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前寒武系变质岩的含金性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静兰 《地质论评》1988,34(4):311-321
本文列举的国内外大量、较精确的前寒武系变质岩中金丰度值及佳木斯中间地块624个变质岩金的分析数据表明,前寒武系变质岩中的金丰度值绝大多数在1.0-2.0ppb之间,明显低干金克拉克值。本文指出前寒武系变质岩中的金丰度值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研究前寒武系变质岩的含金性,应在于研究引起变质岩金异常值变化的各种地质因素,也就是使金活化、迁移及富集的种种机制。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拉山金矿床产在上太古界乌拉山群高级变质岩系中.高级变质作用并没有引起岩石中金丰度的降低.相反,由于地幔的排气而注入部分金.金可以类质同象、显微包裹体等形式进入矿物以及呈弥漫状态在岩石中被保存下来.金主要初步富集在与高级变质作用相伴生的超深层高温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中.  相似文献   

3.
朱平平  刘岳  成秋明 《矿床地质》2023,42(3):639-645
胶东和鲁西地体发育大量的中生代金矿床,其金元素的来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可能的来源方式为:交代岩石圈地幔、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中生代二长花岗岩。为了进一步厘定金的来源,文章从金的富集阶段模式和金矿床是金元素超常富集地质体的思想出发,运用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数据和空间分析的分形地质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胶东金矿床(N=823)具有一阶段的空间分形分布模式,其分形维数α=0.726,具有单一来源或单一成因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和克拉通破坏和西太平洋俯冲的地质背景,推断胶东金元素极有可能是单一的交代岩石圈地幔来源;而胶东地体西侧鲁西地体中发育的金矿床(N=139)则具有二阶段的空间分形分布模式,其分形维数分别为α1=1.630和α2=0.850,具有2种金元素来源或2种成因类型的特征,可能分别对应着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及韧性剪切带有关金矿床和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金矿床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后者的值与胶东地体的分形维数相近,结合前人研究,推测鲁西部分金矿床来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的贡献,另一部分则可能来自于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4.
王晓勇 《地质与资源》2001,10(4):244-247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丰度高的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岩和矿源层.随着中子活化法和化学-光谱法的广泛应用,分析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达0.01×10-9).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表明:绿岩地体中变质岩的金丰度较低,平均为0.71×10-9~2.40×10-9,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丰度更低,平均只有0.62×10-9~1.20×10-9.因此,矿源岩和矿源层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定的岩石或地层.所有岩石都可能成为矿源岩或矿源层.花岗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金成矿与使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各种成矿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别造山带HP(高压)- UHP( 超高压) 变质岩中的钛- 铁氧化物系列矿物和其寄主岩石同是HP- UHP变质作用过程的重要地质记录,经研究发现这些钛- 铁氧化物中金元素浓度较高。对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中金红石、钛铁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发现其含金值高达0-01 % ~0-61 % ;微区电子探针浓度扫描揭露金呈超微粒包体、弥散状态分布于金红石、钛铁矿中。钛- 铁氧化物矿物中出现这种含金形式不仅是金在HP- UHP变质作用下具有亲铁性质的表现,也可能是金在地幔岩石中的主要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徐一伟 《福建地质》1991,10(2):128-141
本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地球化学剖面的213件样品的金、银等元素定量分析结果的统计表明,金、银丰度值分别是1.78×10~(-9)和0.18×10~(-6),浓集克拉克值分别为0.45和2.19。讨论了变质岩系中的金、银在不同时空、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变质相带中的分布规律。提出震旦系下统中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建造是区内主要含金建造。论证了后期叠加的地质作用是导致成矿元素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银的成矿作用和物质来源主要与燕山期岩浆-火山作用有关。认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含金性研究,主要不在于研究其丰度值的高低,而在于研究有无多期次叠加的地质作用促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初始地壳活化再造过程中受到过多次改造和再造,其中,金元素多次受到再分配。高级区花岗岩-绿岩带在活化改造和重熔再造的过程中表现出由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转化的退变质过程。这一过程使变质基底岩石中的金有一个预富集。在晚期(主要是燕山期),岩浆-构造活动促使基底岩石中的金再次活化。在成矿围岩退化蚀变过程中,随岩石组分的转化,金得以再次聚集,并形成工业矿床。通过对几个金矿床密集区内的不同岩石类型含金丰度对比,表明地壳活化改造越强,金的矿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金矿床密集区形成的基本条件:以华北地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密集区受含金丰度高的岩石圈地幔区控制和制约。本文以化华北地台若干金矿床密集区为例,从地壳演化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初始地壳的含金丰度变化与金矿床密集区的关系。文章认为,寝地壳只有经活化改造和活化再造,才能形成金元素的富集域或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床密集区的形成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的统一体。其中,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形成物质基础,变质基底双层结构的下层结构是金矿床的主要赋存部位,岩浆  相似文献   

