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径流过程具有随机和灰色特征。基于此,将Markov预测与灰色GM(1,2)预测相结合,提出了GM(1,2)-Markov中长期河流年径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对黑河正义峡、莺落峡水文站65 a(1949-2014年)的年径流量资料分析,将莺落峡年径流量作为GM(1,2)预测的相关因素数据列,以1990-2009年的数据建立正义峡年径流量GM(1,2)-Markov模型,以2010-2014年的年径流量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莺落峡、正义峡年径流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建立的正义峡年径流量预测模型精度为83.65%;预测未来5 a的径流量,预测精度达到了97.12%;GM(1,2)-Markov、GM(1,1)和GM(1,2)模型的模型精度都符合建模的要求,但GM(1,2)-Markov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GM(1,1)模型和GM(1,2)模型。GM(1,2)-Markov模型为河流径流量的中长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南宁市2011年的猩红热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探索猩红热的流行规律.方法 以南宁市2004 - 2010年的猩红热月发病率数据为基础,用SPSS13.0建立ARIMA预测模型,以2005-2010年的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 ARIMA(1,0,0)(1,1,1)12模型可以用于拟合南宁市猩红热的发病情况.南宁市2011年猩红热的发病仍然维持在低位,且发病趋势平稳.结论 ARIMA模型可用于猩红热发病趋势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RA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代替传统的最小二乘法以优化GM(1,1)模型参数,并与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组合,形成了基于RAGA的等维灰色递补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运用此模型对三江平原创业农场地下水埋深进行动态预测,BP神经网络结构确定为3:12:3,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只有2.33%,与传统的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相比,预测精度显著提高.通过此模型预测,从2007年到2012年,该地区地下水平均年下降0.3 m.  相似文献   

4.
预测陕西关中地区需水量的改进GM(1,1)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需水量评价与预测是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采用定额法计算需水量。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需水量要素组成的分析,认为需水量要素属平稳时间序列,且一阶累加生成数据系列满足指数规律,符合灰色预测条件。为了提高GM(1,1)模型的精度,采用一种改变背景值的新方法,即:中心逼近方法。通过精度检验,中心逼近式GM(1,1)模型平均误差百分比、误差平方和分别比传统的GM(1,1)模型提高了0.147和1.579。用中心逼近式GM(1,1)模型预测需水量各要素近期和中长期值,经检验,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工业总产值预测模型满足一级模型,等级为良好。牲畜头数预测模型为不合格模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时间序列数据不完全符合指数规律。通过定额法计算,预计75%保证率时2005年和2010年关中地区工农业需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92.21%和89.75%,生活需水量分别占7%和9.04%。  相似文献   

5.
阿克苏地区近45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阿克苏地区8个气象站近45年(1961-2005)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3年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灰色预测等方法,全面分析阿克苏地区近45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其变化的倾向率为3.9 h/10 a;年日照时数近45年来极低值出现在1985年,最高值出现在2005年;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但是夏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季、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4 h/10 a和-11.0 h/10 a,秋季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年日照时数在1974年发生了突变,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6-2010年的年日照数进行预测,发现在今后几年阿克苏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将会有所增加,年日照时数在2010年达到2 923.2小时,但未能超过近45年来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2001-2010年河南省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耗与GDP的数据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经过灰色关联度矩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1)GDP的增长对于能源消耗总量的绝对影响最大,其发展速度的影响次之.(2)能源消耗的增长直接影响到河南省的常规能源生产的增长,涨落关系十分密切.(3)原煤生产对于能源消耗和GDP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几个指标的预测,第一步预测的相对误差范围在0.721% ~3.632%之间,预测的精度很高.因此,说明灰色预测模型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研究是合适的.能源消耗总量、GDP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原煤产量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增长不明显;天然气产量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耕地保有量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耕地保有量预测精度,将灰色预测GM(1,1)模型、动力预测模型、BP网络预测模型和加权支持向量回归机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耕地保有量组合预测模型,并将其用于温州市耕地保有量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任一单一预测模型精度更高,可用于耕地保有量预测。  相似文献   

