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深海飞雪     
作为科学考察工作者,我有幸乘坐“诺特鲁”号潜艇下潜到2000米以下的深海,去进行海底考察。和我同时下潜的还有驾驶员亚努先生和他的助手西伦先生。潜艇下潜的速度特快。说话间,已下到海中,四周立即是一片纯蓝色的世界。这里的一切东西仿佛都蒙上了一层蓝色的面纱,透过潜艇上的玻璃看去,天空完全是一片阴沉沉的样  相似文献   

2.
早在17世纪,欧洲的科学家们就幻想着乘坐船只到海底世界考察。1620年,一名荷兰物理学家制造了一条木质结构用牛皮包装的潜水船,能够下潜到水下3至5米处。150多年后,美国人开始试用这种原始的潜艇执行军事任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一些海军力量强大的国家,开始组建潜艇部队并批量生产潜艇。此时的潜艇排水量达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地球上还有另一类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许多人会认为纯属无稽之谈,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海底也许真的有“人类”存在。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使用水下摄相机,在大西洋4000多米深的海底,拍摄到了一些类似人类的足迹。1963年,美国潜艇在波多黎各东海演习时发现了一个“怪物”:它既不是鱼,也不是兽,而是一条带螺旋桨的“水底船”,时速可达280千米,是人类现代科技所望尘莫及的。当时美国海军分头派出了驱逐舰和潜艇追踪了4个小时,最终“怪物”消失得  相似文献   

4.
随着《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上映,世界上几乎人人皆知1912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冰海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落海底86年来,西方不少海洋学家一直试图让其重见天日。此次,导演卡梅伦几度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进行拍摄,成为在该沉船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乘客”。但是你知道当初海洋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吗?  相似文献   

5.
1968年春,美国海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天蝎”号(也有译为“锯鲉”号)在大西洋海域航行时突然失事沉没,消息顿时轰动了整个世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天蝎”号核潜艇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海洋之中,当时美国的新闻媒介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机械设备故障导致潜艇失控造成的,也有的认为是潜艇下潜深度超过了极限深度而导致失事;更有人甚至猜测是苏联海军击沉了美国核潜艇。另一方面,美国军方却对这次事故  相似文献   

6.
利用JAMSTEC深海牵引器照相系统(1996)“海豚3K”和“Shinkai2000”(1997)完成了八重山岛近海黑岛海底丘(深度643~2590m)的潜水调查。在海底丘的顶部和南部丘底发现了包括管状蠕虫的Calyp togena群落 ,在海底丘顶部化能自养群落周围还发现了许多钙质烟囱、钙质砂砾管、碳酸盐壳。钙质烟囱和碳酸盐壳主要由细粒的陆源物(如石英砂和粘土矿物)组成 ,泥晶胶结。钙质烟囱不仅以碎屑形式出现 ,而且也以伴随着死亡Calyptogena群落的原地“纯”生物烟囱的形式出现 ,它们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今天,即使在平静的海底也会遇上某种离奇古怪的事件——美国“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上的研究人员在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奇异的海底“铁塔”。1964年8月29日,“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航行到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多千米处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考察作业。考察人员计划在这一海区将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到4500米深处,对这里的海底状况进行水下拍摄。为此,考察人员把一台特制的水下摄像机安装在一个圆柱形钢制保护壳内,用电缆线将其系在考察船上。一天的考察结束了。当摄像技术员在暗室中对  相似文献   

8.
原始细菌可以在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更加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高等一些的生命对环境都相当挑剔,有谁听说除某些细菌以外还有哪种生物能耐百度的高温?可近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地球上还真有这样的生物存在!在东太平洋海底,那儿有一条长长的地壳活动带,发现有许多的海底热泉。有些热泉在冒出地面时会在出口处形成烟囱似的石柱。从“石头烟囱”里冒出来的热液,温度常能超过百度。就是在这样的沸水环境里,在这些冒着沸水的烟囱外壁上,生活着一种毛绒绒的软体动物,专家们叫它为“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  相似文献   