9.
湘黔地区地层含金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余大龙  周德忠 《矿物学报》1999,19(3):362-369
通过分析该地区以元古宇为主的各时代地层约800件样品,得出在各时代地层、岩石中金的含量与中国地壳的克拉克值及全球的克拉克值相近,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类同:矿区层地层(围岩)中的金含量也表现出与区域地层的一致性;前寒武纪地层有时代越老金含量越低的趋势。笔者认为,前寒武纪地层中出现的大量金矿床(点),其金的来源与赋矿地层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陈宝泉 《福建地质》2005,24(4):221-228
通过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岩石共生组台特点以及各层组岩石多元素定量分析结果的研究,阐述了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金、银、锡、钽等成矿元素丰度特征。统计表明,微量元素、成矿元素局部明显偏高或偏低,与混合岩化作用或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了地球、地幔和地壳中金丰度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世界某些太古宙绿岩带金丰度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华北地台太占宙变质岩的金丰度。国内外太古宙变质岩系的金丰度均比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的金含量要低。华北地合除胶东群的金丰度可能高于克拉克值外,其它太古宙变质岩如大华群、迁西群、鞍山群、建平群等均低于克拉克值。金丰度的降低对于金矿化探、资源总量预测,矿源层乃至成矿理论的研究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钾长浅粒岩,岩层厚度不大,但出露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广,可以作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标志层之一。文章初步总结了它的野外鉴别特征、矿物及化学成份,认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岩石。  相似文献   

13.
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生长和变质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贻灿  王程程  张品刚  聂佳珍 《岩石学报》2015,31(10):2847-2862
华北陆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高级变质地体或麻粒岩地体和中生代闪长斑岩中(麻粒岩)捕虏体两种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变质地体主要分布于霍邱和蚌埠地区,包括原"霍邱群"(霍邱杂岩)及"五河群"和"凤阳群"(五河杂岩)等。其中,霍邱杂岩主要由白云斜长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变质砂岩、条带状铁建造(BIF)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但地表已被第四纪覆盖;五河杂岩主要含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变质岩。相比较,五河杂岩大多出露地表,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常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大多数都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综合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生长以及多阶段变质演化与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主要集中于2.7~2.8Ga、2.5~2.6Ga、~2.1Ga、1.8~1.9Ga、390Ma和176Ma,而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时间≥2.1Ga。在综述、分析相关成果的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变质岩石研究方面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金矿床密集区受含金丰度高的岩石圈地幔区控制和制约。本文以华北地台若干金矿床密集区为例,从地壳演化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初始地壳的含金丰度变化与金矿床密集区的关系。文章认为,初始地壳只有经活化改造和活化再造,才能形成金元素的富集域或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床密集区的形成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的统一体。其中,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变质基底双层结构的下层结构是金矿床的主要赋存部位,岩浆一热构造作用是初始地壳内成矿物质活化的动力,岩浆活动、流体运移是矿质的搬运工具,构造断裂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和聚集的空间,特别是深断裂能使深源成矿物质迁移至地壳,使矿质来源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5.
张惠民  赵凤清 《地质论评》1994,40(4):312-321
本文从变质作用与岩石矿物获得剩磁的关系和剩磁获得时间与同位素记年的相关性,岩石的形变对磁化方向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并列举部分国外前寒武纪早期岩石的例证;同时重点以闽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的古地磁结果为例,讨论了获得磁性可信性及其在地质构造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概述燕山地区前寒武系中金的背景值和近年在中、上元古界中新发现许多金、银矿床等事实的基础上,从伸展构造理论出发,研究了燕山地区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中、上元古界中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一伸展构造密切相关,由此对燕山地区前寒武纪金、银贵金属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泽明  董昕  耿官升  王伟  于飞  刘峰 《地质学报》2010,84(4):449-456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中分布的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岩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没有获得可靠的年代学证据。本文运用原位锆石U-Pb定年方法,在拉萨地体北部那果地区的变质岩中获得了约720Ma的变质年龄,从而证明拉萨地体北部在新古元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近同期的岩浆作用。基于这一成果和在拉萨地体中、南部高级变质岩中陆续获得的中、新生代变质年龄,对拉萨地体变质作用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金矿床深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国内外绿岩带及其中的金矿床对比研究,说明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原岩层序和岩性特征与世界各绿岩带是可以对比的;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在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产出形式诸方面与绿岩型金矿也是可以对比的。从其成矿机理及基本事实出发,指出在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及已知老矿区寻找深部矿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6,25(3):174-174
本书收集近20年来在地球科学等领域中应用阴极发光技术进行研究的最新典型实例。首次应用阴极发光技术系统研究中国主要大型韧性剪切带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古老地台上麻粒岩-角闪岩相变质岩、古老的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及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在恢复变质岩原岩、揭示岩石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程度及变质相系、金矿石和含金岩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及流体活动、演绎一个地区的地质历史、造山带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中金的活化和沉淀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阴极发光在沉积岩石中应用的新成果,对恢复沉积岩的原始结构构造、研究沉积古环境、探讨孔隙和裂缝的演化历史、微量元素的迁移、识别古生物化石、划分和对比地层、地质找矿和石油勘探等都有明显成效。阴极发光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地球科学研究中有效而快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引言在太古宙的环境中金矿化流体的来源仍是个谜。在变形和变质作用期间由于流体的活动性,模式从变质流溶的释放和聚集到金属的侧向分泌之间变动。象 Kerrich 和Hodder(1982)的例证,脉状金矿床(仅金),相对贵金属而言,它们贱金属含量低明显不同于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这些脉状金矿床通常是在太古宙的变质火山岩地体中,特别是,在变质火山岩带的变质和构造历史中表现为晚期产物。形成金矿床的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