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珍珠颜色的优化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珍珠的颜色可大致分为白色、黄色、红色、深色和杂色五大色系。然而刚从母贝中取出的珍珠不论是天然还是养殖珍珠,颜色都难尽人意,颜色纯净度、饱和度、均匀度都达到好的珍珠少之又少。传统上人们十分偏爱白色珍珠,近年来黑珍珠又被受青睐,因此绝大多数的珍珠必须经过优化处理(主要是颜色的优化处理),才能提高其价值。1 珍珠的颜色珍珠的颜色分为体色和伴色。体色是指珍珠本体所具有的颜色,亦称背景色,是由有机质中特有的一种元素———卟啉所决定的。卟啉是卟吩(C20H14N4)的衍生物,是由四个吡咯环通过四个C原子连接…  相似文献   

2.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对流沙湾优劣质珍珠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两种珍珠的外表面与纵截面进行系统观察,采用785 nm激发波长对两珍珠的珍珠质层和棱柱层中无机相进行原位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劣质珍珠中Mg、Fe、Zn、Mn和P含量比优质珠高,珍珠层外表面文石晶体有序排列程度低;阶梯状珍珠层越致密、台阶厚度越薄,其珍珠质量越好。同一直径的珍珠,优质珍珠文石板片厚度较劣质珍珠薄,劣质珍珠棱柱层结构疏松,棱柱层比优质珠厚,劣质珠棱柱层中的方解石与杂质层影响了珍珠正常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染色对海水珍珠结构和表面光泽的影响以及染料的主要渗透途径与结合部位,通过对比染色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宝石显微镜,对染色前、后的海水珍珠样品表面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显微分光光度-偏光显微镜测量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反射率变化以及运用红外光谱测定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成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染料是通过海水珍珠珠孔处珠核和珍珠层间的有机质空隙以及漂白造成海水珍珠表面有机质疏松结构而渗透到珍珠的内部,主要与海水珍珠内的有机成分作用而使其着色。染色后海水珍珠样品的砖墙型层状结构未改变;染料对海水珍珠表面的有机质疏松结构具有填充作用,增强了其表面的镜面效应,使光泽度增强。  相似文献   

4.
珠宝市场上常见的黑色处理珍珠主要是淡水无核和有核染色珍珠、海水染色珍珠和辐照处理淡水珍珠。这些处理珍珠很容易与天然黑色的塔溪堤黑珍珠相混淆,一直是各国检测鉴定实验室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淡水无核和有核染色珍珠、海水染色珍珠和辐照处理淡水珍珠进行了研究,并与塔溪堤(Tahiti)黑珍珠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染色处理的珍珠常出现颜色在凹坑和钻孔处富集;采用硝酸银染色的珍珠,一般会出现与染剂有关的1 352和1 587 cm-1附近的拉曼振动峰,海水染色珍珠中仍可见2 320和2 532 cm-1附近的有机峰。辐照淡水珍珠一般只可见较弱的文石1 087 cm-1附近的υ1和702~705 cm-1附近的υ4振动峰。塔溪堤黑珍珠的拉曼光谱中,会出现与其呈色相关的有机色素卟啉峰。  相似文献   

5.
采用X荧光能谱技术研究珍珠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分数,以达到无损鉴别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的目的。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优选适合的激发工作条件,通过设定相同的工作条件,获得珍珠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能量色散图谱,定性分析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组合关系。其中,Mn的特征峰与Sr/Ca计数比率对鉴别珍珠品种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在电压为30~35kV、电流为0.50~0.80mA、滤光片PdThick的测试条件下,淡水珍珠一般具有Ca+Sr+Mn的组合关系,海水珍珠具有Ca+Sr的组合关系;淡水珍珠中的Sr/Ca介于0.14~0.37,海水珍珠中的Sr/Ca介于0.46~0.71。综合利用元素的组合关系和Sr/Ca计数比率,可快捷、无损地鉴别珍珠品种。  相似文献   

