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台风强度等级与可能灾害损失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洁  戴尔阜  吴绍洪  潘韬 《地理研究》2013,32(2):266-274
台风灾害给中国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损失,进行台风风险评估将为台风灾害有效规避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台风强度等级和灾害损失之间的关系是台风风险定量评估的基础。利用1954-2008年间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的174场成灾台风路径数据和对应的灾情记录数据,对台风强度等级和承灾体(农作物、人口、房屋和社会经济)的8项指标的损失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台风强度等级与各项损失率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各项灾损指标的损失率曲线。基于台风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和损失率曲线,建立了适合于我国的四个强度等级的台风灾害损失标准划分方案:微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对应的损失率用承灾体的社会经济指标来表征。研究表明:当台风强度等级达到第4等级时,灾害造成的损失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本文构建的台风灾害损失标准可为进一步定量评估承灾体脆弱性及损失风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开展产业网络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是理解产业网络脆弱性和潜在风险,科学指导灾前风险防范及灾后恢复重建决策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产业网络中灾害扩散的角度,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类型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表明,产业物理损失方面,主要通过建立灾害强度参数与厂房建筑、生产设备及存货等物理损失程度间的脆弱性曲线进行评估。受灾产业中断损失方面,应关注其组合投入要素物理受损情景下的生产能力损失程度(PCLR)。产业网络灾害波及损失方面,主要存在微观“企业供应链网络”和宏观“产业链网络”二种研究尺度。其中,前者以微观企业个体为基本粒度,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模拟灾害依托企业供应关系扩散的空间过程及其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损失;后者以聚合的产业部门或区域为基本粒度,利用投入产出(IO)、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等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模拟灾害在产业部门或区域间的扩散过程及其造成的宏观区域经济损失。最后,从情景分析的视角,构建包括灾害事件场景、产业网络暴露、节点物理损失和中断损失、供应链网络中断损失、宏观产出损失于一体的多过程、多尺度经济损失集成评估体系,以综合模拟灾害损失在产业网络中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灾害的经济评估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评估泥石流造成经济损失的体系 ,该体系将泥石流破坏的各种实物的价值分为五类 ,并介绍了各类价值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数据尺度转换的精度损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栅格数据便于空间分析,因而通常将矢量数据转化成栅格数据来进行空间分析.在转化过程中,选用不同的栅格大小,其面积和精度损失是不同的.针对这个问题,以重庆市110万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例,探讨了不同栅格大小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转化过程的面积和精度损失.研究表明(1)栅格大小<100m时,其精度损失均<3.3%.(2)在1000m时,其精度损失达到50%以上的地类有湖泊、水库坑塘、滩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交建设用地、戈壁、裸岩石地、平原区旱地和坡度>25°的旱地,这些地类的平均图斑大小均在<51hm2.(3)在30m~1000m间,平均图斑大小<82hm2的地类随着栅格的由小变大,其面积变得比实际面积小;平均图斑大小>101hm2的地类中除高盖度的草地和河渠之外,却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省阿坝县为例,采用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指标,分别测算不同年龄组、性别和病情程度的大骨节病健康寿命损失,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趋势拟合、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其在县域乡镇级尺度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阿坝县总YLD为1783.58人年,YLD率为31.25人年/1000人,高年龄组和女性YLD率较高,II度大骨节病所致YLDs占比最高(40.8%),患病率与健康寿命损失之间未呈一致趋势。空间上YLD率呈北低南高的集聚特征,土壤类型是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解释了64.7%的健康寿命损失空间分异,社会因素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解释力最大(62.0%),气候与地形土壤、人口质量与人口结构交互产生的因子解释力增加更为明显。时间上YLDs集中分布于20世纪60~70年代,并呈稳步下降态势。大骨节病健康寿命损失的时空集聚特征受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空间上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而时间上则主要受病区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Evapotranspiration (E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ET comput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ET computation metho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ness, precision, raster mapping and regional scale. SEBAL, an ET computation model using remote sens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which is a function of net radiance flux, soil heat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The former three fluxes can be computed through the parameters retrieved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 then the latent heat flux can be obtained to provide energy for ET. Finally we can obtain the daily ET. In this study SEBAL was applied to compute E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 where water resource faces a rigorous situation. Three Landsat TM images and meteorology data of 1999 were used for ET computation,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patterns of E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7.
