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平 《地震研究》1991,14(1):41-49
本文研究了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和7.2级地震的水氡异常,认为:1.震前中期、短期及临震各阶段异常均有显示;2.中期异常是趋势性上升的高值异常,它占全部异常的比例,与国内其它几次7级地震相比较略偏低;3.短期异常中有高值和低值异常,位于震中区及北西向腾冲-耿马地震带上的水氡观测点,以氡浓度降低的负异常为主要特征;4.震中周围300公里内未发现临震异常,它多出现在300—500公里范围内,特别集中在小江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松潘7.2级地震前后四川省水氡点的测值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震前距该地震震中110公里范围以内的松潘川主寺和茂汶吉鱼寨两泉点的测值具有短期和临震异常,距该地震震中300公里以外的姑咱泉点测值具有区域性的临震突跳异常,康定泉点的测值具有区域性异常变化,并提出了松潘7.2级地震的水氡异常模型。文中还对上述四个泉点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1967年我国开始建立第一个地电阻率观测站以来,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历经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特别是唐山7.8级地震的实践,发现震前距震中一定范围内的台站,其地电阻率观测值都有不同程度的趋势异常变化。更有意义的是唐山震前10天之内还观测到大幅度的突变异常,且这种异常的台站集中分布在北东向沧东断裂带附近。松潘地震前武都地电台也记录到突变现象。另外,在某些中强地震前曾记录到短期趋势变化,然而是否存在临震突变异常还是悬案,而临震信息的研究是当前地震预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地壳运动有多种形式,固体潮是唯一能事先精确计算出的物理量。平静期观测值与理论值曲线形态基本上是吻合的,潮汐波的峰谷出现时间大体对应。由于地震孕育的影响,使观测值的峰谷出现时间较理论值提前或滞后而出现异常。据我们的初步研究,1983年11月7日荷泽5.9级地震前,距震中190公里的泰安台倾斜固体潮峰谷位移出现5个月的异常,与M_2  相似文献   

5.
杨志荣 《地震研究》1990,13(1):79-87
本文分析了乌什6·4级地震2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气温、地温、冻土深度等资料,结果表明,震前这些气象要素有较普遍的短临异常显示。短期异常出现的优势时间在震前50—20天,临震异常出现在震前7天之内;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200公里以内,近处异常大于远处,异常似乎有沿构造带及其端都显示更明显的特点。相距90公里的阿合奇为本次地震热异常盲区,超过300公里无明显异常;深层地温异常范围较浅层大,出现异常的时间较早,持续时间也较长;临震异常幅度大而持续时间短,具有动态特性;气温的临震异常有由震中向外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45公里/小时,幅度则随震中距衰减,衰减方程具有t=a(1/Δ(3/2))+b/Δ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与东明县交界处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在北纬35°14′,东经115°17′。面波震级5.9级,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考深断裂带南段的菏泽地区。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与1937年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宏观考察结果确定: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市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前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在中国青海、新疆交界地区(35.93°N, 90.54°E)发生了Ms 8.1级地震.在此地震前,距震中超过2000公里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 (39.88°N, 116.47°E)收到三种非常清晰的临震信息:次声波异常信号、地应力突变信号及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在距震中325公里的尚店油田的16口油井出现的动态异常,并初步分析了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震前地震活动图象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发生在聊城—兰考断裂带(以下简称聊考带)南段。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就位于5.9级地震震中附近,现今此断裂带的小震活动仍较活跃。 沿聊考带东西两侧各取50公里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台网控制能力,取震级下限为2.0,研究了此范围内1970—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发现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有以下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 1 999年 9月 2 7日发生在青海省河南县 5.1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形变、电磁等前兆异常的时空强演化特征 ,认为震前在距震中 4 0 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在时间上表现为中长期异常、中期异常、短期异常及临震异常 ,而且异常的出现、转折时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场兆→源兆→场兆的迁移过程 ;异常在形态上表现出以负异常为主的特征。同时得出该次 5.1级地震有可能成为库玛断裂带再次活动的信号震  相似文献   