6.
珍珠陶石的夹层化合物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忠悦  叶瑛 《矿物学报》1996,16(1):89-91
应用联氨、使珍珠陶石形成其夹层物,然后再用水洗获是水合珍珠陶石,这种水合珍珠陶石具有十分特征的0.835nmX射线衍射峰,而高岭石族的其它矿物却保持不变,利用这一明显的特征,可以容易地区分出混合在高岭石中的少量珍珠陶石。  相似文献   

7.
Akoya珍珠属生物矿化有机宝玉石,该类珍珠的矿物组成与微结构分析、定性与其颜色形成属性的鉴定方法尚为缺乏。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对具有白色或灰色珠核的两类Akoya灰色珍珠的珍珠层与珠核的结构特征及显色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微量金属元素赋存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灰色珍珠的珠核有白色与灰色两类,两类珍珠的直径主要分布在5~9mm,珍珠层厚度约300~500μm;②两类珍珠的珍珠层和珠核的主体矿物组成均为生物文石,且两者的珍珠层中均富Sr贫Mn。③灰色的珠核具有明显的富Mn特征,且由于辐照使得Mn元素的价态升高并使得珠核致灰色,并导致整个珍珠呈现灰色;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中,一般而言具有白色珠核的灰色珍珠在300~400nm波段可见明显的反射带,而具有灰色珠核的灰色珍珠在400~500nm波段可见明显的反射带。两类灰色珍珠皆为海水养殖珍珠,研究表明这两类珍珠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可作为初步评判灰色系珍珠是否经辐照改色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天然生物活性陶瓷珍珠层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生物陶瓷材料,一直是生物矿物材料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根据国外文献有关利用珍珠层作为骨植入材料的研究报道,就珍珠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及其所具有的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的动物临床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认为珍珠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骨植入材料,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贝壳珍珠层微结构及成因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珍珠层是由多边形文石板片和少量有机质(〈5%)组成的具微层理的结构单元,可分为砖型和堆垛型两种类型珍珠层中文石板片晶体的结晶学方向、粒径及形貌等严格受到控制,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结构。珍珠层的形成与软体动物的生理活动有关,目前珍珠层的成因理论主要有:与外套的外上皮细胞年龄有关;细胞内结晶细胞外组装说;隔室说;矿物桥说及模板说等。  相似文献   

10.
珍珠粉和珍珠层粉都是文石-方解石类矿物,但二者在医药上和化妆品上应用的效果有明显差别。利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扫描、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都不可能区别珍珠粉和珍珠层粉。 作者在本文中建议采用差热分析方法鉴定珍珠粉和珍珠层粉。差热分析方法能够得出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不同曲线,特别在500℃以下的放热反应曲线。这些特点尤其是对海水产的珍珠粉和珍珠层粉的鉴别有效。 本文设想,珍珠粉和珍珠层粉差热曲线的差别是由于其中的氨基酸含量不同引起的。作者认为氨基酸含量是不同种类的珍珠粉和珍珠层粉的药效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珍珠中的六方球文石成为珍珠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文石与六方球文石的特征拉曼光谱差异,对淡水无核珍珠样品的两种物象组成进行了测试研究。采用显微激光拉曼成像技术初步确定了淡水无核珍珠样品中六方球文石的位置、形状与大小。结果显示,其多分布于珍珠珠核部位,也可出现在珍珠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珍珠表面上的六方球文石与文石的微形貌特征有较明显的区别。同时,还一并探讨了拉曼光谱在珍珠样品中出现的方向性效应以及有机色素产生的拉曼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新型白云岩珠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天然白云岩为原料,采用机械磨削和表面处理等工艺,制成新型珠核。这种珠核物化性质与现有贝、蚌壳珠核相近,具有颜色白、光泽强、外形圆和价格低廉等特点。研制和开发新型白云岩珠核,既能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能满足今后珍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水灰色Akoya珍珠是珍珠类饰品的新宠,前期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其海水属性、各结构单元的元素赋存特征、辐照处理及其鉴别方法等方面.本文借助紫外可见(UV-Vis)反射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对具有白色内核的一类灰色珍珠的宝石学与其精细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珍珠的珠核与珍珠层之间,基本存在厚...  相似文献   

