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我国藻胶工业的历史和藻胶原料的利用近年来我国藻胶业发展较快 ,主要产品为褐藻胶 (Algin)、琼胶 (Agar)和卡拉胶(Carrageenan)。褐藻胶工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2 0世纪 5 0年代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教授等开拓了海藻化学及海藻胶的研究 [1,2 ] 。在青岛建立了第一个用马尾藻提取褐藻胶的生产车间 ,开创了我国的褐藻胶工业。后来随着海带人工栽培业的发展 ,除把一部分海带作为食品外 ,更把相当部分用来制造褐藻胶。由于马尾藻的含胶量较低 ,在 1 982年开始停用。目前我国褐藻胶的年产量已达 1 0 0 0 0t以上 ,跃居世界第二位。琼胶…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广东及海南常见的褐藻23种,对其形态、分布、用途分别作了描述和介绍。指出海南省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广东省可达20多万担(干品)。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养殖鲍鱼的良好饲料。  相似文献   

3.
对马尾藻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马尾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均衡,氨基酸价为82,且富含无机质等。无机质中除了钙、钾和钠含量高外,碘含量达820mg/kg,是研制含碘食品和饮料的理想原料。马尾藻经加工制得的袋泡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袋泡茶(2g/袋)经沸水冲泡后的碘浸出量为0.51mg/袋.可防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病,即碘缺乏病。  相似文献   

4.
碘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但是由于它极端分散,遍布在地壳各处,因而难以获得。实际上在水产动植物的机体中均含一定量的碘,如某些海绵含碘达8.5%,海藻中含碘较丰富的褐藻类,北方的海带含碘有0.24~0.756%,南方的马尾藻含碘亦有0.02~0.36%,它们的灰烬中含碘常  相似文献   

5.
碘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但是由于它极端分散,遍布在地壳各处,因而难以获得。实际上在水产动植物的机体中均含一定量的碘,如某些海绵含碘达8.5%,海藻中含碘较丰富的褐藻类,北方的海带含碘有0.24~0.756%,南方的马尾藻含碘亦有0.02~0.36%,它们的灰烬中含碘常达0.2~0.5%。  相似文献   

6.
对马尾藻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马尾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均衡,氨基酸价为82,且富含无机质等。无机质中除了钙、钾和钠含量高外,碘含量达820mg/kg,是研制含碘食品和饮料的理想原料。马尾藻经加工制得的袋泡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袋泡茶(2g/袋)经沸水冲泡后的碘浸出量为0.51mg/袋,可防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病,即碘缺乏病。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藻类资源丰富,常见种类有80多种。本文主要报导的常见绿藻有25种,褐藻有22种,总共47种。其中产量较大,富有经济价值的绿藻有礁膜、石莼、裂叶石莼、浒苔和长松藻等:褐藻类产量大的有马尾藻科的种类,海南岛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全省产量可达40多万担。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的鲍鱼养殖的良好饲料,有的绿藻和褐藻也是江蓠养殖的主要敌害,因此,本文所报导的种类可供水产院校师生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藻类资源丰富,常见种类有80多种。本文主要报导的常见绿藻有25种,褐藻有22种,总共47种。其中产量较大,富有经济价值的绿藻有礁膜、石莼、裂叶石莼、浒苔和长松藻等;褐藻类产量大的有马尾藻科的种类.海南岛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全省产量可达40多万担。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鲍鱼养殖的良好饲料,有的绿藻椭藻也是江蓠养殖的主要敌害,因此,本文所报导的种类可供水产院校师生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南海海域盛产的四种褐藻(海带、裙带菜、昆布和亨氏马尾藻)、三种红藻(紫菜、沙菜和江蓠)及来自南海三个不同海区(南沙、惠来和南澳)亨氏马尾藻的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干重,并重点比较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褐藻类海藻总脂质含量ω在1.81%~6.11%之间,红藻类海藻的总脂质含量ω在1.44%~3.96%之间;紫菜中含有7.548mg/g(干重,下同)的亚油酸(C182);海带含丰富C181,达5.592mg/g;花生四烯酸(C204)在裙带菜中含量为1.606mg/g;在供试藻种中,昆布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最高,测定值为608μg/g和689μg/g.  相似文献   

