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安予 《华南地震》1990,10(2):68-77
南水水库截流蓄水后,发生在库区的地震活动,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其序列特征为小的震群型;未来诱发地震将小于Ms3.7级,不会影响大坝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与水库蓄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杨又陵  杨欣 《内陆地震》1996,10(2):147-154
分析了拜城县克孜尔水库附近震群的活动特征、跨断层(F2)形变测量资料及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认为库区附近的震群活动与水库蓄水无关,亦不属于水库诱发地震,而且不是由于F2断层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山东地震台网仪器记录资料,研究了1985年12月28日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因漏水而诱发的震群活动。认为震群的发生可能与水的非均匀渗透有关,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低初始应力条件下发生的一次深井漏水诱发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4.
在较大地震发生后,余震即开始活动,地震序列显示出不同特征。按照地震能量的释放规律和序列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震群型是其中一种类型。本文系从能量、频次、地质条件以研究震群型活动的特点,发现余震活动总体积与序列释放总能量成正比。震前小震群的展布面积与未来续发性强震震级有关。多组构造交接复合的三角地块或菱形断块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有利场所;介质条件不均一的破碎地带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前震序列型震群的识别方法及动态跟踪预报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发生在辽宁地区12个震群活动的特征及其前兆意义,提出了前震序列型震群的概念,定义了两个新的判定震群性质的特征参数Pt、Et,给出了前震序列型震群的识别方法和判定标准,探讨了震群动态跟踪预报程式方案和具体实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桥水库诱发地震前的小震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2年3月3日大桥水库诱发了Ma4.6级地震,根据大桥台网7年多库区地震观测记录,在2001年9~11月库区内有密集分布的高频次近地表的小震群活动,以致库区内地震存在6值与叩值等地震学参数异常。这个小震群震级小、频次高,分布在一个震源深度浅地域小的空间范围内。小震群的震中分布与安宁河东支断裂和库水位有关。借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对天然构造活动引起的震群分析方法和指标,对该小震群进行分析后认为:小震群为典型的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水库诱发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原章 《华南地震》1989,9(1):64-72
本文对中国13座水库诱发地震的分布、地质构造背景和诱发地震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中国的水库地震主要分布于少震区和弱震区,这些地区处于低应变状态,水库蓄水较易于改变其应力平衡状态。中国的震例还表明,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受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影响远远逊于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诱发地震的水库可以成为窥测区域地震活动的“窗口”,可以根据大区域地震活动图象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衰减过程作出某种判断。最后,本文提出,水库诱发地震宜划分为“震群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漫湾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分析了漫湾电站水库蓄水前后,库坝区周围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水库蓄水的水位与库坝区地震活动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漫湾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集中于蓄水后5年内,库水位升降之后1个月左右,库坝区发生高频度的3~4级地震,最大月频次为蓄水前的6倍,最大地震震级为4.6级,空间分布集中于大坝约10km范围内,为快速响应、震群型的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9.
光耀华 《华南地震》1990,10(4):71-75
大化水库自1983年蓄水后出现频繁的微弱地震,延续时间达7年,最大震为Ms1.7级,地震系列属震群型,初步判断属水库诱发地震。由于库区有活动断层且岩溶发育,地震诱发机制可能为断层孔隙水压力效应或岩液塌陷。从地震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已处于衰减程过,预测今后不会有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20日长白山天池火山小震震群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2002年7~9月,采用15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进行了近3个月的地震观测,记录到大量发生在天池火山附近的地震和多次小震群。对2002年8月20日的小震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发生在长白山天池内的西南部,震源深度距离天池水面一般小于4km深,震群的震中位置呈北西向线性分布。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表明,该震群为典型的火山构造类型地震。在观测中发现HSZ和DZD台的地震记录低频成份丰富,这可能与台站附近的局部介质变化或低速的断层带有关。我们认为震群可能是由火山深部活动诱发的局部断裂活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东及邻区丰富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高精度的三维纵横波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异常分布形态。结果表明:2020年济南长清MS4.1地震震中位于P波、S波高低速异常和高低泊松比异常过渡带,可能是区域构造应力下长清断裂发生左旋走滑运动的结果;2003年青岛崂山ML4.1地震、崂山震群、乳山震群和长岛震群等的发生可能都受到流体的强烈影响,流体沿已有的较大断裂或相对完整岩体内的裂隙侵入,诱发断裂活动或裂隙破裂,从而导致中强地震或震群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23日至10月20日克孜尔地区发生了小震群事件,其中发生MS4以上地震5次,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为MS4.9。此次震群活动强度大、频次高,因此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特殊性。在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此次震群地震目录资料基础上,从震群的时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能量释放特征、前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此次震群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K-ρ型前兆震群,震群主要受到近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力,发震构造既不是克孜尔(F2)断裂也不是喀桑托开断裂,很有可能与本地区的隐伏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13.
