀;东部和西部土地利用的空间镶嵌结构最复杂,稳定性最强;从南到北中部狭长的一条带上,土地利用的空间镶嵌结构最简单,稳定性最弱。(2)潜在以上石漠化与耕地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数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5、0.5713和0.8676,说明耕地景观形状越简单、景观多样性越高、斑块数量越多,石漠化的分布就相应越广泛。  相似文献   

18.
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1,18(1):29-36
本文对晚新生代贵州喀斯特地貌演进的三大控制因素,即地质基础,新构造运动及换近气候波动进行了分析论证,贵州高原以峰林,峰丛,丘丛-峰丛为主体的三大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褶皱型式的控制,新构造大幅度抬升使高原与峡谷两大地貌系统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及方式发生显著分化,而断裂(褶皱)的挽近活动则导致特殊水文地貌景观的形成;气候冷暖波动赞成喀斯特作用强弱交替的外力环境,总体上有利于贵州喀斯特高原面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