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选取乌鲁木齐新04泉和新10泉为实验对象,在相同观测条件下采用数字化SP3400气相色谱仪与模拟SP2304A、SP2305E气相色谱仪对水中溶解气H2、He、Ar、CO2、CH4进行同步观测实验,通过日均值平滑、相关性计算、二阶差分、标准差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仪器的测定结果。初步结果表明:数字化气相色谱仪相比模拟气相色谱仪对溶解气定量分析的精密度要高;从长趋势看,数字化气相色谱仪和模拟气相色谱仪对气体定量分析结果属于中度至高度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H2与He的映震灵敏性及其干扰初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用太  鱼金子  张培仁  刘成龙 《地震》2002,22(2):94-103
从氢气(H2)与氦气(He)在地壳中的分布与地壳中的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着眼,论证了它们的映震灵敏性,并列举了国内外典型震例。同时,中调指出作为深源气体的H2、He动态中同样存在干扰异常,而且地下热水开采的干扰尤为突出。因此,在大力发展H2、He前兆观测的同时,须要深入研究其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腾冲火山地球化学观测站中用气相色谱仪对火山区温泉逸出气体成分的观测实践的理论总结,系统介绍了用气相色谱仪对温泉逸出气体常规成分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SP3400型气相色谱仪具有一系列优点.通过合理的仪器配置、参数设置、规范的运行维护和分析操作,SP3400型气相色谱仪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温泉逸出气体中He、H_2、O_2、N_2、CH_4、CO_2等常规组分的含量.对这些组份总量分析的相对偏差只有1.89%,对CO_2组份分析的相对偏差只有2.18%,对He、H_2等ppm级含量的组份分析的相对偏差分别只有10.24%和11.44%,说明SP3400的型气相色谱仪的测试结果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SP3400型气相色谱仪为温泉逸出气体常规组分快速测定的理想仪器,可以在火山和地震监测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体放置时间对观测结果影响的实验,得出气体放置时间对气体He、H2、O2、N2组分含量影响较小,而CO2组分含量随时间而衰减,其速度愈来愈慢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CRRES卫星上MICS离子成分探测器的观测资料以及前人有关AMPTE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性对环电流成分以及各种环电流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的影响. 观测表明相对于地磁平静时期,在地磁活动的活跃时期,环电流中O+、He++和He+离子的数密度和能量密度占环电流总数密度和总能量密度的份额增加,相反H+离子所占的比例却明显减少. 太阳活动极大年时环电流中H+离子丰度比极小年时低,而O+和He++离子的丰度却比太阳活动极小年时高. 卫星数据观测还表明,在地球磁暴期间,环电流中O+离子和He+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会随着地磁的活动径向移动,平均来看太阳活动极大年的能量粒子最大数密度位置距离地球比极小年时约小0.5RE (RE 为地球半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的概貌。文中论述了该网观测井的分布、井孔结构、观测层与地下水特征、观测项目与仪器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分析了井网的地震监测与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汕头东山湖高热水化学观测井的地质、水文地质等环境条件,并据实测资料分析认为,该井是震兆反映较灵敏的进中孔,其水化学灵敏震兆组分为Cl^-、HCO3^-、He、H2等多项组分。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一观测条件和方法,对SP3400气相色谱仪改装前后40天西昌川32井水中溶解气O2、CO2、N2三个组分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证明改装后的SP3400气相色谱仪稳定性更好,观测数据精确度更高。本次改装解决了SP3400气相色谱仪自2014年6月在西昌水化台启用以来面临的色谱柱老化频率高、仪器稳定性差、观测结果连续性不足等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宝恒  张文阁 《地震》1995,(3):280-284
为提高水动态观测网地震预报的效能,对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密度,灵敏井,综合观测,干扰排除,信息传递,并网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如能在今后井网调整,优化中得到合理,科学地解决,井网的短临预报效能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凯洛哥放射性实验室于1975年开始在南加州几条活动断层附近建立起一个氡-钍监测台网,以观测地下水氡为主要手段,以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到目前为止,该台网有十个观测井孔。自1980年以后,该台网除观测水氡外,还增加了CO_2、H_2、He、CH_4及CnHn等有机物和水温、水位等观测项目。一些观测数据和结果曾进行过报道,近两年来又开展了观测台网区的综合地震-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本文重点介绍近两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析灵敏度高等特点,基于SP-3400气相色谱仪及GC-2400便携式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工作条件等,对庐江地震台2套色谱仪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误差,通过H2高值异常现象,探讨色谱仪运行及维护工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套色谱仪定量分析精度均较高,观测数据相关性较好,因不同仪器生产厂家所提供的色谱工作站软件不同,部分测项观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下水动态预报地震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全国地下水动态观测清理攻关工作的综合报告。