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亚松  尹立河  蒙彦 《地质通报》2019,38(5):901-903
<正>1会议简况2018年9月9—14日,第4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韩国大田召开,会议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IAH韩国国家委员会(IAH-KNC)承办。本次会议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702名代表参加。与会人数韩国最多(469人),其次是中国(186人),中国地质调查局18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的主题为"地下水和生命:科学与技术付诸行动",大会邀请了10名专家做主题报告,165名学者  相似文献   

2.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到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馆举行。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余人与会。中国代表团250余人,仅次于东道国日本,其中以朱训部长为团长的官方代表团80人,受大会Geohost委员会资助的中青年代表35人,其他代表百余人。大会分三方面、25个学科,25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图1)。会议期间和会前会后又安排了34条地质旅行路线、66个科技展览、4个短训班、9个讨论会和两个讲座。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将在推动地学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会议决定下一届大会于1996年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进展》1991,6(2):87-87
第13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ASC)于1990年8月26日至31日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举行。这是由国际沉积协会组织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性学术大会。会议代表共1200多人,其中我国代表40余人。 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200余篇。在大会期间有700余人在12个分会场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另有330人以展板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5.
第26届国际地理大会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共有71个国家1130余名代表到会。以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为团长、黄秉维为顾问的中国地理代表团(45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分成14个专业组进行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地貌学、气候—水文—海洋—冰川学、生物地理与土壤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6.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7.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8.
2003年国际固体断裂与强度会议(FEOFS2003)于2003年10月20~23日在日本仙台召开,来自18个国家的2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大会交流论文293篇,涉及复合材料、金属、岩石和土等的疲劳、损伤和断裂等研究领域。中国共有51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岩土所、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均派出了代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杨春和研究员等一行7人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议题如下: (1)工程材料的疲劳特性研究;(2)材料动荷载响应研究及数值模拟;(3)裂…  相似文献   

9.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19届大会于2000年7月16-2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该学会大会每4年一次,在奥林匹克年召开。本届大会的主要形式分为:学术研讨会和商业展示会。参加会议人数约2100人,发表论文约900篇。日本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专家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标准经、激光扫描分色机、城市三维模型、投影自动变换等当代热点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本届学会由7个技术专业会议组成。  相似文献   

10.
国际冰川学会组织的国际冰岩芯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3月30日—4月3日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来自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武筱舲、韩建康和陈吉阳也参加了会议。大会分七个专题作了报告和讨论:稳定同位素;流变学、冰力学与岩芯分层;痕量元素与微粒;气体;宇宙射线产生的同位素(如~(10)Be等)、冰物理学及其他;海冰及大陆冰架冰;中纬度冰川。武筱舲作了题为“敦德冰帽冰岩芯的40年记录”的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1.
8月13日—20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了第10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召开了国际洞穴学联合会成员国代表会议。38个国家的代表676人及未正式注册者近千人参加了大会。我国参加大会注册代表3人。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1986年8月25日至30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坎培拉国立大学召开,会期6天,会前、会后均安排了地质旅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九百多位代表,其中以美国人数居第一位,澳大利亚第二,西德第三,中国第四(48人参加)。大会收到学术论文近1600篇,共开辟了11个会场,分六个专业大组,51个专题小组,有1180人做了1568个学术交流发言,有近100个特邀发言,会议还有图片、幻灯展示104个、新书展销若干个。集中了世界沉积学名流学者,人才荟萃。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收获不少。  相似文献   

13.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15.
21届勘查地球化学国际会议(IGES)于2003年8月29~9月3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共有来自27个国家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各40人左右),中国只有作者一人参加,而原地球化学强国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无人入会。从提交论文数和大会发言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相对活跃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86年7月13日至18日在美国旧金山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召开。出席大会的共有40多个国家七百多人,其中美国矿物学家四百多人,日本四十八人,中国二十七人(其中大陆二十六人,台湾一人),华商六人,其余的国家出席的人数大多是几人。如苏联只有索波列夫一人参加。 会议前后分别组织了地质旅行,参观了  相似文献   

17.
第38届国际煤岩会议于1985年9月23~28日在南斯拉夫杜勃罗夫聂克(Dubrovnik)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2个国家共62名代表。其中联邦德国11人,英、美、法、澳、荷各四人,苏、波、比各3人,东道国南斯拉夫6人,其余为来自日本、巴西、新西兰和加拿大的代表。我国以客人身分(不属会员国)参加了会议。由于出席会议的人数不多、采取了全体大会的形式进行。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18.
该会于1985年1月7日至12日在美国阿列桑那州(Arizoua State) 图桑市 (Tucson)举行会议主题是低渗透岩石的水文地质研究。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401名水文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阿列桑那大学(Uniuer sity of Arizona)的水资源系负责组织。大会报告共分七个专题宣读了六十  相似文献   

19.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至28日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从地中海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会议有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学家代表共7414余名,大会共收到各类科技论文6000余篇,我国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486人。  相似文献   

20.
第20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2010年8月21~27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来自全球74个国家的约1700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有50多人与会。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纽带与桥梁——矿物学及其应用",召开了78个专题会议,热烈交流和讨论了矿物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会议安排了13个大会报告、748个分会场报告和813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