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沉管挤密抗拔防浮碎石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富  谢新宇  张继发  郑麟  朱向荣 《岩土力学》2004,25(12):1937-1941
基于现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了沉管干振挤密抗拔防浮碎石桩在砂土中的抗拔破坏模式和应力传递机理,运用极限平衡原理研究了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极限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对工程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两者较为一致。现场试验表明,未达破坏荷载前,抗拔碎石桩的抗拔承载力与变形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抗拔碎石桩破坏性状明显,能明确得到抗拔碎石桩的破坏荷载。  相似文献   

2.
谷竹高速公路原状片岩抗剪强度的水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李建朋 《岩土力学》2012,33(6):1719-1723
为了解鄂西北地区水敏性片岩在水作用下的抗剪强度特性,对取自谷竹高速公路现场的原状片岩试样开展了沿其层理面的室内天然状态直剪试验和饱水状态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对片岩的抗剪强度和破坏特征影响显著;饱水后片岩与天然状态相比凝聚力降低了36.7%,内摩擦角降低了4.6%,残余凝聚力降低了66.7%,残余内摩擦角降低了11.3%;与天然状态的脆性破坏不同,饱水后片岩破坏时具有明显的延性特征。基于试验结果,探讨了水对片岩抗剪强度参数的弱化机制,利用极限平衡方法计算了谷竹高速公路沿线某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而对该边坡在暴雨或连续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压力型和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已在工程中应用,但是现场测试数据的缺乏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压力型、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的原位抗拔试验,测试了其载荷—位移曲线,分析了两种抗浮锚杆的受力和变形特点,探讨了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的破坏形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工作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两个多发性滑坡的野外监测,即日本本州岛的Sodechi和Yonaihata滑坡,揭示:即使这些滑坡活动是在粘性土中重复性滑动,但是斜坡破坏的扩展与普通滑动一样。随着斜坡内应变的增加(沿滑动面局部破坏的起因),地表位移同时迅速增加。第三蠕变阶段开始,并产生了大位移的持续滑动。因此。当局部破裂面形成贯通面后,整个斜坡就产生崩塌性滑动。利用环剪试验测定了滑坡粘土的三种抗剪强度参数:(1)完全软化强度参数Ф'(扰动土的峰值抗剪强度参数),(2)试样分离强度参数Ф'ss(本项研究新近提出):以及(3)残余强度参数Ф'ss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地面破坏传播阶段中,Ф'ss是表示斜坡稳定性的最合适的抗剪强度参数。因此,确定试样的分离强度参数Ф'ss是分析斜坡破坏扩展机制,并将其应用于斜坡稳定性分析问题的首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宿辉  李清富  李彦军 《岩土力学》2006,27(8):1411-1415
在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基础抗拔模型试验及原型试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膨胀土地基的抗拔性能,分析了土体位移、应力分布、承载能力以及破坏机理,指出了目前黏性土的抗拔理论计算中存在的缺陷,即土体的破坏不是只局限于破裂面的面破坏,而是整个土体内部的体破坏。提出了黏性土的抗拔承载力应由基础自重、基础上的土体重量、土的抗剪强度(破坏土体内部)以及应力重分布产生的地基承载力构成,并利用有限元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另外,对试验中的模型尺寸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白晓宇  张明义  刘鹤  寇海磊 《岩土力学》2014,35(9):2464-2472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抗浮锚杆是一种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与传统的钢筋锚杆相比,它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基于6根GFRP抗浮锚杆和4根钢筋抗浮锚杆现场足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了中风化花岗岩中GFRP抗浮锚杆的承载特征和界面黏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抗浮锚杆的破坏形式有2种:锚杆和砂浆界面剪切破坏,砂浆和围岩界面剪切破坏。直径为28 mm 的GFRP抗浮锚杆和钢筋抗浮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均为225 kN,直径为32 mm GFRP抗浮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为250 kN,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GFRP抗浮锚杆与砂浆(第一界面)的平均黏结强度为1.50~1.54 MPa;GFRP抗浮锚杆砂浆与围岩(第二界面)的平均黏结强度为0.32~0.37 MPa,略低于钢筋抗浮锚杆第二界面的平均黏结强度;直径为32 mm的GFRP抗浮锚杆第二界面平均黏结强度高于直径为28 mm的GFRP抗浮锚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了GFRP抗浮锚杆的破坏机制,为GFRP抗浮锚杆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芜湖青弋江滑坡的抗滑桩治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一个滑坡基本资料不够完善而采用抗湍桩为治理手段的坡体破坏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场静力触探试验近似判断滑动位置,以传递系数法复滑坡土层抗剪强度,在有渗流的不利工况下考虑渗流力,采用悬臂桩法计算刚性抗滑桩。  相似文献   

8.
钙质砂中锚定物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质砂具有特殊力学性质与工程特怀。利用模型试验,研究了锚定物在钙质砂中的坑拔特性以及变形破坏机理。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得出了锚定物抗拔力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破坏面的基本形状。  相似文献   