9.
马里亚纳海槽热液硅质烟囱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研究了马里亚纳海槽扩张中心热液硅质烟囱的矿物组合、分布及化学等特征,并在与其他海区热液烟囱对比的基础上,对该海槽硅质烟囱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它可能是由初始温度低于300℃的热液所形成的、成分介于“白烟囱”和“纯硅烟囱”之间的一种中-低温型海底热液活动产物.其中,构成烟囱主体的蛋白石可能是在热液扩散过程中,由于热传递冷却和与海水混合而使温度降到140℃以下沉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真是“以慌对慌真荒唐,歪打正着不寻常,谁知世上怪事多,土豆建功太平洋”。这是美国通讯社在1948年1月上旬披露的军事新闻。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一艘驱逐舰“奥班农”号奉命在所罗门群岛附近的海域执行巡逻任务。这天,睛空万里,海面一片宁静,舰上除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外,其余的人员有的在舱内休息,有的在舰舷两侧观赏海上景色。突然,担任观察任务的值班员发出警报:“发现敌潜艇”!此时,只见距驱逐舰数十米的海面上,有一艘日本潜艇露出水面在换气。双方突然遭遇,都感到惊慌失措,日本潜艇虽装有鱼雷,但已来不及发射,美舰反应虽快,抢先开炮射击,但因距离太近,加上毫无准备,仓促上阵,慌乱之中竟无一弹命中目标。日本潜艇见势不好,便立即掉头向“奥班农”号冲来,在接近美舰炮火无法发挥作用的死角,开始紧急下潜。因情况紧急,美舰上的官兵来不及拿武器,便急忙抓起储存在甲板上小舱里的土豆,接二连三地投向潜艇。潜艇上的日本士兵以为美军向他们投来的是手雷,在惊恐万状的情况下匆匆爬进了艇舱,有的士兵还吓得扔掉武器争相逃窜。日本潜艇刚刚潜入水中,美军舰担心潜艇发射鱼雷,也立即开足马力逃离了战场,可日本潜艇仍然害怕美军军舰投放深水炸弹,便一边迅速下...  相似文献   

11.
陶然 《海洋世界》2005,(4):21-23,26,27
国际潜艇指挥训练班的课程包括一些学员最难忍受的训练,所以在部队中更以“死亡者”而知名。梅诺·斯特凯蒂在《简氏国际海军》里叙述了他随访“2004潜艇指挥训练班”的经历。黑夜,海底,“海豚”号潜艇在拥挤的指挥中心里,美国海军贝尔兹中校牢牢地盯着深度表。闪烁的数字显示出潜艇距离从上面驶过的渡船仅有6米,而距离下面的暗礁也只有几米。该艇正在敌方海军基地水域内隐蔽布雷,而紧随其后的驱逐舰声纳发射的脉冲信号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2.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德军占领区仍旧硝烟弥漫,德国纳粹头目还尚未来得及逃往阿根廷和叙利亚去躲避应得的惩罚之时,就有报道披露过世界各地曾出现过来历不明的“怪影”潜艇的消息。美国海军曾动用潜艇仔细搜寻,特别是在太平洋水域,可是,各种搜寻都毫无结果。最初,有人推断,德国潜艇就像“孤狼”,在世界各大洋水域四处流窜。但这种推断缺少逻辑道理——因为潜艇是需要补充柴油燃料的,还需要补充可供60名潜艇乘员用的食品和许多其他补给品。对“怪影”潜艇的发现多是偶然的,但也是不断  相似文献   