8.
灰色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滑坡预测中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经过不同方式的残差修正,分别建立了一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和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根据滑坡的监测资料,对变形曲线为光滑型滑坡(如黄龙西村滑坡、某滑坡)和阶跃型滑坡(如新滩滑坡、洒勒山新滑坡)分别建立了传统GM(1,1)模型和一阶、二阶残差修正模型,并对不同滑坡各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对变形曲线为光滑型的滑坡,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一般高于一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对变形曲线为阶跃型的滑坡,一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近30a来耕地空间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M(1,1)模型,分析了近30 a来甘肃省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并对未来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甘肃省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递减趋势;各市(州)与全省耕地变化相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虽然总体水平在上升,但是耕地复种指数并不高,耕地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预测分析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荣  杨昕  达庆利  韩勇 《地理学报》2000,55(Z1):163-168
为加强防灾减灾的预评估,建立了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统计预测模型.模型由时间序列趋势项T(t)、气候异常影响项P(t)和随机波动项S(t)构成,在用统计资料进行模型参数估计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1989~1999年直接经济损失,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R2=O.9847,F=150.45).分别选取不同的SAAO/GDPPI比值,用模型对2000年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预测值均比1999年有所增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增加农业和减灾投入强度SAAO/GDPPI,可以大幅度减少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广东海平面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2.
Tidal gauge records are collected from three tidal stations in Lingdingyang Estuary. Fourier transform and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a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components that periods are less than 4a from monthly mean time series. The secular trends of sea level a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linear regression of low-passed time series.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is used to analyse the spatial and temp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 level change in Lingdingyang Estuary. The average rate of sea level change in Lingdingyang Estuary, which is estimated by the time series of the main mode, is 0.89 mm/a.  相似文献   

13.
LiNi1/3CO1/3Mn1/3O2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Mi1/3Co1/3Mn1/3(OH)2和Li2CO3为原料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850 ℃烧结20 h所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样品的层状结构明显,颗粒形貌清晰,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43.8 mAhg-1,循环40次的平均容量衰减为0.72%/次,循环性能较好.循环伏安实验表明,该材料在3.9 V附近出现了一对对称性好的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14.
15.
Reviews: 1     
  相似文献   

16.
《Urban geography》2013,34(5):361-385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neighborhood has long been a goal in urban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 trace the various meanings of neighborhood articulated by scholars, from neighborhood-as-community to functional and demographic typologies, to examin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on human behavior. In identifying the myriad meanings of neighborhood,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contingenc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concept. I argue that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its blurriness and flexibility that neighborhood has salience: The concept of neighborhood is primarily a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duct, created through activism, and through research on sociospatial relations. Rather than seeking a fixed definition that can apply to many circumstances, I argue that research on neighborhoods ought to focus on how neighborhoods are produced socially and, in turn, physically,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 apply this framework of enacting neighborhood to a brief case study of neighborhood conflicts in Athens, Georgia.  相似文献   

17.
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课程内容要求之间的关系为联系基础上的进阶。整体联系体现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特点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过程,是必修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隐含的学科逻辑线索。这条内容线索也是理解“必修”二字的关键。在“必修”的基础上看“选择性”,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进阶,体现在内容构成上,从现象到规律、从单一要素到要素综合;在学习水平上,从“识记”、“领会”,提升到“领会”、“分析”水平。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联系与进阶,要求教师树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包括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从而在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有一条清晰的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体现学习进阶过程的教学“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湘江水系河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讨论了湘江水系河水一些主要水化学指标的特征及其环境化学效应,计算了河水的化学稳定性指数和化学侵蚀速率,讨论了该水系重碳酸盐型河水的侵蚀及沉积平衡与总盐量的相关关系,还论证了河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水热条件和地质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Urban geography》2013,34(1):85-92
Traditional segregation measures have limitations in discerning different pattern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s. Spatial measures of segreg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but have not been widely adopted partly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using them. A recent effort is to implement several spatial segregation measures as additional GIS tools in a popular desktop GIS package so that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not savvy in GIS can use these tools to compute spatial segregation indic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ncise review of these measures and elaborates the new tool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