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构造-岩浆岩带中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带的南端,是中国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印支期斑岩铜矿带,其中普朗斑岩型铜矿是印支期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普朗斑岩铜矿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与全球埃达克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506个元素组合,获得交叠率比值127765个。结果表明,普朗斑岩与全球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基本上重叠,具有与全球埃达克岩类似的特征;但Cu、Mo、Pb、Zn成矿元素明显超出全球埃达克岩的分布范围,REE和Ga与主元素的比值虽然在全球埃达克岩范围内,却显示了位于全球埃达克岩某个端元的现象。另外,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埃达克岩分布于全球埃达克岩范围的局部,数据部分或大部分逸出了全球埃达克岩分布的范围,具有低Sr/Cu、Ta/Cu、Al/Mo、Mn/Zn、Mn/Cu、Mn/Mo以及Hf、K、Ti、P、Co、Th、Ca/Cu比值的特征,数据点偏离全球埃达克岩范围越远,蚀变与矿化作用越强烈,与铜钼成矿关系越密切。本文地球化学数据挖掘结果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这为普朗铜矿床深部及外围的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78-681
HS(H)-20-甲1强龙异常是一个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该异常的确定经历了从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逐次开展化探扫面、缩小找矿范围的过程。异常元素主要为Cu、Mo、W、Sn、Pb、Ag、Au、Zn等,与地表矿体分布对应较好。通过异常三级查证工作,证实调查区内发现的两个斑岩体中的Ⅰ号斑岩体为主要含矿斑岩体。异常元素分带特征及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智利AF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SOLE地区具有斑岩型铜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槽探揭露显示铜矿化较好。结合矿区所处的成矿带位置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AF矿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前景。建议下一步在SOLE地区开展物探和钻探工作,对深部矿化情况进行了解、验证,以对矿床成因类型、找矿前景做出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4.
西藏冲江铜矿区及其外围找矿前景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冲江斑岩铜矿的发现是西藏冈底斯东段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之一.在发现找矿线索、确定成矿类型和评价找矿前景的过程中,勘查地球化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化探圈定了异常范围,异常查证追踪查证工作确定了矿化类型和找矿有利地段.通过测区系统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结合地质资料,认为冲江斑岩铜矿存在较为典型的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模式,矿体剥蚀程度较浅,具有寻找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良好远景.  相似文献   

5.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紫金山铜金矿区地表岩石测量和矿床钻孔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详尽讨论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计算了矿床元素分带序列,阐明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以矿上、矿下晕和元素分带关系为基础,运用元素对累乘比值对矿床Cu、Au矿带的剥蚀水平制定了评价准则.结合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紫金山矿区(田)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在矿区外围的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还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Au、Cu和Mo矿),从而为紫金山地区发展成为大型铜矿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江西九江城门山铜矿三维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华  龚敏  龚鹏 《地质通报》2010,29(6):925-932
利用城门山铜矿326个钻孔的原始资料信息,通过MAP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三维地质、地球化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部成矿预测。结果表明,城门山铜矿深部主体岩体是晚期的石英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斑岩是石英斑岩的大"捕虏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五通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假整合面和裂隙带中的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往深部产状变缓,有往向斜核部发育的趋势;城门山铜矿深部应以寻找斑岩型钼矿和似层状含铜黄铁矿为主要找矿方向,第二空间(-500~-1000m)约有50×104t铜资源量(Cu≥0.3%))和20×104t钼资源量(Mo≥0.04%)。建议在矿区0-102勘探线剖面上实施深部钻孔工程。  相似文献   

7.
宾川小龙潭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叙述了小龙潭斑岩铜矿成矿的岩性、构造和元素地球化学晕等重要资料 ,证明该地区存在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条件 ,并提出了找矿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8.
吴俊华  龚敏  龚鹏 《地质通报》2010,29(5):925-932
利用城门山铜矿326个钻孔的原始资料信息,通过MAP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三维地质、地球化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部成矿预测。结果表明,城门山铜矿深部主体岩体是晚期的石英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斑岩是石英斑岩的大“捕虏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五通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假整合面和裂隙带中的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往深部产状变缓,有往向斜核部发育的趋势;城门山铜矿深部应以寻找斑岩型钼矿和似层状含铜黄铁矿为主要找矿方向,第二空间(-500~-1000m)约有50×104t铜资源量(Cu≥0.3%))和20×104t钼资源量(Mo≥0.04%)。建议在矿区0-102勘探线剖面上实施深部钻孔工程。  相似文献   

9.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型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为此,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地球化学特征、勘查方法、异常评价及找矿标志等方面。以富家坞铜矿为例,介绍斑岩型铜矿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北山荒漠景观区金、铜矿床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山地区金、铜矿床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发现,生长在金矿区的所有植物种属中的Au和生长在铜矿区的所有植物种属中的Cu均属于极高—高衬度型,利用各植物种属中的Au和Cu含量寻找金和铜矿床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元素能区别金、铜矿种或矿化类型;矿上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及分带性能定位预测掩埋或隐伏金、铜矿体的部位,同时还能推断隐伏矿体的剥蚀深度和深部矿化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