14.
徐翀  李立平  杨春 《地质科学译丛》2010,(1):50-54,I0002
目前,普通、低品质的淡水珍珠产品已无法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时尚需求,但随着珍珠养殖技术与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珍珠品种。系统地总结了目前中国珍珠市场上新造型的珍珠的特征,其中有核珍珠更适合于加工成各式各样的异形珠。以淡水无核珍珠为对象,重点探讨了刻面加工技术、镶嵌技术和雕刻技术在改善珍珠外观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刻面珍珠的琢磨角度与时间;对椭圆形珍珠、腰线珍珠进行CZ镶嵌,使其外观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其价值。最后,对珍珠的雕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简略介绍了我国珍珠饰品行业的概况,从专业角度导读珍珠的繁育、产出、品类、性状、形式,指出设计中珍珠饰品的特性,并分析了异形珍珠的特征及开发可行性。由于异形珍珠在形态上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给了设计师无限的设计空间。异形珍珠一般都比较大,对造型的空间要求也相对宽松些,造型的夸张、新颖正契合了时尚的求新、求异、独立特行的要求,也是符合现代人追求个性的审美意趣。每一款异形珠都无法复制,只能属于一个佩戴者,这也满足佩戴者在首饰选择上求异的心理需求。笔者尝试进行了两妇异形珍珠的胸针、吊坠设计,包括多颗小颗粒和单颗大颗粒的异形珍珠饰品设计。  相似文献   

16.
海水珍珠微结构棱柱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马红艳 《矿物学报》2003,23(3):241-244
棱柱层是珍珠层微结构中与珍珠质层明显不同的结构单元。运用XRD、IR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我国优劣海水珍珠层微结构——棱柱层进行微区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海水珍珠微结构棱柱层不是以往认为的仅由方解石组成,而是有各种形态的文石棱柱,文石与方解石共同组成的棱柱。珍珠质量与棱柱体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有密切关系,而并非完全是以往认为的文石含量越高海水珍珠质量就越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海水养殖珍珠出现杂色异型的原因,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海水养殖珍珠杂色物质的细微结构,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珍珠杂色部位的成分进行分析。经过电镜观察发现杂色珍珠从外到内具有以下结构:珍珠层-棱柱层-过渡层-杂色层-珠核。其棱柱层大约20μm,过渡层大约10μm,杂色层厚度不均匀,最厚处可达50μm。实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珍珠杂色物质主要是由无机文石晶体与蛋白质类有机物粘合而成的、具有网孔状叠层结构的特殊物质。  相似文献   

18.
珍珠显微结构及纳米矿物的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HR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珍珠层及其微结构.发现珍珠质层是由有机质胶结的文石组成片状晶层,文石大量为六边形、不规则多边形和近圆形,并与有机质层交互平行叠置.在棱柱层的柱状晶体周围也有纤维状、胶状有机质.同时,在棱柱状和片状文石晶体的截面上,含有大量纳米级的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的有机质、气液包裹体或孔洞.其中许多部位的有机基质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晶格条纹像,均为纳米矿物所致.以上结果均表明珍珠层具有有序、精细、多层次、整体性好等优良的结构特点.这一结论对于探讨珍珠的成因、机械强度及医药保健性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珍珠表面微形貌的AFM和SEM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传统的扫描电镜(SEM)观察不同质量的珍珠表面,在微米级至纳米级的范围内对珍珠表面进行了全面的超显微结构特征分析,探讨SEM下无法涉及的珍珠纳米级表面结构与珍珠物理特性(光泽度、粗糙度、伴色)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珍珠等级与文石层、文石微层、文石板块及其内部文石集合体的有序度、致密度等均呈正相关关系。本文还提出在珍珠养殖与交易的珍珠分级中可利用微形貌数据如平均粗糙度(Ra)增加定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