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要地阐述了恒星光电测光工作中的常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对食双星光电测光这一领域的观测数据处理进行了概述,给出了BV双色光电测光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编程思想及具体实现。最后介绍了这个软件包的使用情况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IRAF软件在绝对测光法观测Blazars天体CCD测光中的应用,开发了一套自动数据处理的程序.该程序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干扰,使观测结果更为稳定,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在长期研究和使用IRAF软件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应用IRAF软件在CCD测光中的一些研究结果,并对在Redhat Linux中的自动测光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位于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的280 mm全天区可转动光电阵是一台用于空间碎片巡天观测的设备。为了研究该设备的光度测量性能,评估其测光精度,选择M67疏散星团中的测光标准星进行观测。首先,在IRAF(Imag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Facility)中对观测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进行较差测光;接着,提取测光数据并将整晚观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拟合结果给出了主消光系数及相应的系统转换系数,并得到仪器星等至标准星等的转换公式;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均方根误差对设备的测光精度进行大致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标准测光夜测量亮于13.8 mag时,280 mm全天区可转动光电阵的测光精度可达0.13 mag。同时将观测图像与UCAC2星表匹配识别,利用背景恒星中的UCAC2标准星做外符合精度的校验,结果与前者基本相同。本设备的测光精度基本满足空间碎片巡天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法双方分别于1995年对DA型脉动白矮星G255-2进行的两次高精度的光电测光联合观测,在仔细的数据处理之后 进行了多重频率脉动分析,得到了该星的本征脉动模式,同时,结合DA型脉动白矮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星震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中法双方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对DA型脉动白矮星G255—2进行的两次高精度的光电测光联合观测.在仔细的数据处理之后进行了多重频率脉动分析,得到了该星的本征脉动模式.同时,结合DA型脉动白矮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星震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Blazar短时标光变的孔径测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IRAF软件包处理AGN观测数据中,测光孔径、背景环的内外径差、背景等参数选取对测光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测比较.结果表明孔径的选取对测光结果的影响较大,而背景环的内外径差参数的影响不大;对所处理的观测序列中,背景参数对测光结果没有影响.对Blazar短时标光变监测中由于比较星选择引起的修正因子Γ进行了讨论,并对在2007年3月观测的PKS1510-089和OJ248数据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1.26m红外望远镜是一台由国家天文台和广州大学联合建设的望远镜系统,测光观测是该望远镜的重要观测手段之一。但当前一直存在数据处理周期较长、处理过程需要人工处理等问题。为了提高广州大学合作团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一种面向1.26 m红外望远镜半自动的测光处理管线,该管线在获取原始数据后,基于当日的观测记录重建FITS头文件信息,随后管线系统自动对图片进行预处理、定位目标星源、计算出目标星等相关操作,最后获得可利用的测光数据。这种方式高效、便捷,同时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它把当前主流测光模式中繁杂的、需要不断重复的步骤交由程序运行,从而节省了时间,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当前光学测光模式中图像数据的处理跟不上数据产出的难题,满足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法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计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积分光度计的试观测结果。试观测内容包括:光度计系统与望远镜的匹配情况、仪器的稳定度的估计,观测精度、极限星等、消光归化系数的测定以及几个食双星的光电测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变星的光电观测刘学富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天文爱好者队伍日益扩大,观测设备和水平也有很大改进。一些青少年天文馆、天文台,甚至私人都拥有光电光度计等望远镜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微机软件。所以在这里,我们以食变(双)星、脉动变星的光电测观为例,谈谈光电测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在天文选址定点观测中使用UBV三色光电测光系统测量大气透明度的最佳方法和所用到的各个计算公式,也包括了某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Be/X射线双星的光度变化,正利用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进行UBV光电测光。本文叙述一年来的观测。并结合观测结果对观测和归算方法作了若干讨论,我们主要采用较差测光附加标准星观测以便转换到标准系统。消光计算时考虑零点漂移和可能与大气质量平方的线性关系:m-m_0=k′X k″c k_2X~2 k_tt q。标准系统与观测系统的星等和色指数采用线性关系转换。  相似文献   

14.
提出空间碎片观测中对拖长背景恒星的测光算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迭代法对目标图像进行局部阈值分割提取,得到的二值图像通常包含多个连通域.最后对各连通域块检测判断,计算出目标的星等,达到测光的目的.通过与天文图像和数据处理软件IRAF的测光结果对比,此算法的误差在0.02mag左右,可以达到测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V795 Her的观测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激变变星及激变变星的测光特征,重点介绍了类新星主为星V795 Her自发现以来的一系列观测,包括测光、分光、X射线、紫外观测等。同时,介绍了V795 Her的双星模型、演化模型及我们的测光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1981年2月用Hγ和Hδ窄波段对 Vela X-1进行的光电测光观测结果,讨论了用谱分析所得到的可能周期。同时给出1980年4月对同一天体的光谱观测资料。与这一时期x射线波段自转周期突变行为相比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发表了ζAur在1979—1980年食期间进行的六个窄波段(峰值波长为3520,3940,4260,5020,6595(?)_ω和6560(?)_n)及UBV的光电测光结果。根据31个夜晚的有效观测资料得到了食的各不同位相的光变曲线。利用窄波段的光变曲线资料可以客观地确定食的第二、第三接触时刻,从而较准确地定出了食甚时刻,推算出ζAur食的新的历元公式 由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食的深度随观测的有效波长的减小而增加。窄波段3940的测光结果与分光观测的CaⅡ的K线变化一致,揭示了ζAur的K型超巨星在1979—1980年食期间色球活动比较激烈。 ζAur的UBV测光给出了关于ζAur系统的食深度及K型子星的V,B-V和U-B值,并与以前的结果作了比较,其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8.
近代天文观测中,光电测光已成为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一具光电测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直流放大器.线路如图1所示.图中方框Ⅰ是直流放大器部分.它由两只12AX7双三极管构成.其中 A_1是密勒阴极补偿线路.调节阴极电阻 R_4和 R_6的值,可以使线路对热丝供电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阴极发射变化得到有效的补偿.若电子管 A_1的两个三极部分的阴极发射特性相同,则电阻 R_6应满足下列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哈勃-范登堡图排除英仙座一个变光变色致密天体的延展晕面是背景河外星系的可能,说明这个天体可以称为河内亮蓝致密反射星云。对这个天体进行了变光栏光电测光,得知其云面亮度对它的光电星等影响不大。说明对它进行光电观测所得的星等和颜色的变化,主要起自它的中心星——一颗有气壳活动的早型星。  相似文献   

20.
对各类变星的观测研究是时域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拥有一批米级口径望远镜,每年面向全球天文工作者开放申请,承担了大量变星的测光观测任务,但至今没有完全针对兴隆观测站中小口径望远镜的测光数据自动化处理软件。介绍了一种针对兴隆观测站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光变曲线自动抽取程序,实现了从原始观测数据到获得光变曲线的全过程。该程序具备模块化和可自定义等特性,通过简单配置也可适用于其他光学天文望远镜数据。还介绍了该程序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以食变星UY UMa的实测数据处理为例展示了处理结果,最后讨论了程序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