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平凉台井下地电阻率近几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测值的均方差和年变,对比不同深度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特征,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井下地电阻率深层观测的抗干扰能力优于地表;地表观测和井下观测之间、不同深度的井下观测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电极埋深的变化,数据年变幅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大柏舍地电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台站台址条件、观测系统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年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背景场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减小了地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影响,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ZD8MI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四0四台的观测数据,分析各测道的年变化特征,发现随着观测极距的不同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同;通过不同极距实验观测和年变化模拟分析表明,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而深层的变化相对较小,四0四台的年变化是由浅层介质电阻率随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不同测道的年变形态受浅层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的变化出现相位差异。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深度范围的地电阻率观测,对定量识别表层非震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河北大柏舍台深井与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概况,对其观测精度、抗干扰能力、年变规律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深井地电阻率在观测精度、抗干扰等方面均优于浅层地电阻率;深井地电阻率年变规律与浅层地电阻率有着较大差别,浅层地电阻率2个测道的年变化明显,而深井地电阻率的年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甘肃平凉崆峒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地质构造背景、场地布设、观测方式等基本情况,通过对井下水平与垂直观测数据曲线的动态变化、观测精度等对比分析得出,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年变化与地表有较大的差别,井下观测大大削弱了年变幅度;垂直观测较水平观测数据变化平稳、年变幅度较低;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可作为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通渭地电阻率台观测系统及年变情况,分析了近几年通渭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认为通渭地电阻率能够反映地球内部异常信息。在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通渭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出现了破年变异常变化,并且不同测道地电阻率在临震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是夹杂着干扰的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江宁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海安地震台为例,归纳了江苏省地电阻率年变化特征的类型,并对地电阻率年变化差异性的原因做了探讨。通过反演计算指出地电阻率年变化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由各观测场地地下电性结构造成的,分析这种不同有益于解决在场地选择中如何得到一个规则年变的场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震预报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8.
榆树地电阻率台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榆树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估结果如下:榆树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深源地震及邻区中强地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丽  叶青  周康雅  丁烨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1):143-149,214
江苏南京台北南测道2013—2016年年初出现了与邻近的南京江宁台同步的地电阻率长趋势上升变化,2016年的年中出现了与江宁台和稍远距离的江苏高邮、新沂台同步的趋势下降变化。本文用年变形态、消除年变等数据处理方法并联系该区降雨量分析了南京台等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基于视电阻率变化与地下介质内部骨架电阻率ρ°、裂隙水电阻率ρf、裂隙率ν之间的本构关系讨论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原因,得到:该台南北向测道地电阻率趋势上升变化起因于台站及周边区域性地下介质的应力调整过程,动力来源可能是本区域地壳局部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
强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熙铭  冯德益 《地震研究》1991,14(2):104-111
本文用模糊集从属函数方法,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宁河河6.9级地震前华北地区20多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和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腾冲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以及1989年巴塘6.7级地震前甘孜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共计处理5500多个数据,从中提取了中期趋势与短临异常,并对唐山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南京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郫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邻区4次MS 5.0以上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台站、不同测向地电阻率的测值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值大的测道地电阻率年变化较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山丹地震台地电阻率资料发现,在2019年9月16日张掖MS 5.0地震前地电阻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即2016年11月开始EW测道观测数据出现年变畸变异常,年变幅度几近消失,该异常持续至2018年年底。采用傅里叶滑动去年变分析发现,同段年变消失,去年变后数值出现超阈值异常;采用矩平处理方法分析发现,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观测值小于矩平拟合值,出现低值异常。研究表明,该异常可能与2019年9月16日张掖MS 5.0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选取合肥地震台1995-2007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原始月均值曲线和归一化月速率曲线,结合安徽省及邻近地区近12年来发生的5次中强地震,探讨分析其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前兆特征明显,可为今后邻近地区的中强地震提供短期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及邻区数字电扰动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区数字电扰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干扰因素为供电或漏电干扰。如:昌黎地震台地电阻率整点测量受到供电干扰,三河地震台受到恒远自动化仪表厂工作时段供电干扰,高碑店地震台受到商场大型设备供电干扰,广平地震台受到UPS交流电源漏电干扰,昌平地震台受到地铁运行漏电干扰等。电扰动干扰形态相似,均为超过本底值几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高值脉冲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河北省隆尧县大柏舍地电台不同供电极距试验观测资料,与地下潜水水位动态的相关分析及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给出地电阻率年变化的一种物理解释,即认为大柏舍台地电阻率年变化是由于供电极距短,勘探深度浅,从而受潜水动态影响的结果。为消除大柏舍台地电阻率年变化,应采用不小于1500米的供电装置。  相似文献   

16.
隆尧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河北省隆尧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的关系,发现该地区地电阻率季节性年变和近年来显著的趋势上升变化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相关.调查发现,年降雨量减小和农业用水量增大引起该区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地电阻率发生趋势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17.
视电阻率年变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浙 《地震学报》1985,7(4):422-427
本文定量分析地温、地下水位变化对视电阻率的影响。首先建立与地温、地下水位变化相应的地电断面,这种断面的电性不是分层均匀的,然后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对与临沂地电台相近的地电断面,地下水位的变化对视电阻年变的影响大于地温年变的影响,前者约为后者的两倍。基岩对年变大小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基岩浅,年变明显,基岩深,年变大为减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海安地震台深埋电极和表层电极对比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相对表层电极观测,深埋电极观测能有效降低表层影响系数,对改善年变特征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在避免表层干扰和提高观测精度上具有明显意义。深埋电极观测方式为解决地电阻率场地中的金属干扰、降雨影响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NS测向出现年变畸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测区有铁丝网干扰。利用NS测向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测区电性结构,计算各层介质影响系数,结果发现,浅层介质影响系数为正,合理解释了大同地电阻率NS测向"夏低冬高"的年变现象。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三维影响系数分布,判定测区内铁丝网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趋势异常变化为地电阻率干扰。  相似文献   

20.
运用速率法、滑动傅氏对新沂地震台(以下简称新沂台)1990-1999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1994年到1997年之间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中强震,新沂台地电阻率3个测向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与之对应。研究结果表明资料异常呈现的各向异性与孕震期的应力状态、震区构造、介质结构有关。表明了前兆异常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