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2017,44(3):封三-封三
<正>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为推进"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三大战略,造就—支能够破解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难题和基础地质问题,在国内地学界具有影响力,在国际地学界具有话语权的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实现"六个一流"的建局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全面实施了"地质科技人才工程"。"地质科技人才工程"包括3项重点人才计划:卓越地质人才计划、杰出地质人才计划和优秀地质人才计划。卓越地质人才是指在国际、国内地学界享有较高声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能源、资源、环境、灾害或基础地质重大关键问题,成果转化应用效益非常显著,在服务国家"六大需求"上成效非  相似文献   

2.
陶潜毅  孙中义 《安徽地质》2006,16(4):315-318
要振兴地质工作,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关键靠地质人才。本文从分析安徽地质人才队伍现状和地勘单位人才需求出发,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地质教育,以解决当前地质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并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行星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如何利用行星资源、可持续永久开发太空成为行星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在阿波罗号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世界大国纷纷抢占深空探测的科技制高点,美国宣布重启太空计划,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的月球战略,我国也制定了深空科学探测任务规划发展路线图,要达到这些宏伟的深空探测与开发目标,亟待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为太空的可持续永久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支撑。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是行星地质学的分支,运用行星科学的基础理论,利用行星观测、探测及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行星地质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查明地质资源的类型、特征、储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行星地质资源的地质调查、岩石成分、结构与性能、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预测,解决行星工程中的各类地质问题,研发行星开发利用地质工程技术,为行星地质资源开发与人类工程活动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行星地质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行星地质资源成因演化与评价、行星地质工程。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行星科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学科增长与拓展;开发行星地质资源,打破资源束缚,实现太空永久可持续开发;培养学科人才,提升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科技水平,为人类移居行星奠定基础。未来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应加强行星物理学、行星化学和行星地质学的交叉融合及理论应用,发展行星地质勘探方法与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发展高/低温、高/低压、高辐照、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样品采集、加工、多尺度测试分析理论与方法,培养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人才。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程地质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愈来愈显示出生气勃勃的景象。我们的工程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这样一支队伍的努力下,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建成和正常使用;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和实际经验,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充实了教学内容,编写出一批优秀教材;促进了我国工程  相似文献   

5.
工程场地的特征与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场地与城市在空间尺度上相去甚远 ,但工程场地所具备的与环境行为相近的共性 ,使其属性分析可以推广应用到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从这一意义上说 ,工程场地是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 ,众多微观单元的组合构成了环境的宏观总体。为此 ,工程场地的三大属性特性、适宜性、稳定性 ,可以作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的基础。从工程场地分析推广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还将有助于保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钻探生产、钻探科研、钻探工程管理、钻探能力建设以及钻探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中核地质钻探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作了全面的回顾总结,提出了"加强人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能力建设、推行精益管理"的"十二五"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始建于1963年3月,位于成都郫县。现有职工32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2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才96人。拥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相似文献   

8.
地质工程监测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功能完善的地质工程监测系统在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及露天采矿工程等等中的重要性己日益显露出来。为此, 本文提出了地质工程监测信息系统的构想, 并从开发方法选择、功能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特征及系统开发实施四个主要方面, 对地质工程监测信息系统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质工程学在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工程地质学的新拓展,本文对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它是研究一个工程系统与诸多自然系统如何实现最佳耦合的一门学科,是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造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它强调的是以工程措施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并重视对技术方法和作用效果的研究。作者在分析地质工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地质工程的应用领域范围并把它分为:地下建筑地质工程、地面建筑地质工程和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三大类型。文章认为整个地质工程系统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大基本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自然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空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系统作用域的风险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河南省的规划出发,说明了辉县市城区天然气工程的重要意义;详细勘察了天然气工程沿处的工程地质情况,结合工程地质情况说明了在河南辉县市城区天然气工程中采用水平定向钻进穿越的必要性;同时对施工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标准要求,论述了专业基本概况、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并重点分析了基于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工作组织管理和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持续改进的过程,从课程体系的修改与完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知识互相衔接、人文素养教育、各种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应用教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计划修订等6个主要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措施。指出持续改进工作对专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概述了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城市工程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中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与工作的一些建议。论文还介绍了与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工程地质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柳州市某小区高层商住楼各个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重点通过对基础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成本两方面对比,探讨了该商住楼地基基础的选型问题,以工程实例告诫地质技术人员从事岩土工程勘察需要注意细节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丁华  丁辉  张悦  廖文强  陈鑫源 《地质论评》2021,67(2):467-474
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质视角解读乡村振兴,围绕乡村人地安全、产业发展、地质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地质评价、水文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旅游地质遗迹调查等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为提高助力效率效果,需做好项目顶层设计、制定乡村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等标准、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开展系统人才培训培养等战略路径。未来乡村发展中,应进一步解决区域统筹部署与重点发展村镇选择、综合地质调查与乡村规划建设空间尺度匹配、综合地质调查和纵向专业性调查配合使用、工程地质评价与乡村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地质文化村建设与乡村规划建设衔接等问题,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服务能力,为乡村可持续振兴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海省国有地勘队伍和行业工作近年来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建设,行业工作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涛  许同周 《安徽地质》2010,20(2):157-160
在新的地质发展和找矿形势下,针对当前地质单位人才结构现状,深入剖析其产生原因,提出通过四个途径解决人才制约瓶颈,对现阶段地质人才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及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地质灾害类型相对较多,对工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对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综合预防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京珠线湖北省南段岩溶地质问题与勘察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银湖  黄正发 《地球科学》2001,26(4):361-364
岩溶问题是京珠国道湖北南段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京珠国道南段岩溶的地质背景、发育因素、发育程度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有效地查明了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溶洞间的相互关系,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 是使工程建设和运营最大限度地适应并保护环境 (天人整体论 )。因此其研究内容, 围绕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个核心, 包括天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工程的地质作用和环境效应即人为地质现象, 特别是人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这些研究, 都应从区域到场地再到区域, 从深部到浅表再到深部 (区域深部控制观点和环境效应扩展观点 ), 从历史到现状到远近未来 (自然 -人为历史观点 ) ;环境效应应从单项到全部 (全面无遗 )再到单项 (突出重点 ) (时空态整体论 )。而其研究方法, 应是岩体, 土体结构力学、岩体、土体水力学与岩土水气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并举但突出结构力学, 地质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系统科学的宏观研究并举但突出地质科学 (宏观微观整体论 ) ;建立地质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和管理模型, 并与探测、测试、模拟实验、计算预测、监测、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相结合, 以求解和实现模型 (手段目的整体论 )。根据以上论述, 文中还对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学科地位、机构设置、人员培养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程地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工程地质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20世纪工程地质力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详细论述了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工程地质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地质体的连续性、工程地质体的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地质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展望了未来工程地质力学在大变形灾害工程控制材料研发、工程灾害控制、工程地质体的能量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和地质工程的量化设计方面的走向,指出工程地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