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初生阶段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逐时GMS—5卫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辐射温度TBB资料,对1998—2000年夏季(6、7、8月)东亚地区各网格点的TBB按TBB≤-32℃及TBB≤-52℃这两个对流云顶阈值范围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对流云顶TBB阈值出现的频率分布可以客观地揭示对流的地理分布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CFMIP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东亚云辐射强迫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吴春强  周天军 《气象学报》2011,69(3):381-399
通过与卫星观测云和辐射资料的比较,检验了10个大气环流模式对东亚地区云量、垂直结构、光学属性以及辐射特征的模拟能力.10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均来自"云反馈模式比较计划"(CFMIP),为便于与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资料的比较,所有模式都引入了ISCCP模拟器.结果表明,10个模式均能模拟出东亚地区冬、夏两季云量及...  相似文献   

3.
利用日本 GMS 卫星的展宽数字云图资料(Stretched Visible and Infrared Spin Scan Radiome-ter)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 Doppler 雷达资料,综合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大范围降水估计的研究。首先把卫星和雷达资料从各自的坐标系中变换到公共坐标系——双标准纬线(30°N 和60°N)Lambert 投影坐标系中,以雷达资料作为判断降水的标准,统计得到降水概率与红外亮度温度及可见光反照率的相关矩阵。然后再把这一相关矩阵应用到一定的卫星探测的大范围中,得出降水区域分布的估计结果。用该方法对1989年7月23日和8月16日两个个例进行了估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loudSat卫星获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剖面结构,结合大气参量相对湿度和相当位温的诊断分析,在低纬度、中高纬度地区、陆地或海洋以及不同天气形势下,发现了多个非常典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内部具有湿中性层结特征的个例.进一步利用静止卫星普查到的东亚地区MCS分布情况,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MCS重心位置处大气状态廓线,利用大量的例子从统计的角度揭示了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在MCS中存在的普遍性,并且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湿中性层结结构在MCS发生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卫星云图,雷达数字化回波图在预报徐州暴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承淼  徐正敏 《气象科学》1999,19(3):298-303
本文使用历史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进行数字处理,统计归纳,并结合雷达数字化资料和天气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量场分析,总结出一些以卫星资料为主,能使用于日常短期到短时预报暴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黄笞 《贵州气象》1999,23(5):30-31
1前言省局网络中心的VAST卫星单收站已于1999年年初建成并通过验收,开始正常地接收通过卫星传送的各类气象资料。通过对单收站每日实际接收的文件分类统计记录,可以建立起各类资料的第一手材料,为资料的分析释用提供索引依据,并可据此判断通信线路及资料的接收是否正常。为此,网络值班人员需根据资料自动存储的目录及文件的命名规则对接收文件数进行手工统计,如:单收站的C:\FILE\STAR目录下存放的是接收到的卫星资料,文件命名一段如“????2391.AWX”,文件名的第4‘5位是日期标识符,上例即表示该文件为本月23日的卫…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WMO全球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的观测资料和TOMS、MODIS卫星观测资料,对MOZART-4大气化学输送模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MO-ZART-4对东亚地区近地面二次污染物O3、一次污染物CO和CH4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低纬海洋观测站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3,高纬Mondy站的相关系数最低,但也达到0.56;采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法检验了O3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总体相关性,三种检验方法均说明模拟值与观测值总体是相关的,且低纬海洋观测站的相关性最高.根据各观测站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及地理位置等,将东亚划分为5个区,5个区域中对流层O3总量的模拟值与TOMS卫星观测值能够很好地匹配,但由于对流层顶的不确定性,使得模拟结果存在小的偏差.对比气溶胶光学厚度四季气候平均模拟结果与MODIS资料显示,模式能够模拟出卫星资料中东亚地区的高值区,模拟结果存在的偏差主要是模式排放源和模拟结果的分辨率较低以及某些地区特殊的地形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气象》2019,(8)
<正>云可以将大气动力、辐射、水分循环和下垫面等多个物理过程相互耦合、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气候系统,是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变化研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子之一。该书首先结合地面与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分别给出全球和东亚地区云与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归因,研究了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对地面气温的影响程度。其次,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模式中描述云辐射过程的关键物理参数(抗相关厚度)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NASA Terra和Aqua卫星MODIS气溶胶卫星产品,统计了亚洲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点,发现东亚与南亚两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年际变化类似,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同时结合季风区气候条件,分析亚洲季风对气溶胶分布传输的影响,认为南亚气溶胶光学厚度大值区主要是由于南亚季风和高原地形综合作用形成,东亚地区主要是以当地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为主,夏季会受到南亚地区气溶胶输送的影响。光学厚度大值区会随着强季风移动。  相似文献   

10.
