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房屋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必要场所。房产测量的目的和任务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及房屋用地的相关信息,为房地产管理,尤其是为房屋的产权、产籍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果资料,为房地产开发、征收契税、城镇规划建设等提供准确数据和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卫星数据反演得到的土壤湿度产品数据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而对于这些数据集进行区域的适用性分析是数据集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选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SMAP(SoilMoisture Active/Passive)卫星数据、欧洲航天局气候变化倡议项目(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CCI)以及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的土壤湿度数据,采用青藏高原的中部那曲地区和东北部玛曲地区的地面实测数据,首先运用传统统计方法对不同的土壤湿度数据产品进行整体验证,其次再对研究的时间范围按月尺度分割验证,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和Triple Collocation交叉验证对每月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那曲地区SMAP AM更能反映土壤湿度变化情况,且误差表现更稳定,玛曲地区SMAP PM能更好地反映实测数据的变化情况,但整体来看CLDAS在数值上更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青藏高原地区3套数据集的误差结构与特性,从而更好地为农业、气象、水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一种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更吸引城市消费者的优势.近年来超市在适应人们现代生活快节奏需要,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超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竞争也愈演愈烈.为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超市经营者更加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消费,争夺顾客、市场成为竞争焦点.笔者以福州市为研究样本,就城市中超市顾客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总结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应采取的经营策略,为超市经营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宁 《中国地名》2011,(3):43-43
随着Intemet等公共网络的迅速发展,通过公共网络能够实现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应的随着测绘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测绘技术也将更多的依靠互联网来实现,以达到简化测绘工作的流程,并且能够为测绘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服务。但是测绘数据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对于非授权的人来说测绘数据是严格保密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名精细分类与编码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地名数据现状的分析,提出城市地名精细分类与编码原则,以城市为单元,针对公安、民政、统计等部门的地名录、统计数据,进行区域地名整合、分级、分类与编码,确保城市地名的详尽和相关统计信息与实体的配准,满足广大用户对更高精度、更多内容的基础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数字中国”提供精细的地名数据平台,为城市地名数据库导航和DOM地名注记提供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6.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人口密度网格化比人口密度行政单元化更接近人口的实际分布,而且是实现人口数据与其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源数据、环境数据复合,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选用专门针对亚洲地区开发的DMSP/OLS非辐射定标夜间灯光平均强度遥感数据模拟了中国的人口密度:基于灯光强度信息模拟了灯光区内部的人口密度,基于人口-距离衰减规律和电场叠加理论模拟了灯光区外部的人口密度,是应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模拟人口密度研究的拓展和深入,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基本一致,但所需数据量较少,更适合于大尺度人口密度的快速估算,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DMSP/OLS夜间灯光强度数据具有实现人口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空间网格化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魏希文  缪丽娟  江源  崔雪锋 《地理学报》2016,71(7):1144-1156
网格化历史耕地数据集能为历史时期耕地变化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支持,并且为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研究模型模拟提供驱动数据。本文综合考虑了中国历代土地利用开发的特点及自然人文因子对耕地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对中国耕地先分区再分层分配的网格化方法。基于国内3个主流区域耕地数据研究成果,采用上述方法建立了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和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中国10 km×10 km分辨率的耕地数据集,并绘制了分布图。本文还利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数据集对重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保证耕地数量的权威性,并且建立具有区域性的高精度历史耕地数据集。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流空间是认识城市网络结构和演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流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系统综述了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进展。首先,论文梳理了基于大数据流空间研究的背景和历史,然后总结了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的主题、数据类型、方法和主要发现,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挑战。2011年以后,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呈指数增长趋势,中英文论文年均发表量从2010年的11篇增长到2018年的106篇。大数据主要从提供新的数据源、激发新的分析方法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三方面推进了流空间研究。常用于流空间研究的大数据主要包括手机信令数据、社交媒体签到数据、公共交通刷卡数据和出租车轨迹数据,它们比传统统计数据更能直接提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时空动态信息。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基于距离的重力模型发展为网络分析方法。未来在交叉学科研究、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的耦合、大数据与深度学习和云计算等新方法的结合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从理论、数据和方法上全面深化流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AGS-863航磁全轴梯度勘查系统实测航磁梯度数据与由航磁△T计算出的梯度数据,二者在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异常形态相似。由于航磁梯度勘查系统相比单探头的航磁勘查系统获取了更多地面磁性体信息,横向梯度、垂向梯度上出现了更多的异常信息,为地质解释提供的信息更丰富,在现阶段由航磁△T计算出的梯度数据还无法替代实测梯度数据。  相似文献   

10.
