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义兴寨岩体和车厂-北台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段,均被变质辉绿岩墙穿切,分别出露于山西省恒山南麓和五台山北麓。义兴寨岩体出露的岩石类型呈现渐变过渡的特征,主要为花岗闪长片麻岩、石英闪长片麻岩和闪长片麻岩;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达到710~760℃/0.65~0.75 GPa,记录的降温降压条件为560~690℃/0.46GPa;变质高峰期为高角闪岩相,属于中压变质相系;变质角闪石K-Ar定年表明义兴寨岩体变质时代为1.84~1.82Ga。车厂-北台岩体主要由二云母花岗片麻岩构成,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达到550~690℃/0.92~1.14 GPa;变质高峰期为中角闪岩相,属于中压变质相系顶部;变质黑云母K-Ar定年表明车厂-北台岩体变质时代为1.80 Ga。这两个岩体变质时代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普遍记录的1.96~1.80 Ga之间的变质事件一致,说明它们同样卷入了华北中部造山带早元古代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2.
近同心状房山岩体接触变质晕中变斑晶-基质关系与变质作用P-T轨迹样式的结合可以区分岩浆底劈式侵位与气球膨胀式侵位机制.例如,该房山岩体南侧接触变质晕中的下马岭组泥质变质岩的变斑晶-基质关系显示强烈的面状压扁应变变形,其变质作用P-T轨迹具等压加热趋势,综合前人成果估算该岩体4个依次侵位的岩石单元的最终就位岩浆结晶深度彼此近于一致,倾向于认为该岩体的岩浆侵位机制为气球膨胀式.   相似文献   

3.
角闪石作为福建东山坑北复式岩体的主要变质特征矿物之一,其详细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对解释该套岩体的变质变形特征和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应用电子探针分析和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黑云母-石榴子石温压计对该区花岗岩中蓝绿色角闪石进行了成分分析和温压条件的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变质变形花岗岩中蓝绿色角闪石为铁浅闪石,大部分为岩浆结晶和次生交代的角闪石。通过斜长石-角闪石温压计计算得出其压力为0.40-0.72 GPa,变质温度大约为543-557℃。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计算其变质温度为546-590℃。角闪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表明坑北岩体的变质程度为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相当于燕山造山运动的第Ⅲ幕,是与深大断裂有关的低压高温型区域。  相似文献   

4.
李旭平  王晗  孔凡梅 《岩石学报》2019,35(2):295-311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在变质地质学领域,继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高峰之后的又一重要前缘课题,对于认识地壳构造-热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和南非Kaapvaal克拉通西南部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的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变质演化特征,及其相应的变质事件与构造属性。我国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带,包括华北克拉通西部的孔兹岩带——从内蒙西段的大青山到东段的集宁-凉城地区的超高温变质岩,皆为Al-Mg质和Al饱和体系的超高温变质岩石,常见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的典型超高温变质组合,以及含假蓝宝石±尖晶石、但缺少石英的非典型超高温变质组合。南非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分别发现有独特的Fe-Al饱和的铁尖晶石+石英+大隅石、刚玉+高温石英等超高温矿物组合,罕见的高温硼硅酸盐和硅硼铝镁石等超高温矿物组合;以及Ca-Mg质饱和的钙镁橄榄石+镁硅钙石镁黄长石+镁橄榄石等超高温矿物组合的麻粒岩。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矿物和岩石在高温-超高温条件下的特殊行为方式,不同构造环境和岩石化学成分下的变质反应及其热动力学过程。由此提出超高温变质作用成因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包括不同类型和地质属性的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的成因特征;麻粒岩的形成条件演化过程和构造背景;高温-超高温变质过程中部分熔融和重新水化过程中流体的作用以及岩体形变过程中的部分熔融;变质反应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元素地球化学和熔体作用行为;岩石保留的可能的变质事件和年代学记录,定量评价高温-超高温过程中变质演化的时间跨度和演化速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松树沟岩体为一受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再结晶的层状超镁铁岩体,并保留着某些原岩面貌痕迹。其变质作用不仅导致微观上矿物变形和宏观上岩体的构造变形,而且也引起岩体内部矿物重新组合和再造,形成以含角闪石(直闪石和透闪石)为特征的Anth- Ol- En和Tre- Ol- Di两个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其形成温度大约为70 0~75 0℃,压力为0 .6~0 .7GPa以下。岩相构造分析表明,该岩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透镜体。实际是由三个呈对称分布的岩相带组成的层状杂岩体,遭受同构造变形形成具有紧密褶曲特征的同斜向斜岩体。该岩体为一蛇绿岩构造岩块,其原岩来自大洋岩石圈板块壳层下部单元——由纯橄榄岩-透辉橄榄岩-透辉岩组成的层状超镁铁堆晶岩。它在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之前,曾经历过低变质蛇纹石化阶段(形成蛇纹岩)。恢复其原岩的原始层序具有垂直分异和多旋回岩浆演化的特点。故松树沟岩体不具有阿尔卑斯型橄榄岩,或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属性。  相似文献   