由GMS资料估算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地表净辐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并分别以1994年7月1日14时的云图和济南地区为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用卫星数字云图资料估算地面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Radiance gradients recorded by Nimbus III and IV, ov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tlantic Ocean, respectively, are well-related to probability of clear air turbulence. Making use of satellite data only, it is possible to avoid CAT almost entirely. In general, radiosonde-measured temperature gradients are not as well correlated with CAT as satellite radiance gradients; but if the satellite track is parallel to the isotherms, radiance gradients along the satellite track are negligible;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s at constant pressure are better indicators of CAT unless the satellite instrument scan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track.  相似文献   

12.
气象卫星资料同化的科学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纪善 《气象学报》2009,67(6):903-911
从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同化的角度,分析了气象卫星观测与常规气象观测的不同特点形成了卫星资料同化的特殊科学问题.由于各类星载遥感仪器所观测到的是一定波长的电磁辐射,不能像传统的直接观测资料一样被预报模式直接应用.又由于卫星观测对象是整个大气层,而不是特定高度的大气,因此确定卫星观测影响的高度和它的潜在垂直分辨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卫星观测还可能存在着系统性的偏差,这与直接观测的误差互相独立也有很大区别.资料同化通常建立在模式预报(即背景信息)与观测量的比较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同化,需要将模式的基本大气变量转换成星载仪器所获得的特定波长的电磁波特征量,或者将观测到的电磁辐射特征量反算成大气的特征量.前者需要引入复杂的观测算子,后者则将复杂的反演过程交给了前处理阶段.这就形成了直接与间接同化卫星资料的两种不同策略,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同化系统处理复杂观测资料的能力,对同化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逐个分析了目前用于数值预报的5种卫星观测资料,即星载大气垂直探测器资料、大气运动矢量资料、散射仪海面风资料、卫星观测的云与降水信息资料与GPS掩星观测资料的同化的进展与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概述了中国近年在大气垂直探测器等卫星资料同化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业务应用的效果,并提出了今后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卫星对地遥感应用中的邻近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广员  邱金桓 《大气科学》2004,28(2):311-319
利用Monte-Carlo地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式比较系统地进行了卫星视反射率对地表、大气和卫星参数的敏感性数值试验,重点研究了邻近效应对地表反射水平非均一分布的敏感性、邻近效应有效地表范围以及邻近效应与卫星高度的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影响邻近效应的主要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给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包括:地表非均一引起的邻近效应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目标反射率小于环境反射率时;气溶胶光学厚度越大,散射相函数对称性越强,卫星视反射率对环境反射率越敏趑感,邻近效应越明显;邻近效应的有效地表范围可达到几十公里,同样光学厚度条件下,与气溶胶相比,分子的有效地表范围更大,邻近效应也更强;卫星观测同一目标物时,邻近效应随着探测器高度增高而变大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观测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逐步形成。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建立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拥有各自的气象卫星。与卫星发展初期相比,现在的气象卫星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以及波段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与之相伴,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新的资料处理方法不断涌现,数据使用也完成了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本文将在总结目前气象卫星遥感载荷观测能力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环境灾害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雷达和卫星资料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1998年7月20日-21日发生在湖北东部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同时将不同时间的雷达和卫星资料适时加入模式改变当时模式中的水汽场,并与控制试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入雷达和卫星资料后的数值模拟,由于修正了暴雨区及其邻近区域对流层中低层水汽场,雨区位置和雨量中心值比仅用探空资料的控制试验更接近实况。