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斯林格兰姆法和突拉姆法一样,都属于低频电磁感应法,不过斯林格兰姆法采用偶极的发射线框,是一种动源的感应法,在苏联称作偶极剖面感应法.目前所用的标准仪器有瑞典的探矿枪、电磁枪、有加拿大的SE-600电磁水平(垂直)线框探矿仪.仪器的结构都相同,只是仪器的电子线路和工作频率有少许差别.仪器包括两只轻便的线框.一只是发射线框,另一只是接收线框.两只线框按不同方式排列,构成各种不同的线框系统.其中最常用的是共面的水平线框系统,即两线框相隔一定距离平行地面在同一水平内安放,在此情况下发射线框建立的一次场垂直地.面地下导电矿体中产生的涡流在空间形成二次场.此二次场的垂直分量可以分解成一个与一次场相位相同的分量(即  相似文献   

2.
甚低频(VTF)法是利用甚低频电台发射的电磁波作为场源的电磁勘探方法。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良导或磁性感应体时,将其极化、而产生二次电流,从而引起感应二次场。二次场与一次场合成后的总场与一次场的振幅、方向和相位均不同,即引起一次场的畸变。通过测量某些参数的畸变,即可发现地下良导或磁性感应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大回线源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瞬变电磁观测方式,它的优点是铺设一次线框,在框内和框外都可以测量,空间采样率高、工作效率高和解释精度高,特别适合高密度、大深度的面积测量。目前针对矩形源计算有两种方式,1通过面积等效法用圆形发射源代替矩形发射源;2利用水平偶极子沿矩形回线做数值积分。这里计算了两种发射装置内二次场值,研究两种发射源内二次场的分布特征,证明对于中心回线装置、大定源装置,在晚期使用面积等效方法用圆型线框代替矩型线框计算视电阻率是有效的,在早期计算会引入较大误差,需要校正。  相似文献   

4.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工作原理是机载发射线圈向地下发射脉冲电磁波,接收线圈观测断电后来自地下低阻体的二次感应电磁场,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解释达到探测地下低阻体的目的。结合近年来从事时间域航空电磁法探矿数据和资料解释的实践,分别对电力干扰、表层强低阻体、表层弱低阻体和地下低阻体航电异常响应的时间常数τ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以下规律:电力干扰在τ图上一般显示为不连续的线性异常,电磁响应呈跳跃状的无规律衰减;低阻异常在τ图上一般显示为高值区,电磁响应呈指数衰减,导电性越好规模越大的低阻体衰减越慢。  相似文献   

5.
电磁法综合探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针对地下隐伏资源勘查对大深度、多参量电磁法技术的发展要求,利用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的大深度探测及人工场激电法的多参量探测,在对分布式的场量接收和大功率的发射仪器硬件研制,以及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研究基础上,成功研制了阵列天然场电磁法探测技术及混场源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经矿区试验应用表明,阵列天然场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具有轻便高效大深度探测的特点,适宜于不同地貌景观尤其是困难条件下隐伏资源的大深度探测,而混场源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不仅可获取大深度的天然场电阻率信息,还能获取人工场激电信息,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矿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油气资源的勘查。  相似文献   

6.
应用瞬变电磁法小线框大电流探测隐伏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瞬变电磁法小线框、大电流技术在金属矿勘探和地下水的探测中已趋成熟。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断层上方出现的感应二次场V2 负值现象和成因,提出断层和次新断层以及地质塌陷的探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要点,总结出利用小线框、大电流瞬变电磁法探测隐伏断层的技术方法。钻井验证表明,该方法施工快速轻便,断层点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7.
跨孔电磁法衰减层析成像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振幅信息的方法,通过发射端到接收端电磁波的振幅变化来反演介质衰减常数分布。发射端振幅也就是初始振幅,一般情况下是未知的,它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层析成像结果,需要在反演前得到或者通过特殊反演方法来处理。本文总结了4种初始振幅处理方法——线性拟合法、矩阵反演法、双频电磁波法以及相邻道比值法,通过合成数据验证了这四种方法的可行性,并且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线性拟合法适合物性变化不大的情况;矩阵反演法对物性情况要求不高,但计算量较大;双频电磁波法能直接得到电导率分布,但只适合良导体情况;相邻道比值法适用情况最广,但容易受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磁学原理,推导出了载流正方形回路地下均匀半空间介质中心轴线上感应磁场强度B的理论表达式。通过系列的理论计算、对比和讨论,提出了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装置探测深度主要受发射线框边长制约,其最佳探测深度与发射框边长二分之一相当的观点。这里引用了一些生产、试验事例,从实践上对这一观点加以佐证。旨在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以便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利用瞬变电磁法。  相似文献   

9.
甚低频电磁法及其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保连 《物探与化探》1982,6(4):237-246
甚低频电磁法(VLF-EM法)是一种被动源电磁法,利用超长波通讯电台所发射的电磁波作为场源。全世界有许多甚低频发射台,其发射功率在n·10~1000千瓦之间,频率约为15~25KHz(参见表1)。在地球上任何一点至少可以收到其中的一个电台,因为这种电台功率大而辐射只限于在地球和电离层组成的波导中传播。  相似文献   