10.
碘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它在工业、农业、医药、科研和国防上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用途。因此扩大碘的生产,提高碘的自给能力,是化工制药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们从事马尾藻制碘研究的过程中,曾经实验过许多方法,也遇到过很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气特性。【方法】利用燃烧烟气污染物测试实验台,测量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温度区间400℃至800℃下CO和H_2的排放特性,包括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和平均浓度。【结果】马尾藻以及其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过程可分为慢速析出、快速析出和降速三个阶段。马尾藻单独热解实验中,排放的CO体积分数峰值达到10 367×10~(-6)。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马尾藻在热解中CO和H_2的析出,反应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均有所提前。在马尾藻与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中,H2的析出在700℃时达到最高(体积分数峰值为1 254×10~(-6))。油页岩的加入迟滞了CO和H_2的排放时间。【结论】油页岩的加入有效减少马尾藻热解过程中CO的排放并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马尾藻与油页岩的混合热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硇洲马尾藻(Sargassum naozhouense)幼孢子体附着的选择性及原生态位点固着人工藻礁对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效果。【方法】选用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等6种废弃物材质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效果进行比较;将硇洲马尾藻于徐闻南山进行原生态位点投放,周年观察比较人工藻礁与自然藻礁生长差异,探究硇洲马尾藻资源恢复效果。【结果】(1)不同材质藻礁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差异显著,附着效果依次为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完全没有幼孢子附着。(2)当年人工藻礁苗有性生殖苗较自然生态苗生长慢,第二年假根再生苗生长与自然苗生长无显著性差异。(3)人工藻礁苗成活率为29.2%,此后不出现消退死亡,并以假根再生维持种群的繁衍。【结论】混凝土是马尾藻原生态藻床恢复较理想的人工附着基,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等废弃物也可用于天然硇洲马尾藻以及室内有性苗源的附着基。假根再生是马尾藻种群繁衍的主要方式,利用有性繁殖的幼孢子体附着于混凝土块上进行硇洲马尾藻原生态位点投放是短时间增加马尾藻资源的有效措施,可为硇洲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海南省冬青叶马尾藻不同地理种群的多样性,从潭门镇和长坡镇收集到12份冬青叶马尾藻样品,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其c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rbc L(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及ITS(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多序列比对显示,2个种群的冬青叶马尾藻的cox1、rbc L序列很保守,未发现多态性位点;而ITS序列变异较大,在碱基组成和序列长度上均有丰富的多态性。根据ITS的序列特征将所分析样品分为A、B和C 3个类群。系统进化分析显示,3个类群能以较高的置信度与数据库中其他地域来源的冬青叶马尾藻聚为一支,其中A、B类群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而C类群与其他地域来源的冬青叶马尾藻更相似。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域数种海藻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南海海域盛产的四种褐藻(海带、裙带菜、昆布和亨氏马尾藻)、三种红藻(紫菜、沙菜和江蓠)及来自南海三个不同海区(南沙、惠来和南澳)亨氏马尾藻的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干重,并重点比较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褐藻类海藻总脂质含量w在1.81%-6.11%之间,红藻类海藻的总脂质含量w在1.44%-3.96%之间;紫菜中含有7.548mg/g(干重,下同)的严油酸(C18:2);海带含丰富C18:1达5.592mg/g;花生四烯酸(C20:4)在裙带菜中含量为1.606mg/g;在供试藻种中,昆布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最高,测定值为608μg/g和689μg/g。  相似文献   