1997年青海省震群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海省1996年12月~1997年7月发生的4起震群活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空间分布图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铁山震群和大武震群为前兆性震群,龙羊峡震群和茫崖震群为非前兆震群.4起震群在总体上形成NW向条带.根据震群的总体特点及地震空区等,讨论了青海省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自贡地区小震群活动频繁,并经常造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的特点,以震群为研究对象,以震群序列的类型判断为分析重点,选用b值,U值、h值、震群信息熵K,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震级差△M、最大地震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E_1/ΣE、蠕变曲线Σ—logt等7种常用的地震学方法作为震群类型判断的依据。以《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有关对震群的定义为准则,从自贡地震台网1974年以来的地震观测资料中,选出自贡及周边地区30个震群,利用上述方法对所有震群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检验,初步评价了各方法的判别能力,找出了一些适合本地区各类型地震活动特点的判别方法和指标,为今后本区地震预报服务。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自贡地区地震序列以震群型为主,约占60%。(2)所选用的地震学方法对本区的小震群均有一定的判别效能,判别正确率在0.857~0.625之间。(3)30个震群综合判断正确25个,错判5个。其中震群型序列判断正确率最高,为0.944;主—余震型震群次之,为0.833;前震型震群样本较少,判断正确率也最低。(4)对于震群型和主—余震型震群的判别,K值、b值效果最佳,判断正确率分别为0.913、  相似文献   

15.
震群活动的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兴才  冯树文 《地震学报》1983,5(3):297-303
分析了1975年2月4目辽宁海城地震后的熊岳、1976年4月6日内蒙和林格尔地震后的凉城、以及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后的宝坻等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由位错模式计算了大地震在相应地区产生的附加应力(张应力)的大小(3——6巴),它和由这些震群中的小地震计算的应力降的大小相当.附加的张性应力相当于减小围压.根据不同应力途径的三轴压缩实验以及原地庄水诱发地震的试验结果指出,上述量级的应力变化可以在地壳浅处应力水平已经很高的地区触发地震活动.考虑到地下流体的扩散特性及其作用,初步解释了震群活动的高潮滞后大地震的观测事实,从而引出了大地震对其附近的震群活动的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任丘油田位于河北省任丘县、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一饶阳凹陷内。由于其特殊的应力条件和地质条件,使其成为地质和力学结构上的簿弱点。油田的开发和高压注水,使其有效应力值进一步降低,发生了诱发性小震群活动,最大震级M_s=3.3。在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前,该区小震群活动有明显增强现象,这种特点与华北地区5~7级大震前出现小震群活动的特点相一致。该区是华北块体大范围的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反应地壳应力变化的敏感点,可以作为监测华北地区震情变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6 300个地震,对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库区蓄水后,地震频度与水位同步增长,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明库区有水库诱发地震发生。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澜沧江上景谷、双江交界处的小震活动增加最为显著,采用Hypodd双差相对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后地震在空间上更为丛集,地震震源深度从0~20 km都有分布。该震群发生在窝拖寨断裂上,该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5.3级地震,因此分析认为,该震群的发生时间虽与水位相关,但可能是触发了构造地震,所以震源深度显现的是构造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0月7日至26日广东省乳源县发生M_L2.8级震群活动,共记录到地震250次,其中M_L1.0~1.9级166次,M_L2.0~2.9级17次,最大为10月10日的M_L2.8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根据乳源震群与南水水库震群活动、波速比、视应力和应力降对比,初步判断此次乳源震群活动在弱挤压应力背景下产生,且为非水库诱发地震,印证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地震活动由水库区向非水库区转移或扩展的特征,是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进一步增强的表现。根据乳源震群沿北西向沟谷展布的特征、主震震源机制解北西向节面的左旋走滑正断性质,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及现场调查结果,推测从震中区到英德市望埠镇存在走向310°,倾向南西,倾角47°的隐伏断裂,为乳源震群发震构造,此隐伏断裂可能是北东向吴川-四会断裂带的共轭构造,与近年来吴川-四会断裂活动增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江隔河岩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与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清江隔河岩水库区诱发地地震的形成条件、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库水位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水库的地震活动类型属典型的震群水库地震,其成因主要为岩溶陷落。  相似文献   

20.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