10.
垂直磁偶极子电磁频率测深法,原名为地面电磁波法(Melos)。此法系法国地调局在六十年代于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基础上,利用1954年Wait推导的垂直磁偶极子场强的公式,经过数学上的变换,建立了“中区场”测量的电磁频率测深法。通过探测地层的深度和电阻率来达到探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瞬变电磁方法在探测煤矿浅层高阻采空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煤矿浅层高阻采空区探测中,普遍认为高密度电法为较好的方法,而瞬变电磁法通常被认为其对低阻反映较灵敏,对高阻反映不灵敏,而很少采用,但我国内蒙、山西等地,地表沟壑纵横,高差较大,不具备高密度电法的施工条件。因此,笔者给出一种在较小线框下进行的瞬变电磁方法,通过配合高发射频率和大发射电流,能够比较清晰的反映出地下高阻目标体,以此说明,针对地形起伏较大,不适合高密度电法施工的地方,小框瞬变电磁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煤矿中不含水采空区的物探手段问题。文中参考煤矿不含水采空区埋深较浅的情况,设计了理论模型,正演计算得到的效果良好,对高阻的反映较为灵敏,并在鄂尔多斯地区某煤矿实际应用了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开挖情况相符合,对煤矿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表明该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比,航空瞬变电磁法受不同的噪声类型影响较大,如天电噪声、运动噪声等,并且背景场对数据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由于背景场中含有一次场信息,使得背景场幅值远大于含有地质信息的二次场信号。为较清晰地获得地下电性结构,需找到可以高效去除背景场的方法。本文提出利用线性插值方法来对背景场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获得前、后高空飞行的测线数据,经过叠加、平均计算得到叠加周期内相同采样时间道的响应值,然后,利用插值原理针对每个采样时间道建立一个插值函数,最后,根据飞行时间来计算工区每条测线上采集数据的背景场值,从而达到去除背景场的目的。实测数据背景场去除的算例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去除背景场对二次场异常的掩盖,去除后可较清晰地判断异常出现的位置。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预处理包含较多处理模块,该方法的提出为高效的数据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种矿物原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资源短缺的态势要求加大深部矿产勘查开发的力度。在概述电磁法勘探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电磁勘探方法的某些最新进展:广域电磁法、伪随机信号电(磁)法,大深度双频激电以及无人机超低空航空磁测。广域电磁法不受远区的限制,可观测面积大,信号强、精度高、只观测场的一个分量,野外速度快,效率高。伪随机信号电磁法一次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强度大体相当的主频率信号,成倍地提高电磁法的野外效率。双频激电能够自动消去感应耦合,可以作为大深度激电的首选方法。无人机超低空航空磁测不受地形地物影响,大大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成本低。它们都是有利于深部勘查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瞬变电磁法"小线框大电流"观测方式进行了研究。对小线框中心点处激发场(一次场)强度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和大定源回线进行对比;计算了小线框的关断时间,并和大定源进行对比;以实际地层为例,设定模型,计算了理论勘探深度;最后对实验线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线框观测方式完全可以满足常规勘探要求,并在缩小浅层盲区范围和方便施工等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引言 航空电法工作之前或在资料解释过程中,往往需要估计待测矿体可能引起的异常幅度、宽度以及它们与飞行高度等因素的关系。板状导体已有模型实验结果可供估计参考。均匀大地也有电算结果可以利用。关于球形导体,已有了用精确公式电算的直立线圈共轴硬架式频域连续波航空电磁响应剖面曲线。但我们可以看到,既使对不导电围岩中的球形导体而言,磁偶极发射源航电异常的精确计算结果也必须采用大型电算机才能  相似文献   

16.
电法勘探方法发展概况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李金铭 《物探与化探》1996,20(4):250-258,249
本文简要叙述了80年代以来,我国常用和发展较快的几种主要电法的发展概况。这些方法有激发极化法、频谱激电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探地雷达。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侦测地下水位与河川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探讨藉由电磁波照射地表,从反射讯号中去判断地下水水位与土石流移动观测之可行性,期能提供一新的土石流预警方法.电磁波在土壤中的行为受土壤的介电系数所控制.我们首先以地下水模式仿真出地层中的含水量分布状况,同时搜集过去关于土壤介电系数的实验资料和模型,将其运用于层状介质法来仿真电磁波照射在不同含水量剖面下之反射波,以建立含水量分布与反射讯号间的对比模块.最后则是以砂箱实验,量测含水量剖面后,藉由天线与网络分析仪来发射电磁波与记录反射波.由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之比较可知所选择的土壤介电系数模型可以仿真简单潮湿土壤的电磁行为;而由实验量测可知电磁波至少可以打进50cm的微湿砂子.若以雷达扫瞄河道,可对土石流或洪水前锋的速度作准确之估计.  相似文献   

18.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秦岭地区的地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进  安海忠 《物探与化探》1995,19(4):286-290
本文介绍了利用YDC-1型音频大地电磁仪在秦岭地区进行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实例,勘探结果表明在干扰较小的秦岭地区,用音频大地电磁法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具有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工源电磁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军 《地质与勘探》2003,39(Z1):10-14
文章介绍了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几类人工源电磁法的基本情况,既包括目前国内已经普遍采用的固定源建场测深法(FTE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也包括正处于开发引进阶段的两分量时频电磁法、井地建场激电法,结合勘探实例重点对比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同时也就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孙建国 《地球学报》2002,23(6):567-571
钻孔电磁波法的正常场公式是进行各种钻孔电磁波探测理论研究和资料解释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将其建立在近代天线理论之上。通过对钻孔电磁波法中的基本电磁系统的分析讨论,证明了关于绝缘天线的广义传输线理论在钻孔电磁探测和电磁波测井中的可应用性,并给出了在一般条件下的基于广义传输线理论的钻孔电磁波法正常场公式。通过与经典的正常场公式的定性对比发现,基于广义传输线理论的正常场公式既包含了天线本身绝缘层的作用,又考虑了钻孔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的公式能提供更多的关于围岩和钻孔流体的电磁性质的信息,应能成为跨孔电磁成像和电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