15.
以月腹刺鲀(Gastrophysus lunaris)卵巢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实验研究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河豚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影响河豚毒素得率的各因素大小依次为液料体积质量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河豚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体积(mL)质量(g)比3.03∶1,超声温度39℃,超声时间22 min,该工艺条件下提取河豚毒素得率为63.57μg/g。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半叶马尾藻对不同浓度N、P以及不同化合态N的吸收速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P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随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N为200μmol/L、P为20μmol/L时,分别为2.397和0.229μmol·g-1·h-1;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氮磷比为10时,在氮磷比为1~30范围内,氮磷比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化合态N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NH4+-N和NO3--N共存时,半叶马尾藻对这2种化合态氮可同时吸收利用,各处理组间,对总无机N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NO3--N)/c(NH4+-N)为2∶1和1∶2处有两个峰值,分别为2.036、1.862μmol·g-1·h-1,对P的最大吸收速率均出现在c(NO3--N)/c(NH4+-N)值为2∶1时,为0.206μmol·g-1·h-1。因此,在粤西沿海半叶马尾藻在消除养殖水域营养盐、防治海水富营养化方面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海带 (LaminariajaponicaAresch)是一种大型的褐藻 ,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而且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产量也逐年上升。海带是我国产量最高的一种海藻 ,又称为“海洋蔬菜” ,含有丰富的功能性物质。现代药理学、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表明 ,海带具有降脂、降血糖、抗菌、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辐射等各种生物活性 ,且主要与海带中的多糖有关[1~ 3 ] 。海带多糖是一类组成与结构复杂的多糖类物质。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离提取方法得到的多糖组分结构与组成不同[4 ,5 ] ,这使得对其结构及性质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研究海带的多糖的结构与生理…  相似文献   

18.
水-煤相互作用是影响煤矿矿井水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煤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机制,利用连续化学提取、浸溶实验等方法分析了煤中10种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量化了水-煤相互作用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平均溶出浓度,梳理了影响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结果表明:(1)煤中的Hg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o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存在;Ni、Cu、Co、Zn和Cd主要以残渣态、可氧化态和弱酸提取态存在;As和Pb主要以残渣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2)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溶出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Zn、Cu、Ni、Cr、Co、Mo、As、Cd、Pb、Hg,对应浓度分别为25.73、25.21、18.12、13.22、8.10、4.31、0.77、0.60、0.50、<0.10μg·L-1。(3)影响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的内在因素包括元素赋存含量、元素赋存状态和存在形式、煤炭产酸性能、水体Eh值等;外在因素包括氧暴露条件、水-煤相互作用时间等。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了不同地区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特征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池子多层笼养殖方式 ,以加工海带、鲜江艹离 与 A,B2种片状饲料为饵料 ,试验了不同食物与不同放养水层对九孔鲍生长影响 ,结果表明 :( 1)从壳长增长上 ,海带与饲料 B近似 ,各为 11.3与 11.2 mm;其次为饲料 A,10 .2 mm;而江 艹离 最差 ,仅 7.7mm;( 2 )在体重增长上 ,以饲料 B最高 ,平均每只为 3.3g,其次为饲料 A与海带 ,平均每只 2 .9g,而江艹离 仅 1.8g;( 3)从试验期间所获体重增长比壳长增长看 ,两种饲料 ( B为 2 95,A为 2 84 mg/mm)均比两种海藻高 (海带为 2 57,江艹离 为 2 34mg/mm) ;( 4 )从垂直 11层笼子九孔鲍生长的比较 ,下层的好于上层 ,越是下层越好 ,投喂两种饲料在体重上差别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温度22±0.5℃、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光照培养箱中,以8组不同盐度培养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幼苗(2~3 g/株),研究不同盐度对其生长发育和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叶马尾藻幼苗适合存活和生长的盐度为24.84~35.28,在该盐度范围内幼苗均可正常存活和生长;幼苗最适生长盐度为30.06,质量增长率达到最大,光合色素含量达到最高;24.84~35.28中,幼苗更适合于在高盐端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