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丰富的社交媒体数据为获取大范围的公众反馈信息提供了快捷渠道.该文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微博这一典型社交媒体数据,应用情感分析法并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不同尺度探讨微博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潜力.结果表明:微博数据能够准确反映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生态环境的演变,与RSEI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对于区域内各城市,基于微博数据的生态情感指标与RSEI的灰色关联度较高;此外,微博数据能够反映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垃圾污染、绿化破坏和乱焚烧现象等,是对城市尺度生态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微博数据在生态状况趋势评价、生态环境问题阐述和环境问题区域定位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可契合环境问题管理、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评价体制等多项应用需求,同时可作为遥感的辅助手段,为生态环境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急剧扩张加速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热岛效应等各种生态问题.摸清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将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城市功能设施POI等多源数据融合,首先基于RSEI模型实现重庆市主城区2000-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评价,并分析二者间联系;其次基于核密度估计法探索研究区功能设施分布现状,并在地理探测器支持下,精细化探索城市功能设施聚集情况对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年来,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优良等级面积占比分别减少6.05%、3.20%,而中、较差、差等级占比分别增加6.08%、2.99%、0.17%,变差区域与城市扩张区域相符,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效应明显.②城市功能分布现状呈"多中心、多组团"模式:渝中、观音桥等中心组团为商务、行政、居住区;北碚、沙坪坝组团为科教文化区;观音桥—人和、两路、西永、界石等组团为交通、仓储物流区;大渡口、唐家沱、西彭、茶园、鱼嘴组团为主要工业区;自然、人文景点及城市公园为主要绿地区.③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对各类功能设施聚集情况响应不一,NDVI和LST较敏感,NDBSI和Wet不敏感;工企、交通设施聚集区NDVI低,LST高,不利影响显著;绿地设施聚集区NDVI高、LST低,有利影响明显;商务、行政、居住设施聚集区NDVI、LST处于中间,影响相对小.  相似文献   
3.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时空影像融合模型(STI-FM),提出大区域多源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影像融合拼接模型(Multi-source Image Fusion Stitching Model, MI-FSM),消除时间不同、天气差异的影响,生成覆盖大湾区的中高分辨率地表温度数据。首先,应用STI-FM融合MODIS LST与Landsat LST,将不同时相的多幅Landsat LST合成为具有统一特定时相的LST影像。然后,对合成的LST影像进行镶嵌处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多幅Landsat8 LST图像的拼接。为了验证STI-FM在研究区的适用性,选取研究区中心“夏-夏、冬-夏”2组Landsat 8 LST图像,将合成的Landsat LST与验证数据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STI-FM在研究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对精度进行评价,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时相MODIS LST图像间拟合程度较高,其回归分析的确定系数(R 2)均在0.6~0.9之间,RMSE均<1.5;最后对整体以及局部细节的目视分析表明:融合拼接的成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作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系统的特殊地理地带,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海岸带规划、管理和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对遥感技术在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典型应用(土地利用/覆盖、土壤质量、植被、海岸线、水色、水深和水下地形及灾害)中的主要数据源、方法、结果和局限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HJ-1A、B数据,结合地表特征指数变化,分析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的时空扩展变化,并利用象限方位分析方法探索城市扩展模式,进而揭示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的扩展主要集中在1990-2010年,后10年扩展速度最快,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林地和湿地;2)近30年粤港澳大湾区不透水面扩展主要呈东—西向,重心沿东南—西南—西北方向迁移,区内城市不透水面扩展模式主要为跳跃式组团扩展和沿交通轴线带状扩展,对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未来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翼的协同发展,增加城市的绿化设施建设,避免城市扩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