汪芳  严琳  熊忻恺  吴必虎 《地理学报》2012,67(4):545-556
城市记忆是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源泉,而历史地段则盛载着与城市的前世今生所相关的城市记忆.因而,探讨人们对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的认知规律,将为有效保存城市记忆、有机更新历史地段提供重要思路.本文选取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游客对城市记忆的认知变量,构建了由信息和载体2 个一级变量衍生而得的20 个二级变量、89 个三级变量组成的城市记忆认知测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对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的游客认知进行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采用序次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游客城市记忆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城市记忆认知程度公式,归纳游客认知规律,以便为历史地段和城市旅游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和非空间构成的城市新复合体理论为基础,把城市规划实施效率评价分成空间效率评价和非空间效率评价.构造空间转移率和吻合率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空间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的综合效率指数评价非空间效率.以合肥市总体规划实施效率评价为实证,具体应用了基于GIS-DEA的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综合评价技术,结果表明:基于GIS-DEA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的主观定性评价技术的不足,可以更客观、理性和全面地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效率,为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地理学报》2016,71(3):484-499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① 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② 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③ 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一定越大;④ 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⑤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徐健 《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109-112,71
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端,人们探索着更高效、更能符合信息化、国际化、综合化和个性化的地理教学模式.作为当今科技制高点的“数字地球”的提出,将对传统地理教学的内容、形式、学习方式等产生根本的变化,数字地球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和开放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丰富的社交媒体数据为获取大范围的公众反馈信息提供了快捷渠道.该文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微博这一典型社交媒体数据,应用情感分析法并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不同尺度探讨微博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潜力.结果表明:微博数据能够准确反映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生态环境的演变,与RSEI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对于区域内各城市,基于微博数据的生态情感指标与RSEI的灰色关联度较高;此外,微博数据能够反映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垃圾污染、绿化破坏和乱焚烧现象等,是对城市尺度生态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微博数据在生态状况趋势评价、生态环境问题阐述和环境问题区域定位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可契合环境问题管理、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评价体制等多项应用需求,同时可作为遥感的辅助手段,为生态环境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水质检测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详细、更高频率的水质数据,使管理者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做出合理决策。该项新技术基于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原位紫外—可视光光谱仪(situ ultraviolet-visual spectrometers)开发而成。紫外—可视光光谱仪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生产需水量持续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也越来越大。文章主要围绕徐闻城南示范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展开分析,通过其地下水补给量的科学计算,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真正将丰富地下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为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旨在解译DEMETER卫星载荷的二进制数据格式,并实现海量电磁数据导入ORACLE数据库的入库技术,为高效分析卫星数据和研究地震-电磁效应奠定基础.考虑到海量数据入库耗时太长,因此基于入库效率提出了3种不同的数据入库方法,并采用C和OO4O(Oracle Objects for OLE)接口编程实现.从入库耗时和后续科学分析的便利性对3种入库方法的效率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最优方案建立了Demeter卫星数据库,为后期基于Oracle的高效数据读取和分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极快速升温为北极通航窗口期延长提供了重大机遇,为北极航运和极区科考船只的空间信息提供服务,海冰边缘区浮冰遥感信息产品的可靠性非常关键.对比和分析了9种海冰密集度数据产品,并采用高分雷达数据开展面向海冰边缘区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北极地区的9种海冰密集度产品相对其平均值的最大日偏差出现在夏季6—8月航道窗口期,其中采用被...  相似文献   

19.
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概念模型,建立时空路径分析的GIS数据模型,并通过GIS三维可视化工具,实现了个体时空路径的三维可视化.运用2007年北京城市居民日常活动调查数据,对所提出的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有效地集成了GIS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功能,为人类时空行为数据的直观表现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最后,讨论和展望了时空行为数据GIS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钻孔的三维地质模型快速构建及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钻孔数据快速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并进一步提高模型合理性和数据质量,提出了基于钻孔的三维地质模型快速构建及更新方法.利用基于层位标定的钻孔数据快速解译方法完成原始钻孔中地层分界点的编号之后,实现了三维模型的自动构建;通过在约束条件下调整层面虚拟控制点,完成了模型的交互式调整,并能根据调整结果自动更新三维模型.该方法在建模实际案例中的成功应用,证明其能够很好地处理工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提高了建模效率及模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