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气象填图值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象电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掉码现象,如何正确及时地分析判断处理好这些错,掉电码,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注意掌握各种气象电码的组成型式和编报内容。目前我区常用的气象电码有地面电码,高空电码。地面电码又分国内陆地,国际陆地,国内舶船,国际船舶,广西定时。高空电码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第八次代表大会决定,从一九八二年元月一日,起全国启用新的地面天气报告电码,与之相适应,同时使用新的地面填图模式和填写规定,为顺利实施新的地面天气报告电码和修改后的地面填图模式、填写等规定,切实在思想  相似文献   

3.
利用卫星气象信息提高地面测站测报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报接班前或观测前,调看地面图、高空图和红外线云图。借助这些卫星气象资料,初步掌握值班期间控制或影响测站的天气系统、云系等,对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编报方面的预习。如夏季从地面图和700hPa高空图看出测站受东北冷涡影响,并从云图上发现低涡内有中尺度云团发展,根据天气学和实际测报经验,低涡天气在本站出现时,一般会产生阵雨、雷暴天气,有时会出现短时大风、飑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于这样复杂天气的观测编报,如果观测前没有对天气系统和云系的认识和了解,观测时就会感到天气现象出现的突然,有可能顾此失彼,产生误测、误编电码等人为错误。如果在天气现象出现以前,有了对天气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的预见,就能在复杂天气出现以前复习有关天气现象观测标准,进行天气电码选择,云的正确编报,“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的配合编报。当某些观测项目达到“规范”标准时,根据“天气电码”规定编重要天气报、航危报等。针对可能临时出现的增加项目,要把量器准备好。这样,使测报在任何复杂天气情况下观测,做到心中有数,稳中有序,做到不误测、不漏测项目、不误编天气电码,提高了地面气象站的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4.
马中元  张幼兰  林景群 《气象》1989,15(5):42-44
1988年,华东、华中两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采用统一的新电码型式,将原定性描述回波外廓线转为定量人工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回波综合图的质量。由于713雷达的DVIP和距离订正无法正常使用,新电码要求的强度换算十分麻烦,为此,我们在长城0520 C-H微机上使用Basic语言设计了编报程序。通过1988年使用,新编的报无一错  相似文献   

5.
骆继宾 《气象》1981,7(7):31-31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1982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这次电码的改革已经酝酿、讨论了近十年。直到197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基本系统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上,才正式对新电码的格式作出了决定。而启用日期的决定则是1979年第  相似文献   

6.
杨起华 《气象》1988,14(2):57-57
随着甚短期和临近预报业务的发展,雷达回波图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雷达回波的传递手段,也由电码报传发展到图片传真和数字化雷达的数据传输。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省范围的小区雷达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仍可能采用电码报传方式向所属电台站提供回波信息。将回波电码人工填绘成雷达回波图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出图速度慢,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我们利用PC-1500计算机的四色绘图打印功能,开发出在该机上自动填绘小区雷达网回波实况图技术。本技术经本台1985、1986年使用,证明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出图快速。现已在湖北部分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许多先进国家、先后采用了自动化的气象通信中继系统,以及用计算机来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因此,需要使气象电码的格式适应计算机的特点,使之便于识别、判断、尽量减少错误。在此情况下,世界气象组织,经过近十年的酝酿讨论,制定了新的电码,并决定自1982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我国  相似文献   

8.
谈关于编码发报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测报工作,一方面是积累资料,另一方面又将获取的部分资料以电码形式,拟编报文发出,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气象电码种类很多,一部分电码做了硬性规定(如现在天气电码),还有一部分电码只做了些概括性的说明(如过去天气W_1、W_2的配合编报).对于硬性规定的电码编报,向来很少出现异议,但对于概括性说明的电码编报却出现了很多争论.不用说站与站之间,就是一个站上的工作人员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本  相似文献   