11.
菏泽5.9级地震前徐州台观测到的应变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距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震中约200公里。地震前后徐州市周围四个山洞中有多套仪器投入观测,即测震仪,地磁仪以及八套倾斜仪、一套线应变仪、一台体应变仪。部分应变仪和倾斜仪记录到5.9级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玛多7.4级地震前临震微波动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临震微波动是强震临震阶段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 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的临震异常脉动记录。利用"兰州临震微波动实时监控与跟踪系统"的数据资料,对2021年5月22日玛多7.4级地震震中200 km半径的范围内台站的临震微波动事件进行分析。认为震前距离震中67 km的巴颜喀拉台EW通道存在显著异常,达到杨立明提出的异常跟踪指标;10个测震台站中的8个在本次地震前记录到了临震微波动事件,震中南侧台站记录到的事件多于北侧。  相似文献   

13.
地电阻率临震突变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从复杂地电阻率变化背景上提取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信息的数学方法,并以景泰6.2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区分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临震突变异常和干扰引起的突变异常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地电台站密集地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在临震前用本文提出的思路和方法有可能对其发生地点和发震时间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的特点,包括震中位置、发震构造、地震序列异常、烈度异常、地震前兆、震后异常分布、断裂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岫岩-海城5.6级地震前半年内,先后出现了义县地电阻率,台安地电阻率异常变化,这些异常信息也是该次地震成功预报和重要前兆判据之一。研究认为,震前的义县、台安地电阻异常属于“场兆”,而临震前的电磁辐射信息是“源兆”。同时,电阻率的异常变化显示出向震中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78年5月19日、20日,在下关凤仪地区接连发生了两次中强地震,震级(M_s)分别为5.1级和5.0级,震中经纬度为:25.5N,100.°3E,宏观考察估计震源深度为5公里。伴随这次地震,距震中11公里的下关地震台的磁秤记录到一个明显的地磁异常变化,这样清楚的变化在近年来的地磁观测中还不多见。分析了现有的资料,未发现有其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珲春7.0级深源地震地下流体中期、短期、临震、震时、震后异常,分析了地下流体异常特征。认为其时间展布具有阶段性,配套性和集中性,异常出现的时间与震中距密切相关,其空间展布具有迁移性,中期异常由外围向震中收缩,其速率很小,进入短期阶段,速率迅速加大。临震异常由震中向外围发散,其速率加大到剧增。此即为我们捕捉岩石变形临失稳阶段提供信息,是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的一种尝试。本文尚对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构造的关系,地下流体异常的场兆、源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7年后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引人注目的地震。震前曾提出中期预报意见,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预报时间偏长,地区偏大。震前还发现少量短期异常,但难以肯定其是否为前兆;临震微、宏观异常集中在1天至1小时,未能及时发现。据此分析认为,对于中等强度地震,中期预报的主要判据是地震活动性异常;并且只有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优化台网,努力扑捉短临信息;改善通讯条件,及时传送短临宏微观异常信息才有可能实现短临预报;中等强度地震的中、短期预报一般宜在地震系统内部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博  张辉  冯建刚  王朋涛 《中国地震》2018,34(4):765-771
结合传统地震学方法与数字地震学方法,回顾总结了日常分析预报中针对九寨沟7.0级地震开展的相关工作,梳理总结了地震前提出的甘东南地震异常信息,进一步讨论了九寨沟地震前中期、短期及临震异常特征。通过分析九寨沟7.0级地震之前区域范围内不同震级活动图像,发现甘青川交界地区5级空区在震前向震中一侧收缩、4级地震超长平静458天、3级空区在震前4天被打破的现象,同时发现,震中附近区域震源机制一致性较高,反映了震源区的高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玉门5.9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Ms5.9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各项异常指标及地电前兆临震异常特征.结果显示,电阻率和地震活动性频度、C值、b值、GL值、η值在玉门5.9级地震前出现了中、短临多项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