13.
一天,澳大利亚潜水爱好者罗查划着橡皮艇,来到海边一个名叫瓦伦丁的小岛上。虽然他只有35岁,却已有15年的潜水经验,对海底世界了如指掌,甚至还与瓦伦丁海域一条名叫黛丽丝的雌白鲸交上了朋友。罗查今天下潜,主要是找他的动物朋友黛丽丝消遣娱乐的。罗查把橡皮艇拉上沙滩套上绿色塑料的蛙人蹼掌,戴上潜水头盔,背上一个足有一米长的氧气瓶,一头扎进大海的怀抱。展现在罗查眼里的是无比瑰丽的水晶宫世界,鹿角珊瑚像海底仙人掌,裙带藻轻轻地飘动,有时石头缝里透出一点“电灯光”,那是夜光贝突然,前面漫起一道黑幕,犹如施放的…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12,(10):26-27
海底热液活动普遍发生在大洋中活动板块的边界以及板块内部火山活动的中心。1977年,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洋中脊的轴部采到了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组成的硫化物。1979年,又在距同一地点约200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白色和黑色的"烟囱",温度约为350℃的含有矿物质的热液从海底喷出后,与周围的海水迅速混合,产生沉淀。这些沉淀就是黑色或者白色的"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以及铜和铁的硫化物组成。这些海底热液的发现极具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深海潜水艇进行海底重力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肉眼可以观察海底的细微变化和表层地质构造 ,要想了解海底表层未显示出的构造 ,海底重力测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将陆用重力仪置于潜水艇中进行测量的方法目前应用得最多 ,如根据在东太平洋海底隆起的海岭顶部进行的近距离测量 ,推测了岩浆堆积体的形状和规模 ( Macdonald和 L uyendyk,1 981 )。日本从前代潜水艇“SHINKAI”时起 ,就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科学技术厅 ,1 971 ) ,从 1 970年起 ,利用“SHINKAI”开展重力测量试验。当时建设省国土地理院和海上保安厅水路部分别承担地面重力测量和海域重力测量。每年进行 3次下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新一代潜艇的高技术含量目益增加,根据目前各主要军事大国新型潜艇的研制情况,可以看出21世纪新型潜艇的研制趋势,21世纪新型潜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大潜深、高降噪的艇壳结构增强潜艇的隐蔽性,提高其生存能力,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增大下潜深度;二是降低噪声。传统潜艇的下潜深度一般为250~400米,而世界海洋的深度多为1000~6000米,因此增大潜深有着广阔的  相似文献   

17.
海底实验室     
一个海底热点能够成为一个生物实验室,在那里海洋科学家可以研究水下火山和在热液喷口喷出的过热水流周围丛集的超自然生物。 1993年6月随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阿尔文”号潜水器下潜的一队科学家,在  相似文献   

18.
潜艇疲劳载荷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建立潜艇疲劳载荷概率模型的方法,引入了正态分布和两参数威布尔分布两种概率模型。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较适合于用来描述潜艇下潜深度分布的概率特征。可根据潜艇的设计参数、任务及航行区域等因素来选取最可能的分布形式获得潜深分布密度函数。潜艇疲劳热点部位的应力(应变)幅值分布,可由应力(应变)和潜深的关系通过相应的变换得到。  相似文献   

19.
做了飞机的俘虏乍一听起来,不着边际,简直有点天方夜谭,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941年8月,德军U-570号潜艇在冰岛以南悠然自得地游弋,为了和基地联系,潜艇必须浮在水面上发报(当时的技术所限)。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U-570浮出了水面时,被盟军的一架巡逻机发现,并向潜艇投下了重磅炸弹,虽然没有击中潜艇,但爆炸的冲击波把潜艇内部许多设备震毁,灯也灭了,更可怕的是震坏了蓄电池造成大量氯气泄出,致使潜艇无法下潜,艇员只能挤在狭小的指挥台前的甲板上。而这时巡逻机又飞了回来,一看有机可乘,照着潜艇就是一…  相似文献   

20.
“普鲁托”号是一艘遥控微型潜艇,它能探测500米深的海底。从性能上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艘潜艇是米兰的加伊马里内公司在意大利设计建造的。在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旬进行的意大利第三次南极考察活动中,考察队使用了这艘微型潜艇并取得了成功。这般船全长1.67米,宽和高都是70厘米,有5个发动机作动力,因此能同时作上下、前后和左右运动。它用的是电池,平均在海底的作用时间为4小时。这艘潜艇用600米长的电缆同母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