9.
杨远驰 《气象》1981,7(9):26-2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我国已相应制定了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从1982年1月1日起,与国际新地面天气电码(FM12—Ⅶ、FM13—Ⅶ)同时开始使用。 骆继宾同志在《关于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改革》一文中,说明了国际上要求改用新电码的由来,并着重介绍了新电码的几个主要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九月下旬参加了省局举办的新电码讨论会,是一次很好地学习机会。通过学习讨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有些编码更简练了。例如:①在旧电码里气压倾向要用0到9共十个电码编报,不少观测员感到既不好掌握,又比较繁琐,同时在预报工作中对气压倾向也不一定象电码那样十分细致的分别考虑。在新电码里气压倾向只编报2、4、7三个电码,表明气压倾向上升、下降和无变化三种情况,这就完全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11.
地图边界提取的递归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向明  何会中 《气象科技》2006,34(2):237-239
通过一个递归算法完成对数字图像中地图边界的顺序跟踪提取,再转化成相应的经纬度坐标后,就可以应用于气象绘图软件GrADs、Vis5D、Surfer及MICAPS系统中进行底图的制作。利用这个方法,对于无法获得地图边界点经纬度坐标(如城市的行政区界线)时,能够直接从数字图像中完成所需信息的提取,以满足密集气象监测网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天气要素的图形化要求。应用于气象绘图和业务系统中,可解决缺少地图边界点经纬度数据时的地图绘制问题,并给出了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2.
SharpMap在青海省气象信息网络数据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NET环境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青海省气象信息网络数据库。该数据库系统由气象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网站及一个空间信息平台构成。气象数据能够实时入库,并具有底图制作、基于地图的数据检索、数据统计和图形绘制等功能,将查询结果叠加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直观方便。系统于2009年在青海省气象台投入使用,提高了青海省气象台气象数据共享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为青海省气象台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系统采用SharpMap技术实现了空间信息平台,并应用Ajax等技术提高了系统效率,本文对其在网络数据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Micaps进行二次开发,制作了1个Micaps平台历史区域小天气图显示系统,应用本系统,历史上某年、月、日08、20时区域小天气图得以在Micaps平台上重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强降水警报提供方便实用的操作平台,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开发了县级区域自动气象站降水警报与服务系统,该系统可对疑误降水数据进行简易甄审,提供了对降水数据的多种统计查询方法,实现了突发性强降水的自动电话语音警报.该系统自动调用Surfer绘制等值线降水色斑图,自动生成服务文档.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可适用于其它县级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15.
基于Flex的气象信息网络发布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的特点和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技术的优势,结合系统建设目标提出了基于Flex的网络GIS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的总体框架, 并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对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数据组织与管理、气象数据转换、地图服务缓存以及基于Flex的地图展现技术等。系统运行结果表明:与传统气象网络GIS相比该系统具有界面元素丰富、交互响应快、大数据量的显示效率大大提高等方面的优势。该系统为气象工作人员、应急气象服务及公众提供了一个实时、快速、基于网络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6.
17.
张学全  王伟  王鹏  邢平 《气象科技》2015,43(2):226-231
针对三维GIS的发展应用以及气象服务对于高效决策和直观可视性的要求,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气象GIS平台。本文从体系结构、功能、数据访问及组件方面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平台的关键实现技术,包括气象数据组织、气象标绘、二维图层和三维体绘制技术。该系统能够高效加载海量的二三维气象数据,并支持气象标绘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运行稳定,可视化效果突出,为气象数据处理、数值预报、气象模拟仿真等气象服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三维基础平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台站资料的GrADS绘图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全国站点观测资料,详细描述了GrADS气象绘图软件的台站资料绘图方法,并对适合台站资料的一些绘图命令做了详细说明,便于气象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熟练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We evaluate th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vailable as commerci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de for the simulation of a neutra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nd attempt to define a proper numerical simulation procedure. Four turbulence models, including two-equation and Reynolds stress models, were evaluated together with two near-wall models. Mesh and map digitization sensitivity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The simulations were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field data from the Askervein Hill in Scot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s performed with ANSYS CFX 12.1 on a proper mesh and topological map with a Reynolds stress turbulence model provided the best wind-speed predictions when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用Grads软件绘制离散点气象要素等值线的方法以及Grads软件地图文件的存储格式,并以绘制长治地区雨量等值线图为例,介绍了用Grads软件绘制离散点要素等值线的具体实现过程和脚本程序原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