自1979年以来逐渐形成的“深浅结合、点面结合、控制活动构造进行应力—应变场观测”的地下水动态观测井布网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部署的国家井网是行之有效的。对当前我国的地下水位观测仪器、观测井网的建设及评价、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以及用地下水动态预报地震的效能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8月 ,新疆伽师地区发生了 11次 6 .0级~ 6 .9级地震的强震群 ,震前 ,北天山地区 5个水化学观测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化学强震远场效应 ,认为硫化物、CO2 的生成 ,或 He,F-的存在 ,明显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 ,再加上各观测水点 (泉 )独特的地下水成因类型 ,是造成硫化物、CO2 ,He,F-等各水化学项目形成强震远场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海原断裂带东南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4个地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中He、H2、N2、O2、CH4、C2 H6、Rn和Hg 的浓度及He、H2、CH4、Rn和Hg的通量.测量结果表明,N2/O2、Hg和Rn的背景值分别是4.2、50.4ng/m3和5.8k Bq/m3;土壤气中He和CH4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端部有强烈异常,并且脱气强烈,通量...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水网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业已建成。为了确保观测资料准确、连续、可靠、及时,发挥井网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效能,云南省1987年度地下水动态观测质量评比会议于10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召开,全省32名地震地下水观测、管理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就一年来地下水位、水温及气压观测,按资料准确性、连续完整性、图面及报  相似文献   

16.
引言 H2和He是反映地壳应力、应变变化较灵敏的组分之一,已基本得到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地球化学温标计算了冀中地区深井蓄水层的温度,并用不同温标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而研究了温度对CaF_2等难溶化合物溶解度,水—岩氧同位素交换和离子交换反应,水—岩化学反应以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指出与上述作用有关的组分,如,SiO_2、F~-、HCO_3~-、H_2、He、δ~(18)O、Na/K等是对地下水温度变化敏感的组分,震前有可能观测到这些组分的前兆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临夏1号和2号井2018~2019年的高值异常,通过对观测干扰因素分析、地下水类型定量诊断及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分析,认为此次异常为2019年夏河5.7级地震前兆异常.通过震例分析和Molchan图表检验法检验分析给出其预报效能,结果表明其优势对应地震时间段为4个月左右,4~6个月的中短期的预报效能最佳,且其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观测与新灵敏组分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地震前兆探索中,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利用地下水或土壤中气体——化学组分变化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中、苏、日、美等国开展了地下水中的常量组分、微量组分、气体组分、同位素组分及其它物理参量的观测和研究,观测项目可达数十种。 多年来,我国以观测地下水中氡含量为主,对氡的地震前兆机理、氡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氡的地震观测点的环境条件、测试方法、预报效能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当前测氡仍是我国地震前兆观测中的主要项目,并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电流区中性原子观测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双星计划中性原子(ENA)探测仪的研制提供可靠 的理论依据,并为未来中性原子探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做好准备,针对双星轨道初步模拟计 算了双星ENA探测仪对磁暴时中性原子的观测特性. 建立了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离子分布的 一 个近似理论模式,并模拟计算了极轨卫星在极区上空、赤道面以及其他位置上对不同强度磁 暴主相期间环电流区ENA空间角分布及能谱的观测结果. 研究表明,存在环电流区方向和南 北极区环电流粒子沉降带两个中性原子强度极大区域;磁暴越强烈,注入区高度越低,环电 流区观测到的ENA通量越高;处于有利位置的ENA探测器可分辨注入区内边界或注入前沿;EN A探测器能够分辨环电流带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离子交换截面的差异,H,O,He 3种E NA的能谱分布不同;在10~80keV能谱范围内通量较强,易于观测;环电流区H,O两种ENA 通 量较强,有利于观测;而环电流区He ENA通量很弱,不易于观测. 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双星 极轨卫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进行有效探测;低纬轨道上的ENA探测器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 进行一些观测;ENA探测器的研制应重视低、中能量范围ENA的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