雷达与卫星资料引入模式对于24小时降雨产生的效果不同,雷达资料的影响是局部的,范围较小,卫星资料影响范围较大,而且适时加入雷达、卫星资料能够及时通过水汽场修正,使24小时预报的雨区范围和中心强度与实况更加接近,而二者结合起来的效果与降水系统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水物质对云雨区卫星微波观测模拟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云和降水影响卫星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同化应用对于进一步改善数值预报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这部分工作的开展要求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各种水物质的辐射效应。使用美国卫星资料同化联合中心新近开发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CRTM, 通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预报输出提供水物质输入, 分析水物质辐射效应对云雨区卫星微波观测模拟计算的影响。在WRF模式预报水物质的分布和天气系统配置合理并符合云物理基本特征的前提下, 水物质辐射效应的考虑极大改善了卫星观测模拟的效果。结合卫星各通道探测特性, 进一步分析各种水物质粒子对NOAA-16 AMSU A/B各通道卫星亮温模拟的影响和物理机理, 定量统计各类水物质对各卫星观测通道亮温计算偏差和偏差贡献的权重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中, 考虑水物质辐射效应为数值天气预报中云雨区卫星资料的同化应用提供了必需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GPS定位中卫星坐标计算的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余鹏孙学金  赵世军 《气象科技》2004,32(3):198-200,F004
在GPS定位中需要不断地计算卫星的坐标,实时的卫星坐标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星历来计算的,而每次计算卫星坐标都需要占用大量内存,影响计算速度。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广播星历的卫星坐标,以实现卫星轨道的标准化。通过实例分析了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进行卫星坐标拟合的精度及多项式阶数和时间间隔的合理选择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风云三号 (FY-3) 极轨气象卫星数据传输系统需通过广域网链路,将海量卫星观测数据从卫星接收站快速传送到资料处理中心。该文研究广域网加速技术,解决广域网链路中传输气象卫星海量观测数据延迟高、带宽利用低等难题。文中针对FY-3气象卫星观测数据传输量大、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分别分析了数据压缩、数据缓存和协议优化3种不同加速技术对卫星数据的传输优化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气象卫星数据的广域网传输加速架构。该架构结合3种不同加速技术设计了TCP代理模块、数据段索引模块和HS-TCP传输模块以及相应算法分别实现了数据压缩与缓存和协议优化等功能。通过测试和实际运行表明:在该加速架构下卫星数据广域网传输速率提高了50%~243%。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研究的回顾和发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一项大气探测技术和新兴的分支学科。目前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地球大气探测系统中的主要成员 ,而卫星气象学则正在覆盖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主要方面。文中从 3个方面综述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 30多年时间内 ,中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极轨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运行状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及发展史。 (2 )气象卫星遥感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重点评述了大气温湿廓线遥感反演、云特性反演、气溶胶特性反演、降水反演和云迹风生成等 5个方面的主要成果。 (3)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和在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同化和气候监测与预测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大气气溶胶的卫星遥感及其在气候和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星遥感可以获得全球范围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颗卫星观测能够提供气溶胶特性的资料。本文综述性介绍国内外卫星遥感气溶胶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讨论了卫星遥感资料在气候和环境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极轨/静止卫星平台搭载的被动遥感传感器及其反演气溶胶特性的方法;星载激光雷达获取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方法;国内外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卫星主、被动气溶胶遥感探测器;卫星气溶胶产品在气溶胶辐射强迫、气候效应、大尺度污染输送、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