6.
柴北缘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分布广泛。为确定柴北缘地区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受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采用LA—ICP—MS技术.对大柴旦地区前寒武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黑云斜长片麻岩获得479-472Ma的变质年龄,斜长角闪岩获得440Ma和470Ma2个变质年龄,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获得418.8Ma±3.0Ma的变质年龄。初步确定,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对前寒武纪岩体构成了3次强度不等的变质作用叠加,分别为大洋俯7中末期阶段(495-467Ma)岛弧花岗岩弱热烘烤变质作用、大陆碰撞造山阶段(467-423Ma)区域变质作用、S型花岗岩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大陆后碰撞造山阶段(423-371Ma)I型花岗岩强烈接触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夏日哈木镍矿区内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主要有4个,呈NW向分布于黑山-那陵格勒断裂的北侧,它们均侵位于金水口岩群的变质岩系中。Ⅰ号和Ⅱ岩体与成矿相关,其中Ⅰ号岩体为铜镍成矿岩体,Ⅱ岩体目前仅见矿化,Ⅲ号和Ⅳ号岩体(块)为镁质橄榄岩,为一套变质橄榄岩、糜棱岩化辉长岩和榴闪岩的蛇绿岩套组合(以下简称夏日哈木蛇绿岩)。笔者推测榴闪岩系榴辉岩退变质的产物,榴闪岩的原岩应为  相似文献   

8.
小佟家堡子、林家金矿是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的中-大型金矿床,金矿床与沉积-变质期硅化岩关系密切。通过与矿区尖山岩体、新岭岩体中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表明,金矿床与尖山岩体中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极少量的CO2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而新岭岩体除发育以上包裹体外,还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金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为110~335℃,盐度3.9%~16.2%NaClrq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金矿床流体成分以H2O为主,少量的CO2、CH4等气体,表明成矿流体属NaCl-H2O体系。金矿床与尖山岩体中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及成分相近,推断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沉积-变质期。  相似文献   

9.
北祁连东段米家山地区碰撞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家山地区位于北祁连东段 ,区内下奥陶统阴沟群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加里东末期 ,米家山岩体最终定位。通过填图发现 ,岩体与阴沟群变质地层呈“互层状”产出。在岩体的中心部位发育两条角闪岩相变质带 ,其变质条件由早期中—高压中温向晚期低压高温演化 ,变质作用为多期碰撞变质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造山作用是一个连续过程 ,同时也说明了与其相伴的变质作用必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与花岗岩相伴的地区 ,严格地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来解释变质成因是与板块构造观点不相符合的 ,它们可能是一个起因的不同结果 ,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结构及对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体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堆垛层、褶叠层及板岩带等三个构造地层系统,其间为构造滑脱面所分割,在该类变质核杂岩体中发育有一个中间流变层。本文建立了堆垛层的新概念,认为它是造山带中深部地壳常见的基本构造型式。同时,阐述了该变质核杂岩体中铜矿的构造空间配置及构造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建立了该杂岩体内铜矿的成穹-成矿模式,认为川西雅碧江流域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桦甸市夹皮沟金矿区八家子金矿,产于太古界夹皮沟群下部四道砬河组的变质岩系与岩体的接触部位,岩体为一套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矿体受构造控制,具有一定的成矿规律。夹皮沟群的下部岩组,由斜长角闪岩、变质安山岩、混合片麻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成。该组是我省最大的金矿产出层位,控制着夹皮沟—板庙子等一系列大中型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点苍山变质杂岩新生代变质-变形演化及其区域构造内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点苍山变质杂岩体是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四个变质杂岩体之一,遭受了多期多阶段变质-变形作用改造。本文重点针对点苍山杂岩的新生代变质-变形作用,尤其是以富铝质高级变质岩即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侵位于其中的糜棱岩化细晶花岗质岩石开展了深入研究。对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的显微构造分析与矿物共生组合研究,确定了高角闪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石榴石(Grt)+夕线石(Sil)+钾长石(Kfs)+黑云母(Bi)+斜长石(Pl)±石英(Q)和夕线石(Sil)+白云母(Ms)+黑云母(Bi)+石英(Q)。对其中的变质锆石进行SHRIMP U-Pb测试,获得了新生代三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年龄,即54.2±1.7Ma、31.5±1.5Ma和27.5±1.2Ma.本文还深入研究了侵位于高级变质岩中的一个花岗岩质糜棱岩的宏观与显微构造特点,其LA-ICP-MS年龄为24.4±0.89Ma,代表着同剪切就位花岗质岩浆侵位和结晶年龄。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中变质锆石从2150~27Ma多期多阶段表观年龄的发育,表明点苍山变质杂岩体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点苍山杂岩的多阶段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归咎于印度-欧亚板块会聚与碰撞作用(约54Ma)、造山后伸展作用(大约40~30Ma)和沿着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大规模左行走滑变形作用(约27~21Ma)。  相似文献   