污染对水资源财富损失估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研究估算污染对水资源财富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结果表明污染对北京市水资源财富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三岛影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世伦  王兴放 《地理科学》1998,18(6):518-523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IPCC 1990年对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计值和本区地壳沉降速率以及地面沉降趋势,确定下一世纪长江口相对海平面上升1.0m左右。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相对海面上升对海岸工程,交通水利设施湿地损失,洪涝灾害及盐水入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黎夏 《地理学报》1997,52(3):279-287
珠江三角洲近年来经济呈现调整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相数量的农田被推平当成城市用地。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发现该市1988年-1993年之间共损失21285.7hm^2农田。最后得到了利用空间指标和属性指标来评价农田损失的综合指标Iloss。  相似文献   

10.
理论计算了冰层的声波反射系数,分析了平面冰层覆盖下水中声传播损失特性。将冰层视作平面覆盖层,建立了"空气-冰层-水"结构的冰层反射物理模型,结合冰中的物理声学参数,得到冰层反射系数;利用Bellhop海洋声学传播模型得到冰层覆盖下声场的传播损失,对比分析了传播损失与声波频率、声源深度的关系;结合冰层反射系数计算结果,解释了冰下信道具有频率选择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冰层覆盖下声场传播具有明显的频率选择性,这种频率选择性是由声波频率和冰层厚度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西藏湿地资源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特有的、世界独—无二的高原湿地资源。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西藏湿地的全部生态环境价值为4023.8068×10^8元/a,以5%的贴现率计算,湿地价值的现值为44261.8748×108元,相当于73.72×10^4元/hm^2。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来看,直接使用价值(提供产品和文化功能)约占总价值的24.40%,而间接价值(调蓄洪水、疏通河道、水资源蓄积、土壤持留、净化环境、固定碳和支持功能)则占75.6%,西藏高原湿地退化面积为60.4272×10^4hm^2,相当于年退化面积2.0143×10^4hm^2。已退化湿地损失价值4454.69×10^8元,年损失价值148.49×10^8元。  相似文献   

12.
矢量数据在多尺度栅格化中的精度损失模型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杨存建  张增祥 《地理研究》2001,20(4):416-422
在进行空间分析时,由于栅格数据便于空间分析,因而通常将矢量数据转化成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在转化过程中,采用不同尺度的栅格大小会造成怎样的精度损失?精度损失、栅格大小和平均斑块大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用模型来表达?本文正是针对这样的问题,以重庆市1∶10万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例,探讨了在不同尺度栅格大小(从30m×30m到1000m×1000m)的情况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转化过程中的精度损失情况,对精度损失与栅格大小和平均斑块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精度损失与地类的平均斑块大小和栅格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模型来表达。该模型为:Y=5.366-0.179X-0.978ln(S)+0.0348Xln(S)。模型中Y为精度损失,S为地类的平均斑块大小,X表示栅格的大小。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3。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地区发展差异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为了实现发展模式的优化,将资源环境损失以及资源生态效益纳入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对"十一五"规划以来(2006—2011年)江苏全省以及各地级市资源环境损失价值以及绿色GDP进行核算。结果显示:江苏省及各市绿色GDP和传统GDP同步变化,传统GDP增速越快其与绿色GDP增速之间差距越大;发展能源依赖度较高,自然资源耗竭总量及其占GDP比重波动下降;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占传统GDP比重下降,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初显成效。资源生态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空间分布及福利损失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大连市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信息,采用spss、mapinfo、surfer等软件研究经济适用房空间分布,绘制经适房位置房价等值线图、经适房距城市中心"相对"距离变化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大连市经济适用房以6 500元等值线为界分为普通经济适用房、单位集资建房两种类型,受成本因素、环境因素、通勤因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4种首要因素影响;运用AMM模型分析大连市各个经济适用房楼盘福利损失状况,发现单位集资建房均不存在福利损失而普通经济适用房除石门山经济适用房外均存在福利损失。