9.
申莲 《地下水》2012,34(5):167-168
冻胀是造成衬砌渠道破坏的主要因素,同时抗冻胀问题处理也是渠道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探讨渠道冻胀破坏机理,通过应用和试验,分析适宜新疆孔雀河灌区渠道抗冻胀的基土置换垫层、隔热保温、优化结构等几种模型的优缺点,认为采用聚苯乙烯保温板抗冻胀措施宜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土体抗拉张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土力学的观念中,土体通常不主动作为抗拉材料使用,土的抗拉强度很小,因而土体的抗拉强度往往被忽略或几乎视为零,造成土体抗拉强度理论远落后于抗剪强度理论。实际上,土体的抗拉张力学特性在土体变形与破坏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土体抗拉张力学特性试验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特点,介绍了土体抗拉张力学试验的最新进展,并结合非饱和土力学及其抗拉强度理论的研究热点,认为对非饱和土合理统一的"吸力"认识仍然是非饱和土抗拉张特性研究的关键。然后,从岩土破坏模式角度,总结了岩土拉剪耦合破坏规律的8类破坏模式,分析了土体在此研究领域的现状,最后阐明了土体尤其是非饱和土的抗拉张力学特性研究现状的5个特点,展望了土体抗拉张力学特性新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双滑块边坡锚固系统时变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昌富  成晓炜 《岩土力学》2012,33(1):197-203
考虑锚杆锚固段从岩体中拔出、拉杆拉断、拉杆从注浆体中拔出等失效模式,利用系统可靠性原理和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并基于Monte-Carlo抽样原理提出双滑块岩质边坡锚固系统破坏概率的直接求解方法。同时考虑锚杆钢筋的腐蚀与软弱滑动面抗剪强度c、? 的时变性,建立了考虑锚杆多失效模式双滑块岩质边坡锚固系统的时变可靠性模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软弱滑动面上的强度参数c、? 的时变性和注浆体与围岩之间的抗力时变性对锚固系统的破坏概率的影响较大,而锚杆的腐蚀对锚固系统破坏概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锚杆荷载-位移曲线的指数函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志民  张洁  尚岳全 《岩土力学》2005,26(8):1331-1334
利用现场抗拔试验测取锚杆荷载与锚杆位移的关系曲线(P-S曲线),确定锚杆的极限荷载标准值,必须进行破坏性试验。结合锚杆抗拔试验数据,开展锚杆P-S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探讨了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模拟锚杆P-S曲线的效果。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锚杆P-S曲线,其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也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基坑支护可拆型锚杆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生 《岩土力学》2005,26(11):1766-1770
为了避免给周围后续工程造成施工障碍和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基坑支护中的临时锚杆在失去作用后应将其拆除。通过对锚杆荷载传递特性的分析和在现场原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仅拆除拉杆材料的可拆型锚杆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拉杆材料和注浆体之间设置隔离措施来拆卸锚杆,并通过带传力杆的承载体将锚拉力分散传递于注浆体中。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方法简单可行,且由于受力合理,可拆型锚杆的技术性能也较普通锚杆明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考虑锚杆拉杆拉断、拉杆从注浆体中拔出、锚固段注浆体从岩体中拔出、外锚头破坏以及垫墩底岩体的压坏等失效模式,利用系统可靠性原理和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建立了双滑块边坡多锚杆锚固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抽样原理提出了该类边坡锚固系统破坏概率的直接求解方法。最后结合算例,分别基于中值安全系数和破坏概率指标分析了各计算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讨论了锚杆锚固角和被动滑块可能滑裂面倾角对锚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膨胀锚杆的锚固性能。这种锚杆不仅可以用于硬岩,而且还可以在不适合其它锚杆的条件下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余生兵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12,33(Z2):71-0076
通过块体集上限分析方法,研究锚板的抗拔承载力和破坏面特性,并将分析结果与Das[1]以及Rowe[2]的锚板模型试验结果进行详细对比,验证块体集上限法的有效性。分析斜坡地形条件下锚板抗拔承载特性,并与Khing等[3]的条形锚板抗拔承载力试验以及Rao和Prasad[4]的圆形锚板抗拔承载力试验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斜坡地形条件下锚板模型试验中采用拉杆加载的方式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地形条件下拉杆的存在对于锚板抗拔承载力影响较大,模型试验应优先采用Trapdoor模型。  相似文献   

17.
詹杰 《岩土工程技术》2011,25(5):232-235
通过对天津地区某基坑支护工程加固方案的比选,重点介绍了加筋水泥土锚杆在软土土层中的技术特点,并根据在本工程中的实践,分析了在软土基坑中应用该技术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采用深孔锚索注浆加固工艺技术的难点,就如何进行深孔多锚索安装与注浆开展了深人可行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进退两宜、回转推进、风动冲孔、键球式锚索置入器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超深易坍、掉块、缩径锚孔的锚索安装置入、孔底注浆等技术问题,对灾害环境加固治理,全面实施设计目的,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辉  郭院成 《岩土力学》2016,37(10):2833-2838
针对工程中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脱黏失效问题,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一种研究的新思路。在建立简化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锚固界面的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视预应力锚杆为弹性体,根据弹性理论得出锚杆的总势能;引入突变理论,将锚杆势函数化简为尖点突变模型的标准形式,构建锚杆失效的临界判据,并进行脱黏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可以合理考虑锚固界面的软化特性;拉拔荷载作用下,锚杆杆体与周围注浆体的界面剪应力分布逐渐演化为单峰曲线,直至极限状态下整个锚固界面发生软化破坏;推导出的临界松动位移理论公式简单实用,可为研究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脱黏失效提供参考。通过对工程算例进行验算分析,证明所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