13.
龚银杰 《地质与勘探》2014,50(5):902-909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可分为南秦岭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桐柏-大别构造带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在南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变质热液型铜矿,北淮阳构造带内产出VMS型、岩浆熔离型及斑岩型铜矿,桐柏-大别构造带则分布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铜矿。构造单元的性质对区内产出的铜矿类型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变质热液型铜矿主要与浅变质作用有关,变质流体以断层为运移通道并最终就位于黑色岩系内的次级断层。VMS型、岩浆熔离型、斑岩型铜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产出在岩体内部及与围岩的接触带。岩浆热液型及矽卡岩型铜矿形成于岩浆作用晚期阶段,分布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附近构造裂隙带等部位。  相似文献   

14.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地质及相关成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锑金、锑砷金、砷金等不同矿物组合的矿床.金矿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和隐伏岩体上方.其成因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和热接触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区域矿床成矿规律性强,找矿标志明显,远景可观.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松树沟超基性岩体“热”侵位时代新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军锋  孙勇 《地质论评》2005,51(2):189-192
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商-丹断裂以北,是该地区出露最大的超基性岩体,并以侵入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采自该岩体北侧接触变质带的榴闪岩进行锆石定年,获得206pb/238U变质年龄为518±19 Ma.以上工作初步证实该岩体大致在0.52 Ga左右的构造热事件中侵位于秦岭杂岩中.  相似文献   

16.
温泉岩体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与燕山沉降带交界的尚义—赤城深断裂中,岩体围岩为中下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其变质程度达角闪-麻粒岩相,原岩为大陆拉斑玄武岩。近年来在该区域发现了许多金矿床(点),空间上与岩体关系密切。 1.岩体地质特征该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株状出露,北西向廷伸,长19km,宽1.5~4km,岩体分带明显;中心相为钾长花岗岩,肉红色,似斑伏,巨粒花岗结构,斑晶一般3~5cm,个別可达10cm以上,含量40%~50%,以自形钾长石为主,少量自形斜长石,局部  相似文献   

17.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洪吉安  马斌  黄琦 《地质科学》2009,44(1):231-244
湖北省北部枣阳市境内的大阜山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主要由未变质的纯橄岩和橄长岩组成,伴生变质的石榴石角闪石岩、石榴石钠黝帘石角闪石岩和角闪石钠黝帘石岩.杂岩体的围岩为大理岩.该岩体中的金红石矿床产于变质的石榴石角闪石岩或蚀变的石榴石角闪石岩中.橄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年龄约为600Ma.变质的岩石和未变质的岩石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前者的原岩应为橄长岩,整个岩体是一个分异的镁铁/超镁铁侵入体.金红石赋存于角闪石解理中等岩相特征表明矿床的含矿岩石就是石榴石角闪石岩,不是由石榴石辉石岩退变质形成的;且其中的石榴石为钙铁榴石,不是富镁、富铝的与高压/超高压作用有关的石榴石.金红石矿床的形成和岩体的局部变质应该与由北向南的近水平推覆构造有关,动力变质作用提供的热和流体,结合推覆过程中的变形作用,导致围岩大理岩和镁铁质岩体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石榴石角闪石岩和金红石矿床.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造山带内广泛发育晚中生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天柱山岩体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位于分隔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与北大别杂岩之间的五河-水吼断裂带附近.该岩体是个由多期次侵位构成的复式岩体,自早到晚依次为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整个杂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但碱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构成杂岩体的其他类型岩...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淮北、宿州地区位于华北陆块的东部,郯-庐断裂带以西,东南与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相接。区内地层主要为太古宙五河岩群、新元古代沉积岩、古生代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和石炭-二叠系。中生代主要为断陷盆地沉积,新生代为河湖相沉积。该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包括三铺复式岩体、邹楼复式岩体、刁山集复式岩体、岳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