针对存在福利损失的经济适用房楼盘,依据经济适用房距城市中心"相对"距离变化规律得出每个楼盘福利损失年限。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核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国霞  周夏飞  彭菲  周颖 《地理科学》2019,39(6):1008-1015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以及草地监测报告,对中国2015年森林、草地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生态破坏损失进行核算。核算结果显示: 2015年中国生态破坏损失约为2.38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3%。其中,森林生态破坏损失约为2 437.5亿元,占全部生态破坏损失的10.2%;草地生态破坏损失约为3 112.1亿元,占比为13.1%;湿地生态破坏损失约为18 269.6亿元,占比76.7%。 中国生态破坏损失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区域空间差异大,青海、湖南、四川、黑龙江、内蒙古、江苏等省份的生态破坏损失都大于1 000亿元。中国生态破坏损失主要来自气候调节和水流动调节服务损失。2015年中国气候调节服务损失量为17 451.8亿元,占全部生态破坏损失的73.3%;水流动调节服务损失量为4 234.6亿元,占比为17.8%。  相似文献   

16.
17.
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1995—2009年4—9月降水量、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最高水位值以及对应年份的年末耕地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人口密度、产值密度8类指标作为自变量,损失率为因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逐级提取出了造成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7月降水量、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9月降水量以及人口密度。同时确定了影响阈值,当农作物受灾面积不超过56.8×103hm2,且受灾人口少于158.2万人时,预测损失级别为1,属于微灾;而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81.1×103hm2,7月降水量少于343 mm,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94.5%时,预测损失级别为5,属极重灾。CART模型应用简单、结果客观,为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及预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台风灾害预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强的基础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的标准.对灾害预评估的概念从灾害预警的视角做出了进一步的界定;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借鉴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以台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预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台风灾害预评估的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吴薇  赵哈林  董治宝  薛娴 《中国沙漠》2005,25(4):453-456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近50a来沙漠化土地经历了发展-再发展-逆转的过程,到2000年,该地区的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总计达50200km2,态势依然严峻。研究表明,沙漠化过程中生物量的损失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其基本特征是伴随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逐渐受到破坏,植被沙生化和土壤沙质化,最终导致低级的沙漠(地)生态系统的形成,生物生产量的降低。2000年度科尔沁地区旱作农田由于沙漠化过程所造成的地上生物量损失约为68.6万t,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损失量约为1008.2万t,总的损失量为1076.8万t。而在可以进行计算和评估的41a间,该地区由于沙漠化过程所造成的地上生物量损失量约为44148.8万t。  相似文献   

20.
蔡维英  王兴华  张伟  张百菊 《地理科学》2022,42(6):1073-1081
为研究不利天气事件对冬季旅游的影响,以吉林省为研究区,针对冬季旅游中不利天气发生概率进行分析,选取大风(风速>5 m/s)、极端低温(≤?16℃)和降水日数3种不利天气事件,通过优化吉林省各气象站点的多元Copula函数,分析了3种不利天气群发特征及其对吉林省冬季旅游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Survival Joe (SJ)、Clayton、Farlie-Gumbel-Morgenstern (FGM) 3个属函数适合构建R-Vine Copula并用于分析不利气象条件对吉林省冬季旅游影响。从日气象数据分析发现,吉林省冬季单一不利气象条件的发生频率在0.15~0.30之间,而同时发生两种不利气象条件的频率在0.01~0.04之间,西部地区的不利气象条件发生频率高于中东部地区。在吉林省冬季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群发的耦合分析中,白城、松原、四平地区不利气象事件发生联合概率较高,但是从冬季冰雪旅游经济损失上,长春、延边、松原、白城和吉林市潜在损失较大。这对于分析气象条件对冰雪旅游影响作用机制,吉林省冰雪旅游出行保险制定,冰雪旅游灾害防控和调整冰雪旅游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